1、语文教学离不开的五“感”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 吕晓萍邮编:0511212300 联系电话:13913421791电子邮箱:lvxiaoping80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语文创新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具备以下“五感”:教材有亲切感、教学过程有立体感、师生关系有平等感、教学设计有艺术感、教学手段有形象感。关键词:现代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亲切感 立体感 平等感 艺术感 形象感现在的学生对上语文课不够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较突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主要的在于我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讲授的技巧
2、上。以往语文课主要表现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学上形式的东西多,真正对学生能力培养有帮助的东西少;就课文本身讲得多,相关课文联系讲得少;讲授中教师灌输的时候多,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少,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现代语文教学,重要的是教育者观念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学中塑学生的完美人格。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这一阵地,让它产生最大效益。为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具备“五感”。教材有亲切感。要上好一堂课,必须熟悉教材,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教师
3、对教材的熟悉必须达到犹如对亲朋熟悉的程度,产生一种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摆脱教参的束缚。国家教育部门,为提高教师素质,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为教师备课提供方便,编写了十分具体明确的教学参考书,这本是件大好事,然而,不少教师却未能体会教学参考书的“教参”的本意,对教材缺乏钻研,课堂上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教师的个性何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何在?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去发掘教材的价值,才能在教学中尽情发挥;出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发现课文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选用最佳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教学过程
4、有立体感。形象的、立体感强的东西,学生往往更为感兴趣,这是学生心理决定的。教学的立体感强,可减轻知识难度,增强理解能力,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过程的立体感,主要指的是注意课堂结构的安排。要求一节课须有“凤头、驼峰、豹尾”三部曲。“凤头”,指有新颖别致的开场白,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语,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愉悦、充满信心、跃跃欲试的情景,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可设计这样的导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良药顺口,忠言顺耳,不是更好吗?“良药”用胶囊包装而顺口,“忠言”也应加以“包装”使顺耳,同学们想知道怎样去“包装”吗?请一起来欣赏邹忌讽齐
5、王纳谏一文:“驼峰”指一堂课中展现出一种“万马战犹酣”的场景,即教学高潮,在教学中,可运用激疑、激趣、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当然,这些手段的运用,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引而不发,应让学生独立地钻研。“豹尾”,指一堂课的结尾要有深度,并为下堂课设置悬念,创设一种“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氛围,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作结时,可作下面这番小结:学习本文,我们已明确了如何对语言进行“包装”了,那就是运用比喻、巧妙类比,同学们能在实际交际中加以运用吗?“包装”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已掌握了哪些呢?请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加以归纳总结,到下节课给大家汇报。师生关系有有平等感。课堂教
6、学必须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更是一种恒久不息的教育活动。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前提是视学生为“人”,任务是助学生成“人”,教学生做“人”。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才能缩小,心灵上才能沟通,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马斯洛的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的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这种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对话”
7、的关系,应是“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思维。对一篇文章的理解,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而且教师必须中肯评价,如教学孔雀东南飞这首乐府诗,在评价焦母形象时,有的学生说:“这是个丧偶的心理变态的老妇形象,她嫉妒年轻貌美、贤淑能干、卿卿我我的小夫妻,所以极力拆散他们”。一语惊四座,更惊老师我。我问:“你能说说理由吗?”这个学生道:“从本诗描写看,兰芝是美貌、多才、贤淑的人,夫妻情深意笃,
8、焦母没有理由赶她走,但出于妒嫉,只好编个理由。”而有的学生却说:“焦母并非专横,而是抱孙心切,这一做法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理由是诗中有“别焦母”、“别小姑”、“别丈夫”的描写。唯独没有“别娇儿”的描写,可推知她定是没有生儿育女,结婚这么多年,也许是没有生育能力,而夫妻情深,仲卿又不肯娶妾,出于无奈,只好忍痛捧打鸳鸯”。学生的这些意见,我均给予充分肯定,肯定他们这种创新思维。教学设计有艺术感。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设计,力求达到最佳境界。教学设计艺术各个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设计形式也是色彩纷呈的,这里仅说几点自己的做法及体会。第一,选准突破口。
9、突破口选准,可使我们的教学求精,力透,便于学生品读、品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我就以“美”为突破口,突出以下两个问题的教学:“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直接描写的?“美”在哪里,作者又怎样从表现情感角度加心表现?全文的教学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何这就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进而理解作者对这一文坛伟人的颂赞之情。再如教学内蒙访古一文,以“访古”二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跟着作者一起“访古”,一起思考,这样,作者也不再是作者,而是“导游”;文章的内容,就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变成有声有色的“解说词”;读者也不再是读者,而是陪同的“游人”。这样,学生以一个“游人”
10、的身份出现,学习兴趣大增。第二,注重比较。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把知识联系起来,构筑一个完美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有个全面形象的认识,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明朗,以达到长期巩固的效果。教育家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获取的知识如果没有完全的结构把它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得可怜的寿命。”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既开拓学生的思维,又激发探求创新的欲望。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三篇课文时可以将“劝说”艺术方面进行比较。首先引导比较共同点,可发现,他们各自的劝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有一个共同的
11、原因,那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烛文,烛之武首先是站在秦的立场上,陈述“亡郑”对于秦的利弊,从而打动秦伯之心,邹文邹忌从考虑齐王可能受蒙弊之深的角度,从而产生进谏念头;触文触龙从“拉家常”和“说爱子”两方面缓缓道来,从而引起赵太后感情上的共鸣,为劝说的成功打下基础。然后引导比较各自表现出的“劝说”艺术的不同点:烛之武重在抓住秦晋矛盾,分析利弊,运用的是抑扬法,先动其心,然后诱以利,最后晓以害,逐层深入,最终劝动秦伯;邹忌是以自身日常生活体验,巧妙设喻,运用类比法,说明齐王所受蒙弊之深;触龙善于抓住人物心理,运用的是迂回曲折,旁敲侧击法。这样通过比较,形成了一个完整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口才也起
12、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三,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在讲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求自得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在讲读课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空间,留下一片自由的天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随意地写。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新观念去重新解读课文,赋予优秀作品以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阿Q正传这篇小说,可引导学生研究现代社会中的“阿Q”众生相。也可对讲读课文加以延伸扩展,引导发掘研究性课题。教学手段有形象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课文的语言媒介,唤起学生的
13、情绪记忆,感觉经验,并加以想象和联想,借此变为具体形象的感知。教师要善于从语言信息中,发掘出形象的要素,让学生去体味感受。几点具体做法是:注重朗读,如果在朗读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注意感情的调节和控制,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层次,也有助于形象的感受。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人物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人物的语言刻画,就需要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要朗读出贝尔曼先生暴躁但有爱心,善良的心理;又要朗读出苏艾为朋友的病情四处想办法的迫切心情。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和语言的轻重缓急的配合,准确而又生动地传达出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的心理活动,使人物栩栩如生,宛然可见。形象描绘
14、。在教学中时常会遇上一些因时空关系而造成的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作适当的形象描绘,以帮助理解。如教学拿来主义一文时,学生因没见过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这些事物,难于理解为什么这些就比喻文化遗产的糟粕,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提醒学生回忆看过的反映二三十年代生活的电影,并加以形象描述:“那些达官贵人吃的就是山珍海味,吃完后吸鸦片,吸鸦片就要用烟灯、烟枪,而旁边就站着一位姨太太”。这样,抽象的概念组合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听得“见”,摸得着,兴趣盎然,对其中的比喻也就自然理解了。配以图画。艺术同源,我们在讲授课文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时,自然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沟通起来,使学生有直观可感的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姿势摹拟。教学中教师运用必要的姿势更有助于增强形象感,这是口语表达的有力配合,它不仅补充或强化口语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其感情色彩,而且可以起到口语表达无法呈现的生动、鲜明、具体的直观作用,从而给学生留下更完整、更深刻、更持久的视觉印象,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记得魏书生老师教学守财奴一课时,曾摹拟葛朗台的动作,一“纵”一“扑”,活现了人物嗜财成癖的本性,非常简洁的动作,给学生感受却特别强烈,特别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