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领域
物理
教材来源
人教版
主题名称
大气压强
教学对象
八年级
设计教学
石燕美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资源
Ppt课件,TBL课室(手机Hita助教、电子白板、学生每人一个反馈器,每人一份共学案)
能力指标
能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P、C)
时间
科技应用(T)
教学评量
(P、C)
①
引入学习
一、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实验:不用封口的气球。
教师引入新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同学们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自己找答案。
2分
智慧助教
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②
探究思考
二、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
(2)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液体压强产生因为液体受重力和具有流动性,空气也受重力和具有流动性,也会对其入其中的物理产生压强吗?
由此启发学生总结出大气压强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三、观察实验进行思考,感受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1)拧紧瓶盖后水不会从小孔流出
(2)覆杯实验
(3)解释马德保半球实验
学生独立思考,从受力角度分析现象产生原因,从而感受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和巨大。
四、观看实验,理解如何测量大气压的值。
五、完成练习,加深新知识学习:
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
(1)是 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落下。’
(2)往玻璃管中倒入水银时,要倒满是为使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
(3)此时,大气压强等于 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4)结合液体压强知识,请你在下面空白地方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5)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管内水银柱长度将变 ,管内与管外水银高度差将 .
(6)换一根粗一点的玻璃管做实验,水银柱的高度 。
(7)玻璃管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
A. 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B.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8)若将此实验移到高山上进行,发现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小,这说明大气压 (变大、变小)
3分
15分
5分
5分
抢权
电子白板工具
计分板
拍照上传
即时录影
智慧助教(课室内巡视,拍照分享)
计时器
抢权
计分板
对比思考,归纳新知
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思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能专心聆听他人的想法
③
过关检测
六、 人人互动,即时反馈:
1.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大气压力 B.饮料的重力
C.手握玻璃杯的力 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
2.做托里拆利的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A.将管倾斜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3.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略小于760毫米
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D.将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六、学生独立思考:
4.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强等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已知水银密度ρ=13.6×103kg/m3,g=10N/kg,则10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为 Pa.
6分
IRS即时平量
统计图
拍照分享
学生思考并作回答,能聆听别人交流。
教师根据数据分析,进行教学决策。
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④
总结评量
七、课堂回顾,总结表扬
4分
计分板总结各组表现,表扬优秀小组。
能归纳总结和进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