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疗废物管理.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598742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废物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疗废物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疗废物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疗废物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疗废物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医疗废物管理一. 医疗废物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物质。二. 医疗废物分类(1)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及废弃的被服。2.吸痰管、肛镜、治疗巾、压舌板、中单。3.一次性使用手套或指、纸巾、湿巾、卫生湿巾、电话膜、帽子、口罩、内裤、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包括卫生护垫)、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一次性针管等。4.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

2、生活垃圾。5.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6.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7.废弃的血液.血清。8.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2)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1.医用针头、缝合针、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各种刀具,如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4.有切割作用的器械。5.碎玻璃、钉子等、不论是否污染,均属于高度危险废物。(3)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物和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

3、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包括: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药物.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3.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C.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无危害的化学废物如糖、氨基酸、一些有机或无机盐。有危害的化学废物包括化学废物-甲醛;

4、洗相用的化学品-定影液和显影液中含有氢醌、银、戊二醛、醋酸、米吐尔等,溶剂-如氯仿、三氯乙烯、氟里昂及其他溶剂(乙醇、异丙醇、甲醇及硝基丙酮等);其它化学废物包括消毒剂、清洁剂及废油清洗剂等。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附:不属于医疗废物1.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外包装,如输液器、注射器和输液袋等的外包装不属于医疗废物。2. 使用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3. 废弃紫外线灯管不是医疗废物,可以按照普通垃圾进行处理

5、。三. 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1. 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放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3)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6) 指

6、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7)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的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9)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10)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11)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

7、说明。(12)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13)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14)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用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特别说明等。(15) 收集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或者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持3年。2. 医疗废物运送(1)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

8、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2) 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3)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3. 医疗废物贮存1) 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超过2天,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2)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3)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要求:(1) 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厂、人员活动区和

9、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2) 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3) 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4) 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5) 易于清洁和雨水冲刷。(6) 避免阳光直射。(7) 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8) 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备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9) 医疗废物交由荆州市中环环境治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依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5年。(10) 禁止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11)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

10、、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消毒隔离制度一.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治疗处理时必须戴口罩,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规程。二. 各病种分类收治,发现传染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委员会。三.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必须分类收集,并置入不同色袋(生活垃圾置黑色袋、医疗垃圾置黄色袋)包装;收集后的垃圾必须按时放置指定地点的容器内,集中处理。四. 病人出院后床单位终末处理:床、床头柜、椅应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传染病人用后的被服置熏柜内,消毒后送洗衣房消毒、清洗。五. 一次性医疗用品应一次性使用,不得回收消毒后再次重新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须毁形;没有接触

11、人体一次性用品使用后不需要侵泡消毒,只要毁形后即可回收;输血器(袋)、采血后的一次性注射器等病人血液或体液接触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侵泡60分钟以上,放入专用收集袋中。六. 湿化瓶每24小时更换一次,用过的湿化瓶取下后置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侵泡30分钟以上,立干放入清洁干燥容器内备用;血压计、听筒应定期消毒,袖带每周清洗一次。七. 无菌物品必须置入专用柜中待用,并按日期先后排列,保存期一周。八. 消毒液: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含氯消毒剂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如污染程度高应及时更换;不得延期使用。九. 治疗室、换药室保持整洁,每天必须消毒一次并登记;

12、定期有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抽样监测,监测结果粘贴在专用本上备用。 常用消毒技术规范1. 压力蒸汽灭菌:压力1.05kg/cm,温度121,时间30分钟。2. 紫外线空气消毒:1.5w/m,时间30分钟。3. 病人粪便:加2倍于粪便量漂白粉乳液。4. 呕吐物:加1/5量干粉漂白粉。5. 尿液:每100ml加漂白粉3g。6. 呼吸道分泌物:3000mg/l5000mg/l有效氯消毒。7. 盛装容器:2000mg/l有效氯浸泡作用30分钟60分钟。8. 食饮具:250mg/l500mg/l有效氯浸泡作用30分钟。(84: 1:200或1:100)9. 运载工具:推车、担架、轮椅等,用1000m

13、g/l有效氯擦拭。(84: 1:50)10. 卫生手消毒:0.3%-0.5%有效碘、75%乙醇、胍类(醋酸氯乙定)含量为0.5%复配手消毒液,取消用含氯制浸泡手消毒。11. 手术器械:感染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500mg/l10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84: 1:100或1“50)气性坏疽、破伤风等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20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84: 1:25)12. 血压计袖带:被污染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84: 1:200或1:100)13. 听诊器、血压计在清洁基础上用75%乙醇擦拭消毒。14. 体温表:500mg/l有效氯侵泡30分

14、钟(84: 1:100),或75%乙醇浸泡1030分钟。15. 开口器、舌钳、压舌板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84: 1:100)16. 湿化瓶、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管道、引流瓶、引流管及内镜附件、口圈、弯盘、注水瓶及连接管、吸引瓶、吸引 管,用500mg/l有效氯浸泡作用30分钟。(84: 1:100)17. 被服、衣物、口罩等:500mg/l有效氯浸泡作用30分钟。(84: 1:100)18. 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200mg/l500mg/l有效氯擦拭。(84: 1:250或1:100)19. 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5

15、00mg/l有效氯擦拭。(84: 1:100)20. 床单位消毒: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臭氧消毒或日光曝晒。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等各种物表台面,每日用300mg/l500mg/l有效氯擦拭,湿拖把拖地。(84: 1:170或1:100)21. 口腔器械: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500mg/l有效氯浸泡作用30分钟。(84: 1:100) 护士的职业防护护理工作环境是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场所,在为患者提供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伤害。因此,护士应具备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认识、处理及防范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以减少职业伤害,

16、保护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健康。一、 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一) 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1.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从业人员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害、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2. 护理职业风险是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 职业防护 职业防护是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士

17、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降至最低程度。(二) 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1. 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 护理职业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护士的伤害,而且还可以控制由环境和行为不当引发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职业防护可以维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减轻心理压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2. 科学有效地规避护理职业风险 通过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及职业防护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护士对职业性损伤的防范意识,自觉履行职业规范要求,有效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科学有效地规避护理职业风险。3.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良好安全的护理职业环境,不仅可使护士产生愉悦的心情,而且可以增加其职业满意度、安全

18、感及成就感,使之形成对职业选择的认同感。同时,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精神卫生状况,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二.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一)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及检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沾染、吸入或食入的病原微生物或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物。生物性因素是影响护理职业安全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护理工作环境中主要的生物性因素为细菌和病毒。1. 细菌 护理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用过的衣物和器具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及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细菌的致病作用取决于其

19、侵袭力、毒素类型、侵入机体的数量及侵入途径。2. 病毒 护理工作环境中常见的病毒有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冠状病毒等,其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和血液传播较为常见。护士因职业性损伤感染的疾病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均有病毒引起。(二)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指义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及检验等工作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期接触多种消毒剂、抗肿瘤化疗药物。麻醉废气及汞等,可造成身体不同程度的损伤。1. 常用消毒剂 如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及含氯消毒剂等,可刺激皮肤、眼及呼吸道,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及气喘等症状。经

20、常接触还会引起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等。长期接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和肺纤维化,甚至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及记忆力减退。2. 常用化疗药物 如环磷酰胺、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铂类药物及紫衫醇等。长期接触的化疗药物,在防护不当的情况下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食入等途径给护士带来一些潜在危害。长期小剂量接触可因蓄积作用而产生远期影响,不但引起白细胞下降和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及脏器损伤等危险。3. 麻醉废气 短时吸入麻醉废气可引起护士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及烦躁等症状;长时间吸入麻醉废气,在体内蓄积后,可以产生慢性氟化

21、物中毒、遗传性影响(包括致突变、致畸形、致癌)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4. 其他 体温计、血压计、水温计等时常用的护理操作用品,其中的汞时医院常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有毒因素。漏出的汞如果不当,可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作用。(三) 物理性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物理性因素有锐器伤、负重伤、放射性损伤及温度性损伤等。1. 锐器伤 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而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同时,针刺伤也可对护士造成极大地心理伤害,产生焦虑和恐惧,甚至影响护理职业生涯。2. 负重伤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的体力劳动较多、劳

22、动强度较大,特别是在为患者翻身、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当用力不当或弯腰姿势不正确时,容易造成腰部肌肉扭伤,引发腰椎间盘脱出。长时间站立和走动还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3. 放射性损伤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常接触到紫外线、激光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防护不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皮肤、眼睛受损等不良反应。在为患者进行放射性诊断的治疗过程中,如果护士自我防护不当,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或致癌。4. 温度性损伤 常见的温度性损伤有热水瓶、热水袋等所致的烫伤;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乙醇等所致的烧伤;各种电器的使用,如红外线烤灯、频谱仪及高频电刀等所致的灼伤等。(四) 心理-社会因素 目前,我

23、国各级医院中护士数量与患者数量相比明显不足。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不是单纯地执行医嘱,同时还承担着护理者、管理者、教育者、科研者及协调者等工作,护士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存在偏见,致使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在处理护患矛盾时,会产生紧张情绪。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紧张的工作气氛,使护士容易发生机体疲劳性疾病,并容易产生心理疲惫,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为了维护护士的职业安全,规范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预防护理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且在发生暴露之后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要依据和参照国家有关法规,充分做好防护管理工作。(一) 完善组织管理 职业安全组织管理分为三级管理,即医

24、院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管理办公室、科室职业安全管理小组三级管理,分别承担相应的职业安全管理工作。(二)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整体防护能力1. 健全制度 制订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遵守执行是保障护士职业安全的基本措施。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处理程序、风险评估标准、消毒制度、隔离制度、转诊制度、各种有害因素监测制度及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等。2. 规范各类操作行为 制订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并完善操作规程,使护理职业防护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从而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机会。如生物性因素防护规程、有毒气体的管理和操作规程、预防锐器伤操作规程及预防化疗药物损伤操作规程等。

25、(三)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对护士实施职业安全教育和规范化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使护士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职业防护,以进一步强化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1. 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以及做好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政策及技术支持,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在职培训与考核。如传染病疫情培训、中毒知识培训、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知识培训及心理健康培训等,并把护理职业安全作为在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考核内容之一。2. 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理

26、,还要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损伤。护士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增强自我职业防护意识。(四) 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完善的检测系统、医疗设备和职业防护措施,为护士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1. 防护设备及用品 常用的防护设备、设施,如生物安全柜、层流手术室(安装麻醉废气排放管道)及感应式洗手设施;在隔离病房使用的密闭较好的鸭嘴式口罩、围裙、一次性手术衣、无菌手套、手术鞋及手术帽;安全注射装置和符合国际标准的一次性锐器回收盒等;一般用品,如手套、面罩、护目镜、防护罩及脚

27、套等。2. 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根据药物特性,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环境,并配备经过严格培训的药剂师和护士。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配制全静脉营养液、化疗药物及抗生素等药物,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药物对护士的伤害。(五) 强化和推进标准预防 可采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的标准预防进行护理职业防护,即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标准预防有3个基本内容:1. 隔离对象 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等都具有传染性。2. 防护 坚持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负责的原则,强调

28、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 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及微粒隔离等),其重点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和面罩等,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减少受感染的机会。护士必须正确掌握各级防护标准、防护措施及各种防护物品的使用方法,以防止防护不足或防护过度。(六) 重视护士的个人保健 (表-1)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和免疫接种方案种类必须接受的方案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流行感冒疫苗(灭活的或亚单位疫苗)、麻疹活疫苗、腮腺炎活疫苗、风疹活疫苗、水痘-带状疱疹活疫苗可选择的方案(特殊情况下)卡介苗、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流

29、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疫苗(A.C.W135,Y四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疫苗(地鼠肾组织培养人用疫苗)、破伤风与白喉疫苗、伤害菌苗、牛痘疫苗(天花疫苗) 四.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一) 生物性损伤 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是,无论是患者还是护士的血液和深层体液,都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液体,并加以防护。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减少护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或HIV等机会。1. 生物性职业损伤的原因(1)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锐器伤,针刺伤最容易发生在针头使用后的丢弃环节。(2)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处理工作台面、地

30、面及墙壁的血液、体液时未先进行消毒,而是直接擦洗;在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未戴手套。抢救患者时,护士的手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特别是手部有破损时);或发生意外,如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溅入护士的眼睛、鼻腔或口腔中。在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徒手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血液、口对口人工呼吸。2.预防措施(1)洗手: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品前后,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洗手。(2)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护士应常规实施职业性防护,防止皮肤、粘膜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隔离衣等。1)戴手套:当护士接触

31、患者血液或体液、有创伤的皮肤粘膜、进行体腔及血管的侵入性操作或在接触和处理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和锐器时,均应戴手套操作,护士手上有伤口是更应注意。2)穿隔离衣:在处理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体液等有可能溅出的操作时,特别是在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镜等检查时,应戴口罩和护目镜。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大多数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因此,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针头、手术刀及安瓿等锐器。选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用品,如无针头的用品、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及锐器收集器。4)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均应放入双层防水污物袋内,密封并贴上特殊标记,送到指定地点

32、,并由专人焚烧处理。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污物倒入专用密闭容器内,经过消毒后排入污水池或下水道内。(二)锐器伤 锐器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污染锐器的伤害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锐器伤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及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引起锐器伤的利器种类:玻璃类:主要有玻璃药瓶、玻璃安瓿、玻璃输液瓶、玻璃器皿、玻璃试管、玻璃注射器及体温计等。金属类:主要有注射器针头、输液(血)器针头、静脉输液针头、各种穿刺针、套管针、手术时使用的缝合针、手术刀片及手术剪刀等。1. 锐器伤的原因(1)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护士对锐器伤的危害性认识

33、不足,缺乏防护知识的系统教育,是发生锐器伤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例如,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锐器伤报告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等。(2) 护士技术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使用锐器进行护理操作时,粗心大意、技术不熟练及操作不规范(如护士错误的拔针方法)等均极易造成锐器伤。如徒手掰安瓿;随便丢弃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留置针针芯;直接用手接触锐器;缝合针、手术器械在器械台上摆放不规整及器械传递不规范等,都与锐器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 意外损伤:手术工作中使用的锐器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及传递不规范极易造成自伤或伤及他人;整理治疗室、治疗盘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扎伤;在刷洗医疗器

34、械时也容易受伤。(4) 患者因素: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极度不配合的患者(如酗酒、精神病患者),护士在操作中易产生紧张情绪,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锐器伤。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突然躁动极易使针头或刀片伤及护士。(5) 身心疲劳:护理人力配备不足、工作量及压力过大,易使护士出现身心疲乏,在护理操作时精力不集中而导致误伤。(6) 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医院未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未进行相关培训;防护用品不足(如考虑医疗用品成本而限制手套的使用等),因为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液量比未套手套时可减少50%以上;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带自动毁形

35、装置)。2.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锐器伤防护的关键是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用安全工具,规范操作行为,做好预防接种,完善防护措施等。(1)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1) 强化与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普及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2) 戴手套与洗手: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3) 规范操作: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光线要充足;传播器械时要娴

36、熟规范,可以使用小托盘传递锐器(避免直接传递锐器):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及刀片等锐器损伤。4) 正确处理使用后的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无渗漏的锐器盒内,以防被刺伤。(2) 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抽吸后立即用单手套上针帽;静脉用药时最好采用三通给药;使用安瓿制剂时,应先用砂轮划痕后再掰安瓿,掰安瓿时应垫以棉球或纱布;制订完善的手术器械(刀、剪、针等)摆放及传递的规定,规范器械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前充分了解高危患者情况,并重点做好其围术期和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工作。(3) 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

37、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传递锐器;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废物。(4)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回收器处理使用后的锐器,病区内应配备足够的锐器回收器。封存好的锐器回收器要有清晰的标志,以便于监督执行。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标准,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废物混放。(5)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做好局部的处理,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处理。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建立受伤护士的监控体系,追踪伤者的健康状况;积极关心受伤护士的心理变化,做好

38、心理疏导,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6) 与患者沟通配合:在护理过程中,应体谅和宽容不合作的患者,尽最大可能与沟通,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达到治疗与护理的目的。必要时请他人协助,尽量减少锐器伤。(7) 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实行弹性排班制,加强治疗高峰期的人力配备,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8)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尽量选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用品。采用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液标本;使用可来福接头、一次性无针头输液管路等无针连接系统;采用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用品,如可自动毁形的安全注射器、回缩或自纯注射器、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及安全型

39、静脉留置针等;使用砂轮和不同孔径安瓿启瓶器开启安瓿。3. 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1) 受伤护士要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2) 处理伤口。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但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或按压,以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或暴露的粘膜处。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3) 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报告部门负责人、预防保健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4) 评估锐器伤。根据患者血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的多少和伤口的深度、范围及暴露时间进行评估

40、,并做相应处理。(5) 血清学检测与处理原则。锐器伤后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处理原则(表-2) 表2 锐器伤后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处理原则检测结果处理原则患者HBsAg阳性,受伤护士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或抗-HBc阳性者不需注射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受伤护士HBsAg阴性或抗-HBs阴性且未注射疫苗者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于受伤当天、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和监测患者抗-HCV阳性,受伤护士抗-HCV阴性者于受伤当天、第3周、3个月、6个月随访和监测患者HIV阳性,受伤护士HIV抗体阴性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预防性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1年于受伤当天、4周、8周、1

41、2周、6个月时检查HIV抗体预防性用药的 原则:若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应在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进行预防用药。可选用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三) 化疗药物损伤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采用的治疗方法。从狭义上讲,化疗多指对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延长肿瘤患者生产时间的同时,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及消化道摄入等途径,给经常接触它的护士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这些潜在的危害与其接触剂量有关,大量接触化疗药物可对人体造成毒性反应以及某些远期的潜在危险。1. 化疗药物损伤的原因(1

42、) 准备化疗药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常发生在药物稀释时的振荡过程中。由于瓶内压力过大,排气时出现药物的喷洒或针剂药瓶出现破碎而漏出药物。(2) 在注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静脉注射药物前排气或注射时针头连接不紧密,导致药液外溢。(3) 在处理化疗药物使用后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用过的化疗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或仪器设备。(4) 直接接触化疗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如患者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及汗液中均含有低浓度的化疗药物,其污染被服后,如果处理不当,也可使护士接触到化疗药物。2. 化疗药物损伤的预防措施 化疗防护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减少与化

43、疗药物的接触;减少化疗药物污染环境。(1) 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专门的化疗药物配药间,并配备有空气净化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置化疗药物配制中心。根据我国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配置符合要求的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可以防止还哪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对护士产生伤害,使之达到安全处理化疗药物的防护要求。其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渗透性防护垫,以吸附溅出的药物,减少药液污染台面。(2) 配备专业人员:化疗药物配制室内应配备经过药学基础、化疗药物操作规程及废弃物处理等专门培训,并通过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的护士。化疗护士应

44、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妊娠期及哺乳期护士避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3) 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措施与要求(表-3) (表-3)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措施与要求 措施 要求操作前准备配药时穿长袖低渗透的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护目镜、聚氯乙烯手套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正确打开安瓿开打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将至瓶底。掰开安瓿时应垫纱布,避免药粉、药液外溢,或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并防止划破手套防止药物溢出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晃动,以防药粉溢出规范地稀释和抽取药物稀释瓶装药物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抽取药液

45、后,在药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要将药物排于空气中抽取药液时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所抽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抽出药液后放入垫有聚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操作后的处理操作结束后,用水冲洗和擦洗操作台。脱去手套后彻底冲洗双手并行沐浴,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4) 化疗药物给药时的防护:静脉给药时应戴手套;确保注射器及输液管接头处连接紧密,以防药物外漏;从茂菲滴管加入药物时,先用无菌棉球围在滴管开口处再加药,加药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物从管口溢出。(5) 化疗药物污染的处理:如果化疗药物外溅,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他人接触。如果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应立即用吸水毛巾或纱布吸附;若

46、为粉剂则用湿纱布轻轻擦抹,并用肥皂水擦洗污染表面后,再用75%乙醇擦拭。(6) 集中处理化疗废弃物和污染物:接触过化疗药物的用品、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废弃安瓿及药瓶等,使用后必须放置在防刺破、无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封闭处理;所有的污物(包括用过的一次性防护衣、帽),必须经过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如隔离衣、裤等)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并经过高温处理;处理48小时内接受化疗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血液时,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被化疗药物或患者体液污染过的床单等应单独洗涤;患者使用的物品应先用热水冲洗2次,然后分装标记,集中处理;患者使用过的洗手池、马桶要用清洁剂和热水彻底清洗;混有化学

47、药物的污水,先在医院内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灭活或破坏细胞毒性药物,再排入城市污水系统。3. 化疗药物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在配制、使用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如果防护用品不慎被污染,或眼睛、皮肤直接接触到化学药物时,可采取下列处理流程:迅速脱去手套或隔离衣;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污染部位的皮肤;眼睛被污染时,应迅速用清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眼睛;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四) 负重伤 负重伤是指护士由于职业关系经常需要搬运重物,当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时,所导致的肌肉、骨骼或关节的损伤。1. 负重伤的原因(1) 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工作强度较大,如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协助患者下床等。另外,为了适应快节奏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