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
2、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片断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
3、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三
4、个重大问题。 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通常都是说这样三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大成果,与时俱进,无限发展。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单而精确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继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
5、征相结合,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
6、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
7、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
8、们的行动。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9、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种升华,不是解决了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谓理论飞跃,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第三毛泽东思想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
10、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2007年,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2012年党的十八大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
11、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
12、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
13、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曾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支出三个“必须”勾勒中国梦具体路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
14、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详细阐释“中国梦”。“中国梦”不仅寄托和抒发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意志情怀,更昭示着中华民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未来。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从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视角和时代立场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定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态度,勇于实践,
15、善于总结,不断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理论武器。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谈体制转换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逐步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其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最根本的基础,而最终要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先也是先从最基本的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转换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16、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转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僵化的、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1978年以来,以传统计划经济为体制对象、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已经经历了30多个春秋。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展开讲述)主要表现在: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在改革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99%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不到1%,而目前我国非
17、公有制的经济的比重已达45%;、(继续延伸扩展)2)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非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产值已经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左右;、(继续延伸扩展)3)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并且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继续延伸扩展)4)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到位,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在国家调控下主要由市场供求调节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延伸扩展)5)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突破,经过30多年的改革,以高度集中、统收统支为特点的传统财政体制已经基本打破,以分税制为特点的现代财政体制初步建立;、(继续延伸扩展)6)宏观调控体系初
18、步建立,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宏观调控已基本实现了从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继续延伸扩展)但是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展开讲述),主要是经济制度转换不到位,尤其是一些改革的瓶颈未能取得突破。(展开讲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经济制度不够健全和巩固、(继续延伸扩展); 2)市场主体没有完全到位、(继续延伸扩展); 3)市场体系不健全、(继续延伸扩展); 4)分配体制改革落后、(继续延伸扩展); 5)政府改革缓慢、(继续延伸扩展); 6)对外开放水平有望提高、(继续延伸扩展)。由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经济改革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可知:1)目前中国的经济
19、改革正处于攻坚的改革阶段、(继续延伸扩展)2)经过30多年的艰辛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是经济转换尚未完成,改革仍然任重道远。、(继续延伸扩展)3)30多年的经济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经济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国力增强相对较快,人民生活改善相对较慢;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精神和政治水平相对较低等突出问题、(继续延伸扩展)。经济改革是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基础,我们在推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改革重心。在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同时,也应
20、该把改革的重心从经济基础领域转向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文化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我国也积极进行社会体制转换,例如政府在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投资,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务的提供。当然在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取得了不少成就(取得成就的方面、),也有些失误,并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教训(社会改革的失败之处如医疗保险等,、其中的得失、教训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改革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我国也进行政治体制
21、转换。政治改革是我国进行改革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完成的部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坚定不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举例说明进行以上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成效等)。总之,我们要把对经济、社会和政治转换的力度,控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程度之内,同时还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有条不紊的推进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