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执教:户荣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问题,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看似揭秘,实际处处生谜,用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
教学理念
以读促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以及有关月球的未解之谜。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问题的能力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步骤
学生主体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有多少秘密?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奥秘,人类付出巨大努力。1969.7.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谜》
2、 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二、 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 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①、(出示课件)看,这就是月球,当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②、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哪一个自然段?
③、哪一个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你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④、月球上的奇异景色在哪儿呢?能不能读一读(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景色告诉给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⑤、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会的照片吗?(出示课件)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怎么会怎样?
2、 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①、 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②、 这三个实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实验?
③、 选一个都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发现很多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④、 课文中第七自然段的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
⑤、 除了课文提出的未解之谜,结合你了解的月球,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3、 发展思维,拓展练习
①、 假如20年后,你准备做什么?
②、 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 课后再收集感兴趣的有关月球资料。
4、 总结全文
同学们和科学家一样对月球有很大兴趣,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结束本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5、 板书:
尘土是否能杀菌?
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十分奇异)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进入新课学习。
看课件联系课文内容,找出相应语段。
汇报第一眼看到的月球景色,仔细朗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个别读
齐读
仔细看课件,看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结合资料袋内容,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
阅读课文,合作交流,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参照资料,质疑
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师生交流,熟记
齐读最后一句。
激趣导入,学生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据学生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媒体课件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神秘太空,以小宇航员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文兴趣。
在正确流利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读书的快乐。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着眼加强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新能力。
丰富积累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激发探索月球奥秘。
板
书
设
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月球之谜
十分奇异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教后反思
教学中运用了很多媒体,声画并茂,动静相宜,感染力强,增强学习趣味性,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很好。在课堂,我让学生进入“奇妙的月球”。接触适合其掌握的月球资料,当提问,你了解了哪些月球资料,学生很快有反馈的信息,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教学效果甚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