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浙江“千万工程”打造“四宜”特色村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9252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浙江“千万工程”打造“四宜”特色村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浙江“千万工程”打造“四宜”特色村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浙江“千万工程”打造“四宜”特色村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0 JUECE|决策|2023.7 学浙江“千万工程”打造“四宜”特色村镇 文/钱良信 夏 洁浙江“千万工程”指引万千乡村发生了精彩蝶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学习浙江经验,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建设“骨架小、颜值高、气质美、活力足”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特色村镇,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蝶变”是如何发生的潜山市水吼镇天柱村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交通极为不便、村居环境脏乱差。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如今已变成道路宽敞干净、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美丽宜居乡村,令游客流连忘返。2022 年,天柱村凭借民宿经济荣获“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像

2、天柱村一样“蝶变”的村庄还有很多。潜山市通过“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成功培育了一批发展有优势、有潜力、村民可参与的特色主导产业。如天柱山镇茶庄村、水吼镇天柱村和龙潭乡万涧村,依托国家 5A 景区天柱山培育民宿产业,形成了环天柱山民宿集群,现有陋室邂逅等高端民宿30 余家;黄庄镇黄铺村已建成油茶、瓜蒌、花卉苗木、桑葚、蓝莓、葡萄等农特产业基地,实现“四季有花有果”,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龙潭万涧村由老屋改造的“逢上花屋”青年旅舍 2022 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营业额达120万元。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2022年潜山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 7165.9 万元,村均 40

3、.9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 50 万元的强村 50 个、占比 28.6%。2022 年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 50 万元。同时,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四宜”特色村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域推进农村tylebook 样本S【编者按】2023 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7 月 21 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吹响了新时代新阶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号角。为营造实施“千村引领 万村升级”工程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

4、村,本刊聚焦定远、潜山、马鞍山等各地经验和典型案例,生动展示安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的创新实践。2023.7|决策|JUECE 41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并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实现了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花园。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也在不断形成。“四宜”特色村镇所在地没有出现越级进京上访户,也没有 1 例集体上访。龙潭乡万涧村的“涧行者乡村服务发展中心”,是一个由本村 50 多名妇女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平时积极踊跃参加照顾老人、村庄清扫等公益活动。官庄镇官庄村围绕清朝本地乡贤余文章“孝义传家”的优秀家风做文章,以孝义文化为主题,连续多年举办孝义文化旅游节、九九重阳

5、孝义官庄等大型活动。“四宜”特色村镇还吸引了一大批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天柱村一名 90 后青年,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投资 100 多万元将自家房屋改建成“院里树下”民宿。惬意舒适的小院深受许多年轻人喜爱,今年“五一”期间天天爆满。返乡青年说,“家乡环境变美了,办民宿有奔头”。天柱山镇依托旅游和森林康养资源,吸引了 20 多个在外创业人才回乡创业。潜山乡村“蝶变”是如何发生的?以特制胜2020 年 11 月,潜山市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专题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创新提出以“四宜”特色村镇建设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借鉴浙江等地成功经验,“四宜”特色村镇

6、是相对独立于城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区别于建制镇、行政村和开发区、风景区的“非镇非区”产业发展空间。以功能区理念打破行政界限,特色村镇可以一个村庄为中心精心培育,也可以跨村庄融合周边景区、优势产业等特色资源连片建设,形成特色产业聚集区。根据试点村镇资源禀赋,潜山市精心发掘特色产业、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原则,确定一个特色主题进行培育,先后三批次打造了 14 个特色村镇。其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旅游资源富集型村镇。比如,天柱村依托白马潭、天龙关、天仙峡等国家 4A 级风景区,聚力推动旅游与康养、休闲、户外运动等产

7、业融合发展,丰富拓展“民宿+康养”、“民潜山市民宿。摄影记者/陈若天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42 JUECE|决策|2023.7宿+研学”等业态,万山民宿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天柱山镇茶庄村深度挖掘富锌、富硒、富负氧离子“三富”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康养、山地户外运动、旅游配套服务、精品民宿等产业,打造茶庄国际康养小镇品牌,每年吸引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万余名国外游客前来习武养生,从“看风景”“卖风景”向“卖体验”拓展。二是传统农业主导型村镇。比如,黄铺镇黄铺村依托油茶、瓜蒌、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探索研旅+农旅+文旅发展模式,打造“稻香荷美”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融

8、合发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梅城镇潘铺村、黄柏镇袁桂村、塔畈乡体元村等,做强做优茶叶、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农文旅、茶文旅等融合发展模式。三是古村落。潜山市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对国家级传统村落龙潭乡万涧村的杨家老屋、杨家花屋、杨家祠堂等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创意开发,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生态旅游等田园经济,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共融共进的“万涧”模式。潜山的实践证明,只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打好“特色牌”,就能走好产业发展的“特色路”。“1+1大于2”“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以战略家的前瞻眼

9、光,提出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潜山在特色村镇建设中,以市场化为导向,鼓励支持各地探索经营村庄模式,为盘活利用村庄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找到了新路径。如官庄镇官庄村委托安徽大自然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对村内旅游产业进行经营管理,在实现 6%保底收益的基础上参与利润分成,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60 多万元。从潜山的实践来看,第三方市场经营主体在村庄品牌打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旅融合等方面具有更为准确的判断和更强的市场运作能力,更能注入村庄经营的源头活水。但乡村振兴光靠市场之手还不够,只有让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协同发力、优势

10、互补,才能发挥出“1+1 大于 2”的效果。政府之手在体制机制、资金、人才等方面,必须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在体制机制方面,潜山市采用竞争机制,分级成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将目标任务量化到一个个具体项目,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市领导牵头负责。建立“现场跟班、一线调度、责任包保、重点推进”调度模式。每月对重点项目进行“红黑榜”张榜公布,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在推动落实中,潜山市不搞平衡照顾、普惠式推进,按照“村级策划申请乡镇计划申报市级综合审定”程序,每年择优确定 5 个左右村镇重点推进。对建设快、效果好的特色村镇继续给予二期项目支持。在资金保障方面,潜山市财政每年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每个试点村镇连续支持 2

11、 年、每年不少于 1000 万元。积极申报上级项目资金,将“四宜”特色村镇项目与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打捆”申报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乡村振兴试点,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800 万元资金支持。同时,成立舒州乡村发展振兴公司,争取专项债资金 2.1tylebook 样本S2023.7|决策|JUECE 43亿元。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支持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四宜”特色村镇建设。三年来,潜山市整合政策性投融资 5.8亿元,吸引社会资本近 10 亿元。在人才保障方面,潜山市通过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设立中北规划设计(潜山)乡村振兴公司,有 9 名优秀人才来潜山实驻

12、指导。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连续四年举办传统村落保护暨乡村振兴论坛,合作共建“吾土乡村振兴工作站”,打造乡村振兴实训基地,让高层次人才全程指导特色村镇建设工作。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在“四宜”特色村镇建设过程中,潜山市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坚持群众意愿与科学规划并重,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鼓励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生态+”“文化+”绿色是乡村的底色,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潜山市通过“生态+”特色村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文化+”特色村镇,赋能赋值乡村历史文化。潜山市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四宜”特色村镇的全过程各环节,借

13、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扎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多措并举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探索“五保四建三回来”河长制新路径,不断擦亮绿色生态底牌。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探索出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等“两山”转化模式,推动山林田野变景区、传统村居变民宿。潜山实践证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潜山市坚持保护传承和活态利用并举,不断延续拓展提升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生命力和价值。一是把文化保护“抓起来”。成立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传承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安排 1000 万元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资金,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在

14、安庆率先组建非遗保护中心,加强濒危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紧急抢救与发掘,创新利用非遗资源,引导全民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二是让传统手艺“潮起来”。痘姆乡以复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痘姆陶器烧制技艺为抓手,提升改造痘姆古陶研学基地,建成陶宝馆、文创产品车间、陶艺体验馆等文化场馆,打造以陶文化为核心的文旅文创综合示范区,目前已举办痘姆古陶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数百场。黄泥镇以民俗特色美食为重点,建设互联网+民俗美食创新创业基地。王河镇河镇村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河舒席工艺等资源,培育做大创意竹编竹制品产业集群。三是让红色文化“火起来”。实施“红源潜山”工程,挖掘整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修缮改造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革命旧址和烈士故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五庙乡围绕五庙党小组旧址,打造红色基因教育传承基地,每年吸引近 2 万名党员干部参观感悟。(作者单位: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探索出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等“两山”转化模式。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