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2).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591413 上传时间:2025-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猫》教学设计 --庙岭中学 徐桂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预习生字词 二、教学课题《猫》 三、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选编了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  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3、培养学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为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2、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生自渎课文 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én)  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  污涩(sè)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伏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予以适当点拨(表格内容为学生讨论后发言及教师点拨共同完成)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我”失猫后的心情第一只花白猫(1—2)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很活泼 宠物 病死  一缕心酸 4、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  5、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6 、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段  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讨论,合作交流后每组选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 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事实真相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 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难过自责内疚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