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压力容器组装工艺守则.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591400 上传时间:2025-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组装工艺守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压力容器组装工艺守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工艺守则 版次:4/0 压力容器组装工艺守则 1目的 为规范压力容器组装的操作,该守则对压力容器的组装程序、组装要求、检验质量等提出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压力容器筒节、封头等主要受压部件制作完毕,检查合格后进行组装的控制。 3组装程序 从组装角度,把容器分为卧式容器、立式容器和换热器等形式,根据容器的构造不同,容器的组装顺序也不尽相同。如立式容器,应先把支腿与封头组装,再进行筒体组装合拢。而卧式容器,应先把筒体封头组装合拢后,最后组装卧式支座。 4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流程 单层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流程: 纵缝焊接 纵环焊接坡口加工 下 料 排 版 钢板检验 卷 圆 封头外协加工 底部支座加工 热处理 环缝焊接 环缝探伤 组 装 校 圆 纵缝探伤 底部加工 监检确认出厂 除锈刷油 耐压试验 总 检 5立式容器的组装顺序 5.1首先将立式支腿与封头组装 1)在封头上划好支座分布位置线; 2)焊补强板及支腿; 3)支腿座孔中心距应符合图纸要求,直立容器的底座螺栓孔,底板上的地脚螺栓孔应跨中心布置,中心圆直径允差、相邻两孔弦长允差和任意两孔中心距允差均不大于2mm; 4)将组装好的封头放在平台上,测量封头焊口四个点到平台距离应相同;并应符合总图中高度的要求。 5.2筒节拼装 1)对已制作完成检验合格的筒节,可以进行相邻筒节的环缝组对,组焊时两个相邻筒节的纵焊缝要错开,纵焊缝间的最小距离均应大于板厚的3倍,且不小于100mm,环焊缝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 (最短筒节); 2)筒节的拼装可以采用螺栓拉紧器等专用工具。专用工具焊接和拆除应注意保护母材不受损伤。切割拆除专用工具后形成的疤痕应用砂轮打磨与母材平齐。形成的凹痕应不超过有关标准规定,必要时用磁粉或着色探伤检验,确认该处无裂纹或其他缺陷存在。 5.3封头与筒节的组装 封头与筒节的组装前,应分别划好四条中心线,组装时应先对准这四条中心线,并使这四点间的距离保持一致,利用拉紧器等专用工具调整其他部位的错边量,使其减少到最小程度,将接口对准,在间隙均匀、无错边超差,并在允差范围之内进行点焊牢固。(错边量的要求见《筒体制造工艺守则》) 5.4合拢缝的选择 5.4.1合拢缝应根据具体容器构造恰当选择,最好选在容器筒节中间,以便于组装和调整错边量。 5.4.2合拢缝的组对 1)合拢缝组对前,应对容器的焊缝布置、支座方位及开孔方位,开孔位置进行统一规划,开孔不应在焊缝上。 2)小型立式容器可以用吊车吊起上封头、筒体部件,与下封头部件组对。大型立式容器,应采用筒体卧置方法组对。 3)组对方法与上述筒节组对方法相同。 4)合拢缝组对时,筒体错边量符合要求后,将焊缝点焊牢固。 5.4.3合拢缝的焊接 1)在合拢缝焊接前,应统一划线,划线后,应经检验人员检查确认开孔方位、尺寸是否正确。并且开出人孔,以利于焊接时空气流通和人员进出操作,也有利于安全生产。 2)合拢缝焊接按焊接工艺卡进行。合拢缝的焊接通常采用手工焊封底,外面用碳弧气刨清根,并且用自动焊盖面或采用氩弧焊封底。 5.5受压容器A、B类焊缝的焊接 1)施焊人员必须持有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考试合格的焊工合格证书和相应合格项目并在有效期内的。 2)在焊接容器的同时,按相同条件焊接出供焊接纪律检查的焊接试板,目的是查验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和金相试验,对低温容器还应做设计温度下的冲击试验,各种试验所需的试样数量、尺寸、试验方法及合格评定还应遵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或技术条件的规定执行。 5.6无损检测 由容器车间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按图纸要求对各焊缝进行探伤,探伤标准为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或依据图样工艺要求。 5.7筒体组装的要求 1)筒体组焊后其直线度允差不大于壳体长度的1‰; 2)按要求检查壳体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的1%,且不大于25mm; 3)容器上凡被补强圈、支座、垫板等覆盖的焊缝,均应打磨至与母材平齐。 5.8应统一划线,划出筒体的四条中心线;确定各接管方位及具体位置,确定支座与接管方位关系,符合图纸的要求后,交检查员检查确认后方可开孔。 5.9容器法兰接管的开孔 以容器的4条中心线和封头环缝为基准划出开孔位置的纵横中心线,事先将开孔处做出开孔样板,将样板对准纵横中心线,划出开孔线。采用气割开孔并修整管口。 5.10法兰与接管的组装 1)插入式接管与法兰的组装焊接时,接管口应凹进法兰1.3~1.5倍管壁厚度,不得与法兰接触面平齐。焊接后焊缝不得高出法兰接触面,避免焊渣飞溅在接触面上。接管的法兰平面应垂直于接管的主轴中心线,其偏差均不得超出法兰外径的1%,且不得大于3mm。 2)对接式接管与法兰的组对,要求组焊后,接管内壁与法兰孔内壁平滑过渡,焊接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接管的法兰平面应垂直于接管的主轴中心线,其偏差均不得超出法兰外径的1%,且不得大于3mm。有焊缝探伤要求的应探伤合格。 5.11法兰接管组件与筒体的组装 1)应注意有补强的接管,当筒体上接管口焊缝坡口修整合格后,将法兰接管套上补强圈插入孔内对准中心位置,找正接管方位即可,点焊固定。对于带角度的法兰短管要用角度样板找正。在接管与筒体焊接合格后,再焊接补强圈。 2)注意法兰面应垂直(或平行)于水平面,法兰的螺栓孔应与壳体主轴中心线或铅垂线跨中安装,有特殊要求的,按图样安装。液面计法兰有中心距的要求,应注意使其中心偏差不超标。 5.12容器法兰与筒体的拼装 1)有的容器端部是以法兰和筒体连接的(其中也包括人孔法兰与人孔短节),应先在筒体端部划出法兰线组装位置线,并复查中心线,在法兰上也找出四个中心位置,核对筒体外径与法兰内径的尺寸,保持适当的组装间隙,再将法兰套在筒体上对准四个中心位置和轴向位置基准线,并调整法兰与筒体中心线的垂直度,其偏差不超过法兰外径的1%,且不超过3mm,即可逐段点焊固定,再进行焊接。在组装和焊接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护好法兰的密封面不受损伤。 2)因为插入式法兰与筒体焊接会使法兰产生焊后变形,所以大型、要求密封精度高的法兰,在组装后还应对密封面进行二次加工,以保证密封。所以,在加工这种形式法兰时应预先留出法兰密封面的二次加工余量。 6卧式容器的组装 6.1卧式容器先进行筒体的组装,划线开孔后,确定底座垫板的位置,组装、点焊垫板,再焊接底座。卧式容器的底座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测量两侧底座至筒体中心线的高度应一至,并且应保证两支座中心距符合图纸的要求。 6.2卧式容器组装应注意容器焊缝的布置,从容器底部线上算起140°范围内不应设置焊缝。 6.3卧式容器封头上的拼接焊缝,应处于上部水平位置(一道拼接焊缝)。 7换热器的组装(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7.1换热器应首先组装筒体,然后划线、检查、开孔。 7.2组装换热管部件:以固定换热器折流板拉杆的一块管板为主体,安装拉杆、折流板。(管板、折流板钻孔应尽量用工装夹在一起,一次统一钻孔;折流板应按顺序编号,按顺序使用,以免混乱,造成穿管困难) 。 7.3穿管:将换热管依次穿入该管板、折流板;(换热管应逐根打压检查)。 7.4将筒体套入组装的换热管部件,这时应注意检查管口方位与管板螺栓孔相对位置关系。找正后,将管板与筒体点焊牢固。 7.5焊接:按焊接工艺执行。 7.6将组装换热管部件的另一端,套入另一块管板,组对完毕后焊接。换热管伸出管板长度,应符合图中要求。 7.7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7.7.1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孔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应留有影响胀接或焊接质量的毛刺、铁屑、锈斑、油污等。 7.7.2胀接连接时,其胀接长度不应伸出管拔背面(壳程侧),换热管的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应圆滑过度,不应有急剧的棱角。 7.7.3焊接连接时,焊渣及凸出于换热管的焊瘤应清除。 7.8接管、法兰的组装、管箱的制作参照以上容器组装进行。 7.9换热器的组装工艺 7.9.1管束组装 7.9.1.1将拉杆上的螺母拧紧,以免在装入或抽出管束时,因折流板窜动而损伤换热器。 7.9.1.2穿管时不应强行敲打,换热管表面不应出现凹瘪或划伤。 7.9.1.3除换热管与管板间用焊接或其它方法连接外,其它任何零件均不准与换热管相焊。 7.9.2换热器筒体的制造要求 7.9.2.1换热器筒体用板材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7.9.2.2圆筒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5%DN 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5mm; 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7mm。 7.9.2.3圆筒直线度允差为L/1000(L为圆筒总长) 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4.5mm           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8mm 直线度检查,应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即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测量。 7.9.2.4壳体内壁凡有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7.9.2.5在壳体上设置接管或其它附件而导致壳体变形较大,影响管束顺利安装时,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 7.9.2.6插入式接管、管接头等除图样另有规定外,不应伸出管箱或壳体的内表面。 7.9.3组装前对换热管的要求: 7.9.3.1碳素钢、低合金钢换热管管端外表面应除锈,用于焊接时,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25mm;用于胀接时,管端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2倍管板厚度。 7.9.3.2换热管应逐根打压,进行检验,以防万一有泄漏影响组装。 7.9.4折流板、支撑板 7.9.4.1折流板、支撑板外圆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um,外圆两侧尖角倒钝。 7.9.4.2应去除折流板、支撑板上任何毛刺。 7.9.4.3折流板、支撑板管孔直径符合图纸要求。 7.9.5换热器总装配 7.9.5.1换热器零部件在组装前,认真检查清扫,不应留有焊疤、焊接区溅物、浮锈及其它杂物等。 7.9.5.2吊装管束时,应防止管束变形和损伤换热管。 7.9.5.3螺栓的紧固至少分三遍进行,每遍的进点应相互错开120°,紧固顺序如下: 7.9.5.4换热器组装尺寸允许偏差如下图 说明:本《压力容器组装工艺守则》由压力容器铆焊车间起草,并负责对其内容进行解释。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