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3-章--玻璃体缺陷解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58847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章--玻璃体缺陷解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3-章--玻璃体缺陷解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3-章--玻璃体缺陷解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3-章--玻璃体缺陷解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3-章--玻璃体缺陷解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缺陷的定义:玻璃体内由于存在着各种夹杂物,引起玻璃体均匀性的破坏,称为玻璃体的缺陷。2、缺陷的不可避免 3、缺陷产生的后果 (1)内在、外观质量降低 (2)严重影响玻璃的进一步成形和加工 (3)产生大量的废品 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第一节 概述1.4、缺陷的种类(1)气泡(气体夹杂物)(2)结石(固体夹杂物)(3)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5、研究方法 简单的物理方法:偏光显微镜、密度及折射率的测定 现代方法:X-射线荧光分析、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2.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第二节 气泡(气态夹杂物)定义:玻璃中的气泡是可见的气体夹杂物。分类:按大小:灰泡(直径 0.8mm

2、)气泡(直径 0.8mm)按形状:球形 椭圆形 线状3.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气泡产生的原因 1、一次气泡 2、二次气泡 3、外界空气气泡 4、耐火材料气泡 5、金属铁引起的气泡气体的化学组成:气体的化学组成是各不相同的,常含有:O2、N2、CO、CO2、SO2、H2O蒸气和氧化氮等4.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2.1 一次气泡 1、在间歇式池窑和坩埚窑中 2、在连续式池窑中 3、熔窑中的气体介质 4、窑压 5、采取的措施 由于一次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澄清不良,解决办法主要是适当提高澄清温度和适当调整澄清剂的用量。此外,降低窑压、降低玻璃表面与气体界面上的表面张力也可促使气体逸出;在操作上,严格

3、遵守正确的熔制制度是防止一次气泡的重要措施。5.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2.2 二次气泡 玻璃液在澄清结束后,玻璃液同溶解于其中的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玻璃液中不含气泡(可见),但尚有再产生可见气泡的可能。溶解于玻璃液中的气体在条件改变时,例如窑内气体介质的成分改变,则已经澄清的的玻璃液内又出现气泡或灰泡。由于这时产生的气泡很小,而玻璃液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又很大,排除这些气泡非常困难,它们大量的残留在玻璃液中。6.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产生的原因:(一)物理、化学变化的角度 1、物理原因:降温后玻璃液又一次升温超过一定限度 2、化学原因:与玻璃的化学组成和使用的原料有关。(含钡玻璃)7.第

4、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 (二)从工艺的角度:二次气泡的形成与熔制工艺密切相关。1、熔制制度的稳定与否;2、配合料的种类(芒硝配合料、硫碳着色配合料);3、不同组成的玻璃液混合时;4、在冷却带和通道及流料槽处,由于窑炉气体介质中含有SO2、O2,或由于炉气的还原性而产生硫化物;5、配合料中易挥发组分自表面挥发;6、窑内气体压力的剧烈变化;7、在电熔窑或辅助电熔中8.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2.3 外界空气气泡 气泡产生于配合料和成形操作过程。1、配合料 2、成形过程中人工吹制用吹杆挑料 真空吸料 供料机供料这种气泡的特点:气泡比较大9.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2.4 耐火材料气泡 玻璃和耐火材料

5、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会引起许多气泡的产生。这主要由于:1、耐火材料本身有一定的气孔率;2、耐火材料所含铁的化合物;3、耐火材料受玻璃液侵蚀后,使得玻璃液的SiO2、Al2O3含量增加,促进Na2CO3分解13.2.5 金属铁引起的气泡 1、产生原因 2、特点 3、采取措施10.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第三节 结石(固态夹杂物)概述:结石是玻璃体内最危险的夹杂物,它不仅破坏了玻璃制品的外观和光学均一性,而且降低了玻璃制品的使用价值。结石与它周围玻璃的膨胀系数相差愈大,产生的局部应力也就愈大。这就大大降低了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甚至会使制品自行破裂。特别是结石的膨胀系数小于它周围玻璃膨胀系数时,在玻璃

6、的交接面上形成张应力,常会出现放射形的裂纹。在玻璃制品中,通常不允许结石存在,应尽量设法排除它。11.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分类:按产生的原因分:配合料结石;耐火材料结石;玻璃液中的析晶结石;硫酸盐夹杂物(碱性类夹杂物);“黑斑”与外来污染物 按组成分类:硅质结石;铝硅质结石;钠钙质结石、钙镁质结石;锆质结石12.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3.1 配合料结石 配合料结石是配合料中没有融化的组分颗粒,也就是未完全融化的物料的残留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配合料结石时石英颗粒。其特点:1、结石中的石英颗粒特点 2、石英颗粒的边缘特点 除了石英结石外,Al2O3的颗粒也可能生成玻璃体中的结石。配合料结石产生的

7、原因:原料的选择与加工、配合料的制备工艺、加料方法和熔制条件。13.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3.2 耐火材料结石 1、窑碹结石 2、与玻璃液接触部分产生的结石 (1)粘土质耐火材料 (2)电熔质耐火材料 电熔莫来石、电熔锆刚玉 14.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 出现耐火材料结石的原因:1、耐火材料质量低劣 2、耐火材料使用不当 3、熔化温度过高 4、助熔剂用量过大 5、易起反应的耐火材料砌在一起。15.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3.2 析晶结石 玻璃体的析晶结石,是由于玻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本身的析晶所造成的。这种析晶作用在生产中称之为“失透”,失透是玻璃生产中相当讨厌的问题。特点:尺寸在百分之一

8、毫米到若干毫米之间;尺寸和形状经常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的几何形状是其鉴别的特征之一。分布上有单独分布的,大多数是聚集成脉状、斑点、球体、条带等。析晶结实经常发生的部位:各相分界线上;玻璃液表面上;气泡附近;与耐火材料接触部分。也经常在配合料结石、耐火材料以及条纹、线道中产生。16.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防止析晶结石的产生,应采取的措施:防止析晶结石的产生,应采取的措施:1、组成上:设计合理的玻璃组成,使玻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尽可能的减少析晶倾向,并保证在冷却和成形条件下对于析晶有足够的稳定性。2、在操作上:制定合理的熔化制度,并保持稳定。3、在窑炉设计上:尽可能地避免死角,以免形成的析晶结石在温度

9、波动时进入成形流。产生析晶结石后,消除的办法:产生析晶结石后,消除的办法:1、提高玻璃液的温度;2、消除或定期处理玻璃液滞集的部分;3、改善炉内的均化;4、最后的办法是改变玻璃组成。17.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一般来讲,在生产中消除析晶结石的措施:一般来讲,在生产中消除析晶结石的措施:1、增加组分;2、提高机速;3、在吹制或灯工中,减少再加热次数;4、水平拉管机更换旋转管时,仔细烘烤;5、流料槽加强保温。18.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3.4硫酸盐夹杂物(碱性类夹杂物);玻璃熔体中所含的硫酸盐如果超过玻璃中所能溶解的数量时,就会以硫酸盐的形式成为浮渣分离出来并且进入成品中。在玻璃成形时,这种硫酸

10、盐浮渣还是液态;冷却后熔融的硫酸盐硬化而成结晶的小滴析出,通常也叫“盐泡”。特点:它具有典型的裂纹结构。原因:主要是由于配合料中芒硝在融化澄清过程中没有完全分解所致。措施:检查熔化初期是否保持还原性、配合料中碳粉用量是否合适以使硫酸盐夹杂物排除。碱性夹杂物(碱泡):有时,出现盐泡是由于纯碱飞料受炉气中(S2O+O2)作用而形成的,也称为碱泡。19.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3.5 黑色夹杂物“黑斑”与外来污染物 玻璃中也常发现黑色夹杂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由配合料而来,也可能是由于操作上的不当(慎)而引入其他杂质,是玻璃体产生缺陷。含铬的黑色夹杂物的特点:若夹杂物在玻璃中溶解很少,不形成特殊的溶液

11、圈,而带有绿色条纹,则可能是由于含铬的物体形成,这种黑色结石大多是深绿色的氧化铬晶体。采取的措施:1、与沙子的含铬量很有关系,检查和处理沙子中含铬量。2、以铬铁矿作绿色玻璃原料时,由于不宜分解和熔化,应注意细度和混合均匀。20.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3.6 结石的检验 检验的目的:查明结石的化学组成,以确定其出现的原因,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排除。检验的方法:1、用肉眼或利用1020倍的放大镜来观察;2、纯碱检验;3、化学分析;4、测定结石四周的玻璃;5、岩相分析法;6、X-射线衍射法 7、电子显微镜法及电子探针微量分析。21.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第四节 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定义:

12、玻璃主体内存在的异类玻璃态夹杂物。特点:属于一种比较普遍的玻璃不均匀性方面的缺陷。化学组成上、物理性质上(折射率、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热膨胀、机械强度、颜色)与玻璃的主体不同。后果及表现形式:不仅影响外观,也使性能降低。表现形式:1、线道;2、结节;3、条纹22.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4.1 溶质不均匀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产生原因:熔制过程中,通过均化阶段的作用,使熔体内各部分互相扩散,消除不均匀性,均化进行的不够完善产生。特点:在生产实际中,熔制不均匀引起的条纹和节瘤往往是富含二氧化硅,而且在玻璃中比较分散。一般澄清良好的玻璃,均化也良好。即在一般情况下,在无一次气泡的玻璃中,由于熔制不

13、均匀而产生的条纹极少。工厂中大量出现的熔制不均匀而产生的条纹,都伴随有一次气泡和熔制不良引起的结石。13.4.2 窑碹玻璃滴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产生原因:碹滴滴入或流入玻璃体中,由于其化学组成和主体玻璃显然不同,也将形成条纹和节瘤。特点:富含二氧化硅。23.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4.3 耐火材料被侵蚀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产生原因:玻璃熔体侵入耐火材料中,被破坏的部分可能以结晶状态在玻璃体内形成结石;也可能形成玻璃态溶解在玻璃体内,使玻璃熔体内增加了提高粘度和表面张力的组分,形成条纹和节瘤。特点:在生产实际中,耐火材料被侵蚀引起的条纹和节瘤总是存在的。不同时期缺陷产生的程度不同(早、中、晚)。13.4.4 结石熔化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产生原因:由结石熔化引起 特点:在结石周围。24.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13.4.5 表面张力对消除条纹的作用 在玻璃熔体中,不同部分的表面张力由差别时,就会出现变形性的物质传递,也就是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使条纹和节瘤消除。作用的特点:玻璃表面张力较大的玻璃常在表面张力较小的玻璃中形成条纹中心,而且保持着它的密集形态。13.4.6 条纹和节瘤的检验 1、侵蚀法;2、直线观察法;3、偏光干涉法;4、绕射法;5、离心沉降法。25.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