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银色的安慰:由《影迷画报》看“孤岛”后期的影迷文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8144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色的安慰:由《影迷画报》看“孤岛”后期的影迷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银色的安慰:由《影迷画报》看“孤岛”后期的影迷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艺苑/Forum of Arts16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势在必行。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文化产业示范项目遴选等过程中,大力支持文化产业技术研发。积极打造文化产业“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创建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打通不同主体和要素之间协同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创业的渠道。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不同行业创新驱动发展,主动引入 AI、区块链、5G、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打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持续完善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注重内容创新,推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内容。四、结语实践中,我国各地文旅部门

2、已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文旅经济发展背后,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各类文化和旅游公益惠民措施,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文化产业市场火热升温,文旅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 年“五一”假期,全国共举办广场舞、群众歌咏、“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约 4.75万场,参与人数约 1.66 亿人次;举办营业性演出 3.11万场次,票房收入 15.19 亿元,观演人数约 865.49万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74 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480.56 亿元,同比增长

3、 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0.66%。18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我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市场潜力巨大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完整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团结的人力优势,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必将形成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参考文献:1 李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J.探求,2021(z1).2周伦.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功能属性和发展路径J.清江论坛,2012(2).3 陈运普,康露.论中国特色社会

4、主义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4 张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D.浙江农林大学,2016.5 吴新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6 费雪阳,任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功能价值研究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7 孟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演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8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 韩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N.人民日报,2022-11-01(3).11 庄德,蔡秋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研究 J.艺苑,2020(6).1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N.人民日报,2021-11-17(1-8).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

6、7 国家统计局.2022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 0.9%N/OL.国家统计局官网.(2023-01-30).http:/ 刘淼.“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 N.中国文化报,2023-05-05(1).(责任编辑:林步艳)银色的安慰:由影迷画报看“孤岛”后期的影迷文化柳文慧 侯 凯 摘 要:影迷画报是一本于“孤岛”后期创办的公共电影刊物,它作为青青电影的姊妹刊,在延续其娱乐性办刊理念的同时,还中和了批判型公共刊物的批判精神以及影迷文化的公共意识。从影迷画报的办刊理念、栏目设置中可洞见其影迷文化倾向,它在与同期刊物的比较中构建起“孤岛”后期影迷群体个性与共性的身

7、份形象。影迷画报作为“孤岛”后期贴近于受众之中的一个文本间网络,它在情感等多方面与影迷进行近距离地互动,并通过对明星外在形象与内在人格的塑造来完成对影迷的规训。而随着受众主体性的显现,影迷也在一系列电影事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最终影迷画报这一媒介与影迷受众合谋,共同演绎出“孤岛”后期特殊的社会思潮与电影生态。关键词:影迷画报;影迷文化;电影刊物;媒介;受众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影迷文化:产生、建构与演变”(20CC167)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柳文慧,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021 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

8、,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史论;侯凯,博士、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史。影迷画报于 1940 年 3月1日创刊于上海,同年9 月5 日出至第十八期后停刊。从创刊时间来看,影迷画报出现于上海“孤岛电影”的后期。(1)该刊最初由陈明勋、吴镛子、严次平共同编辑,后陈、吴两人先后退出,严次平遂为主编。影迷画报与同为严次平主编的青青电影都属娱乐型公共性电影刊物111-12,但因杂志发行公司的利益所需、特殊的创刊时间以及刊物内容的延伸而促使编辑们另辟新刊。首先,中国图书杂志公司作为杂志发行专业化、流通化的渠道,常出现同时发行几本类似刊物的情况,在分散版面、节省纸张的同时谋取更高的利润。

9、在影迷画报出版后期还照此经营理念创办了由吴镛子主编的银色,分散了原刊物中银色八卦方面的内容。其次,1940 年作为新十年的起点,这一年新创办的电影刊物在数量上就多于往年。据不完全统计,1937 年9 个、1938 年 18 个、1939 年 14 个,到了1940 年多达29 个。23-4其创刊号迎 1940 年,致电影工作者也曾表示,“影迷画报的诞生,就在这光芒伟大艰苦非常的四十年代里”35,这份知识分子的仪式感敦促着包括刊物编辑在内的电影工作者们为电影艺术而奋斗。最后,影迷画报在延续青青电影探寻影坛轶闻趣事的娱乐性办刊理念的同时,还中和了批判型公共性刊物的批判精神以及影迷文化的公共意识。影

10、迷画报更似与影迷的私语,而本文也将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中重现“孤岛”后期的影迷文化。一、影迷画报刊物建设中的影迷文化倾向影迷画报在创刊号的发刊词中道出办刊理念,即“将影圈大小事情,凡我知你知一律公开,供诸同好”43。此后每期的卷首语旁都会出现“FILM FUN”的标志,除了受到一本在当时国内书房中唾手可得的同17艺苑/Forum of Arts18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名美国趣味电影杂志的影响外526-27,还在于满足影迷乐趣的初衷。在如此理念的驱使下,影迷画报开设过“本刊特讯”“影人文墨”“电影智识”“东 西 南 北”“银色街头”等栏目。“本刊特训”主要报道电影界消息,包括各影片公司

11、的拍摄计划、明星动态等,在暗中为其做宣传的同时也填补了影迷日常观影后的无聊生活。“影人文墨”囊括多位影人的自述、访谈,将明星的成长经历与星路历程向影迷娓娓道来,也是刊物制造卖点、提升竞争力的不二之选。“电影智识”栏目着重以“影迷教科书”单元向普通影迷介绍电影制作过程,以理论性文章与知识分子影迷群体展开更高层次的互动。“东 西 南 北”则汇集外派记者对各地电影界的通讯特稿,其中香港与重庆的版面较多。这一栏目的设置不仅符合战时需要,也可以拓宽影迷群体的电影眼界。“银色街头”表面上仅是电影界各类八卦消息,但其背后所产生的社会联系完美地诠释出 影迷画报中的影迷文化倾向。黛博拉琼斯(Deborah Jo

12、nes)将八卦的风格与话题设定归结为亲密、个人和家常的。676电影刊物通过为影迷持续地输出八卦来维持与影迷间的亲密关系,因此八卦的内容往往没有交流过程所产生的联系重要。为了维系这种关系,刊物对八卦的解释方式就偏重家庭生活、私人领域等切身方向。同时,八卦为影迷提供通过评价他人的行为来传达自我立场的原料,允许影迷将压抑已久的天性与战时苦闷暗中释放在与刊物的亲密关系中。影迷画报依靠源源不断的银色八卦将影迷牢牢地锁定在电影与电影刊物媒介上,而影迷也基于窥私心理甘愿与刊物合谋。除上述栏目外,影迷画报还充斥着大量剧照、生活照、花絮,它们与常设栏目一起弥补了影迷难以“重读”影片的遗憾,确保了影迷会与喜爱的内

13、容物不断接触。影迷画报与诸刊物一样都在充当影像文本的复制品,影迷有机会反复“重读”片中场景、对白、动作,或仔细对照角色的服装造型,继而有构建起新的形象与意义的可能。刊物内容之外的发行方式也为持续地与影迷建立联系而创造条件。20 世纪 30 年代杂志业兴盛,上海杂志公司首开杂志发行专业化、售卖流通化的先河,此后中国图书杂志公司、群众杂志公司继之而起。影迷画报便采用与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分工的“编发分离”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刊物流通的稳定性,使其较同期出版的刊物发行得更连续、顺利。稳定的出版也迎合了影迷不间断地了解明星、电影界消息的需要,最终巩固媒介与受众间已建起的亲密关系。同时期的不同刊物会因其栏目

14、设置、情感倾向、价格定位、纸张裁选、话语风格等因素而吸引特定身份的影迷群体。在 27 本刊物中,中国影讯 每日影讯 好莱坞影讯等依其低廉的价格、即时的风格、便利的版面、趣味的内容而收获一批学生、市民阶层影迷。而电影生活 影迷画报 影艺等刊物则更吸引知识分子影迷或深度影迷,它们以多元的栏目、适中的价格、丰富的版面为特色。像银坛歌选 银幕名歌 孔夫子影片特刊等则适合各类特殊影迷,这些刊物价格偏高、内容指向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中英文对照本事、歌谱更是对影迷的知识水平的考验。最后一类刊物与战争背景相关,适合抗日救国心切的影迷,如真光电影刊 中苏文化杂志苏联戏剧电影专号等。影迷画报也与 1940

15、年新创办的其他刊物一起描绘出“孤岛”后期影迷身份形象的总体轮廓。在上述刊物中,影迷会为了使自己的身份不至于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而依照主流电影刊物赋予的形象行事。621他们大多积极、正向,并通过与音乐、戏剧、文学等高雅文化相连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最终影迷与刊物共同构建出热爱艺术、重视教育、抗日爱国、健美活泼等媒介形象,也因此被纳入主流文化中。二、影迷画报中的媒介意识呈现黄旦曾表示许多对媒介影响的研究都忽略了对媒介自身的研究。74-13因此,在探析影迷画报作为刊物媒介如何同“孤岛”后期的影迷互动之前,应将其所蕴藏的媒介观念、文人意识清晰呈现,具体表现为电影及电影刊物媒介地位的演变与影迷等级的进化并

16、行不悖,媒介功能的定位与文人编辑的世界观念互为依存,电影刊物媒介与其他娱乐媒介在受众上展开争夺。影像的出现使得知识分子产生“将要失去其通过书写文字的掌握及传统享有的文化权力的时代的清醒意识”826-29,而电影刊物的创办使得被影像转接的部分文化权力再度归还给文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像与文字混合的复杂化运行模式。尤其是发展到公共性电影刊物时期,更是多元文化与媒介的力量集合。电影体验由银幕内扩展到银幕外,电影刊物补充起电影体验的完整性,使电影媒介可以延伸到影迷的生活肌理中。而电影媒介的延伸又与影迷等级的进化息息相关。影像奇观时期,电影对所吸引的观众而言仅是嗜好,难以推出电影刊物;早期电影完成

17、商业化、类型化的整合后,积极的观众才开始被称为星迷和戏迷958-60,宣传类、消遣类刊物因而流行并暗自生长;直到电影在上海这片土壤扎根、成熟后才产生抱有严肃研究态度的“影迷知识分子”,公共性电影刊物也才有了广泛的影迷消费者保证。影迷画报具有娱乐型公共性电影刊物的特征,在集合宣传、消遣、理论性的同时,自然也集合了星迷、戏迷和影迷知识分子等多种影迷群体,使得影迷等级的纵向进化得以横向整合。影迷画报在闲话中也略谈过影迷划分问题,“友人中有矢志不观国产片者又有不观片之本质,专事看所谓明星者更有于影人之私行,探听唯恐不详者,此亦为影迷之常情”1020。同时,又像其在发刊词中所言那样:“有识者名之曰 影迷

18、,据云即迷于电影之谓。现在更知道影迷之多,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可谓影迷无分身份,一律平等。”4可见,影迷画报有意识地将其受众分类并强调影迷身份无等级之分,以平等、包容的媒介观念完成对受众身份的整合。影迷画报每期“编者谈”的当页右上角部分都会标识一个图案,该图案的内容是一群人共同举起一个由胶片紧连在一起的地球。图案中影迷俨然构成了电影文化的共同体,就像巴拉兹贝拉所认为的那样:电影“创造出一种国际性的人类典型”,“成为推动人类向大同世界发展的最有作用的先驱者之一”。1133影迷画报将电影刊物的媒介功能放眼世界,不仅广罗各地电影消息,还试图将中国电影文化纳入世界文化版图之中。无论是近代中国第

19、一本刊物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还是继之的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办刊都秉持着“天下一家、万众同类”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早期刊物与中国百姓沟通的首选。12139-148晚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的丧权辱国倒逼国人“开眼看世界”,朝野上下不仅逐渐承认了一个外在的世界,其后更努力要融入这个世界。因此近代中国试图在多方面改善这一现状,除了教育、法制、城市建设外,电影思维也不断向世界靠拢。如早期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电影杂志等都关注到外国电影且在数量上超过了国产电影。江上鸥在 银国春秋中也表示早期很多电影刊物都是从外国电影的“Press Book”中找材料。131同时,“孤岛”时期的中国从地理空间上就被细分,政治

20、上更是多种力量抗衡,这就使过去将中国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被暂时割裂。知识分子得以站在个人化的角度上去思考“人格平等”,并打破建筑在“等级”“层次”考虑之上的待人方式。孙隆基认为这种站在个体化基础上去对“人”的认识,就无须考虑到对方的国籍,也无须将对方归类。在这个意义上,个体化是全球化的基础。14351因此 影迷画报的编辑们在个体化思维的影响下逐渐搭建起全球化媒介视野,将电影刊物媒介功能定位在跻身世界文化空间、连接万众想象的标准上。而此种媒介观念、世界观念在当时并非个例,同是 1940 年创办的影迷世界也印有类似的图案并穿插于版面之间。甚至 影迷世界中的插图还绘制了女性影迷的倩影,她们与男性影迷联

21、手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电影世界。影迷世界较影迷画报的出版晚了近三个月,其所绘图案或许有受到销路甚广的影迷画报的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个体意识、等级跨越、男女平等、天下大同等思想的觉醒已是不争的事实。三、媒介与受众:刊物与影迷间的互动生态影迷画报作为影迷群体的公共话语空间贴近于受众之中,并搭建起两者间强烈的情感认同联系。影17艺苑/Forum of Arts18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名美国趣味电影杂志的影响外526-27,还在于满足影迷乐趣的初衷。在如此理念的驱使下,影迷画报开设过“本刊特讯”“影人文墨”“电影智识”“东 西 南 北”“银色街头”等栏目。“本刊特训”主要报道电影界消息,包括

22、各影片公司的拍摄计划、明星动态等,在暗中为其做宣传的同时也填补了影迷日常观影后的无聊生活。“影人文墨”囊括多位影人的自述、访谈,将明星的成长经历与星路历程向影迷娓娓道来,也是刊物制造卖点、提升竞争力的不二之选。“电影智识”栏目着重以“影迷教科书”单元向普通影迷介绍电影制作过程,以理论性文章与知识分子影迷群体展开更高层次的互动。“东 西 南 北”则汇集外派记者对各地电影界的通讯特稿,其中香港与重庆的版面较多。这一栏目的设置不仅符合战时需要,也可以拓宽影迷群体的电影眼界。“银色街头”表面上仅是电影界各类八卦消息,但其背后所产生的社会联系完美地诠释出 影迷画报中的影迷文化倾向。黛博拉琼斯(Debor

23、ah Jones)将八卦的风格与话题设定归结为亲密、个人和家常的。676电影刊物通过为影迷持续地输出八卦来维持与影迷间的亲密关系,因此八卦的内容往往没有交流过程所产生的联系重要。为了维系这种关系,刊物对八卦的解释方式就偏重家庭生活、私人领域等切身方向。同时,八卦为影迷提供通过评价他人的行为来传达自我立场的原料,允许影迷将压抑已久的天性与战时苦闷暗中释放在与刊物的亲密关系中。影迷画报依靠源源不断的银色八卦将影迷牢牢地锁定在电影与电影刊物媒介上,而影迷也基于窥私心理甘愿与刊物合谋。除上述栏目外,影迷画报还充斥着大量剧照、生活照、花絮,它们与常设栏目一起弥补了影迷难以“重读”影片的遗憾,确保了影迷会

24、与喜爱的内容物不断接触。影迷画报与诸刊物一样都在充当影像文本的复制品,影迷有机会反复“重读”片中场景、对白、动作,或仔细对照角色的服装造型,继而有构建起新的形象与意义的可能。刊物内容之外的发行方式也为持续地与影迷建立联系而创造条件。20 世纪 30 年代杂志业兴盛,上海杂志公司首开杂志发行专业化、售卖流通化的先河,此后中国图书杂志公司、群众杂志公司继之而起。影迷画报便采用与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分工的“编发分离”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刊物流通的稳定性,使其较同期出版的刊物发行得更连续、顺利。稳定的出版也迎合了影迷不间断地了解明星、电影界消息的需要,最终巩固媒介与受众间已建起的亲密关系。同时期的不同刊物

25、会因其栏目设置、情感倾向、价格定位、纸张裁选、话语风格等因素而吸引特定身份的影迷群体。在 27 本刊物中,中国影讯 每日影讯 好莱坞影讯等依其低廉的价格、即时的风格、便利的版面、趣味的内容而收获一批学生、市民阶层影迷。而电影生活 影迷画报 影艺等刊物则更吸引知识分子影迷或深度影迷,它们以多元的栏目、适中的价格、丰富的版面为特色。像银坛歌选 银幕名歌 孔夫子影片特刊等则适合各类特殊影迷,这些刊物价格偏高、内容指向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中英文对照本事、歌谱更是对影迷的知识水平的考验。最后一类刊物与战争背景相关,适合抗日救国心切的影迷,如真光电影刊 中苏文化杂志苏联戏剧电影专号等。影迷画报也与

26、1940 年新创办的其他刊物一起描绘出“孤岛”后期影迷身份形象的总体轮廓。在上述刊物中,影迷会为了使自己的身份不至于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而依照主流电影刊物赋予的形象行事。621他们大多积极、正向,并通过与音乐、戏剧、文学等高雅文化相连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最终影迷与刊物共同构建出热爱艺术、重视教育、抗日爱国、健美活泼等媒介形象,也因此被纳入主流文化中。二、影迷画报中的媒介意识呈现黄旦曾表示许多对媒介影响的研究都忽略了对媒介自身的研究。74-13因此,在探析影迷画报作为刊物媒介如何同“孤岛”后期的影迷互动之前,应将其所蕴藏的媒介观念、文人意识清晰呈现,具体表现为电影及电影刊物媒介地位的演变与影迷等

27、级的进化并行不悖,媒介功能的定位与文人编辑的世界观念互为依存,电影刊物媒介与其他娱乐媒介在受众上展开争夺。影像的出现使得知识分子产生“将要失去其通过书写文字的掌握及传统享有的文化权力的时代的清醒意识”826-29,而电影刊物的创办使得被影像转接的部分文化权力再度归还给文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像与文字混合的复杂化运行模式。尤其是发展到公共性电影刊物时期,更是多元文化与媒介的力量集合。电影体验由银幕内扩展到银幕外,电影刊物补充起电影体验的完整性,使电影媒介可以延伸到影迷的生活肌理中。而电影媒介的延伸又与影迷等级的进化息息相关。影像奇观时期,电影对所吸引的观众而言仅是嗜好,难以推出电影刊物;早

28、期电影完成商业化、类型化的整合后,积极的观众才开始被称为星迷和戏迷958-60,宣传类、消遣类刊物因而流行并暗自生长;直到电影在上海这片土壤扎根、成熟后才产生抱有严肃研究态度的“影迷知识分子”,公共性电影刊物也才有了广泛的影迷消费者保证。影迷画报具有娱乐型公共性电影刊物的特征,在集合宣传、消遣、理论性的同时,自然也集合了星迷、戏迷和影迷知识分子等多种影迷群体,使得影迷等级的纵向进化得以横向整合。影迷画报在闲话中也略谈过影迷划分问题,“友人中有矢志不观国产片者又有不观片之本质,专事看所谓明星者更有于影人之私行,探听唯恐不详者,此亦为影迷之常情”1020。同时,又像其在发刊词中所言那样:“有识者名

29、之曰 影迷,据云即迷于电影之谓。现在更知道影迷之多,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可谓影迷无分身份,一律平等。”4可见,影迷画报有意识地将其受众分类并强调影迷身份无等级之分,以平等、包容的媒介观念完成对受众身份的整合。影迷画报每期“编者谈”的当页右上角部分都会标识一个图案,该图案的内容是一群人共同举起一个由胶片紧连在一起的地球。图案中影迷俨然构成了电影文化的共同体,就像巴拉兹贝拉所认为的那样:电影“创造出一种国际性的人类典型”,“成为推动人类向大同世界发展的最有作用的先驱者之一”。1133影迷画报将电影刊物的媒介功能放眼世界,不仅广罗各地电影消息,还试图将中国电影文化纳入世界文化版图之中。无论是

30、近代中国第一本刊物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还是继之的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办刊都秉持着“天下一家、万众同类”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早期刊物与中国百姓沟通的首选。12139-148晚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的丧权辱国倒逼国人“开眼看世界”,朝野上下不仅逐渐承认了一个外在的世界,其后更努力要融入这个世界。因此近代中国试图在多方面改善这一现状,除了教育、法制、城市建设外,电影思维也不断向世界靠拢。如早期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电影杂志等都关注到外国电影且在数量上超过了国产电影。江上鸥在 银国春秋中也表示早期很多电影刊物都是从外国电影的“Press Book”中找材料。131同时,“孤岛”时期的中国从地理空间上就被

31、细分,政治上更是多种力量抗衡,这就使过去将中国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被暂时割裂。知识分子得以站在个人化的角度上去思考“人格平等”,并打破建筑在“等级”“层次”考虑之上的待人方式。孙隆基认为这种站在个体化基础上去对“人”的认识,就无须考虑到对方的国籍,也无须将对方归类。在这个意义上,个体化是全球化的基础。14351因此 影迷画报的编辑们在个体化思维的影响下逐渐搭建起全球化媒介视野,将电影刊物媒介功能定位在跻身世界文化空间、连接万众想象的标准上。而此种媒介观念、世界观念在当时并非个例,同是 1940 年创办的影迷世界也印有类似的图案并穿插于版面之间。甚至 影迷世界中的插图还绘制了女性影迷的倩影,她们与

32、男性影迷联手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电影世界。影迷世界较影迷画报的出版晚了近三个月,其所绘图案或许有受到销路甚广的影迷画报的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个体意识、等级跨越、男女平等、天下大同等思想的觉醒已是不争的事实。三、媒介与受众:刊物与影迷间的互动生态影迷画报作为影迷群体的公共话语空间贴近于受众之中,并搭建起两者间强烈的情感认同联系。影19艺苑/Forum of Arts20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迷一旦在情感上被刊物拉近,就容易失去反抗或批评文本意识形态建构的能力。影迷画报便通过对明星外在形象与内在人格的塑造来完成对影迷的规训。影迷近距离地与媒介材料互动,将电影刊物转化为一个言说、构建自身的平

33、台。随着受众主体性的显现,影迷也在一系列电影事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最终影迷画报这一媒介与影迷受众合谋,共同演绎出“孤岛”后期特殊的社会思潮与电影生态。(一)从外在形象到审美文化的塑造明星是一个综合体,“他/她的形象”是由银幕角色、媒体工业、公众等共同组成。1595电影刊物属于媒体工业的一隅,在承担日常宣传功能外还积极助推明星多面形象的塑造。影迷作为刊物的受众,不仅接收、认同这些由刊物所塑造出的明星形象,还在潜移默化中充当这些形象的民间扮演者。“电影是教育大众的工具,那么男女电影明星就是电影观众们的模范。”162明星在银幕内外的服饰、造型形象会被大众影迷所效仿,它们共同撑起了孤岛后期的审美与消费

34、文化。电影刊物通过张贴明星身着包臀裙、短袖开叉旗袍、西装衬衫等时装的照片集,将女明星的个性与风貌集中在服装造型上,同时也将这种个性以理念的形式传递给影迷,即“我们要晓得人体的艺术美,最能触动感官的是 肉色的粉腿和 高耸的臀部”17。因此,包括影迷画报在内的电影刊物都在利用明星的服装造型来传达一种健美的审美观念。而当时健美的含义不仅仅是身体的艺术美,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美感的表演身体等。在新感觉派作家笔下,“希腊鼻”“嘉宝眉”、深邃的眼睛、丰腻而红润的嘴唇是现代摩登女郎应有的外貌。画报中的女星多数依靠妆容来勾勒出这种“泛欧化”的五官,也有少数明星选择整容来彻底改变样貌。三因素模型认为媒体、同伴及

35、父母是身体意象及饮食失调的重要影响源,并且外貌比较和理想外貌内化是社会文化因素和身体意象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1819三因素中的媒体与同伴对应的是电影刊物与明星,而父母则是主流审美文化权威。影迷画报中刊登大量明星照片,促使影迷将自身容貌与明星的上行外貌进行比较而确立理想外貌的形态。与此同时,影迷画报从第三期开始就印有“杨树荫美眼整容医院”的广告,龚秋霞、白杨、路明、夏霞、白云等都曾在此进行过整容手术。整容广告中还会公开展示塌鼻梁、单眼皮、厚口唇等五官缺陷,通过下行外貌的呈现加深影迷对容貌的不满意度,进而产生审美转向。最终,在媒体、明星和主流审美文化三因素的合谋下,影响影迷的审美理念与行为。(二

36、)从地位平等到内在人格的规训影迷画报始终将影迷群体视为明星的同伴与合作者,“影迷对明星的认识应该是站在友谊的立场,予以善意的督促和忠诚的批评共同为整个电影艺术提高水准而努力”,“电影明星是从事于电影工作的一群,他们也只是跟你们一样,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1920此外,刊物还通过漫画与明星的真实从业经历来消磨影迷对明星的神化。陈明勋创作的 秀兰歪传第一话就杜撰韩兰根与殷秀岑做演员时工资入不敷出,甚至缴不了房租的窘境。2018类似的还有王慧蟾父亲为女儿主动搭台演戏也不愿其涉入电影圈,可见当时明星这一职业实属苦中作乐。2115如此一来,影迷画报对明星的人格规训理所应当地等同为对与其地位平等的影迷的

37、规训。老牌影迷赵珍妮一文赞扬了女星赵珍妮的观影习惯2218,并暗示做资深影迷是光荣的、极具艺术修养的,是有助于中国电影艺术事业发展的,也是电影明星应有的品格。女明星求学的白热化夸奖顾兰君时常读书、永远在进步,表示“这种关于私人求进取的事,我们认为对于整个电影界是有很大的帮助的”235。电影明星喜读法科中同样表示:“早时期的影界风尚,有些人是专以服装新奇与擅长交际逞能的。像那时期的红星杨耐梅、张织云之流,因此不免趋上堕落之途,且为年老色衰而渐次在影坛上立足无地,终于落伍。近年来因为受及时代潮流的洗礼,一般的思想是早经转变了 唯读书可以增高人格。”2416上述这些,都是在提醒影迷教育、知识与艺术修

38、养是成功者应终生追求的目标。新照片明星上官云珠讽刺:“新人的招摇是自寻绝路的办法,我们会看见尚未正式拍片而已成为人尽皆知的新人,其结果不甚好。”“如果上官云珠晓得自爱,这时候应该怎样的销声匿迹,埋头在演技上用工夫,再加深造,努力自修自习。”254-5这与 影迷画报所倡导的“布衣运动”一起构成刊物对影迷低调的人格轮廓的描绘。此外,天真、活泼、努力、大方、和蔼等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容词都能代表 影迷画报对明星与影迷的人格期望。(三)影迷群体的主动性显现1940 年之前,影迷群体就参与制造了诸如“不怕死”“阮玲玉之死”“徐来加冠礼”等事件。9211-222这些电影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模式可大致总结为:典型

39、影迷带头发起后形成影迷共同体,影响扩散后官方下场,最终事情解决并在多方面产生影响。在上述电影事件中,电影刊物都作为影迷显现主体性的中介空间,记录甚至参与了事件始终。到了1940 年,影迷画报中报道的许多影界消息都像是影迷对过往电影事件的复刻与重施。“徐来加冠礼”事件后,影迷画报等众多刊物在介绍宣传女星时会兼顾健康、美丽、善良等全面品质以向影迷保证其形象的正当性。影坛国宝中夸奖陈云裳“关怀上海同胞,将在港筹款救济”264;赞扬王竹友生活清贫、朴素,从不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刻画路明在港“安慰难民营,探望孤军营”的忧国忧民形象。277此外,还会报道众明星参加防痨运动播音演出的活动细节,这些都是影迷出

40、于主体性身份而对明星形象的监督。1940 年重庆首映木兰从军时,“黑暗中忽有一观众上台演说,对木兰从军一片内容,颇多指摘,是时台下观众,附和者颇多,一时情绪激昂。而此时放映室忽有一部分观众冲入,将片子抢去,全部焚毁”,“据说此次观众之误会,系对影片中歌词 太阳一出满天下而发生怀疑”。2821木兰从军事件完全是影迷自发行为,它与“不怕死”事件的模式相当。但它不仅反映出影迷由“不怕死”事件激起的爱国意识和电影问题的敏感度,还反映其主体性身份的完善,并与电影界愈发融为一体。此类影迷参与的电影事件,还有由阮玲玉自杀引发的后期影迷对明星死亡消息的关注。1940 年,远在香港的影迷朋友将“当红女星陈云裳流

41、产而死”的消息传到上海,上海影迷“在闻及后,玉容失色,急以示人。由此争相传视,纷纷议论”。296韩兰根、顾而已等明星也都“被死亡”过,因谣言中人物、时间、地点、死因等新闻要素都较为完善,一些刊物不经证实便传播由影迷制造的谣言。而从官方及电影刊物对上述事件的解决方式中可获悉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影迷主体性的态度。木兰从军被焚事件的善后结果大致为:“(一)木兰从军重付公映。(二)由主动焚毁者酌偿损失若干。(三)起诉一节,或将由双方友好出任和解,不了而了之。”3014对于滋事影迷,官方及片方都只是酌情处罚以示警戒,充分体谅其爱国之心。但 影迷画报对于谣言的横行则出言“知识阶级的人们应该可以明了那完全是谣言

42、的”,并严厉斥责造谣行为,因为“似这等 堕胎殒命大足妨碍名誉的谣言,玩笑未免开得太过分了”31。可见,官方及媒体会根据影迷制造的电影事件的初衷来给出最终的解决方式和情感态度。一定程度上,甚至默许并与影迷合谋,共同演绎出“孤岛”后期特殊的社会思潮与电影生态。四、结语1931 年,一篇名为 国外电影刊物为什么这般发达?的文章曾总结过外国电影事业发达连带着外国电影刊物也畅销的现象。因为,电影事业的发展,使得可供他们探访的新闻和搜集的资料来源颇多,并且各公司、明星之间的宣传竞争激烈,自然对电影刊物十分重视。324但战争的压迫、紧缩的市场、趋严的租界环境都令“孤岛”后期的中国电影事业捉襟见肘,影迷画报等

43、电影刊物也不得不走向沉寂。1940 年 9月5日 影迷画报默默停刊,缘由尚不清晰。但从“孤岛”时期其他刊物的停刊原因中或能略知一二。战争环境每况愈下,上海整体物价上涨。不断抬高的纸价导致印刷成本激增,难以维系新刊的出版。33战争还使刊物销路受阻,南洋等外地的需求骤减。31其中更为复杂的原因只能留在尘封的历史中,等待重见天日的那19艺苑/Forum of Arts20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迷一旦在情感上被刊物拉近,就容易失去反抗或批评文本意识形态建构的能力。影迷画报便通过对明星外在形象与内在人格的塑造来完成对影迷的规训。影迷近距离地与媒介材料互动,将电影刊物转化为一个言说、构建自身的平

44、台。随着受众主体性的显现,影迷也在一系列电影事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最终影迷画报这一媒介与影迷受众合谋,共同演绎出“孤岛”后期特殊的社会思潮与电影生态。(一)从外在形象到审美文化的塑造明星是一个综合体,“他/她的形象”是由银幕角色、媒体工业、公众等共同组成。1595电影刊物属于媒体工业的一隅,在承担日常宣传功能外还积极助推明星多面形象的塑造。影迷作为刊物的受众,不仅接收、认同这些由刊物所塑造出的明星形象,还在潜移默化中充当这些形象的民间扮演者。“电影是教育大众的工具,那么男女电影明星就是电影观众们的模范。”162明星在银幕内外的服饰、造型形象会被大众影迷所效仿,它们共同撑起了孤岛后期的审美与消费

45、文化。电影刊物通过张贴明星身着包臀裙、短袖开叉旗袍、西装衬衫等时装的照片集,将女明星的个性与风貌集中在服装造型上,同时也将这种个性以理念的形式传递给影迷,即“我们要晓得人体的艺术美,最能触动感官的是 肉色的粉腿和 高耸的臀部”17。因此,包括影迷画报在内的电影刊物都在利用明星的服装造型来传达一种健美的审美观念。而当时健美的含义不仅仅是身体的艺术美,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美感的表演身体等。在新感觉派作家笔下,“希腊鼻”“嘉宝眉”、深邃的眼睛、丰腻而红润的嘴唇是现代摩登女郎应有的外貌。画报中的女星多数依靠妆容来勾勒出这种“泛欧化”的五官,也有少数明星选择整容来彻底改变样貌。三因素模型认为媒体、同伴及

46、父母是身体意象及饮食失调的重要影响源,并且外貌比较和理想外貌内化是社会文化因素和身体意象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1819三因素中的媒体与同伴对应的是电影刊物与明星,而父母则是主流审美文化权威。影迷画报中刊登大量明星照片,促使影迷将自身容貌与明星的上行外貌进行比较而确立理想外貌的形态。与此同时,影迷画报从第三期开始就印有“杨树荫美眼整容医院”的广告,龚秋霞、白杨、路明、夏霞、白云等都曾在此进行过整容手术。整容广告中还会公开展示塌鼻梁、单眼皮、厚口唇等五官缺陷,通过下行外貌的呈现加深影迷对容貌的不满意度,进而产生审美转向。最终,在媒体、明星和主流审美文化三因素的合谋下,影响影迷的审美理念与行为。(二

47、)从地位平等到内在人格的规训影迷画报始终将影迷群体视为明星的同伴与合作者,“影迷对明星的认识应该是站在友谊的立场,予以善意的督促和忠诚的批评共同为整个电影艺术提高水准而努力”,“电影明星是从事于电影工作的一群,他们也只是跟你们一样,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1920此外,刊物还通过漫画与明星的真实从业经历来消磨影迷对明星的神化。陈明勋创作的 秀兰歪传第一话就杜撰韩兰根与殷秀岑做演员时工资入不敷出,甚至缴不了房租的窘境。2018类似的还有王慧蟾父亲为女儿主动搭台演戏也不愿其涉入电影圈,可见当时明星这一职业实属苦中作乐。2115如此一来,影迷画报对明星的人格规训理所应当地等同为对与其地位平等的影迷的

48、规训。老牌影迷赵珍妮一文赞扬了女星赵珍妮的观影习惯2218,并暗示做资深影迷是光荣的、极具艺术修养的,是有助于中国电影艺术事业发展的,也是电影明星应有的品格。女明星求学的白热化夸奖顾兰君时常读书、永远在进步,表示“这种关于私人求进取的事,我们认为对于整个电影界是有很大的帮助的”235。电影明星喜读法科中同样表示:“早时期的影界风尚,有些人是专以服装新奇与擅长交际逞能的。像那时期的红星杨耐梅、张织云之流,因此不免趋上堕落之途,且为年老色衰而渐次在影坛上立足无地,终于落伍。近年来因为受及时代潮流的洗礼,一般的思想是早经转变了 唯读书可以增高人格。”2416上述这些,都是在提醒影迷教育、知识与艺术修

49、养是成功者应终生追求的目标。新照片明星上官云珠讽刺:“新人的招摇是自寻绝路的办法,我们会看见尚未正式拍片而已成为人尽皆知的新人,其结果不甚好。”“如果上官云珠晓得自爱,这时候应该怎样的销声匿迹,埋头在演技上用工夫,再加深造,努力自修自习。”254-5这与 影迷画报所倡导的“布衣运动”一起构成刊物对影迷低调的人格轮廓的描绘。此外,天真、活泼、努力、大方、和蔼等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容词都能代表 影迷画报对明星与影迷的人格期望。(三)影迷群体的主动性显现1940 年之前,影迷群体就参与制造了诸如“不怕死”“阮玲玉之死”“徐来加冠礼”等事件。9211-222这些电影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模式可大致总结为:典型

50、影迷带头发起后形成影迷共同体,影响扩散后官方下场,最终事情解决并在多方面产生影响。在上述电影事件中,电影刊物都作为影迷显现主体性的中介空间,记录甚至参与了事件始终。到了1940 年,影迷画报中报道的许多影界消息都像是影迷对过往电影事件的复刻与重施。“徐来加冠礼”事件后,影迷画报等众多刊物在介绍宣传女星时会兼顾健康、美丽、善良等全面品质以向影迷保证其形象的正当性。影坛国宝中夸奖陈云裳“关怀上海同胞,将在港筹款救济”264;赞扬王竹友生活清贫、朴素,从不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刻画路明在港“安慰难民营,探望孤军营”的忧国忧民形象。277此外,还会报道众明星参加防痨运动播音演出的活动细节,这些都是影迷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