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58104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8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地利用规划学公共管理学院 朱新华15951961632 zhxh_1.土地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 2.土地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土 壤 土地土地资产 国 土 土地资源思考:土地与房屋的联系?地价与房价的关系?3.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 1 1、规划的概念 1983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词源对规划解释为:计划、谋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安排。规划是一种科学的预测。前苏联将近期的较详尽的规划称为计划,将远期的较概略的计划称为规划,而西方则通称为PlanningPlanning或ProgramProgram。4.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 2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w中国

2、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 3 3、土地利用规划概念 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全局、长远的利益出发,对区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整理、复垦、保护等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其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并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提供依据。6.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 4 4、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

3、展历史 总体上讲,土地利用规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居民点规划、周朝的“井田制”、宋朝的“方田制”等。但是,我国有组织地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年2000年、1997年2010年)的完成,使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得以确立。7.周朝的井田制和宋朝的方田制,可视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雏形。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水利规划出现在距今4 000多年的夏代,大禹制定的黄河道规划,引黄河水入海和沿岸的土地灌溉。记叙土地规划最早是汉代的尔雅,其中记载了公元前15世纪商代的农、林、牧用地的布局,“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

4、外谓之林。”邑指人居住的地方即村庄,郊在邑之外,为村庄周围的耕地;牧在郊外,耕地的外围是牧地;野在牧外,牧地外围是荒地;林在野外,荒地外围是林地。8.历史上最著名的规划,大约在公元前256一前251年间规划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亲自规划和建设的。李冰父子巧设分水鱼嘴,起到了分流引水和控制灌溉水中的泥沙量;还规划了飞沙堰、离堆旁的宝瓶口来调节水量、控制沙石,从而将有害于人类的岷江规划为灌溉成都平原53.33万hm2良田的有用之河。9.10.w2011年月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出台。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

5、域和禁止开发区域。11.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特性 12.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 学 科 法 律 19991999年1 1月1 1日施行新土地管理法,第三章专门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到了法律地位性质从法律角度来看:13.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特定范围内土地的合理组织利用探讨区域性或一个基层单位的土地利用方法与规律 经济规律 自然科学技术土地利用经济的一个分支,属于经济学范畴,是一门涉及多种技术和科学的经济科学从学科角度看14.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计划区

6、域规划根根 据据结结 合合区域生态条件区域自然条件区域社会条件 符合区域特点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寻求15.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土地需求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及牧草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首先是工业用地需求,工业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部门)需求土地供给自然供给 经济供给 规划主要任务16.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自然供给 实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土地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供利用土地。由于土地不能创造,位置不可移动,土地总量固定不变(数量有限性)。在经济学上称为无弹性供给.经济供给 土地各种用途相互竞争利用,当某一用途的土地需求增加,其他用途

7、的土地就会转做该用。某一用途的土地供给随该用途收益增加而增加的现象,为经济供给,是有弹性供给。17.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0 0价格 P P Q Q 数量D D 需求曲线S S 供给曲线均衡点P0 P0 Q0 Q0 Q1 Q1 Q4 Q4 P2 P2 供给过剩土地浪费闲置 P1 P1 Q2 Q2 Q3 Q3 短缺注:这里为经济供给 现实中达不到均衡而出现短缺或过剩,这时需要宏观政策加以调控。土地利用规划就是政府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来协调供需矛盾,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优。均衡价格图18.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结构 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土地利用

8、结构优化的原因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 不同产业用地标准不同,要求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寻求最优土地利用结构。就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土地产出增长。19.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土地利用微观规划(内部规划或详细规划)确定各部门用地的数量与位置,确定什么时间,什么部门在什么地方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分布状态,宏观调控各业用地。对不同部门,不同土地类型进行规划。如居民点用地、交通、农业用地(耕地规划、园地、林地等)以便提高各单位用地的土地利用率。20.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概念 不同种类类型和级别的各类土地利用规划组成

9、的相互联系的系统.(1)按规划的性质与任务不同(前苏联分类)企业间土地规划和企业内土地规划(2)台湾根据土地性质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非城市土地利用规划21.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3)我国土地规划体系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依规划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按行政区域等级层次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规划对象不同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依规划时限划分为:长期规划(年限达1010年以上)、中期规划(年限介于长短之间)和短期规划(年限小

10、于5 5年)。22.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不同规划的研究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与方案的评价23.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不同规划的研究内容(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有: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风沙治理规划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等。24.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不同规划的研究内容(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是在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直接对某

11、一地段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及其配套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是总规和专项规划的深入和细化。包括有: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旅游地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25.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不同层次的规划所侧重的内容。全国级省 级市 级县 级乡镇级政策型、指导性规划管理型、实施型规划 不同层次的土地规划功能取决于该行政区域的级别。不同层次的规划能够解决的矛盾、需要协调的关系及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明确不同层次规划的职能,可以更好的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宏观调控能力和区域协调能力。26.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不同层次的规划所侧重的内容。政策型、指导性规划(全国、省与地市

12、区级规划)的研究内容1、在自然 资源的背景上,结合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宏观上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目标2、确定重点工程的用地规模与布局3、协调下级行政区域之间的用地关系4、制定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管理型、实施型规划(县、乡镇级规划)的研究内容1、依据上级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目标与任务2、指标分解3、安排重点工程项目的用地4、各地块的用途的确定27.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特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对土地利用进行协调和指导以及行政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总体性(2)长期性(

13、3)权威性(4)强制性(5)层次性28.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遵循土地基本国策原则 199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1、改造不适于农用地的土地,进行工矿废弃地复垦,使之成为农用地。2、处理好各业用地关系,保证农业健康稳步发展。3、各项建设用地做到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4、将利用与改造有机结合起来,使每寸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29.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土地利用环境不仅反映土地本

14、身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而且反映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对土地的改造能力和利用程度,因此,土地利用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把土地利用的潜在可能性变为现实生产力。1、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土地规划有着不同的规划项目、内容和方法。2、同一项规划由于各地区情况存在差异,规划方法也不尽一样。例如:机耕地区重点规划田块,调整渠道,集中居民点,修建道路,安排作物连片种植等。丘陵山区的重点是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用地,坡地改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平原低洼地区,重点排洪排涝,降低地下水位等。30.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1

15、、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的合理目标既要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对农产品的不断需求,又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适合其利用的土地,促进其顺利发展,这是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2、经济效益 为了获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必须学会应用经济杠杆对其加以调节和控制。3、生态效益 土地生态系统在其利用过程中与土地经济系统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相互反馈,使两个系统在结构上,互相交织,在功能上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在效益上又相互矛盾,从而使两者偶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土地生态系统。31.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动态平衡原则1、土地总面积是一个常数,土地利用规划时要满足各部门的用地要求,使规划区域内土地总面积达到平衡,

16、合理地进行部门间的土地分配和再分配,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土地综合平衡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实现的一种平衡,与社会经济综合平衡同步进行。3、动态平衡原则要求在规划时,分析过去摸清现状的基础上,估算计划期内可能新增加的土地资源数量和土地需求量,从供需双方进行反复平衡,一方面应根据计划安排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来估算所需土地数量,另一方面从土地开发和节约以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其生产力来估算土地资源的可能供给的数量,直至两方面平衡为止。32.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上一层次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才进行下一级土地利用规划,各层次规划均对下一级起着控制作用,同时它本身接受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逐级控

17、制原则要求:首先进行关系到全局的具有控制作用项目的规划,如各种用地结构布局,之后再进行土地利用细部规划。逐级控制原则 土地资源行政管理的层次性决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范围、任务和内容的多样性,从上到下构成结构有序的等级分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33.六、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国民经济规划的关系2、与国土规划的关系3、与农业区划的关系4、与城市规划的关系5、与区域规划的关系34.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规划类型多样,总的来说,有空间规划与非空间规划。与土地规划较密切的有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等。35.1 1、与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或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长远性、战

18、略性的筹划。即是高度综合的宏观控制规划,它主要解决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整治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是国土规划土地开发利用部分的深入和具体化。国土规划不能代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6.各级国土规划不尽一致,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综合评价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综合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预测工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设想和布局工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设想和布局人口、城市预测和城镇体系布局人口、城市预测和城镇体系布局主要自然资源(土地、水、矿藏、海洋等)主要自然资源(土地、水、矿藏、海洋等)开发利用布局开发利用布

19、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环境的保护和整治环境的保护和整治37.2 2、与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多方案比较,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地域生产类型,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电力、水利、城乡建设等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使一定区域内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它是一种宏观控制规划,比土地利用规划要广泛。土地利用规划是上述各项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的落实。38.3 3、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

20、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点和面的关系。39.按照新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40.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产生条件是土地所有权所有

21、权和使用权使用权的分离1、马克思地租理论 地租的三种形态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垄断地租 41.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1)级差地租 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产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 由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所产生生产率的差别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存在条件土地有限性土地差别性42.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2)绝对地租(3)垄断地租 凡租用土地者,无论土地好坏,都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一定数额地租,由所有权而产生。在各种形式的地租中,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最典型的实现形式。从特别有利的土地上产生的商品的垄断价格中

22、获得超额利润,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2、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 经济学者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经济地租 43.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契约地租 土地承租人和土地出租人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款额。经济地租 是一种经济剩余,即总产值或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本之后剩余的那一部分,取决于产品价格和成本。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 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为土地的租金或称纯经济租金。他认为地租量完全取决于土地需求之间的竞争。44.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0 0 0 0租金租金 R R R R Q Q Q Q 数量数量D D D D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E E E E 均衡点均

23、衡点S S S S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Q0 Q0 Q0 Q0 R0 R0 R0 R0 Q1 Q1 Q1 Q1 Q2 Q2 Q2 Q2 R1 R1 R1 R1 R2 R2 R2 R2 土地为无弹性供给,土地租金趋高于均衡E E点,需求少于供给,土地所有者就不能将土地租出去,租金会下降。若低于E E点,需求大于供给,用地单位会租用更多土地,土地所有者便会抬升地租。土地供给无弹性下的租金决定45.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3、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资本化的地租形成土地的购买价格或价值。土地价格是土地所有者让出其获得土地收入的权利所索要的代价。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购买价格,是土地所提供的地

24、租的购买价格本本质质46.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设有限年限(n年)出让土地使用权,一次收取的金额(土地使用权价格)即为每年土地收益的贴现值之和 a是每年的土地收益(设每年不变),),r为还原利率当 时,47.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4、地租地价与土地规划的关系 提高土地肥力改善运输条件追加投入级差地租形成条件的变化,影响地租地价地价高地价低规划为高价用地,如商服用地和居住地等,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农业用地48.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二)土地区位理论 消费中心精细作物 大田作物 杜能农业区位论距离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韦伯工业区位论原材料、运输、劳动力对工业生产起作用最佳选址为运费最低点城

25、市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等49.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现代区位理论 区位 分布的地区或地点,是自然界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是各影响因素不同的有机组合在空间位置上的体现。不仅指自然状态下的位置。区位因素的内容体系繁华程度 交通条件 基础设施 环境条件 人口状况 50.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繁华程度 也称繁华度,主要反映商服业聚集情况,可形成较强的集聚效益,提高区域内土地利用效益。交通条件 基础设施 环境条件 人口状况 道路通达度,公交便捷度,对外交通便利度,路网密度等。这些因素可改变土地空间位置,提高其利用价值生活设施完善度(供水率、电率、气率、

26、热率等),公共设施完备度(学校、邮局、医院、商店、粮店等)。对土地的投资效益和生产效益有影响自然条件优越度,环境质量优劣度,绿地覆盖率等,对住宅用地有影响。包括:人口密度、劳动力素质等。51.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2、区位与土地规划的关系 控制区域土地利用区位位置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空间差异土地利用最佳空间结构(农业、工业、交通、建筑、教育卫生、商和金融业等)在市中心收取较高地价,控制中心区的继续膨胀,在远郊区收取较低地价,鼓励工业向郊区发展建立工业区。52.七、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三)持续利用理论 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

27、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实现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在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保障建设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坚持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建设占用耕地与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 53.六、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四)生态经济理论 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一对矛盾。资源具有外部经济性,应把资源环境破坏计入生产成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五)人地协调理论(六)系统工程理论 处理全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方法:运用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和控制论等系统工程方法。54.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制定方案目标准备工作论证反馈(检验)实施55.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一)明确

28、任务(目标)目标规划的任务和规划的范围与期限合适的切入点范围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期限(近期,远期和远景)符合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切入点不同,规划目的,规划内容就同。56.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1、耕地控制与保护目标(1)耕地控制目标规划期内,全县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326.22公顷以内。其中,20032010年期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995.73公顷以内,20112020年期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330.49公顷以内。(2)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耕地保护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双管齐下,对耕地切实加以保护。严格按

29、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对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行指标控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1996年全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9150.20公顷,占1996年耕地面积的89.50%。规划期内,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全县自保基本农田面积25624.22公顷,由某市某县代保基本农田面积3525.98公顷。到2020年,本县耕地保有量为24887.31公顷。57.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盘活现有存量土地,搞好土地开发整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全县各类建设新增用地规模控制在5054.04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3326.22公

30、顷以内。各类建设中,交通建设新增用地控制在13.99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8.58公顷以内;独立选址项目新增用地控制在57.23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35.86公顷以内;城镇建设新增用地控制在4982.82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3281.78公顷以内。城镇建设用地中,本市高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003.85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1308.32公顷以内。58.3、某县组团、各建制镇发展目标(1)某县组团发展目标某县组团包括郫筒城市片区(含郫筒镇、红光镇、红兴镇)和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外部分(含合作镇)是成都市城市规划的6个组团之一,是成都市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

31、西部新中心,是以发展科教文化和为高新西区配套服务,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综合性城市片区。2002年郫县组团建成区面积为1443.57公顷(含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外面积362.81公顷),到202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为4894.31公顷(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外建成区面积为2153.64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3450.74公顷(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外部分新增建设用地1790.8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219.26公顷(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外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145.12公顷)。59.(2)建制镇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全县除郫县组团所含各镇以外的15个建制镇,根据其所处区位条件和功

32、能分区定位,适当增加用地规模。其中:犀浦镇片区位于成都外环高速以内,包括犀浦镇和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内部分,已纳入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展科教文化和为高新西区配套服务的综合性城镇,在县域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犀浦镇片区2002年建成区面积为1471.42公顷(含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内面积727.44公顷),到202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为2368.45公顷(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内建成区面积为940.44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897.03公顷(成都高新西区外环高速以内部分新增建设用地213.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655.96公顷(成都高新

33、西区外环高速以内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64.16公顷)。其它建制镇略60.4、重点项目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安排重点项目5项:成彭高速路建设新增用地6.0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5.13公顷;唐玉路建设新增用地4.1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0公顷;唐太路建设新增用地3.76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46公顷;全兴酒厂扩建新增用地43.9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7.55公顷;垃圾处理厂建设新增用地13.3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8.31公顷。61.5、土地开发整理目标(1)土地开发 根据该县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规划期内,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县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28.32公顷。综合考虑历年土地

34、开发水平和县域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土地开发任务全部安排在规划近期即20032010年期间完成。(2)土地整理 根据该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整理远景潜力分析、投资可行性分析和综合效益分析结果,遵循集约用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以及本着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的原则,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1043.34公顷。其中,20032010年期间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469.50公顷,20112020年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573.84公顷。(3)异地开发整理 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履行“占一补一”的法定义务,规划期内,按照成都市、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

35、划统筹安排,通过异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2254.56公顷,确保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其中,20032010年期间全县通过异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1497.91公顷,20112020年期间全县通过异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756.65公顷。62.6、土地生态环境目标 科学、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用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竭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切实保障成都市优质的饮用水源,使县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国家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达标率达到98%以上;大气环境整体上保持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内;固体废弃物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在城镇建成区内大力增加绿地面积,使

3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6平方米。63.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二)组织准备工作 1 1)思想准备2 2)组织班子 (1 1)组织有权威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的领导机构 主要负责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协调和保障经费。实际中,成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地区领导任组长,各部门领导组成成员 64.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2 2)筹建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班子 实际中,多由本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其他部门组成,编制技术工作可委托专业技术单位承担,可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技术承担单位。由技术专家和专项规划的专业人员组成。确定规划人员,负责调查研究,分析编制和成

37、果整理等工作。(3 3)拟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65.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4 4)申请编制规划经费 (5 5)人员业务培训 (三)现状调查与收集资料 1 1)自然条件资料 2 2)社会经济资料 3 3)规划资料 4 4)实地调查收集途径?66.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w资料、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优化模型、聚类模型、线形规划、多元分析、主因素分析等。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GIS)被广泛地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67.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四)土地利用问题的系统分析与诊断 在对地区土地利用历史和现状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区土地利用的状态,趋势,潜力,限制条

38、件与有利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城市建设、交通用地后备土地资源68.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五)专题研究 (1 1)土地供需预测 对各类用地进行全面清理,调查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和土地供给能力。土地需求预测 人口预测工业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农业用地69.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2 2)土地供给预测 根据土地供需和下达的用地指标,进行土地供需总量平衡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2 2)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调整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居民点置换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未利用土地开垦复垦70.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拟订出主要控制指标

39、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方案,编制多个供选方案,从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六)拟订规划供选方案设计 对比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线性规划法、模模糊综合分析法和微分法。71.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旧:土地利用评价方面内容(21):新:社会调查评价指标(17)基本建设投资效益(9):经济效益评价指标(26):生态经济评价(8):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13):环境质量指标(9):共47个 合计:56个(七)论证阶段72.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特别是一个区域的种植也发展程度:垦殖系(指)数=100反映耕地利用程度:复种指数=100反映生态环境好坏,森林状况:森林覆盖率=100反映经济情况,如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国民经济的投资效益系数=100反映社会状况问题: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73.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百分率。城镇指数城镇指数:指城镇、独立工矿用地和特殊用地面积之和占辖区土地面积的百分率。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居民)占辖区总人口的百分率。交通指数交通指数:指铁路、公路用地面积和占辖区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八)审批实施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