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设计概述1.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2.系统设计的原则3.系统设计的内容 4.系统设计的任务5.系统设计的方法6.系统设计说明书1.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1.1 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且效益高的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系统功能(2)系统效率(3)系统的工作质量(4)系统的可变性(5)系统的可靠性(6)系统的经济性1.2良好的结构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就是要设计一个结构良好的系统,而良好的结构,主要保证了从系统的变更行出发考虑的,这是为了以后系统能良好的运行和维护。2、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
2、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2)灵活性)灵活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3)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4)经济性)经济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
3、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3、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3.2、代码设计3.3、数据库(文件)设计3.4、输入/输出设计3.5、处理流程设计3.6、程序流程设计3.7、系统设计文档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系统网络结构设计和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系统分析阶段对新系统计算机资源配置已作了分析,但太笼统,不够清晰。系统网络设计是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详细设计,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计算机资源配置图。系统化分为若干个子系统的工作,在系统分析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但不够详细。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工作是在系统分析阶段对子系统划
4、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换分,将它逐层的分解成多个大小是党、功能单一、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模块,以便程序设计工作的进行。3.2、代码设计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3.3、数据库(文件)设计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3.4、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3.5、处理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
5、,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在设计中,它要与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结合起来,以模块化结构设计为参考。一般来说,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应设计一个处理流程。系统处理流程设计是系统模型的进一步具体化,使软件设计的初步形式,也是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3.6、程序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在这一步中,也可以使用判定表或者程序结构模块突来代替程序框图。3.7、系统设计文档系统设计文档包括三部分内容:系统标准化设计;描述系统设计机构;拟定系统实施方案。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
6、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还要对数据进行保密设计,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拟定系统实施方案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实施方案得到批准后,就可以正式转入系统实施阶段。4.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设计是继分析后的一个系统开发活动,分析阶段的焦点是系统应该做什么,即需求,而在设计阶段则是系统是如何建立的,即定义结构构成。首要任务是了
7、解设计元素。系统设计是在体系标准和细节标准上对一个已经计划的系统的描述、组织和成份构建的过程。要了解系统设计的不同的成份,我们需要考虑三个问题:要设计的系统成份是什么;设计过程的输入输出的是什么和系统设计是如何做的。把由复杂信息需求形成的复杂问题分解更小的更容易被人理解的构成成份,分析和建模要求使真正的用户能够解释这些需求和验证这些模型是精确的。5.系统设计的方法(1)生命周期法(瀑布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瀑布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尤其在开发复杂的大系统时,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它也是迄今为止开发方法
8、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它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开发中,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体来说,它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六个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评估。(2)原型化方法(迭代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原型化开发是软件开发的一种常用方法。开发人员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就系统的主要需求取得一致意见后,开发出一个原型并运行之,然后反复对原型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对系统完全满意为止。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中,可以脱离早期构造的软件原型进行独立,原型化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快速
9、确定需求的策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提取、求精,快速建立最终系统工作是模型的方法。要求要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原型化是一种动态设计过程,它需要加强用户的参与和决策,以求尽快地将需求确定下来,采用这样一个(与最终系统相比)相对简化的模型就可以简化项目的管理。(3)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Object-Oriented)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基础上的方法学。对象是由数据和容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一个对象类定义了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对象。
10、而每继承性是对具有层次关系的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来认识、理解、刻画客观世界和设计、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其他的开发方法还有,迭代开发方法;螺旋开发方法;敏捷开发过程;结构化开发方法;面向服务开发方法。系统设计说明书1引言1.1编写目的1.2背景1.3定义1.4参考资料2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2.2运行环境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2.4结构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2.6尚未解决的问题3接口设计3.1用户接口3.2外部接口3.3内部接口4运行设计4.1运行模块组合4.2运行控制4.3运行时间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6.1出错信息6.2补救措施6.3系统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