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 14∕ T 1855-2019 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bes****aha 文档编号:75648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9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14∕ T 1855-2019 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 14∕ T 1855-2019 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 14∕ T 1855-2019 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 14∕ T 1855-2019 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 14∕ T 1855-2019 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16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 18552019 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 2019 - 07 - 08 发布 2019 - 09 - 08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 T 1855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检疫范围 . 1 5 产地检疫 . 1 6 调运检疫 . 2 7 检验鉴定 . 3 8 除害处理 . 3 9 检疫结果评定 . 3 10 检疫监管 . 4 11 档案管理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状 . 5 附录

2、 B(资料性附录) 沙棘木蠹蛾寄主植物种类及国内外分布 . 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产地检疫调查表 . 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沙棘木蠹蛾主要鉴定特征 . 9 I DB14/ T 185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山西山和地理科技有限公司、阳高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陵川县林业行政稽查队、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桑干河分局、大同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 本

3、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蕊丽、常连国、李建兵、刘淑丽、周维民、龚梅、吴旭东、徐鹏、张连友、常茂林、梁丽珺、王晓俪、高洁、高晋华、郭春苗、刘存芳、周昱、王日龙、王晓庭。 II DB14/ T 18552019 沙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沙棘木蠹蛾检疫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检疫范围、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检验鉴定、除害处理、检疫结果评定、检疫监管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沙棘木蠹蛾寄主植物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 GB/T 26420 林业检疫性害虫除害处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us (Hua, Chou, Fang et Chen) 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是一种严重危害沙棘等植物的害虫,其幼虫钻蛀寄主的干部和根部,常导致植株整株枯死。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状参见附录A。 4 检疫范围 4年生以上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植株。沙棘木蠹蛾寄主植物种类及国内外分布参见附录B。 5 产地检疫 5.1 检疫地点 沙棘种苗繁育基地、沙棘栽植地和野

5、生区、沙棘苗木交易场所。 5.2 调查时间和次数 在沙棘木蠹蛾成虫期(5月末8月下旬)和幼虫期(1月12月),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进行调查,调查次数每年不少于2次。 5.3 调查方法 1 DB14/ T 18552019 5.3.1 踏查 5.3.1.1 踏查时做好观察、采集、鉴定工具和记录表格等准备工作。 5.3.1.2 以自然界线、道路为单位,进行线路(目测)踏查。 5.3.1.3 观察寄主是否有枯梢、主干是否有蛀孔等受害现象,对可疑植株定株详查,解剖主干和根部是否有害虫钻蛀。 5.3.1.4 确认有疫情需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应设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 5.3.2 引诱调查 在沙棘木

6、蠹蛾成虫期, 采用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诱捕器或诱虫灯引诱成虫, 每隔七天检查引诱设备一次,将诱集的成虫取出,记录诱虫数量。诱捕器和诱虫灯的设置和使用按产品使用说明操作。 5.3.3 标准地(或样方)调查 5.3.3.1 沙棘种苗繁育基地,设置样方的累积面积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 0.1%5%,每块样方面积为 4 m216 m2,采取系统抽样法,抽取苗木总量的 1/2。 5.3.3.2 沙棘栽植地、野生区,按照林分面积大小设置标准地,5 hm2以下(含 5 hm2)设 1 块;5 hm2以上每增加 5 hm2增设 1 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为 0.1 hm2,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抽取样株 1015 株。 5

7、.3.3.3 苗木交易场所,按应检苗木总量的 0.5%15%抽查,少于 20 株的全部检查。 5.3.3.4 抽取的样株应逐株检查,仔细观察主干和根部是否有蛀孔,解剖其中是否有害虫钻蛀,并统计调查总株数、被害株数、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填入产地检疫调查表。产地检疫调查表见附录 C。 6 调运检疫 6.1 抽样方法 6.1.1 本地调出的沙棘植株,检查堆积植株的表层,是否带有沙棘木蠹蛾虫体或具有危害痕迹。 6.1.2 采取分层抽样法设 35 个样点抽样检查,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株)的 5%30%抽取,抽取的样株应不少于 10 株, 总样本少于 10 株的应逐一进行检查, 产自疫情发生区以及可疑的植株

8、需增大抽样比例,或逐株全部检查。抽样中发现可疑症状的应直接抽出检查。 6.2 现场检疫 6.2.1 对抽取的样株,仔细观察其干部和根部是否有沙棘木蠹蛾的危害状。 6.2.2 现场不能作出准确鉴定的,采集样品带回室内作进一步检验鉴定。 6.3 复检 对外地调入的沙棘植株实施复检,按照6.1和6.2规定的方法进行。 7 检验鉴定 对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发现的可疑虫体应采集标本, 对照沙棘木蠹蛾主要鉴定特征并结合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状进行虫种鉴定。 8 除害处理 2 DB14/ T 18552019 8.1 销毁处理 对检疫中发现的带疫寄主植物,全部进行烧毁处理。 8.2 熏蒸处理 对带疫的不在生长期的寄

9、主植物可采用溴甲烷熏蒸方式进行除害处理,熏蒸办法按照GB/T 26420的规定执行。 9 检疫结果评定 9.1 经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未发现沙棘木蠹蛾的,为检疫合格。 9.2 对带有沙棘木蠹蛾的寄主植物进行了除害处理,害虫死亡率达到 100%,为检疫合格。 9.3 对带有沙棘木蠹蛾的寄主植物没有进行除害处理,为检疫不合格。 9.4 对带有沙棘木蠹蛾的寄主植物,虽经除害处理,但害虫死亡率未达到 100%,为检疫不合格。 10 检疫监管 10.1 在疫情未发生区, 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应对来自沙棘木蠹蛾发生区及其毗邻地区的寄主植物实施检疫,发现疫情时应做好记录,保存抽检样品和标本,实施除害处理,并上报

10、上级林业植物检疫机构。 10.2 在疫情已发生区, 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应对沙棘木蠹蛾寄主植物的种苗繁育地、 种植地和野生区等场所进行定期检疫调查,对种植、经营、管理沙棘木蠹蛾寄主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登记备案,实施检疫监管,一旦发现疫情,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开展疫情除治。调出疫情发生区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在疫情新发生区,应立即实施检疫封锁,防止疫情传播扩散;研究和制定除治方案;开展疫情普查和疫源调查,掌握疫情的发生情况和传入途径;向周边地区通报疫情;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疫情除治工作。 11 档案管理 实施沙棘木蠹蛾检疫的相关记录表格、照片、检疫单证以及采集到的样品、标本等,应建立档案进行管理,供检查、

11、查询。 3 DB14/ T 1855201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状 A.1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 在山西,4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于5月上旬离开寄主根部进入土中化蛹。成虫出现在5月末,但数量较少, 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8月下旬进入末期。初孵幼虫6月上旬始见,10月下旬开始越冬。 卵多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极少数产在枝条上。产卵高度由于沙棘长势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辽宁90%以上的卵集中分布在1.6 m以下的主干上。 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 卵期730 d , 平均为16 d。 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危害, 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 初孵幼虫

12、首先在韧皮部或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蛀食危害, 天气转冷后(9月中下旬), 小幼虫从树干转移到根茎部和根部危害, 并一直发育至老熟幼虫。沙棘木蠹蛾以幼虫在树干部和根部越冬,坡向不影响其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老熟幼虫一般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为地下10cm左右。蛹期2637 d ,平均31 d。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下午16:0019:00, 交配高峰出现在晚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1:0.85和0.912:1。雌虫昼夜均可产卵,但以夜间居多,一般在交配后的第2天晚20:3022:00。雄虫寿命为28 d,雌虫寿命为38 d。 A.2 危害状 5年生以下的沙棘植株一般不被

13、侵染, 8年生以上的沙棘林被害严重, 主要受害部位在沙棘的主干和根部。 初孵幼虫钻蛀树干的韧皮部, 造成树木表皮干枯,极少数钻蛀木质部, 入冬前转移至地下,钻蛀根部危害, 树根大部分被蛀空, 易导致植株枯梢、整株枯死。根茎严重受害的易发生风倒现象。严重被害的极易引起日灼害,表现为主枝和小枝韧皮部开裂,露出木质部,进而开裂处韧皮部干缩,开裂增大,木质部变为深褐色,引起枝枯。 图A.1 沙棘木蠹蛾危害状 4 DB14/ T 18552019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沙棘木蠹蛾寄主植物种类及国内外分布 B.1 寄主植物种类及检疫重要性 沙棘木蠹蛾主要寄主植物为沙棘Hippophae rh

14、amnoides Linn., 沙柳 Salix psammophila C. Wang et Ch. Y. Yang、榆Ulmus pumila Linn.、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 Lam.、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inn.、苹果Malus pumila Mill.、梨Pyrus sp.、桃Prunus persica Linn、杏Prunus armeniaca Linn.等植物偶见寄生。 在这些寄主植物中,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防治难度大,常导致寄主死亡,严重影响沙棘产业发展,且沙棘大苗调运易传播沙棘木蠹蛾疫情,经济重要性大,因而

15、沙棘具有检疫重要性。 B.2 国内外分布 国内: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和河北。 国外:无。 5 DB14/ T 18552019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产地检疫调查表 C.1 产地检疫调查表见表C.1。 表C.1 产地检疫调查表 调查地点 数量 来源 被害数量 病虫名称 其他情况 发生特点 标准地调查记录: 样株(地)号 植物产品 面积 总数量 被害数量 有虫株率 虫口密度 调查单位: 检疫员: 年 月 日 6 DB14/ T 1855201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沙棘木蠹蛾主要鉴定特征 D.1 成虫 雄虫体长21 mm36 mm,平均29 mm;翅

16、展49 mm69 mm,平均60 mm。雌虫体长30 mm44 mm,平均35 mm;翅展61 mm87 mm,平均71 mm。触角线状,伸至前翅中央。前足胫节内缘有1净角器,中足胫节末端有1对距,而后足除末端有1对距外,在其胫节中部还有1对中距,跗节均为5节。成虫前翅R2和R3脉间有1横脉,从而形成1副室,其位置略超过中室的一半,R4和R5脉有1短共柄,小中室略短于副室。M1着生于中室的前角,M2和M3接近中室后角,2条A脉游离,中室闭合。 D.2 卵 椭圆形,长轴平均1.35 mm,短轴平均1.17 mm;外无覆盖物,卵壳上有纵横脊纹。卵初产时为白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与沙棘树皮的颜色基本一

17、致。未受精卵初产时为白色,而后逐渐干瘪变为黑色,不能孵化。 D.3 幼虫 初孵幼虫体色为淡红色,逐渐变成红色,老熟幼虫化蛹前体色褪去,变为黄白色。幼虫头部及胸腹部具原生刚毛,5对腹足,第14腹足趾钩为双序全环状, 而第5腹足(又称臀足)趾钩则为双序中带状。整个龄期内,幼虫头壳宽度为0.38 mm7.46 mm,体长、宽分别为2.02 mm69.32 mm和0.667 mm15.74 mm。 D.4 蛹 深褐色,被蛹,蛹长平均为38 mm。腹部背面具成排刺列,每腹节上有12排不等,雌蛹从第1节至第6节,雄蛹从第1节至第7节,每节上有2行刺列, 前行刺列较粗大,而后行刺列则较细小,第7腹节背部刺列的数目是快速区分雌雄蛹的重要特征,雌蛹仅具1行刺列, 而雄蛹则具2行刺列。 7 DB14/ T 18552019 a)成虫 b)幼虫 c)蛹 d)卵 图D.1 沙棘木蠹蛾形态 _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