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6331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8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7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阳明学,又称阳明心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字守仁,14721529)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儒家学派和一种思想体系,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后来在亚洲的日韩越等国也广泛传播并产生深刻的影响。阳明学强调心性修养、知行合一,主张直观自性、克己奉公,无论是对于个人健康发展还是和谐社会建构,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1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保护并传承包括阳明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传统

2、 文化迎来了传播的新境遇2。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内核之一的阳明学,在新媒体推动下也呈现出新的传播局面。本文拟对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进一步拓展新媒体应用的研究视域和全面深入了解当代阳明学知识传播动态有所裨益。1 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当前主要形态综观当下的阳明学新媒体传播,涉及的新媒体形态主要是图文类新媒体和视音频类新媒体这两大类型。图文类新媒体,如网站、微博、公众号、知乎等,可容纳较长篇幅的文章,有利于用户深入了解阳明学这样的传统思想。而视音频类新媒体,如哔哩哔哩、抖音、爱奇艺、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喜马拉雅、荔枝等,则适用于内容的具象展现,使用户在观看或收听过程

3、中便于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吸收和领悟相关知识3。1.1 图文类新媒体的阳明学传播1.1.1 阳明学的网站传播以“阳明学”为检索词在百度引擎进行网页搜索,得到相关结果约 7 650 000 条。经过对非广告性的前 200 条网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来源于儒家网这一网站的网页条目最多,其余的前四名来源网站,按条目数排列,从高到低依次如下:数字王阳明资源库全球共享平台、孔学堂、阳明学学术资源在线共享平台、王阳明网。通过梳理这些位列前200 条的百度引擎搜集结果条目内容,我们发现网络比较稳定的、内容较为丰富的阳明学相关学术网站主要就是“儒家网”“数字王阳明资源库全球共享平台”和“阳明学学术资源在线共享平

4、台”这 3 家。1.1.2 阳明学的公众号传播公众号是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应用,用户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李筑艳,龙宇晓摘 要 随着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包括阳明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迎来了传播的新境遇。当下的阳明学新媒体传播主要涉及图文类和视音频类这两大类型的媒体形态,前者主要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形式,后者主要涉及哔哩哔哩、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网易公开课、好看视频、风行视频、喜马拉雅等网络播放平台。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超越传统媒体所受的时空限制,显著扩大了传播面,使内容表达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但总体上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论是传播端口平台稳定性还是内

5、容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都有待提高。关键词 阳明学;王阳明;新媒体;媒体形态;传播特征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10-0047-04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文明研究中心基地建设专项课题“中国西南山地民族文化儒化及其社会认知机制的儒学人类学研究”(编号:JD2020-GEU00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筑艳,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文化遗产信息学。龙宇晓(通讯作者),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媒人类学、儒学人类学。2023年第10期 NEW ME

6、DIA RESEARCH48新媒体研究可以通过公众号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公众号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以“阳明学”或“王阳明”为检索词,搜索微信中的“公众号”,都得到超过 1 万条相关结果,可见公众号已成为涉及阳明学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新频率稳定且内容丰富、较具代表性的阳明学相关微信公众号主要如下:一是以儒家网为依托的三个微信公众号:“儒家网”“青春儒学”“民间儒行”;二是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研究中心的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三是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的公众号“王阳明思想研究与传播”;四是赣南师范大学的学术公众号“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研究中心”;五是南宁千鹄文化传

7、播有限公司的公众号“阳明国学学堂”;六是个人公众号,如“度阴山”“阳明读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跟王阳明学修心”这一公众号由于具有较强的实体平台依托,平均每个工作日能推进 3 篇以上与阳明学相关的文章,目前关注粉丝已超过 9 万人,影响力与知名度日益扩大。1.1.3 阳明学的微博传播虽然有不少微博账号都曾零星地涉及某些阳明学相关内容,但这些微博的内容大多涉猎广泛,以阳明学为主要内容的微博并不多见。当下所见与阳明学相关度最高、包含阳明学方面博文最多的微博主要有以下三个:“儒家网”,粉丝 9.6 万,全部博文 18 691 条;“儒教中国”,粉丝 2 298,全部博文2 144 条;“儒家邮报”

8、,粉丝 1 289,全部博文 1 153条。从传播主体来看,这些微博的博主与关注者包括了学者、机构和普通用户。就传播内涵而言,主要包括有经典文献、名家讲解、学术论著、实践案例、心得体会等方面的交流,涵盖了阳明学的理论体系、历史发展、实际应用等多方面内容。以传播方式而论,微博以简短的文字论述、图片和短视频为其主要形式。在传播效果上,微博传播渠道确实使阳明学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相关机构和学者的微博账号拥有大量粉丝,能较为快速地将阳明学相关内容推向较广泛的受众,而普通用户在微博上转发、评论和讨论阳明学相关内容,也有助于扩大传播范围、形成良好传播氛围。但阳明学微博传播也不免具有微博传播上的

9、一些通病4,存在着信息碎片化、传播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等不足之处。1.1.4 阳明学在知乎平台的传播知乎是一种问答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表观点、分享知识和经验,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将“阳明学”作为检索词在该平台中进行检索,得到超过 10 万条的提问和回答,按“最多赞同”降序排列,综合分析前200 条信息后,我们发现以下特质:1)从传播主体看,知乎上与阳明学相关的传播主体既有学者、研究人员、教师,也有其他普通用户或社会各界人士,还有一些机构和组织。譬如,与儒学或阳明学相关的不少机构和组织也常在知乎发布相关信息,一些海外孔子学院、国内高校的阳明学院或国学研究院所及

10、中心都有知乎账号。2)从传播内容看,阳明学在知乎上的传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阳明学思想内涵、相关论著推介,以及王阳明生平事迹和相关传说等诸多方面。3)从传播效果看,知乎上涉及阳明学的话题和回答数量众多,用户参与度高,有助于扩展阳明学的传播、增强阳明思想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4)与微博相比,知乎用户群体相对更专业和学术化,导致了两者之间在传播内容上有所差异:在知乎上,阳明学的相关问题和回答较为专业并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而在微博上更多地是用户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1.2 视频音频类新媒体的阳明学传播1.2.1 王阳明题材影视剧的网络发行及移动终端播放为 查 找 王 阳 明 题 材 相 关 影 视

11、作 品,以“inurl:video 王阳明”为专业检索式在百度中进行检索,得到的相关条目有 617 000 条。通过对前200 条的浏览和爬梳,发现这些信息条目基本都集中于屈指可数的几部以王阳明为题的影视作品,除剧情介绍外,还大都提供了影视作品或其片段的网络播放端口。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网络播放平台主要是哔哩哔哩、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华数 TV、好看视频、风行视频。在各网络播放平台上播放频次最多的阳明学相关影视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电视连续剧 夜来风雨(40集)、王阳明(38集)、天下正道(50 集);电影王阳明;历史纪录片王阳明(5 集);动画影片传奇少年王阳明。这些影视作品不仅以艺术

12、手法生动再现了王阳明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而且通过对话台词明晰易懂地表述阳明心学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观点,对人们认识和理解阳明学的思想及其重要地位具有极大的助益。此外,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制作的 90 分钟综艺影视片传习录,较好地展现了传习录这部典籍的成书历程和思想精髓,自 2021 年 10 月全网上线播出后,仅哔哩哔哩一家平台的播放量已超 7 万次,粗计其他各家网络平台播放频次之和,播放频次应已超百万。影视网播对阳明学传播的影响力由49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此可见一斑。1.2.2 王阳明题材短视频、微剧或微电影对阳明学的传播随着短视频的

13、广泛流行,围绕王阳明或阳明学而创作的各种短视频在互联网上也频繁可见。这些短视频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不到 1 分钟,长则可达20 30 分钟;被播放次数差别也很大,有的播放次数以万计、数十万计,有的只有区区数次。例如,用户“天才简史”发布的动画短视频天才简史王阳明以简洁明了而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了王阳明生平和阳明心学思想,在哔哩哔哩平台上获得了200 多万的播放量、10 万点赞以及 6 000 多条评论。用户“JackGU0”于 2021 年 5 月 9 日发布的 10 分钟短视频明朝第一鬼才王阳明在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平台上的播放记录为 12 万次。同样是在 2023年 5 月 8 日发布于好看视频

14、平台的短视频,用户“野话故事”发布的绝境成圣向死而生,王阳明“龙场悟道”,开创心学之始播放次数截至当月 10 日达到了 477 次,而另一用户“十三老师谈历史”发布的王阳明:有本事的人,遭遇困境时不放弃,重新踏上成功之路截至同日却仅有 62 次播放记录。以王阳明或阳明学为题的网络微电影或微剧目前虽不多见,但现有的几部在思想传播和艺术表达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多名学者参演的微剧我为阳明狂,以贵阳本地现代人的视角对阳明心学思想核心进行回溯式探讨,在多个视频平台上线后获得了不少关注。2022 年 4 月 23 日,一部由百家号作者“霍哥情感”分布的关于王阳明穿越到现代的连续微剧(共 4 集)上线播出后

15、也引起热议,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网络传播。此外,包括王阳明与平和 龙场遗爱 以及三集连续微剧王阳明小故事等在内的多部微电影已开拍或完成摄制,估计不久的将来就会上线网播。1.2.3 相关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的网络视音频传播以“王阳明”为检索词,在读秀知识库的视音频栏共检索到 796 条结果,包括讲座类(149 条)、综合类(290 条)、教育类(355 条)。除了明确归类为学术讲座视频的 149 条之外,综合类和教育类条目中其实不少也是属于学术讲座性质的。再以“阳明学”为检索词在百度视频栏搜索,所获结果也近千,对前 200 条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得知,占比高的主要是哔哩哔哩、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

16、、网易公开课等网络播放平台。学术讲座的视音频网络传播对于阳明学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讲座的视音频基本上都是对线下实地讲座进行现场录影或录音而形成的。譬如,网络上流传的著名学者王德峰关于阳明心学和传习录的系列讲座视频,均来自他的线下讲座录影。历史学者方志远、郦波等人的阳明学相关讲座视频,基本上都来自他们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公开讲座的现场视频录像。王德峰讲读传习录的讲座视频(分成了全 7 天 22 课 150 节)在哔哩哔哩平台的播放记录达 69.5 万次之多,而他讲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的讲座视频(全8讲,带字幕)在该平台的播放记录是 16.4 万次。方志远、郦波两人关于王阳明及其心学

17、的系列讲座视频,几乎每一节在哔哩哔哩平台的播放记录都超过了万次。新媒体的这种传播力实在令人瞩目。除了上述三人以外,董平、孙畅、秦东、度阴山、朱承等人也是在网络播放平台中拥有较高播放记录、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阳明学相关讲座主播或主讲人。尽管很少有阳明学相关会议全程视音频在网络上传播,但会议片段或会议报道的短视频却有很多。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目前有视频片段在网络播放平台上出现频度最高的阳明学相关国际会议或全国性会议,主要有世界阳明学大会、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会议、第三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其中尤以 2022 年在浙江绍兴举行的世界阳明学大会为最

18、。阳明学相关网络音频资源,内容主要来自讲座、课程、学术研讨会报告等学术活动。用户使用“阳明学”等关键词,即可在喜马拉雅、荔枝、蜻蜓 FM等各大知名音频平台上检索到这些音频,且数目可观。其中,以传习录解读为主的音频传播最为广泛。度阴山等人的王阳明传记著作也被制作成了有声读物,以音频形式在网络播放平台中广为传播。这些音频材料多由一些在网络上比较活跃和知名的主播人朗读录制,主播人的朗读注重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阳明学思想内涵的精髓。2 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现状的总体特征与传统媒体的学术传播相比,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在传播面和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都明显不同。粗略归纳起来,阳明学的新媒

19、体传播现状具有以下特征。2.1 超越了传统媒体所受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传播面以往要学习阳明学,需翻阅纸质图书、参加现场讲座,而报纸、电视等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受2023年第10期 NEW MEDIA RESEARCH50新媒体研究时间和场所限制。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只需要一台智能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轻松获取各类最新资源。在传统媒体时代,阳明学的传播受时空限制,一些人群很难较全面或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传播面受到显著制约。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阳明学知识可以跨越时间、地域边界和空间场所的局限,为阳明学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2 比起传统纸媒或讲堂传播,内容表达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新媒

20、体传播擅长于密集地利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元素,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阳明学知识。新媒体平台往往具有良好互动功能,让用户在学习阳明学时能与他人进行实时讨论和交流;这种互动性不仅有助于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其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此外,新媒体平台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能根据用户兴趣和需求,为其推荐与之匹配的阳明学资源。这种个性化定制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贴合用户需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阳明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传播效果。2.3 图文类虽占主导,但视音频类新媒体传播正在日益增多网站、博客、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的各类文章和图片,在阳明学新媒体传播中占据较大比重,这些内容通常较为

21、翔实,也方便读者按需阅读,而且文字类内容的传播成本相对较低,易于编撰和分享。视音频在新媒体传播中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虽然目前阳明学相关视音频资源的分布和影响力还远不及图文类新媒体内容,但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不过,鉴于制作视音频类内容的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以及知识密度较难以表达等因素,图文类新媒体资源在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发展中可能还会长期继续占据主导地位。2.4 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端口稳定性、内容规范性都有待提高部分阳明学网站长时间不更新,逐渐变成僵尸网页;有的公众号昙花一现后停止运行,消失在网络的汪洋里,不留痕迹。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效果,也使得用户难以获得及时、稳定的学术

22、资源。此外,由于新媒体的低门槛性,导致部分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存在规范性、系统性等方面的不足,表述上不够准确、有失严谨、缺乏深度,甚至有的还出现了为迎合娱乐方面需求而将严肃正统的内容表述得极其庸俗化的现象5。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知识传播过程中的误导,降低学术传播的可信度,不利于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发展。3 结论与建议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阳明学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近年来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发展成就,但总体上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仍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为更好地推动阳明学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本文建议从以下方面提升新媒体在阳明学传播中的效能。1)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新媒体技术

23、更新速率越来越快,网络播放和展示的新技术及其实施平台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新兴技术给传播平台和传播手段带来的新变化,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不同类型短视频平台的不断涌现,等等。惟其如此,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不断拓展阳明学传播的途径和范围。2)加强新媒体传播的运营管理。阳明学的传播与其他领域的传播既有共性也有区别。这是一个相对严肃、正统的领域,一些门槛偏低的纯娱乐型新媒体形式不一定适用。对阳明学的新媒体传播,应制定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运营策略,包括目标定位、内容规划、传播渠道、用户运营等,以保证传播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应在运营管

24、理中用好媒体足迹监测的新技术及方法,充分了解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实时调整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6-7。3)加强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管理。对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应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专业性和可读性;关注内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使之更符合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图文、视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阳明学的内容,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吸引不同群体的关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共享,多方确保阳明学新媒体传播的严谨性、持续性和稳定性。4)学术交流与知识普及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相应的阳明学内容,既能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也能让更多

25、普通大众了解和接触阳明学。将阳明学的理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案例进行有机结合,可提高用户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同时避免内容过于抽象和空泛。新媒体一方面应符合阳明学作为一个比较严肃、正统的学术领域所具(下转第71页)71新媒体研究MEDIA FORUM 传媒论坛 有的特性和需求,注意传播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流行度和表达轻松娱乐主题方面的优势来达到知识普及的效果。参考文献1 本刊编辑部.习近平论阳明文化J.当代贵州,2015(46):8-9.2 张可,沈妍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4):129-131.3 袁培培,黄裕哲.新媒

26、体语境下短视频的艺术性与应用性研究J.东南传播,2023(2):24-26.4 唐江.微博新闻传播的优势与不足J.编辑学刊,2016(3):103-106.5 杨书琴.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影响J.新媒体研究,2020(3):91-94.6 刘辉,张军龙.利用新媒体拓展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路径J.中州学刊,2021(8):83-88.7 赵礼寿,李新祥.新媒体研究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43-170.人关系,并在交往中获得支持与认同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线上发展的关系仍旧是浅层社交,并且相对专门化,习惯于围绕一套基于共同兴趣的窄话题进行资源置换,人们通

27、过网络发展出的这种私人关系在行为、思想和情感交流等方面的作用都是有限的,网络化交往远不及现实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紧密和持续,这种陌生关系随时会出现断裂和疏离。不管是强连接的熟人社交还是弱连接的陌生社交,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个人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以及维持一段关系。所以,如何在媒介社会中更好地建立新型的亲密关系,才是关键问题。参考文献1 桑丽君.云音乐何以实现云交往D.合肥:安徽大学,2021.2 彭吉象,张法.中国艺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3 王路.从网易云音乐看“音乐社交”生态的建设J.传媒,2017(3):70-72.4 喻国明,张珂嘉.作为媒介的音乐:传播中音乐要素的新价值范

28、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3):84-90.5 JUSLIN P N.Cue utilization in communication of emotion in music performance:Relating performance to percep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000,26(6):1797.6 BREWER M B.The social self:On being the same and different at the

29、 same time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1,17(5):475-482.7 迈克尔豪格,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社会认同过程M.高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 TURINO T.Signs of imagination,identity,and experience:A Peircian semiotic theory for musicJ.Ethnomusicology,1999,43(2):221-255.9 TARRANT M,NORTH A C,HARGREAVES D J.Youth iden

30、tity and musicJ.Musical identities,2002,13:134-150.10 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360-1380.11 HOWARD R.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J.Mass:Addison Wesley,1993,1:993.12 刘晓春.布尔迪厄的“生活风格”论J.民俗研究,2017(4):5-15,158.13 MCPHERSON M,Smith-Lovin L,Cook J M.Birds of a feather:Homophily in social network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1,27(1):415-444.(上接第5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