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55217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教学大纲 高旭东 1第一讲 伦理性与宗教性n n第一节第一节 n n中国文化的伦理性与西方文化的宗教性中国文化的伦理性与西方文化的宗教性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对比较文学概念的剖析;对比较文学概念的剖析;n n平行研究的出现及其问题;平行研究的出现及其问题;n n文化比较的重要性;文化比较的重要性;n n克尔凯郭尔人类存在的三种方式介绍克尔凯郭尔人类存在的三种方式介绍及评价;及评价;n n中西在宗教与文化关系上的不同;中西在宗教与文化关系上的不同;n n中国的伦理性和西方的宗教性;中国的伦理性和西方的宗教性;n n中国接触基督教的士大夫,中国上层和下层的文化中国接

2、触基督教的士大夫,中国上层和下层的文化结构结构2 n n第二节 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n n本节重点:n n二者的相同之处:n n仁与博爱辨析;n n儒家的礼教和耶稣宣扬的博爱;n n两种伦理导致的公共道德的不同;n n儒家伦理的准宗教功能,n n宗教超越死亡和慰藉情感的功能;n n儒家和基督教实现幸福的途径;n n中西文化的价值内核,知足与超越的两面性3 n n第三节第三节 伦理性与宗教性的人文表现伦理性与宗教性的人文表现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中国诗歌的主题;中国诗歌的主题;n n小说中的主题;小说中的主题;n n非主流的小说主题;非主流的小说主题;n n中国戏剧表现的伦理情怀;中国

3、戏剧表现的伦理情怀;n n西方戏剧所表达的理念;西方戏剧所表达的理念;n n西方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西方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n n雪莱的诗雪莱的诗中的基督教精神;中的基督教精神;n n尼采的批判尼采的批判及其受到的基督教影响;及其受到的基督教影响;n n现代西方文化中的价值缺场;现代西方文化中的价值缺场;n n中国文人的感时忧国传统;中国文人的感时忧国传统;n n中国式的现代主义中国式的现代主义4第二讲 泛审美主义和泛科学主义n n第一节第一节 礼乐理想与智慧之梦礼乐理想与智慧之梦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科学和艺术的关系;n n儒家的经典及伦理建构;儒家的经典及伦理建

4、构;n n礼乐文化中的分与合;礼乐文化中的分与合;n n庄子的解脱思想与审美,庄子的分与合;庄子的解脱思想与审美,庄子的分与合;n n尼采对西方文化的看法;尼采对西方文化的看法;n n西方文化的智慧之梦,西方文化的智慧之梦,n n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真理的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真理的看法;法;n n孔德的泛科学主义孔德的泛科学主义态度;态度;n n西方宗教、哲学与科学的相通性;西方宗教、哲学与科学的相通性;n n宗教精神对理论探讨的意义宗教精神对理论探讨的意义5 n n第二节 中西艺术的与科学的思维方式n n本节重点:n n中西文化的思维特征;n n中国的理性中的审美特质;n n中西审美与科学

5、的思维方式的差异;n n中国概念的悟性,风骨、气、仁示例6 n n第三节第三节 泛审美主义和泛科学主义的文化表现泛审美主义和泛科学主义的文化表现n n一、中西文字一、中西文字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中西文字比较;中西文字比较;n n书法中的审美和艺术色彩书法中的审美和艺术色彩n n二、中西哲学二、中西哲学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中西哲学比较,爱智与闻道,中西哲学比较,爱智与闻道,n n表达方式的区别;表达方式的区别;n n老子、孔子语言中的诗性;老子、孔子语言中的诗性;n n孟子表达中的文学色彩;孟子表达中的文学色彩;n n庄子语言中的审美色彩;庄子语言中的审美色彩;n n中国

6、的哲学传统的特征;中国的哲学传统的特征;7 n n三、中西法律n n本节重点:n n中西法律比较;n n西方法律的精神,n n中国司法的模糊性;n n中国人的处事特点;n n中国的王道和霸道的关系;n n西方深层心理学;n n中国的伦理建构8 n n四、中西文学批评n n本节重点:n n中西的文学批评比较;n n西方批评的分析性和中国的悟性;n n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科学企图和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模糊性9 n n五、泛审美主义和泛科学主义的极端n n本节重点:n n中国科学的审美主义特征和西方审美的科学主义特征;n n中国的仁者文化与西方的智者文化;n n西方文学中的科学性;n n中西文化在现代的双相

7、融合10第三讲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n n第一节第一节 儒家的中和精神儒家的中和精神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中国儒家对天地之大德的认识,中国儒家对天地之大德的认识,n n生生不息与中和之道;生生不息与中和之道;n n西方文化中天地的真理;西方文化中天地的真理;n n中国的中庸之道,中和与中庸;中国的中庸之道,中和与中庸;n n喜怒哀乐之情与中和;喜怒哀乐之情与中和;n n中国的阴阳之道与天人合一;中国的阴阳之道与天人合一;n n中庸之道和辩证法的差异,中庸之道和辩证法的差异,n n中西文化中的二元综合与二元对立中西文化中的二元综合与二元对立11 n n第二节 道家与道教n n本节重点:n

8、 n老子背离中庸之道抹杀差别的大和;n n庄子致中和的观点;n n道教的和合理论及其应用;n n外丹的哲学基础12 n n第三节 中西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的中和与分离n n本节重点:n n西方文化中神、人的分明界限与中国文化中神、人的相互感应;n n中国文化中的灵肉合一与西方文化中的灵肉分离;n n中国的理性感性合一的文化表现;n n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及迷狂精神的巨大分裂;孟德斯鸠的评价,n n中国的礼教13 n n第四节 中国的中和与西方的分析在人伦、社会、医学、饮食等各个文化领域的表现n n本节重点:n n男女两性问题,中国男女阴阳的分别及配合以及西方的男女分野;n n中

9、国的等级与模糊,西方的阶级分野;n n中国人伦的相合与西方人伦的相争;n n中国经书中的各种成分,西方的分门别类;n n中医中的系统性与西医的分析性14 n n第五节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在中西艺术中的表现n n本节重点:n n中国人情绪的平和;n n西方戏剧的大喜大悲;n n中国戏剧中的悲喜和合剧;n n西方的混合剧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对立;n n儒家心目中的中和之美;n n道家和禅宗的美学;n n儒道文学的和合;n n西方文学中的分化派别;15 n n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的优劣,鲁迅的观点;n n中和在现代世界的文化生命力;n n西方理论流派的执着和片面,n n中国中和文化的综合的前景,n n对亨

10、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制约;n n文明冲突与文明融合16第四讲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月亮文化和太阳文化的不同特色n n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阴柔性格与西方文化的阳刚性中国文化的阴柔性格与西方文化的阳刚性格格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中国文化的意象趋向,月亮文化;中国文化的意象趋向,月亮文化;n n西方文化的明晰性,太阳文化;西方文化的明晰性,太阳文化;n n鲁迅对鲁迅对强力意志强力意志的推崇;的推崇;n n郭沫若的话;林语堂的比较;郭沫若的话;林语堂的比较;n n孙隆基和张岱年的观点;孙隆基和张岱年的观点;n n男性与女性、泛审美与泛科学对审美的不同态度男性与女性、泛审美与泛科学对审美的不同态

11、度17 n n第二节 太阳文化和月亮文化的七个论据n n本节重点:n n中西方神话与历法的比较;n n宗教的比较;n n哲学的比较;n n伦理与政治的比较;n n军事与外交比较;n n音乐的比较;n n中西文化性格在文学中的表现、在戏剧中的表现、在小说中的表现、在诗歌中的表现18 n n第三节 五四的转向n n本节重点:n n陈独秀的抵抗力,n n五四运动中的文学家对太阳的推崇;n n艾青的太阳朗诵;n n太阳专制后作家寻找月亮;n n对天无二日的文化专制的反思20 n n第四节 中西文化性格的优劣及其未来n n本节重点:n n对中西文化性格的评价,n n宋以后中国民族性格的内向封闭和阴柔,五

12、四运动评价;n n中西交融阴阳调和的理想21第五讲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n n第一节 早熟与正常发展n n一、中西历史、哲学、科学n n本节重点:n n罗丹的雕塑;梁漱溟先生的观点,n n中西文化发展模式观点的形成;海克尔的生物重演律和霍尔的复演说,n n这些进化论在思想界的运用;22 n n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西方文化的起步阶段的希腊神话;n n中国文化起源时期的成熟心疼;n n中西对历史的态度;n n中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n n中国文化的超稳定状态;n n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n n中国古人的观点;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23 n n二、中西诗学n n本节重点:n n柏拉图对

13、理性的推崇,n n西方诗学的理性特征;n n维科的诗性智慧和黑格尔的反思,n n理性诗学的终结和卢梭的改革;n n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诗学;n n中国的诗,毛诗序介绍;n n中国诗学致力于表现感情的传统;24 n n中西诗学在生命认识上的相通差异;绘画中三点透视表现西方诗学的转折,现代主义小说的转折;中国诗歌中不避美丑,小说、戏剧中与西方的不同n n三、中西文学n n本节重点:n n中国文学的特征;n n西方文学的模仿说及转变;n n中国诗歌和文学的主体性表现,n n希腊文学摹仿所表现的孩童特征25 n n第二节 肯定性、连续性、稳定性,否定性、爆破性、跳跃性n n本节重点:n n中国文化

14、与文学的发展模式和西方的特征;n n中国二元概念与恶的关系,n n西方对待恶的态度;n n中国文化的中和、延续性、模糊及西方文化的冲突、片面、确定;n n中国文学的早熟并不意味着成熟;n n汉语的优点和缺点;n n西方语言造新名词的能力及其缺点26 n n第三节 循环的和直线的n n本节重点:n n失乐园的故事;n n基督教的天国指向;n n中国的大团圆式演化;n n马克思主义的末世论及基督教的联系;n n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差别;n n中国历史的循环观;n n文本分析,n n鲁迅的观点27 n n第四节 中西文化发展模式的优劣n n本节重点:n n五四运动,总体性的反传统;n n中国超稳定模式

15、在今日之意义;n n西方发展模式的缺点;n n西方文化的危机,n n中国超稳定发展模式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28 n n第五节第五节 总结总结n 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n n中国文化受到的冲击,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思中国文化受到的冲击,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思潮;潮;n n文化、文学中的科学至上;文化、文学中的科学至上;n n宗教接受方面的巨大障碍,五四人物的反基督教宗教接受方面的巨大障碍,五四人物的反基督教性;性;n n对刘小枫的批评;对刘小枫的批评;n n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及中国人对此的忽视;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及中国人对此的忽视;n n工业文明和西方文化的片面发展,及对其前景的工业文

16、明和西方文化的片面发展,及对其前景的展望展望29 n n一一 西方文学西方文学 n n1 1 作家作家 n n但丁但丁 神曲神曲n n弥尔顿弥尔顿 失乐园失乐园 复乐园复乐园 力士参孙力士参孙n n卢梭卢梭 忏悔录忏悔录 新爱洛伊斯新爱洛伊斯 爱弥儿爱弥儿n n歌德歌德 浮士德浮士德n n拜伦拜伦 拜伦诗选拜伦诗选 查良铮翻译查良铮翻译 上海译文出上海译文出版社版社 19821982年年 n n雪莱雪莱 雪莱诗选雪莱诗选 江枫江枫 翻译翻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1980年年30 n n华兹华斯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抒情诗选华兹华斯抒情诗选 黄杲炘黄杲炘 翻译,翻译,上海:上海译文

17、出版社,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11986.11n n雨果雨果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n n巴尔扎克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人间喜剧 高老头高老头 欧也妮欧也妮 葛朗台葛朗台 n n托尔斯泰托尔斯泰 安娜安娜 卡列尼娜卡列尼娜n n陀斯妥耶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罪与罚 n n莫泊桑莫泊桑 一生一生n n艾略特艾略特 荒原荒原n n罗布罗布 格里耶格里耶 橡皮橡皮 31 n n2 2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n n古典主义古典主义n n浪漫主义浪漫主义n n现实主义现实主义 n n现代主义现代主义 n n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n n参考书目:参考书目:n n 20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世纪西方文学思

18、潮 龚翰雄龚翰雄 河北人民出河北人民出版社版社 19991999年年 n n 32n n二二 西方文论西方文论n n1 1 古典文论古典文论 布瓦罗布瓦罗 莱辛莱辛n n2 2 现当代文论现当代文论 n n结构主义结构主义 维科维科 列维列维 斯特劳斯斯特劳斯n n新批评新批评 n n现象学现象学 n n接受美学与读者反映批评接受美学与读者反映批评 n n新小说新小说 n n西马文论西马文论n n女性主义女性主义 33n n参考书目:n n古代近代西方文艺理论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n n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 百花文艺出版社 王宁 主编 2000年 34 n n三三 心理

19、学心理学n n弗洛伊德弗洛伊德n n荣格荣格n n弗洛姆弗洛姆n n参考书目:参考书目:n n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 卡尔文卡尔文 斯斯 霍尔霍尔 著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41984n n心理学与文学心理学与文学 荣格荣格 冯川冯川 翻译翻译 三联书店三联书店 1986198635n n四四 哲学哲学n n1 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n n2 2 柏拉图柏拉图n n3 3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n n4 4 康德康德n n5 5 黑格尔黑格尔n n5 5 叔本华叔本华n n6 6 尼采尼采 n n参考书目:参考书目:n n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n n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 罗素罗素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 1976 1976 年年 n n新编现代哲学史新编现代哲学史 刘放桐刘放桐 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02000年年 36 n n五 宗教 基督教n n参考书目:n n圣经 n n圣经指南 梁工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