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上语文第1课资料.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550089 上传时间:2025-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语文第1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上语文第1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上语文第1课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上语文第1课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上语文第1课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观潮资料汇总1、课文2、各种资料参考网站:老百晓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文1、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

2、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资料汇总1、观潮(王文娟整理)一、整组课文学习内容及方法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

3、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

4、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二、总课时2课时三、课文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

5、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

6、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

7、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四、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五、教学重点难点见上面六、作者作品介绍本文作者赵宗成、朱明元。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七、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

8、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八、课文中心(作者写作目的)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九、分段,段意(小标题形式)第一段( 1 ):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段( 2 ):主要写了潮来前,钱塘江上的景色以及观潮的人很多,热情非常高。 第三段( 3、4 ):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 4 ):描写了大潮离去时的景象。十、识字教学(字音、字形、词语) 1、要掌握的词语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霎时、奔腾、漫天卷地、依旧、风号浪吼、恢复2、形近字潮

9、( ) 蒙( ) 薄( ) 沸( )嘲( ) 朦( ) 簿( ) 拂( )3、多音字拓展(就是列出一些多音字词语)Ho号叫 风号浪吼 Ho号召 号码 记号mn闷雷 闷闷不乐 mn闷热 闷声闷气十一、近义词汇总 屹立-矗立 颤动-颤抖 霎时-刹那 依旧-照旧十二、反义词汇总 沸腾-平静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十三、词语解释汇总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十四、课文填空汇总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10、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起来。3、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 般涌来,江面上依旧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 。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十五、重点句解析汇总(1)对句子的理解。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

11、沃日之势。”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俗。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丈”是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十六、课后题

12、目及答案。1、让我们一起来想象“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答:潮来前,江面宽阔、薄雾笼罩,给人以壮美宁静的感觉;潮来时,万马奔腾、山崩地裂,给人以气势雄伟的感觉;潮去时,余波还在汹涌,景象也很壮观。十七、作业本题目以及答案。1、薄雾(b) 风号浪吼(ho) 称(chng)2、观潮 笼罩 横贯 依旧 恢复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3、相反的:声东击西 大同小异 出生入死 转危为安 惊天动地 欢天喜地 七上八下 桃红柳绿 相近的:左顾右盼 左思右想 前赴后继 能说会道 伶牙俐齿 铁齿铜牙 4、 第一句:好像 第二句:犹如5、略6、读一读,写一写。 (1)我觉得这些词语好在

13、形象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2)这段话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3)画横线的句子先写大潮的(形状),我是从( 白色战马)这个词语知道的; 再写大潮的(声音),我是从(山崩地裂)这个词语知道的。十八、补充的阅读题汇总(除了课后问题与作业本之外补充的阅读题)(没有补充的)十九、写作方法学习(结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等) 1、模仿第1段写法写一处景。二十、相关链接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

14、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变成陡立的水墙,形成初起的潮峰。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地球离太阳最近,所受引力特别大,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绝称的“海宁潮”闻名天下,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二十一、拓展汇总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

15、,十万军声半夜潮。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毛泽东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