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赛流程:1. 知识竞赛2. 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3. 初赛:学生选择商业问题,提出策划方案、参加在线笔试(由各主协办单位与协办单位共同出题,考察学生对于各平台、工具、服务与产品知识的了解。)4. 复赛:实施策划方案5. 分赛区决赛:现场陈述或在线评选。现场决赛的分赛区有颁奖典礼。6. 大陆/台湾赛区总决赛:现场陈展示和答辩7. 两岸总决赛:现场展示和答辩8. 颁奖典礼9. 后期学生作品点评与分析(在线)大赛活动日程安排l 正式启动:2011年3月活动内容:1) 启动仪式2) 百场互联网知识校园公益巡讲(业界知名企业巡讲团入校)3) 校企交流活动(在线、线下)l 初赛截至2011年4月底;活
2、动内容:1) 百场互联网知识校园公益巡讲(业界知名企业巡讲团入校)2) 校企交流活动(在线、线下)3) 高校系列专访与展示4) 团队推荐与企业点评l 复赛截至:2011年5月20日l 大陆十大分赛区决赛:2011年5月底-6月初;l 大陆总决赛/台湾选拔赛:2011年7月17日-20日;l 赴台考察与学术交流:2011年7月24 2011年7月30日两岸大赛与颁奖典礼:2011年9月18-20日(在第三届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上颁奖);比赛内容设置比赛内容的设置,依然以充分体现互联网领域的多样性特点为主旨,同时旨在引导更多高校学生的参与。本届大赛设置两大类竞赛内容:知识竞赛、商务实践类竞赛。其中,
3、(一)知识竞赛内容包括:1 电子银行应用常识(以某一银行电子银行为例)2 网络贸易平台应用常识(以两岸网络贸易平台为例)3 网络零售平台应用常识(以两岸银行电子商城及业界领先电子商务零售平台为例)4 社区网络平台应用常识(以两岸业界先进互联网平台为例)(二)商务实践类竞赛设置如下:1. 金融与支付主题赛2. 商务模式创新主题赛3. 移动网络商务主题赛4. 网络营销策划主题赛5. 网络零售主题赛6. 网络贸易主题赛7. 非商务类主题赛(三)商务实践类各主题赛说明1. 网络金融与支付主题赛本主题赛的商业选题主要局限于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的范畴(以某一银行电子银行为例)。以银行企业教官、金融财经网站的
4、评价、评分为依据确定优胜者。主要选题类型如下:1) 以某一银行电子银行的应用、金融产品或服务创新为例的相关内容为选题2) 为企业策划、设计电子商城及相关支付解决方案或新模式3) 组织在线理财类竞赛活动2. 商务模式创新研究主题赛该类课题由企业提供、或组委会组织专家予以设计、也可以是团队自拟的商业模式创新或创业方案。本主题赛根据涉及到的指定网络平台企业提供的客观数据或评价、评分确定优胜者。可选商业选题类型如下:1) 某特定行业关于网络商务创新应用或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或市场调研2) 某特定领域、类别或企业的网络商务模式创新应用研究及新模式的提出3) 自主创业选题(有别于常见网络零售和网络贸易模式)团
5、队可选择上述任一选题,但要求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 必须要用到至少一个指定的网络工具平台进行实践2) 无论是研究选题还是创业选题,必须要以对互联网的应用为前提,并体现网络的特征与网络创新发展的趋势3) 要有实证或相关调研、分析。3. 移动网络商务主题赛该主题赛主要以移动网络商务工具(包括手机银行)的应用和推广为主要内容。根据移动网络商务平台企业的评价、评分为主要依据决出优胜者。商业选题类型如下:1) 移动网络商务工具平台的推广2) 以移动网络商务工具平台为应用基础的创新商务模式设计3) 移动网络商务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策划、设计与相关实践4. 网络营销策划主题赛该主题赛要求参赛团队,采用指定的网络
6、营销工具平台,对真实企业的品牌、或商品进行广告策划与宣传、组织策划营销活动等。根据指定网络营销工具平台提供的客观分数、企业评委评价或评分确定优胜者。商业选题类型如下:1) 广告创意与广告模式的策划与推广2) 博客营销活动策划3) 微博的商务创新应用4) 不同网络工具的创新组合策略,体现新的网络应用趋势(如SNS)5. 网络零售主题赛主要以对指定网络零售平台的创新应用为主要内容,根据指定网络零售平台提供的客观数据或评价、评分结果确定优胜者。选题如下:1) 参赛团队自主开设网络零售平台店铺并进行经营2) 为网络零售平台已有卖家提供各种服务3) 针对网络零售平台自身商业问题提出创新或解决方案,并予以
7、实施团队自主开设店铺所需的货源主要来源如下:a) 团队自主寻找货源提供企业b) 组委会组织货源提供商c) 平台商(如淘宝网)推荐的卖家d) 其他B2C平台提供的卖家网络零售指定平台为业界领先平台,各企业可以自荐或行业组织推荐,经组委会专家小组评审后,确定指定平台名单。6. 网络贸易主题赛是指学生可以创新应用指定网络贸易工具平台,就平台企业的问题或自主寻找的企业问题予以实践。根据指定平台企业提供的客观数据与评价、评分结果确定优胜者。该主题赛的选题如下:1) 网络贸易平台企业店铺运营与维护为企业开设店铺,或对已有的企业网络店铺予以策划、维护、推广,争取更多的询盘与订单。网络贸易平台的企业来源如下:
8、a) 团队自主寻找适合于在网络贸易平台开设店铺的企业b) 网络贸易平台提供的已有店铺的企业2) 网络贸易平台自身的服务与产品的创新3) 网络贸易相关调查、研究项目7. 非商务类主题赛非商务类的比赛内容可以专注于由网络的文化传播、观点表达、彼此理解、事件或活动推动(公益、慈善、社会责任)等,是非商务的应用和诉求,体现对于网络的理解、掌控和应用能力,并能通过网络实现自己的理想、形成较大的影响,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利益带来推动作用。大赛特点1. 行业协会主办、政府支持或指导,积极促进业界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2. 是2011年两岸重点交流项目之一3. 以促进高校实践教学与专业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
9、促进大学生实践就业为导向;4. 全部以真实企业商业问题作为比赛内容,而非模拟环境;5. 注重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而不仅仅停留于创意或设想上;6. 不仅是竞赛学生的能力,也是老师指导水平与高校教学创新的比拼;7. 唯一设置由企业教官、业界专家的赛事活动。近千名企业教官、业界专家通过大赛官网在线为学生点评、辅导;8. 将高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业务现实紧密结合;9. 参赛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实践的过程,也是企业选择合作高校、选拔人才的过程。获胜学生可以获得企业实习实践乃至就业机会;获奖高校也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践或实习或项目合作,建立“产、学、严”创新实践教学合作机制;10. 全国竞
10、赛结果同时也作为两岸大赛大陆赛区选拔结果;11. 两岸大赛由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优胜团队组成,进行最终的“两岸总决赛”和“颁奖典礼”。本届大赛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辅助措施,以保证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提升大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向业界知名企业或者网络应用领导型企业征询企业问题,把企业的真实商业问题作为竞赛题目,并加以分析和引导,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相结合;2. 组织校企交流会,帮助高校师生了解企业现实与用人需求,探讨深度合作可能;3. 校企合作论坛暨骨干师资研修班;4. 企业观摩(组织骨干师资及获奖团队队长,前往知名互联网企业或传统企业观摩交流);5. 大赛志愿者选拔与优秀志愿者评选(获奖志愿者有限推荐给企业实习或就业);6. 企业专家入校巡讲;7. 企业教官在线点评与辅导(基于大赛官网进行);8. 专家访谈及在线交流(访谈内容在大赛官网呈现);9. 优秀团队展示与企业点评;10. 优秀指导老师评选;11. 优秀企业教官评选;12. 示范实践教学高校的评选与展示、经验分享等等。13. 向业界企业展示高校教学优势、学生能力作品14. 实践平台会伴随着大赛的开放和推展组委会将众多企业的商业案例、问题、模拟系统等固化为高校的实践课程(高校可将其纳入到相应的教学计划),把企业与高校的实践合作关系和交流常态化(大赛之外可以延续);同时,平台推行知名企业教官辅导制度;奖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