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六章-第七章.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546977 上传时间:2025-0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5.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第七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六章-第七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思考题 1. 试画出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的系统图、简单蒸汽动力循环的p-v图与T-s图。 2. 既然利用抽气回热可以提高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的热效率,能否将全部蒸汽抽出来用于回热?为什么回热能提高热效率? 答:采用回热措施,虽然对每kg蒸汽来说做功量减少,但抽汽在凝结时所放出的潜热却全部得到的利用,进入锅炉给水温度提高了,使每kg工质在锅炉中吸收的热量大为减少,因此,提高了循环效率。但抽汽量不是越多越好,是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则确定的。 3.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冷凝器放热损失太大,如取消冷凝器而用压缩机将乏气直接升压送回锅炉是否可以? 答:乏气如果是水汽混合的,则不能进行压缩。如果全部是气体进行压缩,则体积流量太大,需要采用大尺寸的机器设备,是不利的。 4. 卡诺循环优于相同温度范围的其它循环,为什么蒸汽动力循环不采用卡诺循环? 答:与郎肯循环相同温限的卡诺循环,吸热过程将在气态下进行,事实证明气态物质实现定温过程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过热蒸汽卡诺循环至今没有被采用。那么,能否利用饱和区(气液两相区)定温定压的特性形成饱和区的卡诺循环,从原理上看是可能的,但是实施起来,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汽轮机出口位于饱和区干度不高处,湿度太大使得高速运转的汽轮机不能安全运行,同时不可逆损失增大,其二,这样的卡诺循环,压缩过程将在湿蒸汽区进行,气液混和工质的压缩会给泵的设计和制造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迄今蒸汽动力循环未采用卡诺循环。 5. 如果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喷油嘴保养不好,致使燃油雾化不良,燃烧延迟,问此时柴油机的经济性如何? 答:燃烧延迟,没有充分膨胀便开始排气,这将使热效率显著降低,且排气冒黑烟,这是很不好的。 6. 今有两个内燃机的混合加热循环,它们的压缩比、初态、总的加热量相同,但两者的定容升压比λ不同,(1)请在p-v图与T-s图上表示出这两个循环的相对位置;(2)利用T-s图定性地比较这两个循环的热效率。 7.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与内燃机循环相比有何优点?为什么前者的热效率低于后者? 答:燃气轮机与内燃机相比,没有往复运动机构,可以采用很高的转速,并且可以连续进气,因而可以制成大功率的动力装置。但要保持燃气轮机长期安全运行,必须限制燃气进燃气轮机时的最高温度,目前为700—800°C,所以效率比较低。 8. 试述动力循环的共同特点。 答:有工质在高温热源吸热,在低温热源放热,并对外输出功。 习题 6-1 解:①1点:P1=4MPa, t1=400°C 查表得:h1=3215.71kJ/kg, s1=6.773kJ/(kg.K) 2点:s2=s1=6.773kJ/(kg.K), P2=4KPa 查表得:h2=2040.13kJ/kg, x =0.789 3(4)点:由P3=P2=4KPa 查表得:h3=121.29kJ/kg 吸热量:q1=h1-h3=3215.71-121.29=3094.42kJ/kg 净功量:wnet=h1-h2=3215.71-2040.13=1175.58kJ/kg 热效率:h===37.99% 干度:x=0.789 ②1点:由P1=4MPa, t1=550°C 查表得:h1=3558.58kJ/kg, s1=7.233kJ/(kg.K) 2点:由s2=s1=7.233kJ/(kg.K), P2=4kPa 查表得:h2=2179.11kJ/kg, x=0.846 3(4)点:由P3=4kPa, 查表得: h3=121.29kJ/kg 吸热量:q1=h1-h3=3558.58-121.29=3437.29kJ/kg 净功量:wnet=h1-h2=3558.58-2179.11=1379.47kJ/kg 热效率:h===40.13% 干度:x=0.846 6-2 解: 1点:由P1=13MPa, t1=535°C 得: h1=3430.18kJ/kg, s1=6.559kJ/(kg.K) 5点:由s5=s1=6.559kJ/(kg.K), 得: P5=1.082MPa ,h5=2779.07kJ/kg 点:由 得: 2点:由 , P2=7KPa 得: h2=2430.67kJ/kg,x2=0.941 3(4)点:由P3=P2 得: h3=163.38kJ/kg 吸热量: 净功量: 热效率: 6-3 解: 1点:由P1=6MPa, t1=560°C 得: h1=3562.68kJ/kg, s1=7.057kJ/(kg.K) 2点:由s2=s1, P2=6kPa 得: h2=2173.35kJ/kg, x=0.8369 3(4)点:由P3=P2 得: h3=151.5kJ/kg 吸热量 : q1=h1-h3=3562.68-151.5=3411.18kJ/kg 净功量: wnet=h1-h2=3562.68-2173.35=1389.33kJ/kg 热效率: 6-4 解: 1点:由P1=10MPa, t1=400°C 得: h1=3099.93kJ/kg, s1=6.218kJ/(kg.K) a点:由sa=s1, Pa=2MPa 得: ha=2739.62kJ/kg 2点:由s2=sa,P2=0.05MPa 得: h2=2157.95kJ/kg, x=0.788 3(4)点:由P3=P2 得: h3=340.58kJ/kg 5(6)点:由P5=Pa 得: h5=908.57kJ/kg 抽汽量: 热效率: 轴功: ws=(h1-h5) h=(3099.93-908.57) 0.3671=804.45kJ/kg 6-5 解:(1)循环热效率为: (2)1到2为可逆绝热过程,所以有: 2到3为定容吸热过程,所以有: 3到5为可逆绝热过程,又因为: 所以有: 放热过程为定压过程,所以循环的放热量为: 所以循环的热效率为: 之所以不采用此循环,是因为实现气体定容放热过程较难。 6-6 解: (1)k=1.4 循环热效率为: 压缩过程为可逆绝热过程,所以有: (2)k=1.3 循环热效率为: 压缩过程为可逆绝热过程,所以有: 6-7 解: 循环热效率为: 每kg空气对外所作的功为: 所以输出功率为: 6-8 解:1到2为可逆绝热过程,所以有: 2到3为定容过程,所以有: 所以定容增压比为: 3到4为定压过程,所以有: 所以预胀比为: 所以循环热效率为: 所以循环的净功为: 6-9 解:首先求出压缩比、定容增压比和预胀比: 1到2为绝热压缩过程,所以有: 2到3为定容加热过程,所以有: 5到1为定容过程,所以有: 3到4为定压过程,所以有: 所以循环热效率为: 相同温度范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 6-10 解:(1) l=1.5 由1到2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可逆绝热压缩过程,所以有: 由2到3的过程为定容加热过程,所以: 由于循环的加热量已知,所以有: 由3到4为定压过程,所以有: 所以预胀比为: 所以热效率为: (2) l=1.75 由1到2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可逆绝热压缩过程,所以有: 由2到3的过程为定容加热过程,所以: 由于循环的加热量已知,所以有: 由3到4为定压过程,所以有: 所以预胀比为: 所以热效率为: (3) l=2.25 由1到2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可逆绝热压缩过程,所以有: 由2到3的过程为定容加热过程,所以: 由于循环的加热量已知,所以有: 由3到4为定压过程,所以有: 所以预胀比为: 所以热效率为: 6-11 解:压缩过程可看作可逆绝热压缩过程,所以有: 6-12 解: 根据理想绝热过程得过程方程,可得: 所以压气机所耗轴功: 燃气轮机所作轴功: 输出净功: 热效率: 6-13 解: 根据理想绝热过程得过程方程,可得: 所以有: 热效率为: 第七章 思考题 1. 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多级压缩?多级活塞式压缩机为什么必须采用级间冷却? 答:为进一步提高终压和限制终温,必须采用多级压缩。和绝热压缩及多变压缩相比,定温压缩过程,压气机的耗功最小,压缩终了的气体温度最低,所以趋近定温压缩是改善压缩过程的主要方向,而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措施。采用此方法,同样的压缩比,耗功量比单级压缩少,且压缩终温低,温度过高会使气缸里面的润滑油升温过高而碳化变质。理论上,分级越多,就越趋向于定温压缩,但是无限分级会使系统太复杂,实际上通常采用2-4级。同时至于使气缸里面的润滑油升温过高而碳化变质,必须采用级间冷却。 2. 从示功图上看,单纯的定温压缩过程比多变或绝热压缩过程要多消耗功,为什么还说压气机采用定温压缩最省功? 答:这里说的功是技术功,而不是体积功,因为压缩过程是可看作稳定流动过程,不是闭口系统,在p-v图上要看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和p轴围成的面积,不是和v轴围成的面积。 3. 既然余隙不增加压气机的耗功量,为什么还要设法减小它呢? 答:有余隙容积时,虽然理论压气功不变,但是进气量减少,气缸容积不能充分利用,当压缩同量的气体时,必须采用气缸较大的机器,而且这一有害的余隙影响还随着增压比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应该尽量减小余隙容积。 4.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能否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为什么? 答:蒸汽制冷循环所以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是因为液体的膨胀功很小,也就是说液体的节流损失是很小的,而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成本节省很多,但是对于空气来说,膨胀功比液体大的多,同时用节流阀使空气的熵值增加很大,从T-s图上可以看出,这样使吸热量减少,制冷系数减少。 5. 绝热节流过程有什么特点? 答:缩口附近流动情况复杂且不稳定,但在缩口前后一定距离的截面处,流体的流态保持不变,两个截面的焓相等。对于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前后温度不变。 6. 如图7-15(b)所示,若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按 运行,循环耗功量没有变化,仍为h2-h1,而制冷量则由h1-h4增大为h1-h5,这显然是有利的,但为什么没有被采用? 答:如果按运行,很难控制工质状态,因此采用节流阀,经济实用。 7. 热泵与制冷装置有何区别? 答:热泵和制冷装置都是从低温热源吸热,向高温热源放热。但热泵为供热,而制冷装置是为制冷。 8. 使用制冷装置可以获得低温,有人试图以制冷装置得到的低温物质作为热机循环中的低温热源,达到扩大温差,提高热机循环热效率的目的,这种做法是否有利? 答:没有利处。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总的循环热效率是由热机循环效率和制冷装置效率相乘得到的,虽然热机效率增加,但总的循环效率是降低的。 9. 在图7-15(b)中,有人企图不用冷凝器,而使状态2的工质直接进行绝热膨胀降温,然后去冷库吸热制冷,这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行,直接进行绝热膨胀降温,如果是定熵过程,那么回到了初态,当然不可能去冷库吸热制冷了。 习题 7-1 解:(1)绝热压缩: (2)定温压缩: (3)多变压缩: 7-2 解:(1) 绝热压缩: (2) 等温压缩: (3)多变压缩: 7-3 解:首先求多变指数 每秒钟带走的热量= 7-4 解:如果采用一级压缩,则压气机的排气温度为: 所以必须采用多级压缩,中间冷却的方法。 如果采用二级压缩,最佳压缩比为: 所以中间压力为: 各级排气温度相同,等于: 二级压缩所需的技术功为: 7-5 解:求多变指数n: 所以功率为: 7-6 解:查表得到: h1=1670kJ/kg P1=0.29MPa h2=1789kJ/kg P2=1.5MPa h4=h3=489kJ/kg 吸热量: q2=h1-h4=1181kJ/kg 流量: 耗功: 功率: 7-7 解:(1) 可逆绝热压缩 压气机所需的技术功为: 功率: 压气机出口温度: (2) 压气机的绝热效率为0.85 功率: 7-8 解: 制冷系数: 膨胀机出口温度: 制冷量: 放热量: 耗功: 7-9 解:因为制冷系数为: 制冷量: 供热系数: 供热量: 7-10 解:查表得到: h3=h4=536kJ/kg h1=1532kJ/kg h2=1703kJ/kg 流量: 制冷量: 7-11 解:查表得到: h1=1670kJ/kg h2=1820kJ/kg h3=h4=512kJ/kg 由 得流量为: m= 耗功: 供热系数: 电炉功率: 7-12 解: 供热系数: 耗功率: 7-13 解:查表得到: h1=495kJ/kg h2=540kJ/kg h3=h4=240kJ/kg 流量: 功率: 7-14 解:(1)室内温度20°C 查表得到: h1=500kJ/kg h2=525kJ/kg h3=h4=225kJ/kg (2)室内温度为30°C: 查表得到: h2=550kJ/kg h3=h4=240kJ/kg 所以,应该保持室内温度为20°C。 1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