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52598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 知识网络            知识要点回扣 一、电荷   1.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   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各种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之间,可以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形成的。   2.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引起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规律方法整合: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则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1、实验设计   例1、做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物理,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都可以是做物理实验的器材。如:吃饭用的筷子,将它插入盛有水的杯中,从水面上可以看到筷子“弯折”,这说明了光的折射现象。现有一长约20cm,拇指粗细的均匀圆柱形塑料棒,用它能做力、热、电、光、声学的多个实验。请你用这根塑料棒作为实验器材,设计两个实验。(根据实验需要,可任选其他辅助器材。)   实验(1)   实验(2)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很多,结合这章的知识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实验(1):将这根塑料棒分别与绸子、化纤布摩擦后再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看是否带电,若摩擦次数相同,观察带电量是否相同。   实验(2):第一次,将这根塑料棒用牙咬住,并用力敲击。第二次,牙不接触塑料棒,用力敲击,看两次实验操作听到的敲击声是否相同。   总结与升华:此题为综合型开放题,这类题既无确定的方法,又无确定的答案,应充分考虑到所学的物理知识,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举一反三:   (2011 崇左)如图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探究了玻璃珠的导电能力,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此时玻璃珠容易导电,是导体。   答案: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或玻璃珠是绝缘体);红炽状态下的玻璃珠是导体 。   例2、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图(b)所示,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___________A,通过灯L2的电流为___________A。   解析:因为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电流,大于A2电流,因此两表量程不同,两表示数分别为1.6A、0.32A,因此,L1电流为1.28A,L2电流为0.32A。                总结与升华:在电流表的两个量程里,分度值分别为0.1A、0.02A,只要大家看清偏转的格数,再弄清分度值,就可以准确的读数了。   举一反三:   某同学用指针未指在零刻度线的实验室用电流表,他用0~3A的量程测量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在电流表上显示0A,他改用0~0.6A量程后,示数为0.4A,则该表指针偏向零刻线的_______边(选填“左”或“右”)_________格。   解析: 他用0~3A的量程测量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为0A,但电流表显示为零,说明指针偏左,设左偏N格,而此时分度值为0.1A,则电流大小为0.1N,改用0~0.6A量程后,分度值为0.02A,而此时示数为0.4A说明指针已指在零刻线右20个格处,此时指针已偏转(N+20)刻度,所以实际电流大小为0.02A(N+20),而两个量程测量的却是同一电流,因此有:0.1N=0.02A(N+20),解得:N=5。   答案:左;5 2、电路分析   例3、如图所示电路,若电流表A1示数为0.5A,A2示数为0.9A,则通过Ll的电流为_______A,通过L2的电流为________A。                      解析:要弄清两只灯泡的串并联以及电流表所测量的用电器,在此题中,两灯泡并联,A1测L2电流,A2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L1电流I=0.9A-0.5A=0.4A。   答案:0.4A,0.5A;   总结与升华:电路的正确识别是我们的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L1和L2是_______连接的。开关闭合时,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判断A2表的读数是________;流过灯L2的电流大小是________。        解析:两灯并联,A1测量干路电流,所以示数较大,应为丙图,而量程应为0~3A,所以示数为1A,因此L2的电流为0.5A。   答案:并联;0.5A;0.5A。   例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甲、乙、丙是三只相同的小灯泡,则(  )   A.S1断开,S2闭合时,丙灯不亮,甲、乙亮   B.S1、S2都闭合时,甲、乙、丙都亮   C.S1闭合、S2断开时,甲不亮,乙、丙亮   D.S1、S2都断开时,乙、丙不亮,甲亮   解析:S1断开,S2闭合时,甲灯被短路,只有乙灯亮;因此A错;S1、S2都闭合时,甲灯被短路,B错;S1闭合、S2断开时,乙、丙灯并联,甲灯短路,因此选C;S1、S2都断开时,只有乙灯亮,因此D错。   答案:C   总结与升华:在分析电路时应注意,如有导线或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则该该用电器被短路。                                  3、综合应用   例5、(2011岳阳)一个能吹冷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若闭合开关______,吹出的是冷风;若闭合开关_____,吹出的热风。(两空均选填“S1 ”、“S2 ”或“S1 和S2”)   解析:吹风机A的作用是吹出风,电热丝B的作用是产生热,只有A工作时吹出的风是冷风,A和B同时工作时吹出的是热风。这是A和B组成的并联电路,S1在干路上,S2在B所在的支路上。当S1闭合,S2断开时,B所在支路没有接通,只有A工作;当开关S1 和S2都闭合时A和B都工作。   答案:S1;S1 和S2   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了并联电路的开关控制特点,开关接在干路上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接在支路上只控制支路用电器。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和L2与电源组成的电路,现有三个开关K1、K2、K3需接入电路图中a、b、c、d、e中五处的三处,另外两处用导线连接,使之达到如下要求:   (1)闭合K3时,L1、L2串联;   (2)闭合K1、 K2时,L1、L2并联;                  解析:L1、L2串联,电流必须经过a、d、b三处,而且c、e处必须断开;L1、L2并联,电流必须经a、e、d、c处,b处必须断开,因此开关必在b、c、e处,结合题意可知电路如图所示: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