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动机形成与行为转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2157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动机形成与行为转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应用型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动机形成与行为转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应用型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动机形成与行为转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收稿日期:2023-04-14作者简介:魏静(1980),女,山东平原人,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魏延辉(1976),男,黑龙江嫩江人,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刘彦军(1980),男,河南新郑人,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本文为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面上项目“培训迁移理论下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质量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M2022240)和烟台市社科规划项目“数字经济条件下烟台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TSK-2023-081)的部分研究成

2、果。应用型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动机形成与行为转化研究魏静1,魏延辉1,刘彦军2(1.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安徽大学,合肥 561099)摘要:将国内十所应用型高校中三十名有产教融合经历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探寻其产教融合动机的形成以及转化为行为的条件。研究发现,当前教师参与产教融主要受激励驱动、个体条件成本以及社会参照等方面影响,这几方面构成了产教融合动机的基础性内驱、内部情境条件和外部情境条件,是影响产教融合动机向行为转化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师;产教融合;行为;动机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3、2096-3769(2023)04-057-05师资队伍建设一、问题的提出产教融合打破教育与产业间藩篱、有效集聚各方要素,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继续推进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改革正由“破冰期”迈向“深水期”,成为引领新时代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变革的战略方向1。产与教的成功融合被认为是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2,是应用型高校协同育人重要着力点与支撑点。但目前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并不理想,产教融合停滞于表层、动力不足,无法实现深度融

4、合34。本质上,产教融合是产业界与教育界在协同育人上的跨界融合,具体则体现在学校与企业基于人才培养多层面、全方位的系统融合。在这样多点位跨组织融合中,产教融合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宏观层面政府和中观层面高校与企业等组织,更取决于活跃在高校、企业、政府等双边或多边组织间、占据产教具体融合点上的教师群体56。深入研究教师群体参与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而对其动机的形成以及最终转化为产教融合具体行为的条件进行探索,对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改善产教融合困境十分必要。二、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中的教师群体教师群体是高校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内生力量,是产教融合背景下教育系统内重要育人资源,占据产教融合决胜终端的战

5、略要地7。对于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做了许多探讨,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结论:(1)对接产业的专业能力弱。产教融合背景下,师资队伍普遍结构缺失,57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师资队伍建设综合素质不足,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严重影响应用型人才以及新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89;(2)提升实践能力阻碍大。课时压力繁重、各种会议繁多、激励机制匮乏等使教师在缺乏对接产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缺乏吸收产业先进技术元素的时间和动力1011;(3)优秀企业师资引进难。高校在向社会和企业引进双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等“实战派”师资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依靠对自身体系内已有“理论派

6、”教师进行培养1213;(4)外聘兼职教师效能小。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企业,平时不定期来高校以讲座、报告以及教授少量实训课的方式参与产教融合,这种形式零散、不系统且可持续性差,育人效果难以保证14。上述学界对产教融合战略下教师发展和参与现状的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产教融合战略下,教师群体是连接产业界和教育界的纽带,是连接学生和就业机构的桥梁,在终端承载着多方牵引作用。因此,本研究针对当前困境对高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动机产生以及行为转化的条件展开探索,以期获得新的发现。三、研究设计本研究以应用型高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探索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动机的产生和动机最终转化为行

7、为的条件。选用国内十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三十名有产教融合经历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进行资料搜集。对高校以及教师的样本选择均做了充分的综合考量,力求差异中具有代表性。访谈提纲列出十五个子问题,围绕以下三个主问题展开:(1)您有过哪些产教融合方面经历?(考察行为)(2)您参与产教融合的原因是什么?(考察动机)(3)从个人层面,您觉得阻碍您参与产教融合活动的因素有哪些?(考察动机向行为转化的条件)。每位访谈者每次平均访谈四十五分钟左右(包括通过面对面以及线上方式进行的初次和后续追踪访谈),获取三万余字访谈资料。四、研究发现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首先,对原始资料概念化,通过凝练、分析与比较,

8、形成核心类属,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其次,将获得的不同概念与范畴进行分类、比较、合并,提炼出主要概念和范畴;最后,处理不同范畴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故事线”。1.开放式编码首轮开放式编码共获得八百余条原始语句及相应初始概念。原始语句数量庞杂,彼此间存在互相佐证性、一致性以及部分矛盾性特点。将初始概念分类、合成、提取、组合,剔除一部分重复率少的概念,选用可互相佐证、重复三次及以上的原始语句作为分析数据,进行开放性译码。表 1 展示部分开放性译码数据资料(每个范畴选取三条有代表性语句作为示例)。2.主轴编码对影响因素进行主轴编码,探索范畴之间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并藉此发展出主范畴与子范畴。根据不同

9、范畴的结构关系和逻辑层次对其合并归类,共提取了三个主范畴。各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 2 所示。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也是核心式登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并探索核心范畴与主范畴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故事线”,最终发展新的理论构架。通过分类、比较、合并,进一步具化“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其最终付诸行动的转化条件”这一核心范畴。“故事线”具体可通过表 3 概括。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动机产生与行为转化”这一核心范畴发展的“故事线”,结合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构我们发现,影响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主范畴:组织激

10、励力度、个体条件成本和社会参照规范。这三个主范畴彼此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同时,对于产教融合动机的影响机理与路径又存在差别,具体阐述如下:第一,组织激励驱动作为基础性内驱,处于核心地位,对其内部和外部情境条件均有较大影响。产教融合激励与职称和收入相关性越大,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动力则越强。同时,教师获得奖励的现实状况会较大程度影响周围同事的产教融合行为。如果一名教师通过产教融合获得了收入提升或职称晋升,正向激励示范效应会明显增加。相反,如果一名教师做了许多产教融合方面工作,但职称与收入没有明显58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师资队伍建设改变,那么激励则对产教融合行为产生负效应,

11、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动机被削弱。激励政策构建的基础性内驱具有重要行为导向作用,牵引着内部情境条件和外部情境条件的形成。第二,个体条件成本作为内部情境条件向内调节产教融合动机与行为之间联结关系的强度与持续性。其形成不仅反映了个体的产教融合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反映了一所高校采取的产教融合策略与战略,引导与塑造前者。个体条件成本作为教师发展产教融合行为的支撑条件与产教融合激励政策彼此牵引,相互依赖。教师个体内部情境条件越高,产教融合动机与行为越易产生,反之则比较困难。同时受组织激励的基础性内驱牵动,基础性内驱越高,内部情境条件越容易培养和发挥,否则,即便教师内部情境条件很优越,也难以调动。第三,社会参照规

12、范由内部评价和外部期待构成,使教师群体参与产教融合时产生了面子、压力、成就感以及挫败感等不同情感动机,构成了外部情范畴激励力度能力水平态度看法职业阶段内部评价外部期待原始语句(初始概念)誗作为引进博士,我现在最要紧是评副教授,产教融合在我们学校职称评审中分量不大。(职称相关性)誗学校号召参与产教融合,有机会就参与进来,但要想提高收入还要多做科研。(收入相关性)誗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动力了。有关政策还不稳定经常波动。(政策相关性)誗有些学校平台好,资源多,和企业建立关系比较多,政府支持多,老师很容易和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平台能力)誗我和企业人打交道有时会感觉和他们不是一路人,吃饭什么的没

13、啥聊的,对这种场合有点排斥。(沟通能力)誗和企业合作做科研需要很强的应用科研能力,我们学校这方面人才很少。(应用能力)誗反正看到号召也会去做一点,毕竟这个是大趋势,但也就是应付一下。(被动应付)誗我在实验室,作为老师其实我带学生去企业实习,上课现在遇到实践问题我也很有底气。(个人感知)誗我觉得有些项目从上面就做的比较虚,我们倾向于努力做性价比更高的事情。(利益导向)誗现在我评上教授了,不想那么辛苦做科研了,带带学生,多走走企业是我现在更爱做的事。(职业自由度)誗我来我们学校几年了,还没评上职称呢,我还是需要先努力发论文和申个像样的课题。(职业压力)誗等我评上副教授了我就不这么辛苦做科研了,因为

14、太累了,教授希望渺茫,那个时候我会考虑多带学生去企业看看。(职业规划)誗现在产教融合只是个别人在做,那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有行动的,我们学校就是这样。(群体行为)誗我经常带学生实践,相对来说和学生关系比较近,学生比较信任我。(学生关系)誗别人会觉得哪个老师要是每天不写论文只去和企业联系考虑怎么带学生的话,要么这个老师就是特别有奉献精神,要么就是可能做不了科研只能做这些吧。(同事评价)誗我得向我们博士同门的师兄弟看齐,人家都发好文章做国家课题,我肯定不能在产教融合上耽误。(同伴参照)誗多少年了,我同学们开玩笑就喊我教授了,可我现在还是个讲师呢,太没有面子了。(面子问题)誗要是能拉来横向课题和企业合作

15、的话还是挺有面子的,横向课题可不是谁都能跑来的。(社会认可)表 1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影响因素的开放性译码示例表主范畴组织激励驱动个体条件成本社会参照规范子范畴职称激励收入激励政策执行能力水平态度看法职业阶段内部评价外部期待表 2教师产教融合影响因素的关联式登录主范畴表关系内涵产教融合在职称评审中所占比重大小以及明确程度对于教师产教融合动力有直接影响。参与产教融合获得收入提升的程度对于产教融合热情有较大影响。教师在明确和执行力度高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下更有意愿参与产教融合。个人能力水平也成为阻碍或促进教师持续参与产教融合的个体条件和成本付出。对于产教融合,个体教师态度存在差异。消极敷衍和积极应对形成

16、鲜明对比。对产教融合态度和理解上的差异也塑造了教师参与产教融合不同的个体条件。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职业自由度与职业压力不同,影响一个教师职业努力的方向。构成了个人条件成本。学生、同事、领导等组织内舆论环境和评价对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形成不同影响,教师不自觉参照内部社会规范主导自己的行为,形成内部评价压力。社会整体氛围、朋友圈面子、亲友眼光等因素使教师感知来自组织外的期待,由此产生各种心理和情绪使教师按社会期待要求自己,形成不同自我期待,形成外部期待压力,产生差异动机,。59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参考文献:1陆娅楠.融合改革有了新路径(政策解读)N.人民日报,2019

17、-10-2(02).2庄西真.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09):81-86.3白逸仙.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组织发展困境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9(04):86-91.4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64-68.5李校堃,李鹏.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策略与思考基于温州大学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4):53-57.师资队伍建设境条件,从外部调节产教融合动机与行为之间联结关系的强度与持续性。教师的群体行为导向性、学生评价的渗透性、朋友圈对比的不自觉

18、性和社会评价的舆论性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群体的产教融合动机和行为。尽管不同教育背景、职业抱负、个人认知以及个性等差异使教师个体对社会参照规范的感知存在些许差异,但社会参照规范总体上具有趋同性,对教师群体产教融合动机与行为产生的刺激作用具有整体相似性。通过上述分析,为了更好提升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动机,推动动机转化为具体行为,本研究提出以下一些建议:首先,制定产教融合精准激励措施,提升基础性内驱条件。产教融合激励不足和激励失衡与应用型高校发展形成矛盾,是削弱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内生动力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增加产教融合行为在职称晋升及绩效考核中的分量以加强基础性内驱。建议从委托人层面(国家与大学)审

19、视,推动国家政策制定者与高校政策制定者两层机构在应用型高校科研、教学与产教融合三项任务间寻找利益均衡点,制定均衡协同激励政策,实现精准、有效激励,增加教师产教融合动机基础驱动力。其次,创建高校产教融合环境,提升教师内部情境条件。教师产教融合能力差、认同感低、归属感不高等现象一方面由于高校产教融合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源于教师对产教融合缺乏正确理解。高校未能构建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积极育人文化,未能形成有效提升教师内部情境条件的一系列措施,使教师缺乏主动提升产教融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意愿。高校应努力为教师提升个体产教融合素质创造积极条件,通过定期举办产教融合交流会、提供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指导、召开校企导师

20、联谊会等形式构建产教融合积极氛围,帮助教师树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想,改变产教融合偏见,激发教师育人活力。最后,改善社会舆论环境,优化外部情境条件。当前,高校教师受功利主义影响较大,对产教融合理解错位,认为产教融合是次级使命,是无能之人的无奈之举。需要有意识地改变整体社会舆论氛围,改善产教融合认知大环境,从而为高校教师构建健康的产教融合社会环境心理。通过领导人讲话、新闻报道、先进人员、事迹表彰等方式构建人们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协同育人、尊师重道”新内涵,提升产教融合带给教师群体的荣誉感,释放教师活力,树立产教融合自信和协同育人理想,提升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内生动力。范畴关系结构组织激励驱动动机行为个

21、体条件成本动机行为社会参照规范动机行为表 3动机形成与行为转化主范畴关系结构表关系结构内涵组织激励的力度(职称、收入、奖金上的综合激励)是动机产生的内驱因素,是决定动机能否快速转化为行为的最直接有效的因素。教师个体条件成本(能力水平、态度看法、职业阶段的差异)构成了产教融合动机行为影响因素的内部情境条件,从个体内部决定了动机与行为联结关系的强度、方向与持续性。社会参照规范(内部评价与外部期待)构成了教师产教融合动机行为的外部情境条件,从外部调节产教融合动机与行为之间联结关系的强度、方向与持续性。基础性内驱内部情境条件外部情境条件60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师资队伍建设S

22、tudy on Motivation Formation and BehaviorTransformation for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WEI Jing1,WEI Yan-hui1,LIU Yan-jun2(1.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005,China;2.Anhui University,Hefei 561099,China)Abstract:By gr

23、ounded theory,thirty teachers who had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experienceswere selected as interviewee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stimulat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motivation for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remainly drived by b

24、asic incentive,individual cost as well as social references.Futhermore,these factorsalso constitute as major premise that finally transform motivation into behavior.Keywords:AppliedUniversities;Teachers;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ion;Behavior;Motivation编辑郑晶6Deborah Prysor&Andrew Henley.Boundary spann

25、ing in higher education leadership:identifying boundaries and practicesin a British university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8,43(12):2210-2225.7郝天聪,石伟平.从松散联结到实体嵌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19,40(07):9.8程晓农,杨娟,袁志钟,严学华,刘强.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全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63-65.9周珂,赵志毅,李虹.“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7.10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61.11唐文谦,方璐,谢治华,等.实践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以“双一流”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为视角J.教育研究,2020(10):102-104.12许士密.依附论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超越J.江苏高教,2020(06):7.13刘耀东.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逻辑和学校逻辑的冲突与调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0):7.14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