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第十五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15.1,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设计,1.,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2,)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秆承载力验算;,3,)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有关规定。,
2、2.,当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3.,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板面宜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当楼梯两端均不能滑动时,板面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4.,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标准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等有关规定。,5.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人构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l0mm。,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
3、15.2,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设计,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2.,新型装配混凝土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应满足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中,I,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预制剪力墙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预制柱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4、厚度不应小于,20mm;,3,)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4.,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5.,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2,)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
5、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如,图,15-1,所示,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16,章第,16.2.2,条的规定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同,t,不宜小于,3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可贯通截面,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于,50mm,;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度。,。,(a),键槽贯通截面,(b),键槽不贯通截面,图,15-1,梁端键槽构造示意,1,一键槽;,2,一,-,梁端面,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3,)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
6、粗糙面;侧面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也可设置键槽;键槽深度,t,不宜小于,2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度。,4,)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应均匀布置,键槽深度不宜小于,30mm,,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度。柱顶应设置粗糙面。,5,)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6.,预制构件纵向钢筋宜在
7、后浇混凝土内直线锚固;当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弯折、机械锚固方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规范,和,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2011,的规定。,7.,应对连接件、焊缝、螺栓或铆钉等紧固件在不同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进行验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和,钢结构焊接规范,等的规定。,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8.,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采用简支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15.
8、1,的规定;,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表,15.1,预制楼梯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最小搁置长度,(mm),75,75,100,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15.3,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楼盖设计,1.,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2.,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规范,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2,
9、)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3,)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4,)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5,)板厚大于,180mm,的叠合版,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3.,叠合板可根据预制板接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比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图,15-2a),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对长宽比不大于,3,的四边支承叠合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图,15-2b,)或无接缝(图,15-2c),时,可按双向板设计。,图,15-2,叠合板的预制板布置形
10、式示意,1,一预制板;,2,一梁或墙;,3,一板侧分离式接缝;,4,一板侧整体式接缝,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4.,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人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15-3a),;,(a),板端支座,(b),板侧支座,图,15-3,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l,一支承梁或墙;,2,一预制板;,3,一纵向受力钢筋;,4,一附加钢筋;,5,一支座中心线,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
11、2,)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同板端支座相同;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人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在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15-3b),。,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5.,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15-4),,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宣设置垂直
12、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2,)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图,15-4,单向叠合板板侧分离式拼缝构造示意,1,一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一预制板;,3,一后浇层内钢筋;,4,一附加钢筋,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6.,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
13、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弯折锚固;,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图,15-5,),应符合下列规定:,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a,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l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直径的较大值,),;,b,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长度不应小于,l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度,弯折处沿接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图,15-5,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1,一通长构
14、造钢筋;,2,一纵向受力钢筋;,3,一预制板;,4,一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一后浇层内钢筋,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7.,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3,)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4,)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8.,当未设置桁架钢筋时,在下列情况下,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应设置抗剪构造钢筋:,1,)单向叠合板跨度大于,4.0m,时,距支座,1/4,跨范
15、围内;,2,)双向叠合板短向跨度大于,4.0m,时,距四边支座,1/4,短跨范围内;,3,)悬挑叠合板;,4,)悬挑板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锚固范围内,。,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9.,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设置的抗剪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剪构造钢筋宜采用马镫形状,间距不宜大于,400mm,,钢筋直径,d,不应小于,6mm,;,2,)马镫钢筋宜伸到叠合板上、下部纵向钢筋处,预埋在预制板内的总长度不应小于,15d,,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50mm,。,10.,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叠合构件或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叠合构件的负弯矩钢筋应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中可靠锚固,叠合构件中预制板底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板底为构造配筋时,其钢筋锚固应与,15.3.4,中的板端支座相同;,2,)当板底为计算要求配筋时,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本章结束,第,15,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及楼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