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51313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2、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面和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面和过程,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艺术、宗教、和社会心理,如道德、艺术、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等。哲学、政治法律思想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对二者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对二者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决定决定唯物史唯物史观观唯心史唯心史

3、观观n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n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n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n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n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互相影响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互相影响以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以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n社会意识对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社会意识对社会

4、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的表现:作用的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注意:注意: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

5、后才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开始。3、辨析:、辨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武德柯林武德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动是 A.A.吃、喝、穿、住吃、喝、穿、住 B.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D.结成社会关系结成社会关系 20042004年政治试题(单选)年政治试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

6、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03年政治试题(单选)列宁说: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徒。”这三

7、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大的差异,是由于:A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20072007政治试题(单选)政治试题(单选)材料材料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2007年年2 2月月2 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日就

8、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最可能升高幅度“是是1.81.8摄氏度至摄氏度至4 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18厘米厘米至至58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材料材料2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25年,中国温室

9、气体排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各。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各。中国的高速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威胁。材料材料3从从19501950年到年到2002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77%,

10、而此前的,而此前的200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95%);19501950年到年到20022002年的年的50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92位,从单位,从单位位GDP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1990年到年到20042004年的年的1515年间,单位年间,单位GDPGDP每增长每增长1%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0.6%,中国增长,中国增长0.38%0.38%。(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

11、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会上的讲话)20072007年年1212月月14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以及发展全

12、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化挑战做出贡献。(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的作用有何启示?(2)(2)评析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当前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

13、是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当前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是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恶化。自然环境是人类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恶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由生存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由于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于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遭到了自然界的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报复”。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犯了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而对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犯了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而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的问题,造成了恶劣的后果,环境遭到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14、的问题,造成了恶劣的后果,环境遭到破坏,也最终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见我破坏,也最终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见我们应格外重视实践结果及其评价的环节,调整、修正实践们应格外重视实践结果及其评价的环节,调整、修正实践活动的运行。活动的运行。同时,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在尊同时,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观与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坚客观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不应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是应该充分

15、持适度原则,不应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是应该充分重视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2)宣传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是完全错误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第二,中国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第二,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第三,中国单位人均排放水平低;第三,中国单位GDP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系统作出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系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重要的积极力

16、量。宣扬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重要的积极力量。宣扬“中国气候威胁中国气候威胁论论”的实质是的实质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思想的延伸,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思想的延伸,是冷战思维的延续,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气候问题虽说是环境问题,但气候问题虽说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际能源等环境合作,建立持久和平,共同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际能源等环境合作,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繁荣的

17、和谐世界。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不会威胁世界的气候环境,反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不会威胁世界的气候环境,反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重大的贡献。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重大的贡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效率。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第三,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第四,实行计划

18、生育,第三,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第四,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第六,减缓人口增长。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第六,环保上相互促进、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环保上相互促进、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园。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结构生产力

19、结构实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渗透性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关键。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

20、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经济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辨证关系 1.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1 1)生生产产力力的的状状况况决决定定生生产产关关系系的性质的性质 (2 2)生生产产力力的的发发展展变变化化决决定定生生产产关系的变革关系的变革“手推磨产生

21、的是封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本家为首的社会。”2.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2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1 1)基基本本内内容容:生生产产力力决决定定生生产产关关系系;生生产产关关系系反反作作用用于于生生产产力力。这这种种反反作作用用的

22、的性性质质和和程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状况的规律(2 2)客观要求:)客观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重要意

23、义规律的重要意义第一次科学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次科学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最高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重要依据。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就要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就要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形式多样化的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形式多样化的关系;关系;正确处理生产关系的调整与保持生产关系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关系的调整与保持生产关系稳定的关系。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是 A.劳动对象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C.劳动者

24、劳动者 D.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消费关系产品的消费关系 C.产品的交换关系产品的交换关系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从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考察生产关系,从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考察生产关系,它包括:它包括:A.产品的分配形式产品的分配形式 B.消费环节消费环节 C.交换环节交换环节 D.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

25、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规律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 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 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 施,包括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 层建筑。(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的

26、工具,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暴力机关。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任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任务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核心。质、核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求。(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1.1

2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2.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经济基础服务 (1 1)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 己。己。(2 2)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3 3)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 用。用。上层建筑对

28、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上层建筑建筑经济经济基础基础生产力生产力促进促进作用作用适合适合适合适合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上层建筑建筑经济经济基础基础生产力生产力不适合不适合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阻碍阻碍作用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础

29、状况的规律(1 1)基基本本内内容容:经经济济基基础础决决定定上上层层建建筑筑;上上层层建建筑筑对对经经济济基基础础具具有有反反作作用用,但但这这种种反反作作用用的的性性质质和和程程度度归归根根到到底底取取决决于于经经济济基基础础发发展展和和变变革的要求。革的要求。(2 2)客观要求:)客观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

30、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当前前社社会会主主义义现现代代化化建建设设中中,进进行行以以建建设设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的的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民民主主政政治治为为目目标标的的政政治治体体制制改改革革,加加强强精精神神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2 2)重要意义:)重要意义: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思想上层建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有:筑的有:A.语言学语言学 B.哲学哲学 C.自然科学自然科学 D.法学法学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

31、体服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B.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C.国体有阶级性,政体没有阶级性。国体有阶级性,政体没有阶级性。D.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 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条件下,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

32、形态。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第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第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第三、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第三、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第四、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转变的第四、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转变的多样性,还表现在有些国家和民族,由多样性,还表现在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超越某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财经会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