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禽流感疫苗报告人:黄冬报告人:黄冬背景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简称禽流感,其病原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高致病 性禽流感是由部分H5和H7亚型AIV引起的,常以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一旦暴发即可导致感染鸡全群覆没。由于AIV基因组极易变异,血清型众多,且各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性,这给疫苗的研制造成了很大困难。目前实际应用中仍以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为主,使用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减少病毒的排放,遏制疫情的传播。但由于灭活苗潜在的缺点使人们转向研制其他类型的疫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禽流感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异源全毒灭活苗所谓异源疫苗是指用与野毒HA亚型相同,但NA亚型不同的毒株制备的疫苗,中国已批准的禽流感灭活异源(H5N2)亚 型即属此类。优点:由于制苗毒株(H5N2亚型)不属于高致病毒株,生产使用均较安全;此外由于野毒株神经氨酸酶亚型不同,针 对疫苗毒株N2的抗体成为标记,这样通过检测抗野毒株神 经氨酸酶(N1)和疫苗毒株神经氨酸酶(N2)的抗体可以达到 区分免疫动物与感染动物的目的。缺点:制苗毒株的N亚型与天然野毒分离株不同,免疫效果可能不如同源灭活疫苗。同源全病毒灭活疫苗同源疫苗是指用与野毒株的HA和NA亚型相同的毒株 制备的疫苗,如H5N1亚型疫苗。优点:由于制苗毒株多为野外分离的流行毒株,其HA 和NA亚型与野毒株完全相同,能够提供最大的保护效果。缺点:制苗毒株为天然野毒分离株,多属高致病性毒 株,其生产使用过程极易散毒。此外无法区分免疫动物与野生自然感染动物。分子修饰致弱的重配禽流感灭活疫苗分子修饰同源全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l株)是采用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研制成功的新型疫苗,制苗毒株为含HPAI裂解位点碱性氨基酸突变缺失的GD/96株HA和 NA基因与A/PR/8/34(H1N1)(简称PRS)毒株6个内部基因的重组病毒。这种重配的疫苗株具有野毒株的表面抗体(HA和NA),即起 免疫保护作用的表面基因(HA和NA)来自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流行株,并人工缺失了基因组中决定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的相关序列。同时这种产品不但具有对禽类高度安全,对动物没有任何致病性,而且和目前国内外应用的禽流感疫苗相比,具有抗原含量高,针对性强,免疫效果好,免疫期较长等特点。病毒载体的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是用一些病毒的载体携带递送H5NI病毒DNA,以达到疫苗作用的目的。两种复制缺陷的腺病毒载体表达全长H5的HA(A/Hong Kong/156/97或A/Vietnam/1203/04)在小鼠和家禽进行了试验。其他病毒载体包括痘病毒和新城疫病毒。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通过局部黏膜或其它途径递送,能诱导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以及应对不断演化变异H5N1病毒的交叉保护。腺病毒载体不需要佐剂和鸡胚培养就能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目前,市场上的灭活流感疫苗大多是用鸡胚生产的所以高质量鸡胚必须及时充足的供应才能保证生产。用细胞替代鸡胚具有很大的优势,细胞生产的过程的将更快,更容易质量控制以及更大规模的生产。病毒在无血清甚至无蛋白的培养基培养将明显减少微生物的感染。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流感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比鸡胚制备能诱导更多的血清抗体,提供更强的保护。2种哺乳动物细胞(MDCK和VERO)在一些国家已被授权可以生产灭活的流感疫苗。荷兰用MDCK细胞生产的H5NI疫苗已经成为对抗流感大流行的疫苗,奥地利用VERO细胞生产的全病毒颗粒疫苗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禽流感DNA疫苗的研究DNA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 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这种 蛋白质较之在原核生物表达系统中产生的蛋白质更像 天然分子,其递呈过程与自然感染十分相似。与其他疫苗相比,DNA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应答持久,微量的抗原即可刺激机体产生强而持久的免疫应答,不存在散毒及毒力回升的危险,而且DNA疫苗易 于构建,方法简便、价格低廉、用量少,便于贮藏和 运输,使用也较为方便。另外,DNA疫苗只对表达的抗原而不对载体产生免疫答,故同一质粒可用于转运不同的靶基因而多次使用,也可在一个载体上构建表达多种抗原的多功能疫苗,达到一次免疫能获得与多次免疫相同的效果。插入HA基因的DNA疫苗可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攻击产生免疫保护。与其他疫苗相比,DNA疫苗无疑是安全有效的,它不仅具有减毒活疫苗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 胞免疫应答的优势,而且还具有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因此是当前疫苗研究的一大热点。具有交叉保护性的禽流感通用疫苗禽流感病毒抗原型的不断改变,使得需经常变更疫苗 的成分才不使注射了疫苗的鸡免疫失败,因此寻求一 种能提供交叉保护性的通用疫苗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A型流感病毒蛋白中较为保守的蛋白为NP和M,是诱导具有交叉保护性CTL反应的特定多肽,因此从理论上讲,研究交叉保护性疫苗有两条途径。反向遗传基因工程疫苗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reverse genetics,RG)或称病毒拯救,是指根据病毒基因组及其复制的特点建立操作系统,利用克隆的cDNA产生病毒的过程。1989年构建了第一个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利用反向遗传系统能够拯救包含来自于克隆cDNA的负链RNA病毒,这意味着挽救的病毒能够携带改变的或额外的遗传信息。由于可以产生经过人工操作基因后的病毒,因此在病毒的疫苗构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展 望目前而言,研制出高效、安全、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实用的禽流感疫苗有重要意义,对禽流感的防治越来越重要。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由于自身的缺陷,只能用于禽流感暴发时的应急免疫,以减少经济损失,而不宜作常规免疫。以哺乳动物细胞为基 质制备流感疫苗,研究不深人,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目前不是禽流感理想疫苗的选择。对于DNA核酸疫苗来说,免疫原单一,能长时间表达抗原,可避 免母源抗体的干扰,易于构建和制备,易冻干,成本低,稳定性 好,贮存和运输相对方便,成本较低廉。虽然核酸疫苗具有很多优点,但DNA疫苗本身仍存在着安全性问题:转人体内的外源DNA可能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DNA上,使宿主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少量抗原长期表达很可能引起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耐受,在遭遇病原体后反而会引起严重感染。因此,需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使基因工程疫苗得到广泛的应用将是 今后禽流感疫苗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沈志强.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今日畜牧兽医.2009(03)2刘颖,唐秀英,吴凤鸣.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01)3张济培,陈建红,陈响坤,卢玉葵,司兴奎,吴悦霞.肉鹅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6(12)4姜永萍,张洪波,李呈军,步志高,于康震,陈化兰.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质粒pCAGGoptiHA5对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攻击的免疫保护J.畜牧兽医学报.2005(11)5石火英,张小荣,孙学辉,刘慧谋,刘秀梵.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产生全禽源致弱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性试验J.中国家禽.2005(17)6卢建红,邵卫星,龙进学,刘玉良,石火英,刘秀梵.H9N2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系统转录/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验证J.中国病毒学.2005(04)7何宏轩,秦曦明,张强哲,汤义,刘丽艳,郑昌学,段明星.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克隆及其DNA疫苗的动物免疫试验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02)8Glueck R.Reviewof intranasal influenza vaccine.Adv Drug De-liv Rev.20089Youil R,Kiseleva I,Kwan WS,et al.Phenotypic and genetic of the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present inthe cold adapted master-donor strain:A/Leningrad/134/17/57(H2N2).Virus Research.200710Ulmer JB,Donnelly JJ,Parker SE,et al.Heterologous protection against influenza by injection of DNA encoding a viral protein.Science.199311Neumann G,Kawaoka Y.Reverse genetics of influenza virus.Journal of Virology.200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