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教育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儿童是一个社会甚至是全球人类的希望,它预先体现着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不是富有朝气。如何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得到 良好的发展,是我们应当注重的问题,因为这 直接影响到人类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问题。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则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任老师,而作为启蒙老师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儿童有很客观的可塑性,因此,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是很长久的。父母把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体系,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等传给儿童,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家庭不仅是儿童出生的摇篮,同样也是儿童
2、成长的基地,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场所。所以,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首先得从家庭开始。在一个家庭之中,要通过父母的行为来影响和指导儿童,使其获得最初的生活经验、行为规范和社会知识。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之中,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是 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就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行为,才可以间接地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态度体系等传递给他们的子女,因此,家庭教养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说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性格造成不同的影响,于此同时还会影响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关键词:儿童,家庭环境,社会性发展,家庭教养1. 研究本课题的价值和意义1.1研究的价值1.1.1理论价值 本研究的
3、理论价值体现在揭示了急停教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进行验证和丰富,进而给学前家庭教育提供必要地理论基础。1.1.2实践价值 研究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利于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正确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探索,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提供一些教育建议。这样能够使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教育中能够对儿童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更好地实施和进行教育。1,2研究的意义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比较长的过程,因此,这就使得它必然在发展中会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各个方面的影响。家庭能够通过给儿童提供游戏和探索外界事物的过程让儿童对
4、外面的物理世界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一句话说来,家庭是儿童学习语言,掌握技能,还有对社会和道德的评判准侧学习最早接触的环境,所以这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自打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模式,家庭中其他成员都是儿童的启蒙老师,每个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幼儿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家庭教育自身存在的启蒙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对 儿童体力、智力的成长以及幼儿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对家庭教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有着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 够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学好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道德规
5、范等。与此同时,为创建更好的家庭教育业有很大的贡献,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孩子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针对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国内外相关人士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统一得出的证明是: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将对其整个人生将会是一个很深刻的影响,学龄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在家庭众多的因素当中,家庭自身的结构和类型,还有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甚至是父母的职业,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等对儿童的成长和社会性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2.1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心理学家们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儿童社会性发展之间
6、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家长温暖的情感,理解和儿童的 忧虑水平有着负相关的关系;父母的否认,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与儿童的焦虑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对儿童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对儿童社会化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宽容型的教育方式能够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这样会使得孩子觉得承受的压力较小,对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着显著地优势。如果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是专制性的,对孩子实行过分的干预和过分的保护的话,那么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达不到家长预期的教育目标,相反的,还有可能将孩子带向另外一个极端面。2.2
7、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也有很多学者对家庭教育做了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编中提到,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方面组成。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超我其实就是到的话了的自我,它形成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他还认为,超我的形成时间是在幼儿时期。其在儿童身上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逐渐接受文化教育和道德规范的过程,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儿童也慢慢地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各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父母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通常在一定程度直接反映了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皮亚杰认为,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其实都是由一系列带有普遍性阶段组成的规则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在自己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认知结构。他指出,个
8、体的认知结构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发展的,因为不断有新的知识和经验的摄取,原本拥有的认知结构就能够得到补充或者是改组,如此便可以进入一个新的认知发展阶段。除此之外,个体的认知结构还和其智力发展的水平有着很大的联系,儿童的人格也是随着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埃里克森则认为人格的发展需要经历八个固定的有序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重要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生物的成熟和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产生的冲突而造成的。如果儿童在这一个阶段中能够解决冲突,那么就能够获得积极地品质,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其实每一个任务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然而儿童的发展就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拥有健康人格的
9、就比较倾向于积极地那一端,人格不大健康的人呢就比较倾向于消极的那一端。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3.1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育方式,它具有启蒙性,连续性和情感性等特点,这对于儿童在发展其社会规范、个性及智力、自主能力等方面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努力探索家庭教育更加有效地方式和加快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进程,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们和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内容。社会性发展总是贯穿于人的一生当中,要经过婴儿期,幼儿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在这几个阶段中,儿童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人的这一个发展阶段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外部的东西变成是自己内部的东西,而
10、这个过程就把它称作为学习。在这一个阶段中,家庭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进程。3.1.1儿童最基本的生活规范 儿童最起码的生活习惯和程序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从其所生长的家庭中学到的。儿童的种种行为都是以模仿而开始的,而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则是被作为他们一贯模仿的对象。不管是父母的日常作息方式,衣着风格,饮食习惯,还是语言习惯,都直接地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一系列基本的行为活动都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1.2儿童的道德伦理规范 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伦理道德总是社会规范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儿童能否养成一个良好的伦理道德习得是儿童社会性
11、发展的关键。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首先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要比较开放,家庭的关系也要融洽,家庭中的成员都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其次家长素质的高低也是关键,这样的话,儿童就能在平日的生活中学习到很多文明进步的规范;如果没有这些条件,那么儿童接受到的规范就是相对很落后的。3.1.3家庭教育为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能够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家庭是每个儿童实现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每个儿童个性的形成和社会行为的获取,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在家中度过的。在早期的时候,如果儿童能够和父母有着相互的作用,那么这对儿童在以后的个性发展中则有着重要的意义。3.1.4家庭教育对培养儿童思想道德品质的
12、重要性 家庭驾驭对培养儿童良好的四喜那个道德品质和独立自主能力方面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劳动观念,还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再者,家庭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事情,相信家长们这样选择地话,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大有裨益的。3.2家庭生活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2.1在家庭中,儿童和哪些成员交往,谁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 在一个家庭当中,儿童和哪些成员进行交往,家庭中谁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还有家庭中的生活方式和气氛等都和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家庭结构和类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很多学者也对
13、此作了研究。研究表明,两代人家庭的幼儿个性的发展水平明显要高于三代人的家庭幼儿个性发展的水平。三代人家庭中的幼儿不管是在独立自主的能力,自制力,敢为性,聪慧性和文明礼貌等等方面都要比两代人家庭中的幼儿差。除此之外,在不同年龄的家庭结构上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离异家庭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给儿童带去的不良影响。离异家庭中的孩子,不管是从心理素质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要比完整家庭中子女的差。离异家庭中的子女,普遍和父母的关系都较差,和同伴关系也比较生疏,自我控制力不高,还有自我评价太高。3.2.2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的心态 现在,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行,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
14、庭,大部分独生子女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平时习惯了整个家庭对其的重视和注意,当他们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时候,环境的变化总会让他们无从适应,当别人得到她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时,很容易对别人产生嫉妒的心理,还有的会和群体脱离。子女总是和父母呆在一起,子女所见所闻都是成年人的事情,所以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孩子老成的现象。还有缺少同龄伙伴对子女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就像如果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如果能进入幼儿园得到同伴的交往经验的话,那么就可以消除独生子女在交往能力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因此,作为家长的,应该经常鼓励自己的将孩子学习社会的交往能力,不要阻止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3.2.3家庭的氛围对儿童
15、的影响 一个家庭如果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彼此之间以礼相待,使儿童能够生活在一个安定和睦,民主平等和融洽温暖的环境之中,这样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成员之间长期互相争吵,在争吵的过程当中言行粗鲁,或者是对长辈没有孝敬心,甚至是虐待,那么使儿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这样很容易让儿童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和个性。父母长期的争吵和敌对,会使自己子女的内心产生及其严重的焦虑和矛盾,悲观、多疑、心神不定等不好的状态也会跟随而来,更为严重的还肯呢个导致子女心理的变态和反社会的行为。而成长在家庭和睦中的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的积极模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氛围中儿童获
16、得了家庭给予他的爱,母爱在这个过程中更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4.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现状4.1家庭教育理念 所谓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教育的基本观念和信仰倾向,是一种指导交易行为的思想观念。而家庭的教育理念是众多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基本观念,它产生于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不仅是一个时代的附属品,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教育理念的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理念的具体反映。在当今的社会之之中吗,现代家长应该要求自己掌握和明确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是家长们自我基本素质的体现。4.2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民的
17、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得到吗提高,因此,家庭教育观念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比如额目标和说新的人才观念,日益开放的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等,这些都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式的更新都有着促进作用。和以前比起来,现在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是比较重视的。例如在寒暑假期,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补习班和特长班之间穿梭,不管是不是学生自愿的,但是都属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有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配备了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们通过浏览互联网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以此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同时也开阔他们的视野。有的家长甚至还带领自己的孩子去全国各地旅行,甚至是国
18、外,这样有助于孩子对大自然和不同人文知识的了解。但是由于我国家庭教育受到了几千多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4.2.1急功近利,偏重智力的发展 很多父母总是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孩子智育的发展方面过分注重。虽然当今社会的科技不断地在发展,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认为智育是支持孩子走向成功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在孩子品德,个性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就不注重了,不得不说这种观念是和时代的发展相互违背的。4.2.2学习方法单一 很多家长并不具备高素质,缺少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很多家长在启发和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够帮助孩子的实在是太少太少。本来孩子拥有好奇心这是属于
19、孩子们的天性,但是不少家长却压制了孩子们创新的能力,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才是孩子的一切。4.2.3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 由于多数家长们受到长期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很多家长还采用体罚的方式,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达到因势利导的目标,反而还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4.2.4重视知识,忽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 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知识的培养,然而对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上却相当忽视,家长们只关心孩子对物质上的需求,在孩子精神方面却不注重,这样就非常容易使孩子出现心理或者道德问题等。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了孩子个性上
20、的缺陷。父母在生活中直接剥夺了孩子对人生正常的体验,使孩子失去了独自生存的能力。除此之外,家长还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有过高的期望,所以这又给孩子造成过重的精神压力,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也是极为不合理地。5.我国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1家长专制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一家之主,所有的成员都应该听从自己的安排,尤其时刻对孩子,父母们认为自己帮他们的安排都是合理性的,殊不知自己的思想观念已经和社会的进步所脱节。父母缺少和自己孩子之间的沟通,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得孩子没有自己的决定权力,只职能听从父母的安排。现在这种情况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依然没有什么地位,
21、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分歧的时候,通常都是以父母的严厉打压而结束。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历史强权制度的延伸,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服从的习惯,再没有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潜能的发挥。5.2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 现在很多家庭结构都是以独生子女居多,自孩子出生开始,整个家庭成员的重心都集中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家长们常常把孩子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对其过度关心,对于孩子的要求都一味地满足,事事迁就孩子,长此以往,家务劳动驾驭就得不到重视和发挥,孩子们也会养成自私自利、娇蛮任性的坏习惯,等长大之后不仅适应不了社会,而且还将变成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人,成为社会的寄生虫。5
22、.3家长观念落后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人文素质还比较低,那么现在作为家长的人们本身自己的思想观念就比较落后,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只要把孩子交付给学校,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全是学校的责任了。自己只顾着忙自己的生意,不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严重缺乏对孩子心理方面的沟通,这样,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凭借自己拥有的极少的经验去判断和处理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由于孩子的主观性太强,以至于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5.4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差 父母的溺爱使得独生子女习惯了万事都依赖家长的习惯,家长处处维护使得孩子们总是躲在温馨的港湾,成了一朵温室里的花朵,当自己独自走向社会的时候,遇事脆弱,不知所措,缺乏抗打击的能力。5.
23、5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 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不相同的,就像在家里,父母则是让孩子对知识死记硬背,而在学校,老师则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支持学习;父母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的,逼迫孩子去上各种特长班,而老师则是主张孩子自由发挥,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教育内容的严重偏差,导致了教育力的衰弱。6解决方案6.1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发展的正确引导6.1.1尊重孩子的个性,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内资啊矛盾性和规律性,如果外部的发展模式适应不了内资啊的规律,那么导致的后果将会是很严重的。所以家长们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在理念上树立起与时代相符合的能促进孩子社会化发展的教育理
24、念,让孩子成为自身的主人。6.1.2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社会化程度,淡化过高的期望 家长不应该对孩子抱过高的期望,这样会使得孩子背负过重的压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内在需求,促进孩子的发展,从而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6.1.3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恰当地运用表扬和鼓励等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当孩子做出利他行为的时候,父母就该对其进行表扬和奖励等。使儿童获得积极的反馈,达到巩固的目的。6.1.4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细胞,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作为启蒙老师的家长们,教育好孩子如何做人是孩子健
25、康成长的第一个条件。孩子的眼光从来都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在他们的眼中最常出现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家长事事都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6.1.5处理好家庭的人际关系 在一个家庭当中,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乃至婆媳关系等的好坏都对孩子的性格品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父母,必须懂得尊老爱幼,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更是要相互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稳定安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形成一个热情、开朗的性格,从中也学习到了关心与信任。6.1.6家庭的关系必须民主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围,一个家庭是否
26、是民主的,就看这个家庭是不是有着平等的权力和成员之间是否能能尊重彼此。在家庭中父母必须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做是平等的人来对待,哪怕孩子给出的一件是及其幼稚的,也要对他充满信心,对他的上进心进行鼓励和支持。如果孩子的看法是错误的,那么家长应该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们一样对其阐明道理,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孩子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候,家长更要表现出民主性,首先允许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申辩,之后家长再给予理智的教育和帮助。6.1.7教育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对孩子成长的目标做一个统一的定位,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相同,然而每个家庭成员的意见都可能是不相同的。所以研究社会的需要,还
27、有综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在全家人的统一认识下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6.1.8对孩子严格但是不缺乏爱 家长万万不能觉得对孩子严格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爱他,每个家长对孩子都充满着无限的爱,这是毋庸置疑的。对孩子爱但是爱得不恰当,这比不爱更可悲。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之外,还要保证孩子体魄的健康,孩子内心的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情感的滋润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都是要关注的。6.1.9试图与孩子交朋友 家长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是长辈就要在孩子面前摆出一个长辈的姿态,如此,也就把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远了。父母把自己的情感都表达出来,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和孩子交朋友,耐心听
28、孩子的倾述,跟孩子沟通和交流,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是了解他们想法的,是关心他们的,这样,孩子也就满足了。7.总结 家庭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家庭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等发展有着重要你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对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分析,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最终得到一些关于我国家庭教育如何让儿童得到健康的社会化发展的方案和策略。8.参考文献(1)钱铭凯,尚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1998,(6)(2)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曾琦,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5)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