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银行业支持能源转型的领域与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066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7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业支持能源转型的领域与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业支持能源转型的领域与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绿色金融2023.06一、我国能源转型的背景(一)减排降碳的急迫性目前,世界能源正逐步演化为石油、天然气、煤炭、非化石能源共同支撑的消费结构。根据英国石油公司 2023 年 1 月发布的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相较于 20 年前,石油消费占比下降了近 10 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接近 20 年前的 10 倍,能源低碳化趋势持续走强;据预测,油气需求将在渐次达峰后逐渐下降,2050 年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下降至 20%50%,风能、太阳能将领跑可再生能源,2050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高达 35%65%。2021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份额排名位居世界前列,能源消费的低碳化发

2、展任重道远。从时间跨度上看,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较发达经济体更为紧迫。(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均能源缺口大、油气对外依存度高的现实挑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人均能源缺口达 645 千克标准煤,原油对外依存度约 74%、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约 44%。同时,我国“卡脖子”技术和核心装备仍有待加快发展,自主化、国产化水平偏低。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通过能源转型实现能源资源自给自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效能,从而提高自身能源安全。(三)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电力是一种清洁高效、使用便捷安全、银行业支持能源转型的领域与措施陆云楼摘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能源结构持续

3、优化,形成了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具备加快能源转型的基础和优势。银行业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力军,需积极布局能源转型重点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项目的支持,鼓励能源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转型的背景,阐述了我国银行业支持能源转型的领域,并提出了加强战略规划、强化信贷支持、注重风险防控等支持措施。关键词:能源转型 非化石能源 绿色金融 银行业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46(2023)06-0020-0721绿色金融2023.06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二次能源。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已达 8.64万亿千

4、瓦时,是 2010 年的 2 倍有余;2021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 26.9%,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电气化进程指数约76.4,总体处于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5 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 31.2%,电气化进程指数达到 80.2,进入电气化中期转型阶段。现阶段,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从基本的“用上电”变成了“用好电”。随着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新业态的出现,电力系统主体愈加多元、电网形态愈加复杂、运行方式愈加多样、“多向互动”愈加频繁。现有电力系统信息感知能力也需相应提升,加强对电力全面灵活地可观、可测、可控,避免出现发电与输配电

5、能力不协调、配电网远距离和大容量输电能力有限等不足,充分适应现代能源体系发展要求。二、我国银行业支持能源转型的领域(一)化石能源转型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长期减幅较小,至 2021 年仍近 84%,占据主导地位,煤炭消费占比近两年减幅出现波动,至 2021年仍超 50%。受产量、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煤炭技术改造、天然气替代和化石能源储备成为解决当前化石能源供需趋紧的重要方向。1.煤炭技术改造一是煤电“三改联动”。可设立升级改造专项资金和专项贷款给予煤电深精加工项目支持,对于合作期限长、信用状况好、改造效果优的企业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实现煤电清洁低

6、碳、高效利用和灵活调节的高质量发展,赋能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整个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二是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可支持油气、传统能源、化工等行业上下游企业,通过推动基础设施、运输管网建设,带动形成以管网设施和封存场地为基础的区域 CCUS 产业促进中心,最终建成集基础设施共享、项目系统集成、能量资源交互利用、工业示范与商业应用衔接的集群产业园区,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拓宽权利质押登记范围(如排污权、排放权、发电权和碳汇收益权等),助力企业盘活生态资源权益资产,缓解因碳约束而引起的基础设施搁浅和融资难问题。2.天然气替代可加大对天然气管网改扩建和户表工程改造的信贷

7、支持,通过畅通地方天然气资源点与实现长输管道互联互通,有效提升天然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自然资源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2绿色金融2023.06数据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气保供能力,带动化工、发电、加工制造业等行业稳步发展,充分满足企业、居民用气用电需求。3.化石能源储备可立足区域化石能源资源禀赋,关注化石能源储备计划项目,合理确定授信分项,在存续期内强化库存管理,支持地方产业园、物流枢纽中心改扩建,通过铁路专用线,提高储运水平,提升应急保障、外地输送和灵活调峰能力。还可支持煤电企业的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煤炭储备,解决煤电企业在煤炭采购方面普遍存在的资金缺

8、口问题,从而维护电网安全稳定、保障生产生活用电、助推经济平稳运行。(二)风光能源布局尽管化石能源在现阶段起到稳供保供的重要基础作用,然而非化石能源不管是从“双碳”目标还是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考虑,长期来看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扩大,而在非化石能源中,从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增速看,风能、太阳能已成为当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主力板块。1.集中式风光能可对接大型国企发电集团,支持西部地区戈壁沙漠等地的风光电基地建设,提高风光能开发利用的同时促进荒漠生态改善。还可支持如田园、滩涂或深远海等适合三产高度融合的风光电综合体,服务项目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制造、电场建设

9、及运营、电网、用户等多个层级建设,打造新型能源生态产业链,提高风光能开发利用的同时促进百姓安居就业。2.分布式风光能可结合地方特色,依托公共建筑、产业园区、村庄社区、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实体场景,利用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以就地开发利用为主要目的,打造规模化风光电与生产生活互补的“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项目,充分发挥分布式风光能“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等特点,促进风光能源与建筑、交通、农业、渔业、大数据等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三)储能协同应用风能、太阳能受自然气候影响,在夏冬季和阴雨天的输出能力减弱,可能会造成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供能失衡。多时间尺度和多设施类型的储能可以承担起促进多

10、能高效融合消纳的支撑作用,储能通过与非化石能源的协同运行,能达到“削峰填谷”的良好效果,从而全面提升现代能源体系的稳定输出和灵活调节水平。近年来,我国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2021 年已近 50GW,其中除抽水储能以外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比逐渐提升,2021 年已近 14%。1.重力储能一是抽水储能。可基于水介质运输方便的特点,支持依托海水静压差和活塞水泵的23绿色金融2023.06抽水储能项目。二是固体储能。可基于固体介质选址、天气等外部条件限制少、取材方便、储存期长、具有强环境适应性的特点,支持山区的山体落差式、废弃钻井平台和矿井改造的地下竖井式、产业园区或风电场站内的构筑物高度差式等固体

11、储能项目。2.电化学储能可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响应迅速等优点,支持电网侧独立站房式电化学储能站内的储能楼、配电楼、储能系统及输送工程。还可支持电化学材料产业链企业研发和生产,如核心材料锂离子、液流、铅蓄、钠流等电池,保障非化石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稳定。3.飞轮储能可支持用于工业和不间断电源(UPS)中配电系统的飞轮储能项目。4.压缩空气储能可支持压缩空气储能服务商或压缩空气储能使用企业,对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予以建设,实现以电能为核心的冷、热、电三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

12、HP)。5.化学储能一是氢储能。可支持“制氢、储运、加氢”产业链中氢材料、氢燃料电池和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电氢转换技术装备等发展,缓解目前电解水效率叠加燃料电池发电效率的综合效率偏低的问题,促进大规模氢能制备和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化储能发电。二是氨储能。可支持与氨有关的材料、燃料电池、转换技术装备等发展,因为氨气较氢气更易得、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储存条件更容易,适合大规模稳定运输和长期储存。6.热储能可支持风光电站、工业企业、煤电企业、产业园区的热发电项目,通过以高温融盐为代表的储热材料将光热、地热、工业余热、低品位废热等热能储存起来。7.反向充电储能可支持具有储电功能的设备(如电动汽车、储

13、能站、双向充电桩、充放电场站等),实现家庭、工厂、园区等区域内的电力灵活调配。(四)电力智慧发展智慧电力作为城市智能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营体系可有效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积极推动企业自身调控优化电力资源和构建电力生态圈。1.终端电气化一是工业领域。可支持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行业加快淘汰不达标燃煤锅炉和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窑炉,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项目,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实现生产工艺节能高效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还可支持产业园区内企业在生产、传输、消费等环节实施全电化升级改造,实现园区能源

14、清洁化。24绿色金融2023.06二是交通领域。可支持公交、出租、环卫、物流、景区、铁路货场、港口等领域用于中短途的新能源专用车辆发展。可支持家用电动汽车发展,基于工艺水平、市场份额、研发能力、财务稳健等因素,择优支持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汽车生产企业。还可支持新旧小区智能充电桩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快充电站建设,提高充电运营服务的供给能力,推动无序充电转向有序充电,充分保障生产生活充电需求。三是建筑领域。可支持太阳能光伏屋顶、幕墙等建筑一体化建设,通过改进控制回路,依托光线探测与运算技术,帮助建筑物实现室内照明、电动窗帘、电动窗、空调、供水、通风、电费精细化实时管理等智能一体化控制,让建筑管理更灵活

15、、智能、节能。四是农业领域。可支持现代产业园、科技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中多领域的电能设备设施发展,如种植领域的电动喷淋、电动拖拉机、电动播种机、电动植保机等,畜牧领域的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控、视频监控等,水产养殖领域的电制氧、电加热育苗、电动投饲、水体保温等,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电烘干、电加工等,打造智能绿色农业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可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制冷、供热、餐饮、交通等环节的电气化项目。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民宿与景区典型示范,还可支持农村、古镇特色街区“瓶改电、气改电”改造,提高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电网调度一是提高电力传输力。可支持超高压、送变电公司打造稳定安全可靠

16、的特高压变电站输电工程、支持送受端直交流大电网建设和支持县域农网、偏远山区、产业园区、分布式新能源等的分布式电网扩容改造建设。助力企业研发长时间尺度新能源负荷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技术、极端天气下地方电力供需监测统计和分析预警技术、仿真分析平台、可视化架线系统等,以数据准确采集推动电网提质升级、柔性化发展,以大电网资源配置和各分布式电网错峰调节构建全景观测、精准控制、主配协同的电力系统智慧化传输模式。二是提高电力可靠性。可支持电力服务企业研发配电网故障自检自愈、非电传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巡检等技术发展,提高电力服务企业安装调试、检测维修能力,提升电网设备运维和用电保障水平,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

17、行需求。3.数字服务一是能源服务。可支持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建设能源数字平台,推动能源数据统一汇聚与共享应用,为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上云、用数、赋智”等服务,打造电力市场服务生态体系,推动电力向能源互联网服务升级。二是企业管理。可支持“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侧主体企业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数字科技在信息采集、感25绿色金融2023.06知、处理、通信、应用等环节的应用,以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电厂”模式推动自身开展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节能改造等项目,以“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为目标促进海量分散对象协同运行。三、我国银行业支持能源转型的措施

18、银行业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信贷支持为抓手,以风险防控为底线,积极支持能源转型。(一)加强战略规划充分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项政策措施,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战略支撑力。一是加大银政合作,定期通过交流会等活动,积极与政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各级规划和指引,获取能源转型相关信息,更好发挥银行业与财政资金的协调与配合作用。二是完善内部架构,将支持能源转型纳入战略目标,设置能源转型发展推动部门,对能源转型业务实行特殊考核,形成对支持能源转型的正向激励。三是开辟绿色通道,组建高效服务团队,主动响应客户需求,深入对接方案进程,通过优先办理、急审速批、容缺办贷等方式,提升能源领域企业客户体验。(二)强化信贷

19、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功能,引导社会资金合理配置,做到应扶尽扶、优中选优,促进减排与发展的平衡。一是实行差异政策,重点助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储能的技术开发与场景应用,同时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方式,充分支持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型科技企业、小微企业,延长资金供应链条。二是优化贷款条件,对于能源领域的大型国企、战略性客户和信用优质客户,以及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风险可控和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准入限制、简化办贷材料。三是丰富贷款产品,创新开展与碳足迹挂钩的贷款,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碳指标完成度挂钩,以调整贷款利率的方式激励企业主动能源转型。(三)注重风险防控充分提高对能源转型发展形势的认

20、识,密切关注风险信号,严格做好风险预判预案。一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入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工具表,敦促分支机构做好信息台账整理与报送,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模型、借助区块链技术对各风险节点有效控制,提升金融科技在预测行业变化、识别产业风险、披露企业信息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二是开展机构合作,通过与成熟、权威的能源认定评估机构合作,对企业适时开展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动态调整能源企业转型认定,对潜在风险长期突出的企业采取退出措施,同时加强银担合作、银保合作,形成支持能源转型的合力。三是强化担保管理,细致制定抵质押担保政策,积极探索碳排放权、碳指标、无形资产专利等新型担保物权,缓解缺乏有效担保造成的融资难问题,利用

21、内部押品管理系统、外部媒介查询工具,做实做足担保措施。26绿色金融2023.06作者简介:陆云楼,男,供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无锡市分行。(责任编辑:张毅颖 校对:ZQL)参考文献:1 邹才能,何东博,贾成业,等.世界能源转型内涵、路径及其对碳中和的意义 J.石油学报,2021,42(2).2 王若曦.发挥金融工具对能源绿色转型的支撑作用 N.中国电力报,2022-05-19.3 胡昌苗.金融助力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 J.中国金融,2022,(21).4 郑忱阳.绿色金融支持能源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J.新金融,2022,(10).5 王方琪.金融支持煤炭低碳转型 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07-07.6 侯梅芳,潘松圻,刘翰林.世界能源转型大势与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战略 J.天然气工业,2021,41(12).7 庞加兰,王薇,袁翠翠.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能源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3,38(1).8 张一鸣.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应对能源转型挑战 N.中国经济时报,2023-05-18.9 仇兆燕.绿色金融需精准发力推动能源转型 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0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