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021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23/No.4马克思主义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研究方世南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和重塑人类文明发展新格局的现代化,也是促进中华文明形态提升和世界文明形态发展的现代化。在当今这个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全球安全、全球发展、全球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深刻领悟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大价值,持续拓宽以中

2、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以新发展观、新现代化观、新文明观为指导,高质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一定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出将美丽中国建设和地球美好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强力推动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形态;人类生态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命题,是从生态文明维度研究人类文明的命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开创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新阶段和重塑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新格局的现代化,是促进中华生态文明形态全面提升和世界生态文明形态朝着真善美方向不断

3、演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从生态文明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征途上推动我国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与地球美好家园的一个重大价值诉求和一项宏伟价值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又将坚持人与自

4、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重要特征方世南,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授(苏州2 150 0 6)。本文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厅基地第一批重点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内涵和江苏新实践”(2 0 2 30 0 1)和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团队项目“长江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民日报2 0 2 3年2 月12 日,第1版。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

5、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2 4页。085和一大本质要求。人类文明主要是通过人类理性发展程度和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共生的关系状况体现出来的。正如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政治体系中所说:“实际上,文明一方面是指人类理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指由此而来的人们对自然的影响和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类文明主要指向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两大维度。持之以恒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以生态安全夯实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促使绿水青山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并成为子孙后代的幸福靠山,确保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是协调人与社

6、会关系以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项重大综合性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发展新道路和创造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发力点和重大价值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按照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在形态上走在世界最前列的价值目标,是新时代全球生态文明发展史上和全球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以我国生态文明新形态进一步丰富人类文明形态内容以及充分展示人类文明形态之新的重大举措。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并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在不断总结和

7、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有效借鉴现代化国家经验教训基础上,是最有底气、最有资格、最有自信、最有能力以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为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愿景,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牢固确立全面超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新发展观、新现代化观、新文明观、新价值观、新安全观、新人权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环境权益为导向,坚持不懈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实现全社会围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绿色转型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培育一大批有着高尚生态文明理性、生态文明素养、生态文明行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8、代公民,一定会在与世界上进行更多生态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实现生态文明形态上的新构建和新超越,一定会以优越于资本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新形态,为人类生态文明贡献更多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实践成果,开创出将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地球美好家园相结合和促进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走向现代化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时代潮流,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不同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是着显著差别的,现代化并不必然等同于真善美,也并不必然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9、。也正是基于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带来的诸多弊端,使得全球范围内反现代化、反全球化思潮大行其道,也促使人们深刻反思,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价值,推动人类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朝着真善美方向不断健康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 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概念,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个创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揭示“两个创造”的本质要求以及基本前提条件是坚持和发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

10、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 3一2 4页。转引自法昂利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2 卷),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 2 年,第47 0 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 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年,第13一14页。086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创造”的主要内容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从而以“五位一体”的整体性文明进步来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新和所创造的人类文明形态之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又两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类

11、文明新形态,不断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及对于创造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价值,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设定的人类文明形态所指向的新坐标和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新追求以及实现人类文明形态提升的新境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阐述和事实判断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作出的一种全新总结概括,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文明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

12、会主义事业所要达到的文明进步的目标愿景紧密地结合起来阐述的一种全新理念。按照唯物史观,人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理性觉醒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下一步一步地告别原始社会的蒙味和野蛮状态所呈现出的社会文明进步状态。人类文明所对应的概念是人类野蛮。人类文明总是指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明创造的积极成果以及其基本特征、总和或程度,而人类野蛮则指与人类文明相背离的行为、特征或程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事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之所以称为是一种新形态的人类文明,就在于这种人类文明是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要求的体现出人民主体性和人民普惠性而非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固有的少数人的特权性和私利

13、性的人类文明,是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要求的内生发展性和自主增长性而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掠夺性的人类文明,是展示出社会主义在国际关系上对人类进步发展的平等合作性和贡献引领性而非资本主义在国际关系上的霸权强加性的人类文明,是彰显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取向的整体文明协调发展性和人文性而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的畸形片面性的人类文明。总之,是具有全新原创性内容和薪新形式的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全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许多鲜明而斩新的优越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理论和文明实践。由此可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反映了人与社会

14、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人类文明所指向的两大主要关系以及所要达到的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必然合乎逻辑地包括“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概念。而“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概念也必然反映上述“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有的主要内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和“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概念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概念从生态文明的维度反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项促进人类整体性文明提升的重大实践活动和重大系统工程,囊括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物质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社会文明新

15、形态和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等各项有着内在联系的一系列艰巨而繁重的人类文明整体提升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展示出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全新文明形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的博大胸襟和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7 页、第2 4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 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

16、: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第544页。087责任担当。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任务是一项融人于和渗透于创造人类其他文明新形态全过程的必不可少的重大基础性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着力构建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形态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共荣的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因此,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所进行的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一种理论表达,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中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

17、,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形态对于全人类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重大价值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自信自强和守正创新。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从人类文明形态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维度,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地球美好家园建设的重大价值诉求和远大目标愿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就是决不沿袭传统现代化特别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非绿色发展模式,决不走西方现代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选择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和人的价值对立起来、将近期价值与长远价值对立起来、将国别价值与全人类价值对立起来、将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对立起来的发展路径,而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

18、谐共生共存共荣的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将人与自然当作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同构同创的发展共同体、价值互馈的利益共同体、共存共荣的安全共同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型社会加快形成,促进环境友好和谐型社会稳态发展,加快人口优质均衡型社会协同构建,确保生态健康安全保障型社会高效运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必然要求在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彻底改变人与自然之间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的你死我活关系,彻底终结如同奥斯本所说的现代化所引发和加剧的一场悄无声息的也是世界性的最致命的战场,即人类与环境

19、的战争,从而建立共存共荣、平等互立的新型关系。大力创造符合自然生态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和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要在借鉴西方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成果基础上,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生态文明形态的跃升,凭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而全面地超越西方的生态文明形态,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形成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的准确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体制的效能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文化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经济和新科技的活力性,为地球美好家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之新还在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20、,注重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双碳”目标和时间表要求,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大踏步地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绿色经济社会,即大踏步地迈向超越传统现代化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果的绿意益然的生态文明社会。在当今这个生态危机和生命危机交织并存已一体化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规律,顺应人类现代化朝着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历史潮流。因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要创

21、造的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一种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新形态。总之,所谓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系统发力和高效运行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以高标准、参见鲁枢元主编:自然与人文(下),上海:学林出版社,2 0 0 6 年,第97 0 页。088高要求、高质量的生态文明理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创造出的一种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品质生态文化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将生态环境和执政理念以及民生福证紧密联姻而创造出的高品质生态政治文明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将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

22、一体化推进而创造出高品质安全社会和安全世界的文明形态,是一种推进全球生态合作治理构建高品质生态治理共同体而创造的文明形态。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将会以一种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向着真善美的方向迅猛发展。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大价值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形态提升和推进全人类生态文明形态发展上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对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化世界化,对于通过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和地球美好家园从而极大地提升人类生态文明水平和丰富人类生态文明形态的内容,对于促进个人、群体和“类

23、”主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价值。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形态的创新发展,达到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和推动2 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性发展的目的。我国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我国的掌握程度,直接取决于人们对该理论重大价值的认识程度,也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导思想地位以及对于实践的重大价值,是一个直接关联着能否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创造人类生态文明形态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严密而无任何片面性弊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如同

24、马克思自已所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都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自然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丰富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表现为鲜明的“红色理论”,即猛烈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的反人性、反生态、反文明的片面性发展的理论,彰显出主张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阶级斗争、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争取无产阶级解放的红色光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是一种深刻阐述和概括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绿色理论”,即是一种深刻地阐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25、、进行人与自然合理的物质变换、构建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促进人的两大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自身的和解”相统一,主张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已、认为自然界对人来说是不可征服的客观对象、认为人类进步的一切伟大时代是与自然生存资源扩充的各时代多少直接相符合的、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必须注重自然与社会新陈代谢以及认为科学理性发挥着控制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的作用、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定是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的社会的“绿色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关于人与社会关系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全面诠释而闪耀着红绿交融思想光辉的伟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

26、以后,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以及对于现代化反思的基础上,西方涌现出众多的生态文明理论思潮,如循环经济理论、稳态经济理论、生态(绿色)现代化理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政治理论、生态伦理理论、生态文学和生态美学理论、生态哲学和生态文化学理论、生态科技理论、生态教育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与自然和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 6 年,第196 页。089谐相处之道,指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为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方面,有英国学者帕森斯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论环境保护、日本学者岩

27、佐茂的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德国学者瑞尼尔格伦德曼的马克思主义和环境保护思想、美国学者保罗巴凯特的马克思和自然:一种红绿观点,等等,这些著作深化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红绿交融”思想的研究。习近平指出:“我看过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学术研究受阶级立场和世界观、方法论等的局限,这是导致其结论未必正确的根本原因。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世纪问题”和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的情况下,认真地总结、梳理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于人

28、类有效地应对和摆脱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寻找到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和科学的生态文化价值观,促进以中国式现代化提升人类生态文明形态,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着力推动全球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世界性意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达到推进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现代化世界化的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关于“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精髓,对于推

29、动我国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对于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重大普适性价值。2 0 14年9月2 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 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法自然”思想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道”视作万物的本源和世界统一的基础。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事物的数量,而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人以地为法

30、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其本来面目为法则,人、地、天在遵循“道”即自然法则的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共荣。习近平多次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并从中华文明内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传统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的崇高追求等方面高度评价天人合一思想的重大价值。习近平指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并强调中华文明创造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中华文明在发展中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习近平认为,天人合一包含的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宇宙观、伦理观、审美观。2 0 14年5月15日

31、,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 0 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就将天人合一作为中华文化的宇宙观之一。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书中,习近平将“大道自然、天人合一”作为一种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6 年,第11一12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8 页。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 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32、,人民日报2014年9月2 5日,第2 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0 年,第47 1页。习近平: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 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0 年,第17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7 4页。090理观。习近平反复强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作用,“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在当今这个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没有任何国界的时代,在这个生态安全和人的生命安全已经是一个全球普适性话题的时代,在这个要以人类文明共建实现共享的时代,认真地挖掘、整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动

33、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现代化和世界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切实将这项重要任务做实做细做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艰巨的任务和更宏伟的目标愿景,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端正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创造的新型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生态文明形态的提升发展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化迅猛发展,人类生态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态文明

34、形态如何提升的问题越发凸显出来。长期以来,在西方高歌凯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传统现代化发展方式是把自然界作为服务其发展而存在的对象看待的。由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是作为服务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的对象而存在的,是为了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实现资本追求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存在的,因此,西方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人类征服自然、掠夺自然、弱化自然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紧张的过程。对于如何摆脱现代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西方在现代化中寻找到的良方是“先污染后治理”和大力推行生态帝国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在本国开展环

35、境污染治理的同时通过运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显性或隐性的手段,通过向别国转移污染而将自身的生态危机转嫁出去。他们惯用的所谓“文明手法”就是高举援助与合作的旗号,将重污染产业转移至其他国家,实际上是在转嫁高污染产业造成的严重生态危机。而那些欠发达国家由于缺乏生态知识和生态技术,对此类高污染产业的危害认识不够,只能成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使本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人民群众陷人严重的生存困境,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极大损害。由于无法从源头上消除环境污染,而只是进行了环境污染转移,最终全球生态危机根本得不到有效应对和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病毒流

36、行、地缘冲突等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不断加剧,引发诸多有识之士纷纷反思、质疑和批判现代化,其中聚焦最集中的是反思、质疑和批判现代化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割裂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对立。为此,以安东尼吉登斯、乌尔里希贝克、斯科特拉什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要求对现代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予以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反抗;以贝尔、托夫勒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要以后工业社会为基础步人后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他们对现代化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批判和否定,提出了要超越传统现代化的种种弊端而走出一条另辟蹊径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吉登斯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以结构化

37、为基础的全球现代化理论,主张要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方面认识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的严重问题,要从民族、国家相互联系中把握现代化的全球性特点;哈贝马斯等人则提出了要构建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的“生活世界”现代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推动的现代化割裂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做法进行了尖锐批判。西方所有这些质疑、反思和批判现代化的理论,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揭示了现代化的诸多弊端并试图找出一条符合现代化本真意义和实现现代化本真价值的新路子。但是,由于习近平: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 0 17 年年会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的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7年,第2 9页。091这些理论

38、家受时代和阶级立场的局限,由于其缺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这些理论都无法成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如现代化悖论、现代化危机、现代化陷阱的有效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价值取向,以勾连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宏大文明观,将人类文明形态和人类生态文明形态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西方现代化的教训为借鉴,终结所谓定于一尊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以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形态,有助于以美丽中国建设和建设地球美好家园的成果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成效对于人类文明形

39、态提升具有的全球普适性价值。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人类文明形态的提升和更新是在实践中按照人民性和进步性相统一、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不断创造的各种新型文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有着多样性的实践路径,要从生态文明领导体制改革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制设计和创新、注重生态文明日常化生活化等方面着手,促进生态文明形态得到极大提升,向全人类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着力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际成效。坚持党的全面、

40、集中、统一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制度优势和根本保障。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这一战略任务是与国计民生紧密关联着的“国之大者”,需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生态环境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与政党文明是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生态文明

41、影响政党文明,政党文明引领生态文明。生态环境问题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而重大民生问题实质上就是重大政治问题,解决重大政治问题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集中领导和统一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原则和一条重大经验,是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要不断科学总结和发扬光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始终如一地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

42、领导,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保障作用,从而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中端正政治态度,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思维和运用政治方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安康、国家强盛平安、中国和谐美丽、地球清洁美好,促使生态文明形态得到显著提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是一个文化更新和文化发展的过程。生态文明实质上是在生态文化价值观支配下表现出来的人对待自然界的态度,生态本身是无所谓文明与野蛮之分的,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水火雷电、海啸地震以及四季更迭等现象是不能予以文明或野蛮的价值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6 6 6 页。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

43、 0 2 3年2 月12 日,第1版。092价。生态文明与否取决于人类对待生态环境是否具备文明的思想认识和文明的行为。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自然界引发的问题,或者说,自然界始终没有野蛮地对待人类,从来没有怠慢过人类,而人类却在不正确的自然观、伦理观、财富观、人生观、发展观的支配下,野蛮地对待自然界,于是产生了生态文明问题。生态文明的概念要求的是人类文明,人类只有以文明的文化价值观指导工作和生活,才会善待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会呈现出与人类友好的文明样态,否则,生态环境就会出现反文明、反人类的现象,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异化现象和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界的报复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那种

44、“人是自然的主人”“人为自然立法”“人定胜天”等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过度膨胀而轻蔑自然的生态文化价值观,以及那种混灭了人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的所谓“人臣服于自然”“人是自然的奴隶”“自然支配人”的生态文化价值观,都是不科学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只有坚持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是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享受共同体的生态文化价值观为指导,彻底摒弃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等各执一端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我们才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价值观为指导,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和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

45、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和发展要依靠制度的力量。生态文明与制度文明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依法治理是生态治理的根本之道,必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制度文明与否决定生态文明与否,如果生态文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生态就不可能出现文明。制度既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和重要力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并从中推动发挥制度效能,就会强有力地促进生态文明形态不断提升。因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形态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可或

46、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过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定型的过程,而且要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各项制度紧密地联系起来,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所形成的整体合力中促进生态文明形态提升。为此,要始终注重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为价值导向,大力破除一切不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地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认真吸收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切有益成果,坚持制度创新的原则,大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操作性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

47、度体系,更加注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双向互动,增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群众性、科学性、实效性、系统性,切实提高对于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将遵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法则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形态提升的积极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形态提升要注重生态文明日常化生活化。生态文明既不是高不可攀的文明,也不是遥遥无期的文明;既不是不可把握的文明,也不是与个人无关的文明。生态文明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每个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建设生态文明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没有任何旁观者。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

48、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无论是人类文明,还是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17 年,第393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6 2 页。093类生态文明,归根到底都取决于人的文明,都是人所创造的文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自我规范、自我修养、自我实现的“不教”程度,这就是文明自觉程度。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密联系的,是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全社会得到牢固确立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态文化不断地内化为

49、人们的心灵从而达到生态文明行为紧密联系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实质上是人民群众自身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充分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和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首创精神,才能将解决垃圾围城与解决垃圾围心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破除空中之霾与破除中之霾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涤荡污泥浊水与涤荡心灵世界的污泥浊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责任编辑:陈雪)Creating a New Form of Ecolog

50、ical Human Civilization byFollowing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FANG ShinanAbstract: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ghlights the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Itemphasizes that Chinese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