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考纲解读】1、西周政权的建立和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构建】活动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阅读教材P5“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归纳西周政权建立和灭亡的概况。2、阅读教材P5“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归纳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受封对象、受封者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及其作用。3、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结合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4、材料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
2、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材料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诸侯悉至”?5、材料二:幽王时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师大败。但幽王竟不顾犬戎的进犯,却于幽王十年(公元前772年)与诸侯会盟兴兵讨伐申国,企图杀害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于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联合犬戎、吕、缯等国举兵攻周。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诸侯对周天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活动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阅读教材P6“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归纳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2、材
3、料: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制有何特点?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试分析宗法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3阅读课本P6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思考:你认为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什么关系?4、结合所学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活动三: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阅读教材P8“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归纳秦朝统一的原意、过程、秦朝的疆域。活动四: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和郡
4、县制的全面推行1、阅读教材P9“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归纳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主要包含的内容。2、阅读教材P9“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概括皇帝称呼的由来,皇帝的权力和特征。3、阅读教材P9“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概括三公的主要职责。4、材料: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五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5、阅读教材P10“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概括郡县制推行
5、的背景、内容和作用。6、材料: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7、材料: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
6、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概括材料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知识清单】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1、西周政权的建立:BC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灭亡:西周末年,王室衰微。BC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灭亡。(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扩展西周的统治范围。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对象:周王把土地(除周天子
7、统治之外)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要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周王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层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以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8、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1、秦统一的原因:(1)客观原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政治基础: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
9、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2)主观原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根本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 2、统一的经过:灭六国(时间: 前230年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平越族,设三郡,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灵渠:沟通 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具体内容、皇帝制度的建立(1)来源: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三皇五帝”,用“皇帝”称号,确立 “皇帝”制度(2)皇帝的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
10、,虎符由皇帝(右)控制、发给。 (3)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但秦始皇未任命(虚设)(2)九卿: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3)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4)中央官制的运行方式及其作用:运行: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独揽;一定程
11、度上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背景:历史原因:分封制的弊端(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分裂割据);现实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李斯建议);实施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2)内容:(郡县乡里)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3)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秦
12、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A、对秦朝: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B、对后世: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消极: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了秦的短命。【课堂强化训练】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
13、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个人观念淡漠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宗法观念浓厚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3.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4.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 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 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体现了西周
14、完整的宗法结构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 B C D5. 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6.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材料中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解读正确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就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用来代替分封制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
15、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7. 宋代程颢、程颐和张载都强调说,“管摄天下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其主张都基于A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B宋朝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有编订族谱的习惯 D宗法制具有维系社会安定的作用8.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是指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宗法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遭到破坏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 郡县制受到挑战A B C D9.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
16、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10.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11.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
17、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12.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3.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
18、文化专制政策14.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15.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
19、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16.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17.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刑罚严酷土地兼并严重A B C D18. 2011年9月,易中天教授在中国大一统中讲道:“中国大一统局面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历经2000多年至今还是大一统国家,这是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影响的结果”。这
20、里的“精神文明”可能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天下为公”意识的影响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19. 2011年9月20日教育网信息:广东省某县近5年来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在150 10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严重存在。这种观念的历史成因表述恰当的是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20. 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
21、创郡县制度21、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22、,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1)据材料一,“封建子
23、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参考答案【知识构建】活动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3、特点: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分封对象多样;以同姓王族为主体,且多在富庶和战略要地;层层封授;土地和义务相联系。4、分封制规定,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随周王出征。5、从“诸侯悉至”到“诸侯不至”,一方面说明周幽王荒
24、淫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西周末年诸侯势力逐渐强大活动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影响:积极: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弊端: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及家长制、任人唯亲等作风的流行。活动四: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4、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2分)基本结构:秦朝实行
25、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4分)基本结构: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6、主张: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7、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课堂强化训练】15:CCACB 610:BDADC 1115:CACDD 1620:CDCBD21、(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