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实验一 混凝实验1实验二 自由沉淀实验4实验三 絮凝沉淀实验7实验四 成层沉淀实验10实验五 斜板沉淀实验11实验六 水力循环澄清实验13实验七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15实验八 重力无阀滤池实验18实验九 虹吸滤池实验20实验十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22实验十一 五塔式离子交换系统的运行实验1实验十二 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测定5实验十三 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7实验十四 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实验10实验十五 五阶曝气降解有机物实验12实验十六 生物转盘实验14仿真实验一 混凝实验16仿真实验二 自由沉淀实验19仿真实验三 过滤实验22仿真实验四 气浮实验27仿真实验五 活性污泥实验30仿真实验
2、六 曝气充氧实验35仿真实习 污水处理厂运行操作3844实验一 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 确定某水样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佳混凝工艺条件;(2) 观察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和混凝沉淀效果,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3) 了解影响混凝效率的有关因素。二、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天然水和印染废水等原水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且形态各异,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较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除去的,这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
3、电的粘土颗粒,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等,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其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剂降低电位,有可能使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
4、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混凝过程最关键的是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因混凝剂的种类较多,例如,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人工合成混凝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天然高分子混凝剂(淀粉、树胶、动物胶)等,所以,混凝条件也很难确定;要选定某种混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pH值的影响,如pH值过低(小于4)则所投的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OH)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絮凝
5、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时),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混凝作用的情况。由于原水的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须依靠原水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并模拟生产中的混凝处理过程,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设计及生产上的依据。另外,加了混凝剂的胶体颗粒,在逐步形成大的絮凝体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如水流速度(搅拌速度)、pH值及沉淀时间等等,所以,相关因素也需要加以考虑。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在此,搅拌速度及沉淀时间拟定,不加考虑。实验设备是一台具有六个转杆的同步变速搅拌机,由调压变压器
6、实现无级变速。实验时用六个烧杯盛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用量的药剂,经快速搅拌及沉淀,比较不同烧杯中水样的处理效果,由于六个水样系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混凝的,所以它们之间效果的差异,经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决定最佳投药量。改变搅拌机的转速及控制搅拌时间,可以达到模拟水处理厂的混凝过程。因此,所得的剂量即为接近水处理厂生产运转中最佳的投药量。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1) 六联搅拌器1台(2) 光电浊度仪1台(3) 酸度计1台(4) 烧杯1000ml,500ml ,200ml各6个(5) 移液管1ml,2ml,5ml,10ml各4支(6) 注射针筒50ml 2支(7) 温度计1支(8) 10g/l硫酸铝(A
7、l2(SO4)318H2O)溶液(9)10g/l三氯化铁(FeCl36H2O)溶液(10)10%盐酸溶液(11)10%氢氧化钠溶液(12)1mg/l聚丙烯酰胺溶液四、 实验操作步骤1 混凝剂的确定在硫酸铝、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三种混凝剂中,确定一种最佳混凝效果的混凝剂。(1) 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的浊度、温度、pH值,记录在表1中;(2) 将各装有200ml原水水样的6个500ml烧杯置于混凝仪上;(3) 6个烧杯分三组,每组加入FeCl3、Al2(SO4)3、聚丙烯酰胺中一种,每次加0.5ml,同时进行搅拌(中速约150r/min,5min),直到其中一个试样出现矾花,这时记录下每个试样
8、中混凝剂的投加量,记录在表1中;(4) 停止搅拌,静止10min;(5) 用50ml注射针筒抽取上清液,用浊度仪测出三个水样的浊度,每个水样测3次,记录在表1中;(6) 根据测得的浊度确定出最佳混凝剂。2 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量(1)将各装有800ml原水水样的6个1000ml烧杯置于混凝仪上;(2)采用步骤1中选定的最佳混凝剂,按不同的投量(依次按25%100%的剂量)分别加入到800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6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2中;(3)启动搅拌机,快速(约300r/min)搅拌0.5min,中速(约150r/min)搅拌5min,慢速(约70r/min)搅拌10m
9、in;(4)搅拌时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大小及密实程度;(5)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min,然后用50ml注射针筒分别抽出6个烧杯中的上清液,用浊度仪测定水的剩余浊度,每个水样测3次,记录在表2中。3 最佳pH值的确定(1)将各装有800ml原水水样的6个1000ml烧杯置于混凝仪上;(2)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3#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1.5ml,1.0mlHCl,再向4#、5#、6#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2ml,0.7ml,1.2mlNaOH;(3)启动搅拌机,快速(约300r/min)搅拌0.5min,随后停机,从每只烧杯中取50ml水样
10、,依次用酸度计测定各水样的pH值,记录在表3中;(4)用移液管依次向装有原水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步骤2中得出的最佳投加量确定;(5)启动搅拌机,快速(约300r/min)搅拌0.5min,中速(约150r/min)搅拌10min,慢速(约70r/min)搅拌10min,停机;(6)静止10min,用50ml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3次约150ml)放入200ml烧杯中,同时用浊度仪测定剩余水的浊度,每个水样测3次,记录在表3中。五、数据记录及整理表1 原始数据及三种混凝剂浊度测定记录表项目原水混浊度: 原水温度: 原水pH值: 混凝剂名称Al2(SO4)3FeCl3聚
11、丙烯酰胺矾花形成时投混凝剂量/ml剩余混浊度/()111222333平均平均平均表2 某一种混凝剂投加量的最佳选择水样编号123456混凝剂投加量/ml剩余混浊度/()123平均表3 pH最佳值的选择水样编号123456投加10%的HCl/ml2.51.51.0投加10%的NaOH/ml0.20.71.2pH混凝剂投加量/ml剩余混浊度()123平均六、思考题(1)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2) 为什么投加最大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3) 根据实验结果,与水处理实际设备比较有哪些差别?如何改进?(4) pH值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
12、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自由沉淀的概念、特点及规律的理解;(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方法,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并绘制沉降曲线。(3) 求出指定沉淀时间的总沉降率。二、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沉淀是借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四类。颗粒的自由沉淀指的是颗粒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不互相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的完成的沉淀过程。自由沉淀有两个含义:(1)颗粒沉淀过程中不受器壁干扰影响;(2)颗粒沉降时,不受其他颗粒的影响。当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d(d为颗粒的直径)时就不受器壁的干
13、扰。当污泥浓度小于5000mg/l时就可假设颗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底浓度污水在初沉池中的沉降过程均是自由沉淀。自由沉淀过程可以由斯笃克斯公式(stokes)进行描述。但对沉淀的效果、特性的研究,通常要通过沉淀实验来实现。实验在沉淀柱(见图1)中进行。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将已知悬浮物浓度Co的水样注入沉淀柱,取样口上水深为ho,在搅拌均匀后开始沉淀实验,并开始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记下取样口高度h,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i,从而通过公式计算颗粒的去除百分率。=100%式中颗粒被去掉百分
14、率; Co,Ci原水、t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同时计算p=100%式中Co,Ci同上; p称为悬浮物剩余百分数。通过下式计算沉淀速率,即u=式中 u沉淀速率(mm/s); ho取样口高度(cm); ti沉淀时间(min)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1) 沉淀装置(沉淀柱,储水箱,水泵)(2) 秒表(3) 分析天平(4) 恒温烘箱(5) 干燥器(6) 小烧杯100ml 9个(7) 量筒100ml 4个(8) 定量滤纸若干(9) 漏斗9个(10) 玻璃棒若干四、实验操作步骤(1) 称量已烘干并恒温的小烧杯和滤纸重量;(2) 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中,用机械搅拌装置将水样搅拌,数分钟后开启阀门向沉
15、淀柱中注入水样;(3) 同时用量筒取样约100ml,记录所取原水样体积,移入小烧杯,过滤、烘干、称量。计算原水悬浮物浓度并记为Co;(4) 当水升到所需高度时关闭阀门,开动秒表开始计时,当时间为1min,5min,10min,15min,20min,40min,60min,120min时,在取样口取出约100ml水样,在每次取样后记录水样准确体积和取样口上水面高h;观察水样沉降变化;(5) 用第3步方法测出每次水样的悬浮物浓度,记入表1。五、 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 描述水样沉降变化;(2) 计算悬浮物去除率,剩余率P,及沉淀速率u,并填入表2;(3) 绘制T(去除率沉淀历时)、Pu(剩余率
16、沉淀速率)曲线。表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静沉时间min滤纸+杯+样重mg小烧杯+滤纸mg水样SS重g取样体积ml悬浮物浓度mg/l取样口上水深mmCC0(初始)15 1015204060120表2 剩余率及沉淀速度数据静沉时间min去除率%剩余率P%沉淀速度umm/s15101520406090六、思考题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速有什么区别?实验三 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絮凝沉淀的实验方法;(2)加深对絮凝沉淀概念、特点及规律的理解;(3)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曲线。二、实验原理悬浮固体的絮凝沉淀也称悬浮固体的干涉沉淀,它是指当悬浮物浓度在600700mg/l以下时
17、,在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可能会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絮体的粒径和质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的一种颗粒的沉降。所以,絮凝沉淀实际上是变速运动,故实际沉速很难用理论公式计算,对它的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的方式。在实验中我们所说絮凝沉淀的沉速指的也是絮体的平均沉淀速度,絮凝沉淀实验可以在沉淀柱中进行。实验装置(见图2)可由56个直径150200mm高为2.02.5m的沉淀柱组成,每个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500600mm开设一个取样口,沉淀柱上共设4个取样口,沉淀柱上部设有4个取样口。将已知悬浮物浓度C0及水温的水样注入沉淀柱,搅拌均匀后,开始计时,间隔一定时间,如20min,40min,60min
18、分别在一个沉淀柱的每个取样口同时取样50100ml测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并利用下式计算各水样的去除率,即=100% (1)并由计算出的数据绘制出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即在以取样口高度(m)为纵坐标,以取样的时间(min)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同一沉淀时间,不同深度的去除率标于其上,然后把去除率相等的各点连成去除率相等的各点连成等去除率曲线。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1) 絮凝沉淀装置(沉淀柱,储水箱,水泵)(2) 分析天平(3) 100ml小烧杯26个(4) 定量滤纸(5) 恒温烘箱(6) 100ml量筒6个(7) 漏斗14个、漏斗架(8) 干燥器(9) 污水水样四、实验操作步骤(1)在水
19、箱中装好水样并将水样搅拌均匀。测原水样悬浮物浓度(SS值)并记为C0;(2)开启水泵及沉淀柱进水阀门,依次向沉淀柱中注入水样。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停止进水,并开始记时;(3)6根沉淀柱沉淀时间分别为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当达到时间后,同时在这个沉淀柱的每个取样口取样100ml;(4)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SS值。五、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2)根据式(1)计算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3)在坐标轴上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深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各取样点的去除率填在坐标上。(4)在(2)的基础
20、上,绘制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注意最好以5%或10%为一间距,如20%,25%。六、思考题实际工程中颗粒在哪些构筑物中属于絮凝沉淀。表1 悬浮物浓度实验数据记录沉淀柱号沉淀时间/min取样点编号称量瓶号称量瓶+滤纸/g取样体积/ml瓶纸+SS重/g水样SS重/g悬浮物浓度/(mg/l)取样口高度/cm原水01201-11-21-31-42402-12-22-32-43603-13-23-33-44804-14-24-34-451005-15-25-35-461206-16-26-36-4表2 悬浮物去除率计算数据 柱 号 时高 度 间12345620min40 min60 min80 mi
21、n100 min120 min0.5m1.0m1.5m2.0m实验四 成层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成层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加深理解静沉实验在沉淀单元操作中的重要性;(3)通过实验获的某种污水静沉曲线,为设计澄清浓缩池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二、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浓度大于某值的高浓度水,不论其颗粒性质如何,颗粒的下沉均表现为浑液面的整体下沉,即成层沉淀。成层沉淀时颗粒间的相互位置保持不变,颗粒的下沉速度即为浑度面等速下沉速度。该速度与原水浓度、悬浮物性质有关,而与沉淀深度无关。但沉淀有效水深影响变浓区沉速和压缩区压实程度。为了研究浓缩,提供从浓缩角度设计澄清池所必
22、需的参数,应考虑沉淀柱的有效水深。此外,高浓度水沉淀过程中器壁效应更为突出,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状态,沉淀柱直径一般要大于200mm,而且柱内还应装有慢速搅拌装置,以消除器壁效应和模拟沉淀池内刮泥机的作用。成层沉淀实验是在静止状态下研究浑液面高度随沉淀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浑液面高度为纵轴,以沉淀时间为横轴,所绘得的H-t曲线,称为成层沉淀曲线,它是求二次沉淀池断面面积设计参数的基础资料。取H-t的直线段,求斜率,可得沉降速度U。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1)成层沉淀装置(2)100ml量筒、玻璃漏斗、滤纸、秒表、米尺、分析天平、干燥器、烘箱等(3)水样四、 实验操作步骤(1)取实验水样搅拌均匀
23、,测其浓度。(2)向沉淀柱进水,当水位升到一定高度时停止进水,同时开始记时。(3)仔细观察,记录浑液面出现的时间,浑液面沉淀初期(开始10min内)以1min为间隔,以后以5min为间隔,记录浑液面的高度,直至沉降结束。(4)配制不同浓度的混合液重复上述实验,一般6次以上。配制混合液的浓度在1.5-10g/l间。五、数据记录及整理 成层沉淀实验记录沉淀时间(min)浑液面高度(cm)1#沉淀柱2#沉淀柱(1)以沉淀时间为横坐标,沉淀高度为纵坐标,绘H-t关系曲线。(2)取Ht直线段,求斜率,则可得沉降速度U。(3)以混合液浓度为横坐标,沉降速度为纵坐标,绘U-C关系曲线。六、思考题 实验五 斜
24、板沉淀实验一、 实验目的(1) 通过模型的模拟试验,进一步了解斜板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 掌握斜板沉淀池的运行操作方法。(3) 了解斜板沉淀池运行的影响因素。二、 实验原理斜板沉淀池是由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60左右)的众多斜板放置于沉淀池中构成的,其中的水流方向从下向上流动或从上向下或水平方向流动,颗粒则沉淀于斜板底部,当颗粒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斜板沉淀池在不改变有效容积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沉淀面积,提高颗粒的去除效率,将板与水平面搁置到一定角度放置有利于排泥,因而斜板沉淀池在生产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斜板沉淀池一般由清水区(集水分流)、斜板区、配水区、积沉区几个部分组成
25、,在工艺方面有以下特征: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省;建设费用较高。本实验采用了双向流斜板沉淀模型装置,即同向流、异向流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在运行时,首先开启水泵,原水流入进水管,接着进入在斜板沉淀池顶部中间的穿孔配水管,然后下向流穿过一组斜板到达沉淀池底部的连通空间,流向沉淀池的两侧,随后上向流分别流经两侧的斜板区,污泥在斜板上沉积,最后滑下池底,由穿孔排泥管定期排放,而清水则在沉淀池顶部的穿孔集水槽汇集,然后由出水管输出。三、 实验设备及仪器(1) 斜板沉淀池模型;(2) 水泵(一台)(3) 浊度计(一台)(4) 酸度计(一台)(5) 投药设备(一台)(6) 温度计(一支)(7)
26、烧杯(200ml 35支)四、 实验用试剂混凝剂:FeCl36H2O;Al2(SO4)318H2O。五、 实验操作步骤(1) 用清水注满沉淀池,检查是否漏水,水泵与阀门等是否正常完好。(2) 一切正常后,测量原水PH、温度、浊度,并记录表1中。(3) 然后将混凝剂投入原水,使水出现矾花。(4) 将混凝后的水样用泵打入沉淀池中,先将其流量控制在400l/h左右,如果进行自由沉淀的实验,可以直接进水。(5) 根据400l/h流量的试验情况,分别加大和减小进水流量,测定不同负荷下进出水的浊度,记录在表1中,并计算去除率。(6) 定期从污泥斗排泥。(7) 也可以用不同的原水或混凝剂,以及混凝剂的不同投
27、加量来进行测定其去除率。六、 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 根据测得的进出水浊度计算去除率。(2) 将实验中测得的各个技术指标填入表1中。表1 实验记录表序号原 水投 药浊 度水温/ 流量/(l/h)名称投药量/(mg/l)进水出水去除率/%12345七、 思考题(1) 斜板沉淀池与其他沉淀池相比较有什么样的优点?(2) 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运行方式是怎样的?实验六 水力循环澄清实验一、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 观察矾花及悬浮层的形成,了解其作用及特点。(3) 掌握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二、 实验原理:水力循环澄清池是利用水力抽
28、升使池中泥渣得以循环回流,其原理是带有一定压力的原水(投加混凝剂后)的高速通过水射器喷咀,在水射器喉管周围形成真空,从而将24倍于原水的回流泥渣吸入喉管,并与之充分混合。回流泥渣和原水的充分接触反应,大大加强了颗粒间的吸附作用,加速了絮凝,从而使原水获得较好的澄清。在水力循环澄清池中,原水从池底流入,经喷嘴高速喷入喉管,利用在喉管下部喇叭口附近造成真空而吸入回流泥渣,原水与回流泥渣在喉管中剧烈混合后,被送入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从第二反应室流出的泥水混合液,在分离室中进行泥水分离,清水向上,泥渣则一部分进入泥渣浓缩室,一部分被吸入喉管重新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原水流量与泥渣回流量之比,一般为1
29、:(24)。喉管和喇叭的高低可用池底的升降阀进行调节。三、 工艺构造特点:(1) 聚凝效果好。大量高浓度的回流泥渣与加过混凝剂的原水中的杂质颗粒具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且二者粒径相比较悬殊,故接触聚凝效果好。(2) 靠水力作用进行污泥抽升,机械设备结构简单。(3) 进水水压要求较高,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池体较高,能量消耗较大。(4) 对原水水质、水量、水温变化适应性差。四、 实验设备及仪器:(1) 水力循环澄清池(1套)(2) 浊度仪(1台)(3) 酸度计(1台)(4) 烧杯(500ml35支)五、 实验用试剂:(1) 混凝剂(硫酸铝或氯化铝)(2) 粘土六、 实验操作步骤:(1) 熟悉水力循环澄清
30、池的构造及原理,检查其各部件是否漏水,水泵与阀门是否完好。(2) 测定原水中的PH、温度、浊度、流量并填入表1中。(3) 若原水浊度较低时,为加速泥渣层的形成,也可加入一些粘土,增大水中的浊度,然后向原水中加入较多的混凝剂。(4) 开始进水流量控制在800 l/h左右。(5) 根据800 l/h流量的运行情况,分别加大或减小进水流量,测出不同负荷下运行时的进出水浊度,填入表1,并计算其去除率。(6) 当悬浮泥渣层升高影响正常工作时,从泥渣浓缩室排泥。(7) 也可改变混凝剂的投加量或调节池顶的升降阀来改变原水流量与泥渣回流量的比值,寻求最优运行工况,并记录下来,供今后实验参考。七、 实验数据及结
31、果处理:(1) 根据进出水的浊度值,计算其去除率。(2) 将所测得的工艺指标填入表格。表1 实验记录表序号原水投药浊度观察悬浮矾花层变化情况PH水温/流量(lh-1)名称投药量(mgl-1)进水出水去除率%12345八、 思考题:(1) 矾花悬浮层的作用是什么?受哪些条件的影响?(2) 澄清池与沉淀池有哪些不同之处?它们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实验七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气浮净水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2)掌握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方法,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 (3)通过实验模型的运行,掌握加压溶气气浮装置的工艺流程。二、实验原理气浮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一种技术。它是指人为采取某种方
32、式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使气泡与水中一些杂质物质微粒相吸附形成相对密度比水轻的气浮体,气浮体在水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到水面而形成浮渣,进而达到杂质与水分离的目的。气浮处理工艺可分为电解气浮法、散气气浮法和溶气气浮法。其中溶气气浮法可分为溶气真空气浮法和加压溶气气浮法。加压溶气气浮指的是,使空气在加压的条件下溶解在水中,在常压下,将水中过饱和的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加压溶气气浮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见图3):(1)空气供给及空气饱和设备这部分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供给的空气溶于水中,以提供废水处理所要求的溶气水。这一部分主要是由以下部分组成:加压水泵:作用是提供压力水:溶气罐:作用是使水
33、与空气充分接触,加速空气溶解,并在其中形成溶气水;空气供给设备:作用提供制造溶气水所需要的空气,该设备的形式主要取决于溶气方式,通常采取空压机为空气供给设备。(2)溶气水减压释放设备这一部分设备的作用是:将压力溶气水减压后迅速将溶于水中的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3)气浮池 这部分设备的作用是使释放的微气泡与废水充分接触,并形成气浮体,完成水与杂质的分离过程。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1) 加压溶气气浮装置(含水泵、转子流量计、止回阀、减压阀、废水水箱及加压水箱等)(2) 空压机(3) 测水中悬浮物浓度需用分析天平、烧杯、量筒、小烧杯、滤纸、烘箱等(4) 混凝剂Al2(SO4)3(5) 废
34、水水样 四、 实验操作步骤(1) 向加压水箱中注入清水;(2) 将待处理废水样加入到废水水箱中,并测定原水体积及SS浓度,根据水箱中的水量向废水箱中加入混凝剂Al2(SO4)318H2O破乳,投量可按5060mg/l来控制(投药量也可由混凝实验确定);(3) 打开空压机向溶气罐内送压缩空气至0.3MPa左右,打开水泵,向溶气罐内送入压力水。此时,进水流量可控制在24l/min,进气流量为0.10.2l/min左右(理论为0.1-0.2 l/min,但考虑到加压溶气罐及管道中难免漏气,其空气量可按水面在溶气罐内的液面中间部分控制即可,多余的空气可以通过其顶部的排气阀排除)。在0.30.4MPa压
35、力下,将气体溶入水中,形成溶气水;(4) 待溶气罐中液位升至溶气罐中上部时,缓慢打开溶气罐底部出水阀,出水量与溶气罐压力水进水量相对应,记录流量、时间。此时进气量使溶气罐保持原有压力不变即可(一般比原来的小),记录气量、压力;(5) 经加压溶气的水在气浮池中释放并形成大量微小气泡时,再打开废水进水阀门,废水进水量可按46l/min控制。(1.52倍溶气水)(6) 当有水从出水阀流出时先放掉少量水后取样并记时。测量出水SS浓度;(7) 实验完毕,关闭水、气阀门后关闭水泵、空压机;检查废水箱,有水则测出存水体积;浮渣由排渣管排至下水道,处理水可排至下水道也可部分回流至回流水箱;(8) 改变加压进水
36、流量、废水进水流量、溶气罐压力等,重复步骤(3)(7)。五、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溶气气浮实验数据加入废水体积V1 l 剩余废水体积V2 l 混凝剂量 g进气量Q3 m3/h 溶气罐压力 MPa 废水流量l/h进水流量Q1 l/h 出水流量Q2 l/h 溶气水溢流时间t h序号烧杯+滤纸mg取样体积ml烧杯+滤纸+SSmgSS质量mg悬浮物浓度SS(mg/l)废水12出水34(1) 计算SS值去除率E E=100% 式中 Co废水SS值(mg/l); C处理水SS值(mg/l),=C出水*N所用废水体积V3= V1 -V2 所用溶气水体积V4= Q2*t废水稀释倍数N= (V3+ V4)/ V3(
37、2) 观察实验装置运行是否正常,气浮池内气泡是否很微小,若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六、思考题(1) 气浮法和沉淀法有何异同?(2)加压溶气气浮法有何特点?实验八 重力无阀滤池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有机玻璃模型观察试验,加深对无阀滤池工作原理及性能的理解。(2) 掌握无阀滤池的运转操作及使用方法。(3) 熟悉各部件的作用及设计原理。二、实验原理无阀滤池有重力式和压力式两种,前者使用比较广泛,后者仅用于小型、分散性给水工程,常供一次性净化用。这里仅仅介绍重力式无阀滤池。首先浑水经流量计进入高位水箱,由进水分配槽经气水分离器进入虹吸上升管后下行,再经中央虹吸管的挡板均匀地分布在滤料层上,浑水通过承
38、托层、小阻力配水系统进入底部空间。滤后清水从底部空间经连通渠进入清水箱,当水箱水位达到出水管管顶时,清水流入管内,然后流入清水池。开始过滤时,虹吸上升管与清水箱中的水位差为过滤起始水头损失。随着过滤时间的延续,滤料层水头损失逐渐增加,虹吸上升管水位相应逐渐升高。当水位上升到虹吸辅助管的管口时,水从辅助管流下。由于下降水流的挟气作用,虹吸管中形成负压,因而虹吸下降管中的水位也被吸至一定高度。当管中负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两股水流汇成一股冲出虹吸下降管管管口,并把管中残留空气全部带走,形成连续虹吸水流。这时,由于滤层上部压力骤降,促使水箱内的水循着过滤时的相反方向进入虹吸管,滤料层因而得到反冲洗。冲洗
39、废水由排水水封井流入下水道。当清水箱水位降至虹吸破坏管管口时,虹吸破坏,停止反冲洗,过滤重新开始。当有特殊情况时,可采取强制反冲洗,即在虹吸辅助管上接一进水管,人为造成虹吸连续流,达到反冲洗的目的。重力无阀滤池具有如下特点:(1)主要优点运行过程全自动、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在过滤过程中滤层内不会出现负水头。节省大型阀门及材料,较同规模普快滤池造价更为经济。反冲洗时,完全自动,因而操作管理较方便。(2)缺点池体结构较复杂。滤料处于封闭结构中,装卸困难。冲洗水箱位于滤池上部,出水标高较高,相应提高了滤前处理构筑物(如沉淀或澄清池)的标高,从而造成给水厂处理构筑物的总体高程布置的困难。三、实验设
40、备及仪器(1) 无阀滤池实验装置(一套)(2) 浊度仪(一台)(3) 酸度计(一台)(4) 玻璃烧杯(5) 钢卷尺四、实验操作步骤(1) 对照模型熟悉各部件的作用及操作方法。(2) 启泵通水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气、漏水之处。(3) 运行前测定其原水浊度及PH值并记录在表1中。(4) 按滤速V=812m/h进行过滤试验,启泵调整转子流量计及阀门,使Q等于计算值。(5) 运行时观察虹吸上升管的水位变化情况,连续运行30min即可停止。(6) 利用人工强制反冲洗法做反冲洗实验。(7) 30min后测定出水浊度及PH值并记录在表1中。(8) 实验完毕关闭水泵。表1 动力无阀滤池水处理技术指标记录表进水PH值出水PH值浊度浊度滤池过滤面积m2滤层高度m作用水头m冲洗总水量m3冲洗历时min 膨胀率e%开始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