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饮茶感悟人生.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494545 上传时间:2025-0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茶感悟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饮茶感悟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饮茶感悟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饮茶感悟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饮茶感悟人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饮 茶 感 悟 人 生QJG小时侯,在家中看到大人们在闲适时或待客时津津有味地喝茶。也很想尝一口,可是长辈们不让喝,说是小孩喝了茶会睡不着觉。稍稍长大后,只是跟着母亲、大姐喝点“茶根”,即所谓泡过三杯以上的沏到快没颜色和味道时的淡茶,俗称“屁茶”。工作后,用工资给家里买茶时,也给自己买点中档的花茶和很便宜的“高碎”(即从上好的花茶筛下来的碎末),那时还谈不上什么饮茶的爱好。真正开始接触茶是在杭州搞“四清”时,到湖滨路“狮峰龙井茶庄”去买茶叶,问人家茶叶香不香?遭到店小二不屑一顾的白眼,那意思是我根本不懂茶,不屑回答。后来才知道,我在产茶、喜茶、懂茶的杭州人面前露了怯。原来,北京人喜欢的大路花茶

2、,一般来说并不是什么真正上档次的茶叶,而是以夏、秋产的中档茶叶用茉莉花窨制的。更有甚者,是用茉莉香精搅拌的。据说,当年茶从南方运到北方,路途遥远,天气闷热,而茶性敏感,容易串味,甚至霉变。茶商就想出了“歪点子”,以茉莉等诸花的香气来遮味。没想到歪打正着,竟颇受北方人的欢迎。当然,后来慢慢地走上“几窨几提”的正道。但是,我觉得这种香是在茶本色本香之外强加的别的花香,尽管有的人觉得是“相得益彰”,可我觉得用花香掩盖了茶叶的本味和高洁。在杭州喝过用虎跑水沏泡的正宗龙井茶,茶醒芽伸,“开汤”嗅香观形,那“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鲜灵”,一旗一枪,交错辉映,翠竹样汤色绿且清,雪梅般暗香淡而远,“色、香、

3、味、形”贵在真,这才真是饮茶的本味,沁人肺腑,回味甘绵,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旷神怡。由此开始对绿茶感兴趣,自己也调整了购茶、饮茶的方向,由青少年时代喜欢花茶的浮香而转向中老年时代追求绿茶的朴真,主要是买、饮中档的龙井、实惠的旗枪、珍眉和园茶。当然,给母亲、大姐她们买茶还是买茉莉花茶、茉莉高碎、茉莉龙团、茉莉毛尖之类,给她们送去上好的杭州狮峰龙井,对于一生基本没出过北京城门又喝惯了花茶的她们,尝了沏出来的明前龙井茶楞说跟枣树叶子的味儿差不多,真枉费了我的一番苦心美意。茶,不求酒的浓烈,不甘于水的平淡,也没有烟的污染。我平生不嗜烟酒。酒尚可少饮,而白酒、尤其是烈性白酒基本不沾:一是肠胃较弱,不胜酒力;

4、二是白酒中假酒太多,真伪难辨,尤其的掺和了工业酒精含甲醇甚至加入敌敌畏的假酒,那是万万不能喝的;三是在觥筹交错的浓烈气氛下,推辞不过,易饮酒过量,醉酒则伤身、乱性、失言、误事。在“文革”前,从“元旦”到“国庆”,逢年过节设计院都要聚餐,餐桌上总摆放着各省、市、地方试制出送到轻工业部的“样品酒”,真可谓琳琅满目,酒香浓烈。我只在“国庆”“院宴”聚餐上尝过一口新试制的咖啡酒,还真是别有风味。我在一些内外应酬的必要场合,一般可即兴喝些啤酒和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及黄酒(泡上话梅和加上姜丝的烫好的“加饭酒”、“花雕酒”或“状元红”、“沉缸酒”,也颇有独特的滋味),但无瘾也从不过量。而对烟确实一点也没有

5、兴趣。“四清”时和在“文革”中常熬夜写材料,在别人的劝说下,也试着抽过烟,可越抽越困,且咽喉不适,看来我根本不是抽烟的材料。后来,仅在婚宴上出于礼貌,凑趣地点上一支喜烟以烘托气氛,但新人转到其他桌上,随即摁灭。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了(确实还上不到“品”的层次)。即使在盛夏酷暑天,我也不喜欢喝那五颜六色的饮料,有的同事爱喝单位在暑伏天提供的清凉饮料,而我认为惟有饮茶最能消暑止渴。上班或在家休闲时,我便喜用玻璃杯或紫沙壶沏上清茶,然后静坐一旁,闻、观、啜、思,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如能在中秋的月夜,与家人团聚,闲适地倚坐在阳台的茶几旁,举茶杯而对皎月,啜淡茗而饮清风,自当别有诗情茶意。“淡茶胜烈酒,香

6、飘十里亭。回首斜阳暮,山高水长任君行。 茶清山更青,夜深独抚琴。落叶飞舞共茶饮,千古惆怅化烟云”。对于茶,我只是把他当作其他所不能代替的饮料,主要是为了解渴、润喉的生理需要及饮茶后的感受,其实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格”,当然如能按不同季节、不同体质、不同状态、不同时间而选择不同品种的茶饮就更好了。如: 春季宜饮花茶。花茶是以绿茶为茶坯加入不同的香花熏制而成。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阴时晴,时雨时风,人们易外感风寒。用不同的香花窨制的花茶可有不同的功效,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可具有养肝利胆、强健四肢、疏通经脉。以茉莉花茶为例,可以健脾安神、清热化湿、舒郁驱烦、振奋精神的作用,可散发冬天积在

7、人体内的寒邪之气,缓解心情的烦躁抑郁,促进体内阳气的生发,对治疗痢疾、防止胃痛、消解春困有良好效果。而金银花茶则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并对咽喉肿痛等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对预防春季流感效果亦佳。当然,在如烟如雾的春雨中,找个半山亭的茶肆,用玻璃杯沏上一刚刚上市的西湖龙井,看着满杯氤氲的春绿,凝望亭外满山的柳绿桃红,亦是绝对地恬静、闲适、惬意。 夏季宜饮绿茶或乌龙茶。晚春至夏季,气温偏高,易出现口干舌燥的“上火”症候,饮食则宜以清淡、凉寒为主。绿茶为未发酵茶,性寒,可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去火解毒、消食化痰,可消祛夏日的暑热。绿茶还具有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不适于肠胃虚寒的人饮用

8、。酷暑的午觉醒来,坐在藤椅上,沏上一杯庐山云雾,慢品细呷,心平气顺,涤去世上的繁闹,挡住暑热的炙烤,自得其乐。 秋季宜饮青茶。秋季气躁伤肺,肺气虚则机体抵抗力下降,随着天气转凉易引发疾病。而青茶色泽青褐,属“性和不寒”的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在味道上,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具有益肺、润肤、利喉、生津、除燥、解毒、爽身、减肥之功效。还具有对蛋白质及脂肪较好的分解作用,可有效清除暑天存留在体内的积热,恢复津液,防止“贴秋膘”后肝脏脂肪的堆积。如能在九月的深秋,邀上两三知己,登临香山后择茶棚静室小憩,在暮霭蒙蒙中饮茶赏景,凭栏远眺残阳夕照下晚霞映衬着近黛远灰的山景,

9、伴着劲松翠竹、清溪流泉,悠然望着远方满目流彩溢丹、斑斓灼目的红叶,拂去尘世的纷乱,忘却浮华和利禄,兴之所至,踏着崎岖山路上金黄层叠的银杏落叶,畅叙读书立业的趣事,交磋对人生的感触,“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细细品味茶外的超脱韵悟,抒怀吟唱,纵论古今,在自然与茶友的陪伴下,怡然自得,必当十分得趣。 冬季宜饮红茶。红茶是发酵茶,茶味甘温,刺激性较弱,可养人体阳气,补阳健体。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醣,可生热暖腹,增加人的抗寒能力,还可化积降脂,去除油腻,帮助消化,预防流感和骨质疏松,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皮肤癌的发病率。严寒的冬季,选个雪后初霁的上午,脚踏着碎琼乱玉,迤逦在公园的小路上,寻个

10、临窗的茶座,啜饮一杯香气浓郁、热气腾腾的祁门红茶,望着银装素裹的半山,心静意清,内视澄净,超然世外,也是一种享受。儿童适合喝淡茶,不仅消暑降火,还可以预防龋齿;女性适宜喝花茶,如玳玳花茶具有理气调经的功效,辛夷花茶具有排毒养颜、消暑止渴、降压减肥的功效,玫瑰花茶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茉莉花茶有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的作用;中年人适宜喝绿茶,绿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入心肺胃经,有驱散疲劳、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食减肥等作用。绿茶还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抑制细胞突变和癌细胞分化,预防辐射损害,改善造血功能和保护血管,增强微血管韧性,防止血管破裂,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方面的

11、保健和药理作用;老年人及肠胃不好宜喝红茶和普洱茶。红茶比绿茶含有更多的咖啡碱,因而其提神利尿的功效也较绿茶要好。红茶的“热性”,特别适合肠胃较弱的人;消化不好宜喝黄茶。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都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身体肥胖者都适宜饮之。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醣、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而对防治食道癌具有明显的功效;口干舌燥宜喝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在味道上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喉、润肤、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使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空气干燥时,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泡上一杯乌龙

12、茶,可以缓解症状。从时间上说:早上适宜喝红茶。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的状态,喝喝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祛除体内寒气,使大脑供血充足;午后适宜喝青茶。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青茶(如“铁观音”)性质甘凉,入肝经,能清肝胆之热,化解肝脏毒素,且青茶维生素E含量丰富,能抵御衰老。绿茶则入肾经,利水去浊,令排尿顺畅,茶多酚含量高,抗氧化、消炎效果好;晚间适宜喝黑茶。人在吃了三餐之后,体内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上能够饮上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暖胃更助消化。黑茶性较温纯,不会影响睡眠。其实,饮茶是一种很随

13、意的爱好,也不必拘泥于非得按季节、时间和环境而择饮。暮春三月,饮上一杯明前绿茶,那碧绿的春色,甘冽的春味,氲腾的春意,如沐春风,令人快意舒畅。但是在不同的时段喝茶确实会起到不同的功效与意境。如: 独啜时适宜饮清幽绵长的绿茶,淡橄榄味的龙井、兰花味的太平猴魁等; 清晨起床或午睡后,可选择口感尖锐的茶,如熟板栗味的信阳毛尖、豆香味的日照绿茶等,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午睡后及午后喝杯红茶,解困提神; 为餐后消食,平时宜以绿茶为主,冬季或食油腻时,以乌龙、普洱、红茶为宜。 在与老友聚会的晚宴后,“寒夜客来茶当酒”。围坐在有着落地飘窗的阳台小桌旁,泡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夕阳、白发映

14、照着杯中浓酽的丹枫般的普洱,勃发着老当益壮的生机,也不至于影响睡眠; 在久看电视或用电脑时,为防电磁的辐射,以饮绿茶为佳; 京城接待贵客时常用盖碗沏上花茶,一掀碗盖,满室生香,气氛顿为融洽。茶喝久了成为一种爱好,怡情恬淡,随意为上。所以我是在“爱好”这个总题目下,抒忆“饮茶”之感悟,而不敢言“品”。若言“品”,则有欲晋升饮茶的“段位”之嫌。“品茶”或研读茶经、研究“茶艺”、讲求“茶道”,那是一门提升饮茶品位的专科学问,太深奥玄妙了,实在没那闲工夫去探索。我并不怎么欣赏过分地追求喝茶的环境、茶具、茶食、礼节和对象等,那有点故弄玄虚,甚至是矫揉造作、繁文缛节。至于所谓合“三九”之道的27道“茶艺”

15、,就更不敢高攀了。落坐在那清净的茶室里倒也算是高雅,可让那浓装艳抹、袅娜娉婷的“小姐”一盅盅地送上来饮,假托文化的外衣,逢场作戏般地搞什么千篇一律的恭请上座、焚香静气、丝竹和鸣、叶酬嘉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凤凰三点头的悬壶高冲,以及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领略岩韵、敬献茶点、自斟慢饮、欣赏歌舞、游龙戏水、尽杯谢茶以及高山流水之类的“花活”和“虚套”,再加上那既操作繁琐又高价的奢侈消费,非我辈向往之处,更没有那样附庸风雅的闲空和闲心。把一个简单的饮茶提升到商业化包装的文化艺术殿堂

16、的层面上去欣赏,甚至变成牟取暴利的“商道”,舍本逐末,全无淡泊宁静的心境,并不适意也不惬意,我感觉不是纡徐安闲的。当然,如有“茶客之意不在茶”,以品八方香茗为名,而赏佳人俊俏作靡靡想为实,那就另当别论了。用高玻璃杯沏茶别有一番韵味,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茶趣。沏上一泡茶叶(约8克至15克),以休闲的心境去品味那载沉载浮的茶韵,清香盈鼻,浓而不酽;透过玻璃杯晶莹剔透,洞观无遗。尤其劳累一天的下班之后,独处一室,静静地观望着眼前沏茶后杯中的变化,你会发现无穷的乐趣。“山茗煮时春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看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细雨,透过这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引人神思欲远,不知不觉陷入一种

17、无边无际的遐想,会将人的思绪滋润得蓬蓬勃勃,有一种悠然入“禅”的意境,眼前恍惚会出现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唐朝:皇甫松梦江南)江南春雨的朦胧景色萦绕于怀。那杯中的茶叶经开水冲下,更是变幻莫测,“龙团”摇动苏醒,变换成朵朵嫩芽,摇曳舒展,或展如雀舌芽苞,或旗(嫩叶)枪(芽尖)交错,或墨兰绽放,或迭绿丛丛。细心观察,那片片绿芽上竟会满披着茸茸细毫,犹如勃勃生机的春意散在茶汤中,在满目葱茏的绿色中,闪烁着希望的银光。凝神观看杯中那上下沉浮、摇曳沉浮、香气四溢的茶叶,百态千姿,栩栩如生,又难免令人思忆起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风云变幻、宦海沉浮。浮起的

18、吸饱了水分一片片茶叶不情愿地沉下,沉下来的受到扰动又不甘心地努力浮起。“一杯香茗,谈笑古今。谁道情难静,茶香心自清。 一杯香茗,两厢留烛影。眸中也含笑,不尽幽情。”据说,茶通人性,如茶汤中有茶梗竖起来,则预示着将有贵客的到来。茶树的品种不同、采摘的时间不同、焙制的方法不同、放置的时间不同,杯中的茶汤的颜色亦色彩纷呈。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明前的绿茶沏出的汤色被细芽嫩叶染绿了,绿如温玉,鹅黄清澈,淡雅鲜灵,新绿可人,如新柳拢烟,又恰似淡色的琥珀;狮峰龙井茶沏出的汤色明艳澄清,翠碧素净,茶味香醇,乳香飘逸,宛若水洗的翡翠,又如生机盎然的秧田;铁观音乌龙茶沏出的汤色浓酽深沉,清香甘

19、冽,犹如夕阳映照下的饱经沧桑的劲松各类茶汤深浅各异,色彩纷呈,变幻陆离。真是观名茗犹如观佳景,美不胜收。伴随着水雾的轻盈升腾,杯中条索整齐的茶叶载沉载浮,漂泊不定,悠远的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好似深谷幽兰飘香,时远时近,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地去闻,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茶韵之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又略显甘甜。清茶一杯,慢慢啜之,香醇飘逸,神清气爽,舒筋通络,顿觉四肢百骸通体舒泰。此番感受正如岩栖幽事所云:“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也有人说过:“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明代就曾讲究过

20、饮茶的“十三宜”:一宜无事;二宜佳客;三宜独坐;四宜咏诗;五宜挥翰;六宜徜徉;七宜睡起;八宜宿醒;九宜清供;十宜精舍;十一宜会心;十二宜鉴赏;十三宜文僮。茶喝得久了,路走得长了,人见得多了,事经得广了,便慢慢地感悟到许多,人生如茶,饮茶如品人生。茶叶,性洁而不可污,喜“新”而厌“陈”(普洱茶除外),陈茶泛黄,香魂飞散。我对茶具虽不甚讲究,但对冲泡来源不详的茶,顾虑到茶叶在防虫、采摘、揉制的生产过程中,以及在运输、包装、贮存、贩卖过程中可能的人为污染,我还是坚持要倒掉洗茶的“头道茶”水的,但在做客时例外,那样做会引起主人误会的。我绝不把包装不严的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也不用有油渍的茶具沏茶,那样喝

21、到的茶汤都将串了怪味。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平凡、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从茶树的种植、成长,到嫩芽的采摘,从青茶炒、烘、晒、蒸的炒菁、揉捻、干燥到包装、贩卖,当把一撮茶叶放进杯中,它一旦与水融合,便陆续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甚至将残茶晾干,还可装袋做醒脑提神的枕芯;放在冰箱内可除异味;以废茶叶抹镜子、玻璃门窗、家具、泥污的皮鞋等可去污擦净;用废茶叶放在有鱼腥味的器皿中加水煮数分钟,可去腥骚)。有人将茶叶比做“幸运的女儿”,说茶叶有“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但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完全奉献于人间,任掐、压、烘、

22、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先经火烹焙或遭水煎泡中,舒展娥眉,含笑而去”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从茶叶中萃取出来的杯中之茶汤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用水冲茶的过程,不就是生命存活于生活的过程吗?开水冲入茶杯中,从无味到淡,自淡转浓,由浓复归于淡,从淡再变为无味,不正是印证了生命的流程吗?自清转淡时,熏陶蕴蓄,生机勃勃;自淡转浓时,风华正茂,苦香皆有;自浓转淡时,清澈宁静,余香缭绕;自淡转清时,返璞归真,万物皆抛,复还于水。或许,这就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情怀,生命的滋味。有人简单地归纳为人生如三道茶: 第一

23、道茶,其味甚苦,苦若生命。代表着人生的“苦境”。青年之时十年寒窗,创业艰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是强体、增智、奠基、探索的苦难阶段; 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甜似情爱。代表着人生的“甘境”。人到中年,年轻时挥汗奋斗种下的种子,在精心的培育下发芽、成长,组成家庭,事业有成,春风得意,挥洒自如,苦尽甘来,结出了甘甜的硕果。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对付出的回报。当品尝甜美的果实时,又怎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淡中有味,淡如微风。代表着人生老年的“淡境”。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这其中有许多奋斗的甘苦,也不乏有名利的诱惑,回头看

24、过去走过的路,跳出作茧自缚的桎梏,已淡若浮云,只言“吃茶去”的“禅语”了。生命的本质是水,生活的本质是茶。在沧海桑田的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地要溶入这大千世界变化纷纭的社会洪流中去。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出生、成长、工作到离世,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的精华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与否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隽永在人间;我们每个人也不必因融合于集体未被他人或媒体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溶汇交融的过程中学到了本领,成就了事业,有助于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

25、己,陶冶了人生。茶树年年抽出新芽嫩叶,生命之树在于心态长青。因为有了茶,清澈的水,因茶而绿,不再平淡无味;因为有了茶,繁闹中多了点沉静的深思;因为有了茶,快节奏的生活中注入了几分闲适和恬淡。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多好的茶叶,不管是在2001年5月16日首届“觉农杯”全国名茶拍卖会上, 50克的“觉农舜毫王”,拍到了1.7万元;还有2002年在苏州中国名茶博览会上,250克的“三万昌碧螺春”,卖到了2.8万元;近期,20克的“大红袍”竟然拍出了15.6万元的天价,普洱茶也成为饮品之外被热炒得“奇货可居”。可是,再名贵的茶叶也都要经过冲泡才能体现其价值。无论是西子湖畔的狮峰龙井;还是太

26、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绝壁上的“大红袍”;或是福建安溪的乌龙铁观音;纵然是洞庭湖中君山上的名产“君山银针”和蜚声海外的“栋顶乌龙单丛”或将近1万元/克的“大红袍”等,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为一个人,他的学识再高,能力再强,若归隐山林,不奉献于人类社会,又何足道哉?生命的短暂犹如一片茶叶,不必去追求那所谓的永恒和不朽,也不必苦苦地追求眼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如果为此而穷尽一生,岂不是本末倒置。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涯,殆矣。”我以为,饮茶之中所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种淡淡的甘苦滋味。我比较喜欢明前龙井的清淡,而不太喜欢喝像中药汤一

27、样稠酽的“乌龙功夫茶”和浓红的“云南普洱茶”。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觉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我这也可能是受了“中庸”思想的影响。如果穷奢极欲地逸乐,因一切甘甜已经尝遍,便会有茫然无措、索然无味的感觉,如浆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玉碗轻涵翠缕烟。”世间的利禄功名和功名富贵,来来往往的红尘滚滚,炎凉荣辱及顺逆升贬等皆如过眼烟云。茶的本色是清纯、淡洁、隽永、质朴、自然,以素朴的人性与茶之本性契合,才能体味到饮茶的真谛。卢仝的千古绝唱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饮茶歌”)道出了饮茶后轻身换骨的飘然心态。“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

28、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凤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润吻喉,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饮茶人品味着恬淡、清新的茶汤,就应感悟到处世宜静心

29、淡欲,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能对人生做最出深邃、最细致、最独到、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享受。这一切又与饮茶何其相似。茶,惟有其本色的清绿,惟有其平淡的苦涩,才能以满杯的春绿和清苦去火降燥,醒脑提神,怡情悦性。唐代刘贞德曾总结茶有“十德”: 第一德以茶散郁气; 第二德以茶驱睡气; 第三德以茶养生气; 第四德以茶除病气; 第五德以茶利礼仁; 第六德以茶表敬意; 第七德以茶尝滋味; 第八德以茶养身体; 第九德以茶可行道; 第十德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古代的中国就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料,而是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的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的和精

30、神的境界。一个人若在饮茶中悟有品味,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者,自然对情感有真诚;对情感有真诚者,对生命自然会珍爱;而对生命珍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对人格有操守者,定会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和营造。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之人。”通过饮茶,透过饮茶的文化,可以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一生受用不尽。正如此,我才感悟到:饮茶如品人生。我感到自己也如一片平凡但不平庸的茶叶。人生如茶,本自平淡;交友如茶,清淡如水。在追求奋斗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偏执:当遇到丰收在望并丰收到手的机缘时,就欣然接受;若错过机遇,未能如愿时,也不必追悔莫及,只须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以利再战就是了。既然

31、生活着,就应多一些快乐和怡然,少一点落寞和苦恼。人生也像茶一样,常常是甘冽与苦涩、浓烈与清淡纠缠在一起,那么复杂而又多变,那么清澈而又迷离,这其中的本味,只有走在人生的路上,特别是在沉浮变化中,才能逐步品味到。我喜欢饮茶,在走遍东西南北的旅途中,入乡随俗,也品尝着各地的茶产。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一杯香茗,谈笑古今,谁道情难静,茶香心自清; 一杯香茗,两厢留烛影,眸中也含笑,不尽幽情。” 我喝过的红茶类有“祁门红”、“滇红”、“金骏眉”、“银骏眉”和 “红碎茶”等,确实茶色红亮,香气浓郁,浓厚醇和,茶汤艳如琥珀; 我喝过的黄茶类有茶芽竖立、三沉三浮的 “君山银针”

32、及“蒙顶黄芽”等,茶色浅黄,满披银毫,芽壮鲜灵,色澄香高,滋味甜爽; 我喝过的乌龙茶(青茶)类武夷岩茶、武夷大红袍、凤山安溪铁观音、观音王和具有桂花、茉莉和蜂蜜风味的凤凰白叶单枞茶、兴宁铁山单枞茶、独特兰花香味的西坪松岩铁观音、台湾大禹岭高山乌龙、台湾冻顶乌龙、台湾阿里山高山乌龙等。乌龙茶茶体沉重如铁,色泽沙绿,茶汤清澈金黄,入口微苦,立即转甜,滋味浓厚,香气清冽,浓而不涩,幽香扑鼻; 我喝过的黑茶类有云南普洱沱茶、七子饼茶等。黑茶汤色浓红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甜,据说是越陈越好,具有消食、去脂、减肥、美容、益寿等功效; 我喝过的白茶类有安吉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如玉在璞,表

33、里澄澈,香气幽微,滋味甘醇可口; 我喝过的花茶类就多了,有最常见的各级茉莉花茶,还有“六窨一提”的牡丹绣球、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桂花茶和玳玳花茶等,花茶香气浓郁,茶汤黄亮;此外,我还喝过风味独特的四川沱茶、茶砖、老荫茶、八宝茶、海南苦丁茶、四川轩茶、苦甘露茶、绞股蓝茶、洋参茶、枣茶、姜茶、滁菊、杭菊、贡菊等。 在这所有的诸茶中,我比较喜欢饮绿茶。绿茶最接近茶的本色,清香不俗。绿茶类喝过的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的杭州西湖(狮峰、龙冠、雀舌)龙井;“麻雀嘴稍开”的黄山毛峰;“叶芽肥壮、鲜香隽永”的庐山云雾;“四拣八不要”的太平猴魁;“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的洞庭

34、碧螺春;“香气清高、回甘生津”的信阳毛尖;“叶芽沉于杯底,绒豪浮游水中”的都匀毛尖;“翠绿光润、尖削似剑”的江西上犹金品剑绿;“翠绿鲜爽、醇和甘永”的婺源雨前仙伎;以及金坛雀舌、天麻剑毫、采花毛尖、三峡碧峰、兰岭银毫、浙江江山绿牡丹、福建官思有机绿茶、广东康禾绿茶、陕西午子仙毫等。我犹喜明前新鲜绿茶之早春的本味、茶绿之本色、新芽之本香。据说,我们喝的每一斤干茶是从重达4斤的1万多朵新鲜嫩芽炒出来的。茶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绿水、烂石、砾壤为伴,以明月、清风、雨露、云雾为侣,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得山川之钟秀,受云雾之润泽,任凭风吹雨淋、雪盖霜欺、人采鸟啄,仍在初春无怨无悔地抽出茁壮的

35、嫩芽,奉献于人间,造福于人类。我很喜爱岳阳的“君山银针”茶。“君山银针”自唐代就列入贡品,1956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那真是不愧有“中国十大名茶”美誉的极品好茶。“君山银针”产在与岳阳楼遥遥相对的位于洞庭湖心景色秀丽的仅0.96平方公里的君山岛上,(清)明前(谷)雨后,气温平稳,湖水蒸发,云笼雾罩,形成其特有的环境气候。“君山银针”全由没有开叶的肥嫩芽苞经独特工艺制成,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滋味醇厚。我真想在一个如烟如雾的苍茫春雨中,与友人携手登上君山岛的“试茗阁”,凭栏对坐在茶桌两侧,鸟瞰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在高桩玻璃杯中冲泡上产在当地的“君山银针”,在细啜、慢饮和品咂

36、的淡泊茶意里,睇视变换不定的雾蔼风云图卷,静听屋檐滴雨的珠落玉盘乐声,纵论切磋人生沉浮的感悟,那是多么心醉神怡惬意的意境、心境、情境和趣境!只见条条茁壮是芽头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状似群鹤腾空;约经过5分钟后茶芽吸水徐徐坠落杯底,好象“天女散花”,时而泛起串串亮晶晶的小水泡,犹如群鱼吐珠;最后苞芽均矗立于杯底,宛如银刀林立,群笋出土。杯中的奇观,引人入胜。这时杏黄色的茶汁冉冉扩散,仿佛云霞浮动,茶形与汤色,交相辉映;茶芽纷纷伸腰自由地舒展,亭亭玉立,茶汤逐渐由淡转浓,明澈而鲜亮,细看还有细小的毫毛银针浮动闪烁。最为神奇特别的有趣的是有的茶芽先沉再浮,彼沉此浮,史称“三起三落”美称,从物理学角度难以

37、理解君山银针冲泡润胀后重度变化的沉浮,堪为一绝。从君山银针的沉浮起落中,可与处在不同境况下的饮茶人的心境相共鸣:位极三品的人能感受到翎竖敬仰、缓坠诚服的洪福齐天;处在平步青云的人可悟出官场中的挺直腰杆则下沉的“官经”;历尽坎坷的人会悟出起伏升沉的有常与无常;学富九车或著作等身的人能意识到吸饱知识的“水分”方能深沉;饱经沧桑的人从蒸腾的茶雾中可感悟到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恬淡悠闲的人将欣赏到春绿荡漾、起落交替的茶趣人生在各类运动洪流的冲击下,大浪淘沙,不也是在曲折的探索中浮沉起落吗?在痛苦中甘之如饴地寻觅,在灾难时安之若素地探索。此时茶香扑鼻,沁人心脾,香高而悠远;轻啜茶汤,甘醇鲜爽,味纯而益

38、清,回味无穷。茶叶浓缩世态,饮茶感悟人生。饮茶能品出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之沧桑;能品出荣辱不惊、苦尽甘来之炎凉;能品出饱经风霜、甘心奉献之精神;能品出废而不弃、综合利用之美德。当你冷的时候,茶会温暖你;当你热的时候,茶会沁凉你;当你烦燥的时候,茶会平和你;当你沮丧的时候,茶会激励你;当你狂傲的时候,茶会镇静你;当你忧郁的时候,茶会排解你。刚沏出的茶冒着云蒸霞蔚的绚丽,恰似平步青云时的拂面春风;宾客散尽、杯盘狼藉的隔夜残茶,又有点人走茶凉的悲怆冷清。饮茶没有酗酒的喧嚣,没有饕餮的凶残,没有官场的虚伪,没有商场的奸欺。饮茶不象饮酒般的那“四种境界”:一没有“豪言壮语”的神侃,二没有“花言巧语”的诡诈

39、,三没有“胡言乱语”的无奈,四没有“不言不语”的尴尬。每逢盛会喜宴,只闻祝酒词、祝酒歌和行酒令,从没听过祝茶词、祝茶歌和行茶令。茶甘于寂寞,乐于做酒前饭后的点缀。茶永远也不会像酒那样燃起人们心中的烈焰,掀起人们胸中的狂涛,让人们飞盏滥觥,以致手舞足蹈,达到神迷志乱,物我两忘,喜忧两忘,荣辱两忘。茶会让人们宁静澹泊,越喝越清醒成熟,越品越有韵味雅兴。酒是初出茅庐、风风火火的小伙子,茶是饱经风霜、沉沉稳稳的老翁;酒是抒情诗,茶是小品文;酒是狂想曲,茶是小夜曲;酒是炎炎夏日,茶是暖暖冬阳;酒是狂飙,茶是和风;酒是涛涛海浪,茶是潺潺溪流。青年人喜欢赌酒逞能、祝酒贺喜、把酒问天、借酒浇愁、醉酒误事;老年

40、人喜欢清茶敬客、品茶雅集、借茶清心、饮茶养性、喝茶延年。也许,这就是酒趣与茶趣的差异,酒境与茶境的区别。“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饮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有人总结出“十个有助于”: 第一有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第二有助于防止血管内膜脂斑块的形成,抑制心血管疾病; 第三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第四有助于保护造血机能,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第五有助于抑制、杀灭和抵抗病毒菌; 第六有助于美容护肤; 第七有助于醒脑提神,振奋精神; 第八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利尿解乏; 第九有助于降脂减肥,帮助消化

41、; 第十有助于护齿明目,防治口咽炎症等。单单用开水冲泡茶叶谓之“清饮”,据说可分成四个层次:解渴海饮称之为“喝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火候、水质、茶具、环境,喝的时候细细品味,称之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称之为“茶道”。有人提出喝茶的18种层面:第一层,不茶:就是根本不喝茶。茶,现已被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又为国饮,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实在可惜。第二层,厌茶:虽能喝,但是不喜欢喝茶:不喜欢喝茶的人多为习惯了可乐之类软饮料的

42、年轻人,茶对他们而言,没有刺激的味道,又需要时间来泡,自然不受欢迎。第三层,惰茶:会喝,也不讨厌喝,却懒于花时间坐下来泡壶茶喝。茶可清心,心不清静,哪还有时间来喝什么茶?第四层,隐茶:会喝,也爱喝,却吝啬,只愿自己躲着独自享受。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快乐。第五层,商茶:会喝又爱喝,却只存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拿出好茶与人喝。第六层,美茶:此处之“美”非好茶,而是美人。只为那流水茶盘前秀色可餐的茶艺师而消费的茶。注意,非喝茶,乃为消费茶。第七层,醒茶:通过喝茶来提神醒脑。第八层,饭茶:就是喝茶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第九层,学茶:谓之茶卒,学习茶的真境界。曾有人说,在茶

43、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学生,并非茶叶有何高深难懂之处,而是喝茶乃“喝在茶外”,就如佛家公案中的“吃茶去”一般。第十层,爱茶:谓之茶徒,着重于追求茶的情趣者。看茶汤、闻茶香、品茶味,产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讲解。第十一层,嗜茶:谓之茶客,沉谜于茶的真味者。不寻茶的出处、来源、年份,只为喝到自己心中喜爱的茶。第十二层,耽茶:又谓茶豪,以实际行动来体会茶的真境界者。 第十三层,暴茶:谓之茶狂,只求修炼茶道者。这一阶段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觉了,一不小心,便陷入“痴、贪”之境。第十四层,长茶:谓之茶仙,谙熟茶道,已得三昧者。就如茶逋极意中:夫茶者,在心不在术,在术不在心。心术两无,便显一味,是为茶之妙道。第

44、十五层,长茶:谓之茶贤,珍惜茶又珍惜人情者。人生一世,有所得亦有所失,珍惜人情也即珍惜当下。第十六层,乐茶:滑之茶圣,已经达到喝茶也罢,不喝也罢,对茶当前,悠然自得之境界。第十七层,观茶:谓之茶宗,见茶即乐,饱眼福重于口福。第十八层,废茶:谓之涅檠茶,这个境界可以因茶而抵达另一个境界。 对照起来看,我顶多达到第九层次。也有人讲“人生的三道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甜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唐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用其涤烦,其功致和。”茶生于灵山妙峰,蕴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承甘露之芳泽,赋清灵之秉性,扬淡洁之气质,须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原则,“人法地,地法

45、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以人性的自然,达到茶性与人性契合的虚静恬淡的自然。喝茶是动作很简单,就是端起茶杯喝茶,喝完了放下。人生也应“拿得起来”和“放得下”。可实际上真正能恬淡地对待世态矛盾的纠葛和利弊的权衡,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周作人先生曾说过:“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各国和各地、各派的所谓“茶道”皆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百岁茶人张天福集古今茶文化大成,于1996年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儒家茶礼。他认为:茶尚俭, 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 宁静致

46、远。“俭、清、和、静”乃茶礼精神。“廉、美、和、敬”是浙江庄晚芳教授归纳的“四德”;“敬、和、俭、静”是江西婺源县推崇的“茶道”;“清、敬、怡、真”是台湾中华茶艺协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敬、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敬、清、寂”是日本千利休茶道的“茶禅一位”的“四规”。日本的“茶道”,我不怎么懂;中国的“茶道”,也没有机会下功夫去研究它。但是,喝着中国自产的茶,站在21世纪中国的土地上,我觉得: “和”:表示恭和、温和、怡和、谦让、诚正、和谐、和睦、和善、协调、融洽、平衡、心平气和之意。期望能以茶联谊,以情为重,以诚为交,以谦为先,以善为旨,以和为

47、贵,这是人类理想的共同追求和交友的最高境界,是儒、佛、道共通的哲学理念,也是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周易中“保合大和”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也指出:炉为铜铁所铸,得“金”之象、置于地上。则得“土”之象、所烧木炭,得到“木”之象、木炭燃烧生火,得“火”之象、煮之茶汤,得“水”之象,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因循相序、相辅相成并达到阴阳五行调和的平衡和谐过程。“中和以养生”,即无论饮食起居、思虑情感、待人处事等身心活动,都要有所节制,恰到好处。“能中和者必久寿”,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和谐状态,才能延年益寿。和是“

48、适中”,和是“适宜”,和是“适度”,和是“适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饮茶活动的本身就是力求人自身体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及阴阳、气血、虚实的和谐;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人与家人、与他人相互尊重、信任、体贴、宽容的和谐;人与社会融洽的和谐。遇事力求心平气和,不急不燥,才能“神清气爽天地宽,心身和谐体健康”。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长相知,不生疑”,如果把整个社会比做一个人,那么家庭就是人体的细胞。细胞不健全或发生“内战”,就影响人的健康。同样,家庭和睦就会精神愉快、身体康健、事业兴旺、社会安定。我觉得“人和”也同样重要,良好的心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付润滑剂和催化剂,减少或化解“阻力”,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和诚处世,与人为善,多一点爱心、善意、理解和宽容,少一点贪心、恶意、嫉恨和计较。“人和百路通”。党政不和,主副争权,企业不宁,国无宁日。因此,为人处世,“人和”和“事和”是第一要紧的灵魂。 “敬”表示相互的承认、尊敬、恭敬、敬奉、敬重、敬人之意。茶品高雅,以茶敬客,体现真诚、纯朴的美德,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相待互敬,以茶致意励志,相敬如宾,有礼有节,待客亲善,相互尊重,意味着对宾客朋友的敬意,对长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