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品读苏轼感悟人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92205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读苏轼感悟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品读苏轼感悟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品读苏轼感悟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品读苏轼感悟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品读苏轼 感悟人生 赤壁赋的教学设计李国容教学目标感知文章感受苏子感悟人生。领略中国古典文化中文人的魅力。教学方法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感受行文中的“乐”“悲”“喜”,感爱大起大落激荡的人生;通过小组讨论加强思想交流,探究苏轼的人生及智慧;通过古今比较,增强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深入解读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活动练笔让学生在内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走出文本,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走近苏轼品读苏文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们感受到他 (求真务实、科学)的人生;品读苏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感受

2、他 (柔情似水、多情)的人生;品读苏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悟他 (灵活多变、智慧)的人生。下面从课文中选取三个片段,请三位同学分别来朗读一下。二、朗读放视频,配画面音乐及字幕。分别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到“羽化而登仙”,“方其破荆州”到“而今安在哉?”“且夫天地之间”到“而吾与子这所共适”。 思考:从这三个片断的朗读中,一个被贬之人与历史文化丰富的赤壁相遇会有怎样的人生碰撞和感悟?(选精彩语段锻炼学生的颂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三、分小组讨论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位同学的读书方法。(PPT展示)这是我第一次看书看得那样痴迷,每一句都想咀嚼,都想揣摩透作者的意图。我第一次真

3、正地深深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它可以让你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它的模式。 -蒋冬梅注意体会“咀嚼”、“揣摩”、“感受”“感染”“进入”可以作为我们品读文章的五步骤。先默读,做圈点批注,重在思考在文本中传达了苏子怎样的人生状态。然后将班上同学分为三组,各小组品读一部分,并展开讨论,各小组长收集本小组信息,以便作主题性总结发言。(以学生自己得出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效果更佳,小组活动要自由又要规范,要提高效率)四、分享第一小组学习体验 1、交流发言(例举):生1:在第一部分文段中我感受到:清风拂面,水波平静。烦恼吹走了,忧愁吹走了,不快吹走了,心宁静了。诗人完全沉浸在这一片爽朗而又澄

4、澈的江面上,顿时感受到一份内心的悠然自乐。这是一种惬意的人生。生2:月亮似乎应了诗人多情的呼唤,从东山上升起,久久不忍离去,在斗牛间徘徊,似乎在欣赏人间美。明月江风与诗人互为风景,形成互动。有了月光的浸染,雾气茫茫便横浮江面,粼粼的波光与茫茫的夜空连成一片,天地浑然一体,让人的心境开阔疏朗,无拘无束,从而产生一种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神仙似的人生体验,到达极乐世界。我觉得此时的苏轼仙风道骨,超然尘世。2、小结引申:著名作家巴金读此文,认为此文“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确,在这如歌的文字中,我们体悟到苏子如诗的人生,可歌可咏,他的仙风道骨超然尘世,让我们宛然觉得人生小如“一苇”却能“凌万顷”“驾长

5、风,登岩茹芝”“羽化而登仙”。人生极乐!只要有一缕清风,一轮明月足矣!即使被贬,也有诗意的人生,也能过上神仙般的生活。3、比较阅读:学生与苏子的月下的人生月亮上的歌声(节选) 周蕾 云海因弦律而腾涌 星辰在音韵中浮灭 若云山蔽了月辉 月会绞缠着乐 穿透这厚重的幕 舒展着银光 使村庄、旷野、森林还有大海 漫过如水的寂凉 请作者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月下的人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习的舞台,与苏轼的文赋对比阅读,加深理解)五、分享第二小组学习体验1、引导学习:月亮代表苏轼的情,那么在历史长河中谁最打动苏轼的心?曹操 。(PPT展示)京剧中曹操的“白脸”脸谱,三国演义鲍国安所演曹操的剧照,赤壁张

6、丰毅所演曹操的剧照,在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对曹操的评价褒贬,可以了解评论者心底深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那么苏轼对曹操做出了怎样的评价?作者的由此而有怎样人生思考。(古今对曹操的认识理解应全面,这样对苏轼的认识理解才能深透)2、交流发言(例举):生1:作者运用“赋”的写法,大肆渲染,铺采摛文正面写“一世之雄”的曹操。写他的文学才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慷慨悲凉;写他的文治武功,赤壁之战中“破荆州,下江陵”的浩大声势;写他“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非凡器宇。可以说曹操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富有立体感。可从时空的角度来看却如“蜉蝣”,如“一粟”,过眼云烟,灰飞烟灭,风流散尽。由人及己,

7、让苏轼感到人生的失意,不得志;人生的渺小短暂;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理想的渺茫。 “乌台诗案”被文人所陷,幸免一死,被贬黄州,心中愤懑,虽有暂时的超脱,但他毕竟不能超脱成仙,而是坠入凡尘,有些落寞,因为他也是一个凡人。生2:在曹操的身上,苏子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便他雄才大略,即便他文武双全,最后一样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而产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物是人非的感慨。人生中的失意不可避免,它如幽灵潜伏在人的心灵深处,一不小心,就会溜出来,搅乱人的方寸,迷失了自我。3、由人及己:你是如何看待苏子这一段心路历程的?你有什么人助你走出人生的低谷?痛苦使人

8、深沉,失意使人成熟,思考使人深邃。这些未必不是一笔保贵的财富。有时正是身边的平凡微不足道的人(如父母)给了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勇于面对自己。六、分享第三小组的学习体验1、引导思考:从仙人的世界回到现实之中,在喜极而悲的人生炼狱中苏轼是如何实现人生的突围?觉悟。觉悟即看到我的心。问:苏子看到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2、 交流发言(例举):生:苏子看到了水与月。水仍是水,未曾流远;月仍是月,终无增减。世间一切都以自己的生命方式运行,要想改变人生,先要改变思维,如果你用“短暂”的“变”来看人生,你会增添无限痛苦,如果你用“永恒”的“不变”来看待人生,也许你会在自然中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惬意。苏

9、子豁达乐观,他不给生命留白,不用名利欲望来充盈人生;给生命留白,也给自己留了一条路。人生的释然,让人聪明智慧才能卓越境界高远,成为一个哲人。(深刻的道理常在自然生活中,需要用心去发现)七、课堂活动1、幸福指数调查:今天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毛毛雨?有没有感受到幸福的毛毛雨?(举手调查)然后思考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悟到什么?幸福不仅来自自然的馈赠,也来自内心的释然、旷达。自然是“无尽藏”,智慧的心理也是“无尽藏”。(人生活着不就在于如何获得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吗?如何使得人生更丰富内心世界更宁静吗?许多同学虽然物质条件优厚,但感受不到幸福,幸福指数低,其实幸福在心里,在身边,有必要提醒同学建筑心灵的后花

10、园)2、 小结练笔小结:通读全篇,我们在一篇文赋中就能感受到苏子丰富而立体的人生,“儒道释”思想的变化与交融,它似乎能把每一个人的每一种心境都呈现了出来,使每一个读文的人都能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在文中,苏子如仙人一样飘逸潇洒享受过诗意的人生;苏子是凡人经历过痛苦失意的人生;最后苏子成为了一位哲人,从水月中得到感悟,获得了释然的通达。人生的快乐在经历过痛苦的打磨之后,就不至于飘在天边,成为一时的幻觉;只有经历了大彻大悟之后,真正持久的快乐才能在我们心中扎根,生长在我们的心里。文化名人余秋雨把苏轼的这段心路历程写成一篇散文苏东坡的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

11、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结合全文思考:苏东坡的“围”来自哪里?其中最大的“围”来自哪里?“围”与“杰作”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写写你的“围” “突围”或感悟,政坛 、文坛、人生。最大的围来自自己。用5分钟写一段话。(学后的点滴感悟一定要及时归纳)七、寄 语 通过同学们的练笔,我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即使远隔千年,即使天各一方,但在心灵上思维上是相通的,人生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样的。苏子在文赋中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他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如何过幸福快乐的一生?如何过充实有意义的

12、一生?人的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实与理想总有冲撞,如何处理“时”与“我”的关系?温总理提出了“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的理念,身处顺境,大展拳脚,施展抱负;身处逆境,内心平和,蓄势而动。当一个社会处在发展上升之时,当人心浮动心理扭曲之时,希望苏轼的文与人能给你的心灵带去一丝凉风,送来你一轮明月,听凭内心深处的需求,做一个境界高远大有作为的人。其实仅此一文对苏子的解读还相当有限。苏轼是一个好官,修苏堤,造福百姓;是一个好丈夫,对妻子情深意重;是一个美食家,大啖东坡肉东坡肘子;是一个书画家,自成一家,文字俊逸潇洒。苏子“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他本身就是一个“无尽藏”,希望同学们继续解读苏

13、子其人其文,去获得更丰富更温暧的人生。(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备教手记1、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是重点班,一个是平行班。两个班的成绩平均分相差一般在10分以上,可是成绩的差异并不能抹杀学生对美文的欣赏与思考,他们有着一样对美的需求和渴望,有着一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的热情,有着一样求知欲和探索欲。加上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些小的文言文作品,高中阶段学习了先秦历史、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和唐代散文,可以说学生己经研读了一定量的文言作品,在文言理解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将重点放在感知和感悟上。2、学生己经学过了苏轼的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等、词作念奴骄江城子等、诗作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苏轼的人生人文思想的探究是有必要的。3、本单元共选了晋唐宋四篇很有特点名篇。陈情表祭十二郎文一整一散,突出一个“情”;愚溪诗序赤壁赋借自然之景,“独抒性灵”,突出一个“理”。在此,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感悟人生人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应将此做为教学重点。4、我所教的班级是省重点中学,学生基础比较扎实,阅读视野开阔,在长期的引导和强化下,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以将探究和合作学习定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参与,成为教学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