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羁旅行役诗教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4922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羁旅行役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羁旅行役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羁旅行役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羁旅行役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羁旅行役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歌鉴赏专题五:羁旅行役诗鉴赏一、基本常识。1、定义: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2、意象: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梧桐: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2、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

3、游子思乡。3、情感。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 寓情于事、“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

4、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

5、己的思乡之情的。5、挖掘关键信息: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高适的除夜作,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生日。6、诗人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

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二、羁旅行役诗赏析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评析 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人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题即表现离愁。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上片写行者于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

7、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语浅淡而情有致。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简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

8、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赏析: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

9、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取次,犹随意,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天涯岂是无归意,争

10、奈归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三、羁旅行役诗练习一、阅读杜甫旅夜书怀,回答下面的问题。旅夜书怀 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前两联写景,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颔联写景雄浑壮阔,历来为外人称道。

11、请思考:颔联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4、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这种心境?请做简要分析。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此诗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请赏析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早行”?2、梅荛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欧阳修请他举例子时,他举出了

1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指形象鲜明、内涵丰满),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5、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1)前人评说,首句“凄

13、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2)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试从写景角度和特色两方面概括分析颔联的写景特点。(4)“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一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 案一、杜甫旅夜书怀1、答案:首联抓住“微风”、“细草”、“危樯”、“夜”等意象,描绘了一副微风习习,岸草如丝,夜色茫茫,危樯孤泊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孤寂的意境。颔联抓住“星星”、“平野”、“明月”、“大江”等意象,抒写星星低垂,原野广阔,大江奔流,月随波涌壮阔图景,意境雄浑阔大。【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

14、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2、【明确】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3【明确】希望自己建功立业而扬名,希望能老病才休官,而不是像现在受人排挤。(1)名声岂因文章而著称?官职因年老多病而罢休。前句用反问,后句为反语,二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2)这是正话反说。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

15、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4、【明确】借景抒情(比喻)。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诗人以鸟自况,借景抒情,表达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5、【明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深深感慨。二、商山早行 温庭筠1【明确】晨起、鸡声、月、人迹板桥霜2、【明确】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

16、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3、 【明确】“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见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与首联“客行悲故乡”照应。三、 长安晚秋 赵嘏(1)【

17、明确】(1)“凄清”二字,写秋意的冷清,实衬心境的凄凉,并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感情基调;(2)【明确】用云雾、残星、秋雁、菊花、枯荷以及高楼的笛声,层层推进,反复渲染,勾勒出一个凄冷清凉的意境。抒发了羁旅思乡归隐的感情。(3)试从写景角度和特色两方面概括分析颔联的写景特点。(3分)【明确】(1)视觉(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2)听觉(长笛一声)/(3)动态(雁横塞)(4)静态(残星、人倚楼)(5)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4)【明确】用典,写家乡鲈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