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生病的智慧不生病的智慧主主讲:1-自我感自我感觉:感感觉没事没事-身体好(不身体好(不查体)体)能吃能睡能吃能睡-没没问题(不控制)(不控制)偶偶尔头晕-不在乎(休息少)不在乎(休息少)心慌胸心慌胸闷-一会一会过(不用(不用药)老伴老伴劝说-耳旁耳旁风(乱忽悠)(乱忽悠)2-“中医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念及其实践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文明宝库的的钥匙。匙。”3-4-中医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中医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其养生方式多种史沉淀,其养生方式多种多多样,大体上可分,大体上可分为:食膳、:食膳、药膳、膳、针灸、按摩、气功灸、按摩、气功五大五大类,此外,此外还有心理养生等方法。有心理养生等方法。5-中医养生要去除三个中医养生要去除三个误解解误解解1:看中医就是吃中:看中医就是吃中药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疾病时,往往通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法、针(艾)炙、(艾)炙、药浴以及心理浴以及心理疗法等。法等。误解解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正解:千万正解:千万别以以为养生养生仅仅是是为了了长寿,或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任何年纪的人来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误解解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正解:正解:频繁看病吃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是药三分毒三分毒”,吃,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养恢复健康。6-黄帝内黄帝内经:“夏三月,此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果。7-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根据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治疗某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达到标本兼治、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防保健的作用。其致病因素往往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没有立即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临床床实践表明,有些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药之不及、之不及、针之不到、必之不到、必须炙之。炙之。黄帝内黄帝内经9-“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寒气还有收引的特性。就像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外表的筋脉收缩,表现为大小腿转筋、静脉曲张;冠状动脉收缩,则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细小的血管收缩,可引起冠脉综合征或者中风。寒气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其表现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呕吐,吐出清水痰涎;腹泻,拉出清冷的水样大便;白带,颜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与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诸如水肿、风湿等,也多与寒气有关。寒气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属水,性寒。如果寒气侵入肾,两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肾阳最易受损。一旦肾阳受损,就动摇了先天之本,会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等情况。轻者使人重感伤寒;重者引起阳气暴脱,致人非命;急者则使得血脉闭塞,诱发冠心病和中风;缓者则使寒气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寒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如此,许多疾病,什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10-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本草纲目目记载:艾以叶入: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灸。故又被称称为“医草医草”。本草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之阳,通十二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而除百病。11-艾灸与保健艾灸与保健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12-艾灸的艾灸的发展展趋势艾灸在健康消费和美容消费日益正成为人们保健消费的两大热点,并呈现四大趋势:1、日常消费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1997年居民健康消费占消费支出总额的5.9%。2007年居民健康消费占消费支出总量的8.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塑身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和总量也是越来越大。近年来更是如此。2、注重保健趋势1987年医疗消费与保健消费的比例大约为9.8:0.2,2007年医疗消费与保健消费的比例则大约为7:3。显而易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已越来越高,健康消费已由原来只是注重“有病治病”的阶段,发展到了开始注重“无病防病”的阶段。在美容领域,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已由原来只注重外部保养,发展到了内调外养、内外兼修的新境界。3、绿色医疗趋势绿色医疗就是指既能治好人的病症,又不伤害人的身体的医疗方法。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抗生素在解除人类病症的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疗法,如一碗汤,一根针,一柱灸等等,恰恰正是绿色医疗的典型代表。现在,以中医传统疗法为核心的绿色疗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同样,化工合成型美容产品也正在逐渐被生物型美容产品所取代。4、养生保健流行养生保健是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病才去治病的被动理疗概念慢慢被淘汰,而积极预防、平常养生保健、真爱生命已成为趋势。这也正符合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末病”的预防理念。养生保健已经形成一种新兴的产业,是前途无量的自然产业。它的发展决定一个民族的盛衰和繁荣,它的市场前景是无限的!由此可见,艾灸养生在国内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背景,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艾灸养生也将成为保健养生行业的主导。13-艾炙典故艾炙典故唐朝的唐朝的孙思邈就思邈就经常用艾叶温常用艾叶温汤洗浴足三里。他幼年多病,中年洗浴足三里。他幼年多病,中年时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艾火遍身烧”,93岁仍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听不衰,神采甚茂”。因。因孙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见了他。了他。旧唐书记载:柳公度年八十余岁,步履轻便,别人向他请教养生之术,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柳公度就是经常用艾灸气海以防病延年的。日本很多医家都非常重视长寿灸,提倡婴儿时期灸身柱,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17岁左右灸风门,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24岁左右灸三阴交,以避免生殖泌尿系统疾病;30岁左右灸足三里,以增强脾胃功能,预防一切疾病;老年人加灸曲池,以降低血压,预防中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云锦随笔记载: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习惯每一座新桥建成,都要邀请最长者第一个踏桥初渡。三河国的长者万兵卫因此见召。德川将军问万兵卫有何长生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一百七十四岁,妻一百七十三岁,子一百五十三岁,孙一百零五岁。”德川将军听后感慨不已,三里长寿之灸因此脍炙人口。14-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千家万户裹粽子,划龙舟,屋檐房门还插艾驱邪。南朝梁农懔在荆楚岁记中记载:“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其实,艾并不能斩妖驱魔,但艾可入药。据史书记载:公元1260年冬,元代征南元帅忒木儿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三军,准一举夺下扬州府。请功进爵。不料,突然患病。初起仅是消化不良,腹痛便稀,渐至足胫冷若冰霜,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终于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卧床不起。主帅病倒,帐下群龙无首,军情危急。一日,忽见随征文官罗谦甫拜谒元帅。罗乃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东垣老人李杲的得意门生。曾随师学医10余年。罗谦甫为忒木儿行切脉望诊。道:“大帅年高气弱,多年疆场征战,朝墓行寒,加之饮食失节,多饮乳酪,履于卑温,阳不能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系寒湿相合而病。”元帅点头应允。罗谦甫便采用急退寒湿之邪,峻补其阳之法。以陈艾温灸腧穴。他取出备好的陈艾绒,在元帅肚脐下一寸半处“气海穴”,置艾绒温灸,以补下焦湿气。又在两膝的“足三里穴”,用陈艾灸煦,以缓解温寒而逆。引导阳气下行经过艾灸施治,再投以温经散寒、健脾燥温之方剂。不几天,忒木儿病势好转,又经过一段时间陈艾灸治,征南元帅又驰骋疆场了。15-艾艾 灸:中医灸:中医针灸灸疗法之一。法之一。用艾炷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主熏灸穴位以治病。16-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17-艾灸分艾灸分类:1.直接灸直接灸化化脓灸、非化灸、非化脓灸。灸。2.间接灸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灸、黄蜡灸、硫磺灸等。3.艾卷灸艾卷灸艾条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雷火神针。4.温筒灸温筒灸铜制灸器、不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灸器、竹制灸器。5.无瘢痕灸无瘢痕灸-温和灸温和灸 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疱灸18-艾灸的作用艾灸的作用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19-1、温、温经散寒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全是由于“气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寒则气收,气收,热则气疾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血滑,气寒则血血涩,也就是,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散,遇寒则凝的特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血见热则行,行,见寒寒则凝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没有热象的疾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行治疗。灵枢。灵枢刺刺节真邪篇中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弗之火调,弗能取之,弗能取之”。灵枢。灵枢禁服亦云: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性刺激,可以温温经散寒,加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留滞凝涩引起的痹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著。20-2、行气通、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21-3、扶阳固脱、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22-4、升阳、升阳举陷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23-5、拔毒泄、拔毒泄热 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24-6、防病保健、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25-坐熏神炙坐熏神炙仪特点与神奇特点与神奇1、全球首创的独特设计及药艾的特殊配方,直达病灶,调理五大问题:妇科、前列腺、痔疮、免疫力的提升(老人、儿童)2、三位一体的特点:治、寻、养(有病治病,未病寻病,无病养生)3、四效合一: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之功效。寒邪、元阳虚是现代人的病根,祛、补、通是健康的根本,艾草补阳气,炙法通经络。黄帝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无明火、无烟、安全、环保、不影响环境,节省时间精力,渗透力强。26-第一大好第一大好处:解暑,祛湿,祛寒,降火。中医解暑,祛湿,祛寒,降火。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疗各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艾灸的纯阳与天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的环境里是不境里是不闷热,不,不烦躁躁的。的。第二大好第二大好处是:是:无无论天气多么炎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无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总之,元气充足的表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就是:夏不怕热,不喜不喜欢吹冷吹冷风、吃冷、吃冷饮之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耐痛,抗压力、打力、打击力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也是真正意义的的健康特征。健康特征。这种感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家常用,古大德医家常用“神奇神奇”比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艾灸的功效和作用。第三大好第三大好处: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第四大好第四大好处:延年益寿。太医延年益寿。太医窦材在扁材在扁鹊心心书中云: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人强,真气弱,真气弱则人病,真人病,真气脱气脱则人亡,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寿之本,福德之本。之本,福德之本。第五大好第五大好处:修心养性的收效修心养性的收效时机。夏季艾灸,人体正机。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于散发的的时令,天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松,心胸逐渐开开阔,病痛逐,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解除,智慧越来越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的修心养性。27-坐熏神炙坐熏神炙仪的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28-辨辨别艾条的好坏艾条的好坏艾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治疗效果的好坏,质量好的艾条取决于如下几个条件:生长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储藏年限。一、一、产地:地:艾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域均有生长,如以长江南北来划分可以分为大叶艾和小叶艾。长江以北为大叶艾,这种艾叶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大江以南的艾为小叶艾,叶小而薄,产量低,烟大火烈,产量低。好的艾绒多采购北方的艾叶制绒。二、采摘:二、采摘:艾叶采摘的时节必须在每年端午的前后择艾而采,故人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个时节是艾草生长的最旺盛期,有经验的采药人会采取长得像人型的艾叶。或在采艾的前几天将看到的艾草用脚压倒,到采摘的时候只采摘又能站立起来的艾草叶子,这样的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用它制成的艾绒治疗的效果威力才够大。三、制作:三、制作:制绒在整个工序中最为重要,古人多为手工制绒,现代均为机械制绒,这在治疗的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古人手工制绒首先将上好的艾叶与草木灰兑水搅拌成胶泥状,然后将艾叶泥制成饼状,晒干封存,使用时取出一饼双手反复搓揉,筛去灰梗再反复搓揉即成棉絮状的艾绒,手工制绒有生气,所以过去都用此法。四、四、储藏:藏:本草中讲用艾者当用陈艾,孟子在其著作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讲: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艾的储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储存将其燥气化掉,其灸火就会更柔和舒适。现在市场上三年陈艾不多,多以新陈参半的艾绒做艾条,这已经不错了。具备这四点后如法制作的艾条,在色、质、味、烟、火上与一般艾条便截然不同了。色:色:绒色土黄或金黄无当年艾的绿色。质: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优质陈艾条艾条(3张)味味:老艾条的气味芳香,无有当艾的青草味。老艾条的气味芳香,无有当艾的青草味。烟:艾烟淡白不烟: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烈不刺鼻、气味香。火:火力柔和不火: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灸感烈,渗透力灸感强疗效好。效好。29-艾灸的最佳艾灸的最佳时间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为艾灸是艾灸是热的,在最的,在最热的的时候做艾灸,能达候做艾灸,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到最好的效果,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病夏治,就是这样的。但是做艾灸不管什么的。但是做艾灸不管什么时候,候,都是有效的。最好要都是有效的。最好要长期期坚持做。持做。30-艾炙的注意事艾炙的注意事项艾灸中艾灸中1、艾灸、艾灸时不可以不可以过饱或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2、艾灸中必、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重,艾灸起了作用。作用。4、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艾灸后艾灸后1、艾灸完半小、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艾灸完毕,全身毛,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孔打开,易受寒凉。2、艾灸后不可、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隔开几小上洗澡,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后再洗澡。3、艾灸完,如果出、艾灸完,如果出现疲疲劳乏力精神不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属正常现象。此象。此时身体在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息,不必劳累。累。31-老人在家灸一灸,老人在家灸一灸,胜过良医家中守;良医家中守;男人在家灸一灸,男人在家灸一灸,肾精充沛肚子瘦;精充沛肚子瘦;女人在家灸一灸,手脚冰凉不再有;女人在家灸一灸,手脚冰凉不再有;小孩在家灸一灸,增小孩在家灸一灸,增强体体质智力智力优。-摘自艾摘自艾灸百法灸百法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