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药制剂新技术.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491643 上传时间:2025-01-0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制剂新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药制剂新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药制剂新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药制剂新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药制剂新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制剂新技术一、 中药制剂的研究优统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在临床,多年的临床实践是对中药方剂的最好筛选。很多精典名方之所以久用,是因为安全有效。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药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1中药制剂的体内化和标准化研究复方与单味并重探索其疗效的物质基础,重点在于研究体内化和标准化。 体内化对中药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固体、半固体制剂)和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中药成份复杂,代谢途径不详,有效部位多不明确,而且在体内代谢

2、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有效成份,采用动物的“标准血清”进行实验,这样可能更接近于用药实际,结论与临床也更为一致,同时还可以进行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关系研究。目前常用于研究中药制剂体内药物动力学的方法主要有:1)以某一成份作代表研究体内药物动力学,它适于化学成份比较明确的制剂。2)生物效应法:包括药理效应法和药物累积法。前者对于有效成份不明或缺乏适当测定方法的制剂是行之有效的,但选用的药效指标最好能反应原方的主要临床功效;后者适用于毒理与药理效应为同一组分产生的制剂,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毒性成份药物动力学过程,而且由于药量大于临床剂量,有可能导致药物动力学的改变。释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间

3、接反映药物的体内情况,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同时测定释放度,还可为改进配方、选择剂型、制定工艺提供依据。工艺、设备及原辅料的不同对释放度影响很大。目前中药制剂一般只有崩解时限的标准,而没有把释放度作为质量指标,这是不妥当的。 标准化其目的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可比性,为“国际化”服务。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的可控和稳定;二是新药研究的规范化。包括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与化学药效毒性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应用。2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中药复方研究需要物理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中药剂型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应用分子生

4、物学相关技术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等技术手段,中药的组合效应,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是基于中药组合基础上的,即个以上中药组方后,产生一种或几种原单药所不具备的效能,而这正是中药治病达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和煎煮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中药复方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有效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份。1) 有效浸膏 中药复方经浸渍提取去杂后的浓缩(干燥)品。浸膏虽较药材是去粗了,但成份仍不明确,质量难控制,有效浸膏与汤剂十分接近的,但由于工艺问题同一处方浸膏疗效远不如汤剂。2) 有效

5、部位 中药或复方中提取的总生物碱、总黄酮、总蒽醌、总氨基酸等某类有效成份,有效部位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效单位的和。3) 有效成份 中药的有效单体,有的是从复方中分离的,也有将复方筛选出有效单味药后提取的。 目前对中药的研究,一是用现代药理研究模式寻找复方药中的有效成份,并分析其化学结构,为开发中药制剂提供目标先导化合物。二是把复方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更有利于发挥中药复方的优势,应予重视。 中药及其复方的临床疗效、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肯定是其中的化学成份。复方的多种功效主要是多成份、多系统、多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复方化学的研究重点应根据药理的多指标的结果,分析口服给药后能进入血液的成份寻

6、找成份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围绕临床、药理、化学的机制,应该是中药复方研究最后归宿之一。制剂研究 采用最佳组合的成分及药理和化学研究。当今理论的不断突破,技术手段的进步,中药单味到复方系统研究的过程将加快。3中药制剂质量的研究中药制剂研究必须在处方固定和原料质量、制备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方可拟订质量标准草案,质量标准应切实反应和控制最终产品质量。中药成份复杂,互相干扰,难以找到适合的含量测定方法,中成药有效成份的含量限度较大程度决定于药材,而药材的有效成份含量受产地、采集季节、贮藏时间与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波动很大,有时达几十倍,中成药新产品必须有至少种有效成份的含量测定或一种有效成份及种指标成份的含

7、量测定,并提出一个供参考使用的要求范围。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的研究稳定性是其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确定新药有效期的主要依据。二、新工艺、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药剂型和工艺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备形式。中药剂型的选择应根据临床需要、药物性质、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和预试验予以确定。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半成品性质、剂型特点、临床要求、给药途径等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制剂成型工艺是将半成品与辅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剂型并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制备工艺是中药制剂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备工艺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方剂中药物进行方药分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剂型筛选、

8、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筛选和中试等系列研究,并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使制备工艺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使研制的新药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定。制备工艺研究应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中药制剂研究水平。提取溶剂技术的进步,现代各种有机溶剂的应用,使药中的各种有效成份经不同的溶剂处理得以充分提出。新的方法如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也已开始应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研究与生产中。早先的分离是靠溶剂萃取,而现代层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化学分离中,随着层析载体如硅藻土、氧化铝、活性炭、硅胶、聚酰胺、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吸附树脂以及凝胶等的不断出现,各种层析方法也相继问世

9、,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将有效成份进行分离,还可以对所分离的组分进行初步鉴定。现代分离分析仪器的出现,使得中药制剂质量又提高了一步。2先进生产工艺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提取工艺由于中药制剂的研制一般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一般药材都需要经过提取。针对影响提取效果的多种因素。在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份与药理作用;结合临床要求与新药类别,所含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再根据提取原理与预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中药提取应用现代技术,提高了提取效率。中药提取装置,已从敞口直火加热锅发展到夹层蒸汽加热锅、多功能提取缸具有水煎、

10、乙醇提取,从静态提取发展到动态提取,从单元设备提取发展到多缸连续提取,芳香性成份蒸馏提取等多种功能。最新推广的是逆流缸组提取技术以及药酒恒温循环提取技术。 分离与纯化工艺分离与纯化工艺包括根据粗提取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分离方法与条件,以得到药物提取物质。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可采取各种净化、纯化精制的方法,以为不同类别新药和剂型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提供纯化物含量指标及制订依据。常见的分离方法有沉降分离法,滤过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常见的精制方法有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法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分离和精制的新方法,如

11、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等。 浓缩与干燥工艺浓缩与干燥应根据物料的性质及影响浓缩干燥效果的因素,优选方法与条件,使达到一定的相对密度或含水量,并应以浓缩、干燥的收率及指标成份含量,评价本工艺过程的合理性与行性。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由于是瞬间干燥,所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冷冻干燥是将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由于物料在高度真空及低温条件下干燥,故对某些极不耐热物品的干燥很适合。 制粒技术流化床制剂技术一步制粒的特点为可大大减少辅料的用量。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5070,颗粒在沸腾

12、状态下形成,表面圆整,流动性好,成品质量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包衣技术包衣可分为药物衣、糖衣、薄膜衣等。随着高分子学科的发展,新的薄膜包衣材料不断出现。传统薄膜包衣材料主要有胃溶和肠(小肠)溶型,新的敏感包衣材料的合成也使大肠和结肠定位给药成为可能,通过选择包衣材料和设计包衣处方形成的包衣膜,可在一定的值范围内溶解或崩解,也可控制膜的渗透性,使包衣的药物在体内逐步释放出来,达到恒释、缓释的目的;或者将药物制成在作用点释放的定位片,以及将药物确切送入靶组织的靶向制剂。这些都使薄膜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指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中的技

13、术。 包合物技术环糊精包合物是一种超微型药物载体,其原料是环糊精(),药物分子被包合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粒分散物。 微型包囊技术微型包囊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材料(通称囊壁),将药物微粒或药液微滴(通称囊心)包埋成微小囊状物的技术,其制品称为微囊剂。3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药剂型改革与创新建立在新辅料应用的基础上,新辅料的进展为中药新剂型,新制剂设了良好的条件,推动着中药制剂的发展。三 、中药的新剂型传统中药剂型的发掘提高无疑是中药剂型现代化的捷径。应用当今技术加以研究,从中开发出新技术、新剂型。以去除其显效慢、使用不便、疗效不稳定、质量不易控制的缺点。传统中药剂型广泛应用卓有成效。

14、中药复方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多靶点发挥药效,对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借鉴现代制剂技术,扬长避短,是中药剂型改革的主要途径。片剂、胶囊剂、膜剂、滴丸、滴眼剂、气雾剂、针剂都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口服给药剂型 颗粒剂中药颗粒剂的研制,是传统中药饮片改革的一个方面,颗粒剂生产采用动态中温提取、药渣药液高速离心分离,药液喷雾干燥以及一步制颗粒等技术,在全封闭条件下使有效成份提取完全、质量稳定、服用量小,服用方便等。 胶囊剂胶囊剂分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两种,胶囊内容物包括中药细粉、中药浸膏或提纯物。近年来,在一般硬胶囊剂制备的基础上,肠溶胶囊剂、缓释胶囊剂和软胶囊剂的开发受到重视,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制剂的

15、稳定性,保证药物的疗效。中药微型胶囊的研究拓展了新型的中药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使得这些常见的中药剂型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片剂 中药片剂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要剂型之一。中药片剂可分为半浸膏片、全浸膏片、全粉末片和提纯片,其制备方法多采用颗粒压片法。半浸膏片中稠浸膏和药材细粉除具有治疗作用外,稠浸膏还有粘合剂作用,而药材细粉同时还具有崩解剂的作用。全浸膏因不含药材细粉,服用量少,易达到卫生标准,尤其适用于有效成份含量较低的中药材制片。中药片剂尤其是浸膏片,因含大量引湿成份易受潮,变软、粘结和霉变。挥发油微囊化以及包合物(如环糊精)技术的出现,不仅可将挥发油包合成粉,便于制粒,

16、而且可减少挥发油在贮存过程中的挥发损失。近年来,胃内漂浮片、中药含片、中药泡腾片等多种片剂发展迅速。片剂在胃内滞留时间长,持续释放药物有效成份,可提高药物对幽门螺的直接杀灭作用,产生较为理想的疗效。口腔速溶片是一种新型口服固体制剂,这种剂型的最显著特点是不需用水送服,服用方便在口腔内迂到唾液就能够迅速溶解。 滴丸剂 采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中药滴丸剂主要有两类,一是将油性成份分散在基质中,采用滴制法设备,另一类是将不溶于水,溶出速度慢、吸收不好的中药成份或有效部位,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速效滴丸。由于滴丸载药量小,因而中药要制备滴丸必须精制,浓缩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使得滴丸成份明确,质量易于控制。

17、 口服液 在传统汤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口服灭菌液体制剂。随着中药提浸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剂型服用方便,质量稳定能包容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液型、混浊液型等多种分散体系,适合于剂量较大的中药复方剂制备的特点,已成为中药口服液制剂的主要剂型。 中药呼吸道粘膜给药剂型具有速效作用,药物通过喷雾或其它形式给药,能很快地被机体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且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小的特点。目前呼吸道给药的中药制剂主要是气雾剂。注射给药剂型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发展是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的重大突破,是对中药剂型的补充和完善,可以说代表着中药剂型的最高水平。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采用膜分离技术、冷冻干燥等高新技术,中药注射剂的

18、质量和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制剂品种有溶液型、乳浊液型、混悬液型注射剂和固体粉针剂,给药途径包括肌肉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中药注射剂的开发为更好地发挥中药疗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提示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为更好地发挥中药疗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提示中药注射剂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值得重点加以开发研究。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更加注重提取分离方法的改进,以中药有效单体成份或有效部位为原料,提高注射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广泛采用新技术,使中药注射剂达到缓释、控释、靶向制剂的要求,切实保证药物的临床疗效。透皮给药剂型中药经皮给药有多种剂型,传统的经皮给药剂型有溶剂、洗剂、搽剂、

19、酊剂、油剂、软膏剂、膏药、糊剂、熨剂等。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的基础实验研究取得可喜进展,中药透皮制剂的组方及用现代方法对中药在体内或体外透皮吸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成绩显著。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份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用现代研究方法及手段进行科学地深入研究,无疑会给该给药体系的发展添加“促进剂”。高分子药用辅料的发展,促进现代经皮给药剂型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贴片剂的开发研究,这些剂型的应用,拓展了外用药物的发展空间,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治疗原则,为中药的应用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技术保证。涂膜剂一般将中药提取物加到高分子成膜材料的乙醇溶液中,使用时,由

20、于溶剂挥发药物与高分子材料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多用于烧伤的治疗,膜剂是中药提取物分散在天然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干燥形成薄膜状的剂型,药物能在皮肤上较长时间发挥作用。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也是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一个趋势。为了提高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透过皮肤的量,经皮给药制剂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特别是以中药或其有效成分作为透皮吸收的天然促进剂,已引起普遍的重视。4粘膜给药剂型粘膜给药是指药物与生物粘膜表面紧密接触,通过该处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给药方式。粘膜给药的部位可以是口腔、鼻腔、眼、阴道、直肠等,剂型根据需要可以是片剂、膜剂、棒剂、粉剂、软膏等。粘膜给药既可产生局部作用,又可

21、产生全身作用。粘膜给药除了具有可避免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长、应用方便等透皮给药的特点外,由于粘膜不存在皮肤那样的角质化,且粘膜下毛细管丰富,因此粘膜给药还具有剂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及作用时间快等特点,口腔粘膜贴附制剂利用生物贴附聚合物与口腔粘膜间的接触而发挥治疗作用。在鼻腔内使用,经皮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为鼻腔给药制剂。直肠给药剂型在药物吸收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既可以产生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产生全身作用。中药直肠给药剂型常见的有栓剂、微型灌肠剂和保留灌肠剂。除了治疗肛肠疾病以外,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内、妇、儿科等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纳米中药纳米技术将促进中药

22、有效部位或组分、中药复方制剂、外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首先由于纳米技术对物质超微粒化的作用,纳米级粒子将使中药在人体内的传输更方便,可提高中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增强临床疗效。牛黄加工到纳米级的水平,其理化性质和疗效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治疗疑难杂症,并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纳米中药的开发应用,可将不易被人体吸收的中药制成纳米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把纳米药物做成膏药贴在患处,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纳米技术在中药加工方面的应用,能在保持中药原药成分的基础上,使药物有效成份充分析出,形成独具特色的纳米中药材料。中药制剂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中药摆脱了过去“作坊”式的生产,为

23、中药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制备生产新制剂是从根本上改变中药制剂领域的落后面貌,从整体上提高中药制药技术物根本途径。优统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在临床,多年的临床实践是对中药方剂的最好筛选。很多精典名方之所以久用,是因为安全有效。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药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中药制药的前处理工艺技术 粉碎技术 粉碎是中药前处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粉碎可采用单独粉碎、混合

24、粉碎、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等方法。近年来,超微细粉化技术在中药粉碎中的应用日趋增多,运用气流粉碎、低温粉碎等现代加工技术,可将原生药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um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中心粒径为10um左右,从而使药材成份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 浸提技术 中药传统的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近20年来,科技人员对传统浸提方法工艺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查,建立了目前公认的参数确定方法。即以指标成分的浸出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比较法等优选浸提工艺条件,确定参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多学科互相渗透对浸提原理及过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25、,浸提新方法、新技术,如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提取等不断被采用,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质量。 分离纯化技术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沉降分离法、滤过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常见的精制方法有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分离和精制的新方法。如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等。在提取和精制过程中还可以选用两种以上工艺联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ZTC澄清剂与大孔树脂吸附联用;用大孔树脂吸附与超滤技术联用;用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联用。 浓缩干燥技术 近年来,薄膜蒸发技术在中药提取液

26、浓缩方面的应用日趋完善。同时,许多适宜中药生产的干燥设备问世,也提高了干燥效率和干燥物的质量。现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远红外辐射干燥箱、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 中药制剂工艺技术 制粒技术 湿法制粒技术在50年代制备中药冲剂中、片剂时应用最多,所用辅料常局限于淀粉、糖粉、糊精。为了减少制粒过程中辅料的用量,现常采用流化床制粒技术(一步制粒技术)、快速搅拌粒技术、干法制粒技术。 包衣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的诞生及高效包衣锅的研制成功,薄膜包衣技术迅速发展,有逐渐取代糖衣工艺的趋势。 通过选择包衣材料和设计包衣处方,达到恒释、缓释、速释的目的,或者将药物制成在作用点释放的定位片

27、以及将药物确切送入靶组织的靶向制剂,这些将使薄膜包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发景。 固体分散技术 水溶性和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常作为固态分散物载体,以增加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增加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也有应用一些水不溶性载体或难溶性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阻止药物的释放,以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 包合物技术 包合物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包合材料是-环糊精。药物分子被包合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粒分散物是一种超微型药物载体。分散效果好,易于吸收,释药缓慢,副反应低。特别对中药中易挥发性成分经包合后,可大大提高保存率,并能增加其稳定性。 微型包囊技术 微型包囊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材料(通称囊

28、壁),将药粉微粒或药物微滴(通称囊心)包埋成微小状物的技术。近年来,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微囊的技术格外引人注目。 灭菌技术 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滤过灭菌法及气体灭菌法等是常用的灭菌方法。60Co-射线辐照灭菌和微波灭菌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发展也较为迅速。 中药剂型的研究 中药制剂的剂型应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科学技术的进步,医药事业的发展,剂型随之改进和创新是必然趋势。中药剂型的发展为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口服给药剂型 口服给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在中药汤剂、丸剂、散剂等传统给药剂型的基础上,为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方便服用,不断地进

29、行了剂型改进。目前中药口服主要研究开发的剂型有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口服液剂等。 注射给药剂型 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发展是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的重大突破。目前,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开发处在一个相对活跃的阶段,药物原料的来源更加广泛,制备方法不断增多,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在原有研究的基础,采用膜分离超滤、冷冻干燥等技术,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稳定有了明显的提高。制剂品种不仅有一般的溶液型注射剂,也有乳浊液,混悬液型注射剂和固体粉针剂,给药途径包括肌内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更加注重提取分离方法的改进,以中药有效单体成分或有效部位为原料,提高注射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广泛采

30、用新技术,使中药注射剂达到缓释、控释、靶向制剂的要求。 经皮给药剂型 中药经皮给药有多种剂型形式,传统的经皮给药剂型有浴剂、洗剂、搽剂、酊剂、油剂、软膏剂、膏药、糊剂、熨剂等;高分子药用辅料的发展,促进现代经皮给药剂型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贴片剂的开发研究,这些剂型的应用,拓展了中药外用药物的发展空间,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治疗原则,为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技术保证。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TDS)也是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一个趋势。为了提高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制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特别是以中药或其有效成分作为透皮吸收的天然促进剂,已引起普遍的重视。

31、 粘膜给药剂型 粘膜给药是指药物与生物粘膜表面紧密接触,通过该处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给药方式。粘膜给药的部位可以是口腔、鼻腔、眼、阴道、直肠等,剂型根据需要可以是片剂、膜剂、棒剂、粉剂、软膏剂等。 中药制剂现代化的思考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实现中药制备现代化的途径与方法。 1、大力开展以中药制剂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为新剂型与新制剂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2、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努力在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中药复方制剂。 3、开展中药制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从而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基

32、础。 4、注重中药新药开发与中药新剂型的创制,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造,更要注意中药新药的开发。新药开发的重点是一、二类新药的研究,要针对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开展治疗性药物制剂的研究。同时应当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研究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靶向药物制剂。 5、重视中药新辅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促进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中药制剂新技术一、 中药制剂的研究优统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在临床,多年的临床实践是对中药方剂的最好筛选。很多精典名方之所以久用,是因为安全有效。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

33、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药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1中药制剂的体内化和标准化研究复方与单味并重探索其疗效的物质基础,重点在于研究体内化和标准化。 体内化对中药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固体、半固体制剂)和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中药成份复杂,代谢途径不详,有效部位多不明确,而且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有效成份,采用动物的“标准血清”进行实验,这样可能更接近于用药实际,结论与临床也更为一致,同时还可以进行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关系研究。目前常用于研究中药制剂体内药物动力学的方法主要有:1)以某一成份作代表研究体内药

34、物动力学,它适于化学成份比较明确的制剂。2)生物效应法:包括药理效应法和药物累积法。前者对于有效成份不明或缺乏适当测定方法的制剂是行之有效的,但选用的药效指标最好能反应原方的主要临床功效;后者适用于毒理与药理效应为同一组分产生的制剂,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毒性成份药物动力学过程,而且由于药量大于临床剂量,有可能导致药物动力学的改变。释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反映药物的体内情况,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同时测定释放度,还可为改进配方、选择剂型、制定工艺提供依据。工艺、设备及原辅料的不同对释放度影响很大。目前中药制剂一般只有崩解时限的标准,而没有把释放度作为质量指标,这是不妥当的。 标准化其目的是保证研究

35、的科学性和结果可比性,为“国际化”服务。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的可控和稳定;二是新药研究的规范化。包括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与化学药效毒性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应用。2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中药复方研究需要物理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中药剂型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等技术手段,中药的组合效应,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是基于中药组合基础上的,即个以上中药组方后,产生一种或几种原单药所不具备的效能,而这正是中药治病达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和煎煮时的高温以及溶

36、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中药复方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有效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份。1) 有效浸膏 中药复方经浸渍提取去杂后的浓缩(干燥)品。浸膏虽较药材是去粗了,但成份仍不明确,质量难控制,有效浸膏与汤剂十分接近的,但由于工艺问题同一处方浸膏疗效远不如汤剂。2) 有效部位 中药或复方中提取的总生物碱、总黄酮、总蒽醌、总氨基酸等某类有效成份,有效部位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效单位的和。3) 有效成份 中药的有效单体,有的是从复方中分离的,也有将复方筛选出有效单味药后提取的。 目前对中药的研究,一是用现代药理研究模

37、式寻找复方药中的有效成份,并分析其化学结构,为开发中药制剂提供目标先导化合物。二是把复方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更有利于发挥中药复方的优势,应予重视。 中药及其复方的临床疗效、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肯定是其中的化学成份。复方的多种功效主要是多成份、多系统、多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复方化学的研究重点应根据药理的多指标的结果,分析口服给药后能进入血液的成份寻找成份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围绕临床、药理、化学的机制,应该是中药复方研究最后归宿之一。制剂研究 采用最佳组合的成分及药理和化学研究。当今理论的不断突破,技术手段的进步,中药单味到复方系统研究的过程将加快。3中药制剂质量的研究中药制剂研究必须在处方

38、固定和原料质量、制备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方可拟订质量标准草案,质量标准应切实反应和控制最终产品质量。中药成份复杂,互相干扰,难以找到适合的含量测定方法,中成药有效成份的含量限度较大程度决定于药材,而药材的有效成份含量受产地、采集季节、贮藏时间与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波动很大,有时达几十倍,中成药新产品必须有至少种有效成份的含量测定或一种有效成份及种指标成份的含量测定,并提出一个供参考使用的要求范围。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的研究稳定性是其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确定新药有效期的主要依据。二、新工艺、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药剂型和工艺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备形式。中药剂型的选择应根据临床需要、药物性质、

39、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和预试验予以确定。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半成品性质、剂型特点、临床要求、给药途径等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制剂成型工艺是将半成品与辅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剂型并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制备工艺是中药制剂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备工艺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方剂中药物进行方药分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剂型筛选、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筛选和中试等系列研究,并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使制备工艺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使研制的新药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定。制备工艺研究应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中药制剂研究水平。提取溶剂技

40、术的进步,现代各种有机溶剂的应用,使药中的各种有效成份经不同的溶剂处理得以充分提出。新的方法如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也已开始应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研究与生产中。早先的分离是靠溶剂萃取,而现代层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化学分离中,随着层析载体如硅藻土、氧化铝、活性炭、硅胶、聚酰胺、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吸附树脂以及凝胶等的不断出现,各种层析方法也相继问世,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将有效成份进行分离,还可以对所分离的组分进行初步鉴定。现代分离分析仪器的出现,使得中药制剂质量又提高了一步。2先进生产工艺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提取工艺由于中药制剂的研制一般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一

41、般药材都需要经过提取。针对影响提取效果的多种因素。在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份与药理作用;结合临床要求与新药类别,所含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再根据提取原理与预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中药提取应用现代技术,提高了提取效率。中药提取装置,已从敞口直火加热锅发展到夹层蒸汽加热锅、多功能提取缸具有水煎、乙醇提取,从静态提取发展到动态提取,从单元设备提取发展到多缸连续提取,芳香性成份蒸馏提取等多种功能。最新推广的是逆流缸组提取技术以及药酒恒温循环提取技术。 分离与纯化工艺分离与纯化工艺包括根据粗提取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分离方法与条件,以得到药物

42、提取物质。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可采取各种净化、纯化精制的方法,以为不同类别新药和剂型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提供纯化物含量指标及制订依据。常见的分离方法有沉降分离法,滤过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常见的精制方法有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法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分离和精制的新方法,如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等。 浓缩与干燥工艺浓缩与干燥应根据物料的性质及影响浓缩干燥效果的因素,优选方法与条件,使达到一定的相对密度或含水量,并应以浓缩、干燥的收率及指标成份含量,评价本工艺过程的合理性与行性。喷雾干燥是流

43、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由于是瞬间干燥,所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冷冻干燥是将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由于物料在高度真空及低温条件下干燥,故对某些极不耐热物品的干燥很适合。 制粒技术流化床制剂技术一步制粒的特点为可大大减少辅料的用量。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5070,颗粒在沸腾状态下形成,表面圆整,流动性好,成品质量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包衣技术包衣可分为药物衣、糖衣、薄膜衣等。随着高分子学科的发展,新的薄膜包衣材料不断出现。传统薄膜包衣材料主要有胃溶和肠(小肠)溶型,新的敏感包衣材料的合成也使大肠和结肠定位给药成为可

44、能,通过选择包衣材料和设计包衣处方形成的包衣膜,可在一定的值范围内溶解或崩解,也可控制膜的渗透性,使包衣的药物在体内逐步释放出来,达到恒释、缓释的目的;或者将药物制成在作用点释放的定位片,以及将药物确切送入靶组织的靶向制剂。这些都使薄膜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指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中的技术。 包合物技术环糊精包合物是一种超微型药物载体,其原料是环糊精(),药物分子被包合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粒分散物。 微型包囊技术微型包囊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材料(通称囊壁),将药物微粒或药液微滴(通称囊心)包埋成微小囊状物的技术,其制品

45、称为微囊剂。3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药剂型改革与创新建立在新辅料应用的基础上,新辅料的进展为中药新剂型,新制剂设了良好的条件,推动着中药制剂的发展。三 、中药的新剂型传统中药剂型的发掘提高无疑是中药剂型现代化的捷径。应用当今技术加以研究,从中开发出新技术、新剂型。以去除其显效慢、使用不便、疗效不稳定、质量不易控制的缺点。传统中药剂型广泛应用卓有成效。中药复方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多靶点发挥药效,对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借鉴现代制剂技术,扬长避短,是中药剂型改革的主要途径。片剂、胶囊剂、膜剂、滴丸、滴眼剂、气雾剂、针剂都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口服给药剂型 颗粒剂中药颗粒剂的研制,是传统中药饮片

46、改革的一个方面,颗粒剂生产采用动态中温提取、药渣药液高速离心分离,药液喷雾干燥以及一步制颗粒等技术,在全封闭条件下使有效成份提取完全、质量稳定、服用量小,服用方便等。 胶囊剂胶囊剂分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两种,胶囊内容物包括中药细粉、中药浸膏或提纯物。近年来,在一般硬胶囊剂制备的基础上,肠溶胶囊剂、缓释胶囊剂和软胶囊剂的开发受到重视,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保证药物的疗效。中药微型胶囊的研究拓展了新型的中药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使得这些常见的中药剂型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片剂 中药片剂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要剂型之一。中药片剂可分为半浸膏片、全浸膏片、全粉末片和提纯片,其制备方法多采用颗粒压片法。半浸膏片中稠浸膏和药材细粉除具有治疗作用外,稠浸膏还有粘合剂作用,而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