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期数字文化建设如何助力公共文化发展 (1).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8293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9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数字文化建设如何助力公共文化发展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期数字文化建设如何助力公共文化发展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期数字文化建设如何助力公共文化发展 (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时期数字文化建设如何助力公共文化发展伍勇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影响下,国家对文化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数字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形式,其本身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是助力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对于数字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数字文化建设如何助力公共文化发展问题,以期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在新时期下,我国公共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革,传统传播渠道逐渐被打破,受众获取信息途径日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也

2、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企业生存压力逐渐加大。因此,在新时期下积极利用数字文化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成为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予以高度重视。一、数字文化和公共文化的概念数字文化(Digital Culture)是指在数字环境下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包括数字出版、数字艺术、数字教育等。数字文化的特点使得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存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创意产业,赋予了人们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和多元文化体验。数字文化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面貌,推动着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

3、。而公共文化(Public Culture)是指社会共同关注、适用和享受的文化,包括文化资源、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等。公共文化是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基石,包括文化活动、艺术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方面。公共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增进社会文化共识和交流,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数字文化和公共文化虽然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的关系。数字化的便利性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公共文化的传播和服务能够更广泛地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和人群,带来文化消费的多元体验和满足。同时,公共文化也能够促进数字文化的发展,例

4、如公共场所的文化引导等都为数字文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总之,数字文化和公共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关联、互为依托。人们应当在这两者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更加繁荣、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论丛10文化论丛二、新时期下数字文化建设对发展公共文化的意义(一)打破区域限制,开创新型文化服务方式数字文化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化服务和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利用数字技术,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通过互联网传播,打破地域限制,开创新型文

5、化服务方式,实现文化界面的扩展和共享。同时,数字文化建设为公共文化机构提供了更广泛、更灵活的运作方式,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拓展公共文化传播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文化服务平台,扩大民众参与的渠道,更好地为大众提供文化服务。(二)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增强文化软实力新时期下数字文化建设为公共文化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提升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数字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丰富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同时,数字文化建设也可以使公共文化机构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6、,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公共文化机构必须注重数字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以不断扩展服务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推进文化资源共享,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数字文化建设为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方式。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整合、发布和使用将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加强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资源壁垒,使得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同时也促进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推动地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内涵。因此,公共文化机构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应该更加注重文化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交流和融合,以

7、更好地满足公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四)推进文化服务智能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数字文化建设为公共文化机构提供了实现智能化文化服务的可能。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整合,使得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让文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和贴心。同时,智能化的文化服务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体验,还可以优化文化机构内部的运行流程,减少人力成本;增强用户互动交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公共文化机构应该加强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文化服务智能化,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三、新时期下数字文化建设对发展公共文化的

8、对策(一)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文化领域范式的转变,促进了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也是发展公共文化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文化机构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和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机构应该更加重视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步伐,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精神文化11文化论丛产品与服务。为此,文化机构应该大力发展数字资产,构建数字文化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存储和分发;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切实地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准备工作,强化数字文化感知,

9、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以此推动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开展智能化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内容数字文化建设是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之一,其中智能化文化服务是丰富公共文化内容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程度越来越深,数字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而且还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满足公众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文化需求。例如,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设计出个性化智能机器人、VR互动装置等新型文化媒介,为公众创建更加多样性、富有创新性、多维度的文化体验。(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速数字化进程数字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下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

10、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加速数字化进程是重要的对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的方式,公共文化机构应加强数字化建设进程,在数字化平台上积极整合和加工文化资源,不断增加服务场景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在数字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新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以此增强数字化文化产品和数字化文化服务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助力公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四)构建数字文化网络,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数字文化网络的构建是新时期数字文化建

11、设助力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一方面,数字文化网络的建设可以方便公众获取并享受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可以避免文化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降低文化成本,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数字文化网络也为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和途径,可以通过数字文化产品、数字展馆等形式创新文化呈现方式,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的特点,提升公众文化参与度和参与质量,形成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新形态,以此增强公众文化参与和共享意识,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数字文化建设对于公共文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使公众更好地接受文化熏陶和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营造社会良好文化环境,提升我国公共文化在世界上的美誉度与地位。因此,应加强公共文化机构在数字文化网络建设中的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水平,以此不断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