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肝病毒入侵接种过疫苗的机体时黄远翔 刘彦君 李岩蒙 李佳芯 高璞 郭思捷 党梓祎体内产生的免疫应答小 组 成 员PART 1乙肝病毒及乙肝疫苗(接种疫苗后未产生抗体)PART 2乙肝病毒的初次免疫(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PART03乙肝病毒的再次免疫ReviewPART 1乙肝病毒及乙肝疫苗PART 1乙肝病毒及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为嗜肝DNA病毒,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主要检查了这五种物质,分别是HBsAg、抗HBs、HBcAb(乙肝核心抗体)、HBeAg(乙肝e抗原)和抗HBe。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即一种
2、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并非完整的病毒,这种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 乙肝病毒的“过五关,斩六将”乙肝病毒的初次免疫(接种疫苗后没有产生抗体)PART 2即刻固有免疫即刻固有免疫皮肤黏膜屏障MBL途径旁路途径补体激活Kuffer细胞:位于肝窦内表面的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募集 中性粒细胞早期固有免疫早期固有免疫 被感染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下调表达,或其表面可被NK细胞识别的非MHCI类分子配体异常或上调表达,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NK细胞 通过直接识别靶细胞表面CD1提呈的抗原激活,或者被IL-12和IFN-等细胞因子激活。NK
3、T细胞 识别病毒蛋白或者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感染细胞表达的热休克蛋白,感染细胞表面的CD1分子提呈的糖脂或磷脂类抗原。T细胞 被感染的细胞分泌IFN-/,可以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可以抑制HBV复制和扩散,也可以召集和激活肝内的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是Kuffer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适应性免疫DC细细胞胞 未成熟DC,加工抗原能力强,但提呈抗原能力弱 成熟DC,加工抗原能力弱,但提呈抗原能力强 成熟的DC细胞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等摄取抗原物质并销毁之,从而行使固有免疫应答,而抗原肽部分则被加工以便提呈。DC进行完以上工作后会逐渐的移行到区域淋巴
4、结,将抗原肽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细胞膜上,并提呈给CD4+T细胞,提供初始T细胞活化的启动信号。成熟DC还高表达CD80 CD86 CD40等共刺激分子,为T细胞的充分活化提供了第二信号。当病毒破坏肝细胞后,被破坏的肝细胞变成内源性抗原,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供CD8+T细胞的TCR识别。Kuffer细细胞胞Kupffer细胞(肝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肝血窦中的细菌,异物和衰老的红细胞,也有处理抗原,诱导处理抗原,诱导T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的作用的作用。特点:不具有增加抗原免疫原性的能力。相反有消除或减弱抗原性的作用。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肝
5、脏的清除及屏蔽功能减弱,肠源性内毒素清除不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由于Kuffer细胞能吞噬来自血液循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所以Kuffer细胞的数量代偿性增多,但是细胞的功能下降,所以使得HBV逃避Kuffer细胞的作用,形成慢性乙肝。CTL杀伤靶细胞的全过程杀伤靶细胞的全过程1)效靶细胞结合 CD8+T细胞的TCR识别靶细胞提呈的pMHCI后形成免疫突触,使CTL分泌的效应分子在局部形成很高的浓度,从而选择性杀伤所接触的靶细胞。2)CTL的极化 TCR及共受体向效-靶接触部位聚集细胞骨架、亚细胞结构及胞浆颗粒向靶细胞重新排列和分布 保证CTL胞质颗粒中的效应分子释放后能有
6、效作用于所接触的靶细胞。3)致死性攻击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穿孔素靶细胞坏死。颗粒酶靶细胞凋亡。死亡受体途径(FasL/Fas和TNF/TNFRI途径)CD4+Th1CD4+Th2CD4+Th17CD4+TfhCD8+CTLTCR识识别别的的配配体体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诱诱导导分分化化的的细细胞胞因因子子IL-12、IFN-IL-4 IL-1(人)、TGF-IL-6、IL-21IL-2、IL-6产产生生的的细细胞胞因因子子IFN-、TNF-、IL-2、GM-CSFIL-
7、4、IL-5、IL-10、IL-13、GM-CSFIL-17IL-21、IL-4、IFN-IFN-、TNF-、穿孔素、FasL介介导导免免疫疫应应答答类类型型参与辅助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固有免疫辅助体液免疫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增殖形成生发中心体细胞高频突变在抗原的诱导下发生。实质是生发中心母细胞的轻链和重链 V区基因的点突变。Ig亲和力成熟在初次应答时,大量抗原可激活表达不同亲和力BCR的B细胞克隆,而这些B细胞克隆大多产生低亲和力抗体。当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应答仅有少量抗原出现时,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克隆会优先结合抗原并得到扩增,最终产生高亲和力抗体。Ig的类别转换 B细胞在V区重
8、排结束后,其子代细胞均表达同样的Ig V基因,但Ig C基因的表达是可以变化的。Ig的类别转换的发生是在抗原诱导下发生的,并接受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节浆细胞的形成浆细胞是B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其胞质中富含粗面内质网,有利于抗体合成和分泌。浆细胞不再表达BCR和MHCII类分子。生发中心的浆细胞大部分迁移入骨髓,并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产生抗体 记忆B细胞的产生生发中心存活下来的B细胞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大部分记忆B细胞离开生发中心进入血液参与再循环。与同一抗原再次相遇时可迅速活化,产生大量抗原特异性Ig,为长寿B细胞PART 3乙肝病毒的再次免疫乙肝病毒的再次免疫是乙肝病毒的再次免疫是以体液免
9、疫为主的以体液免疫为主的记忆性B细胞(MBC)表达高亲和力BCR,再次暴露于抗原时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cl-6在记忆性 B 细胞形成过程中具有绝对的必要性、促进GCB细胞增殖、保护 GC B 细胞免受DNA损伤影响长寿浆细胞长寿命浆细胞持续、长期分泌抗体,并从凋亡途径中逃脱,为“专职长寿抗体分泌细胞”。再次应答的特点(优点)潜伏期短;血清抗体浓度增加快、平台高;抗体维持时间长;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产生高亲和IgG;1前体细胞出现的频率高;2主要位于抗原在体内迁移的通道上;3组成性表达CD80CD86;4体细胞高频突变;5转换的Ig亚型胞内区(Ig G+或嵌合Ig M/Ig G+B的细胞可以导致更强和更持久的信号级联反应)6不依赖于持续性的T细胞辅助;7进入分裂期早且多(同时表达低水平的细胞周期负调节因子和高水平的促增殖基因);记忆B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吕进 宋秀军 宿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88)乙肝疫苗接种后体液免疫应答的数学模型 罗丽丽 孟改利 冀贞浩 周义仓(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49)谢谢!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