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纪录片的叙事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672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纪录片的叙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闻纪录片的叙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闻纪录片的叙事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7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新 闻 文 化 论 坛作者简介:曾繁凤,女,汉族,福建龙岩人,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纪录片导演,主任记者,硕士研究生,新闻传播、中外纪录片研究。新闻纪录片的叙事研究曾繁凤摘要:纪录片属于时代印记,全面记录下社会改革发展痕迹。新闻纪录片在新时期的变化发展能够体现出整个社会持续进步,也是揭露社会真实、反映社会问题以及激发观众独立思考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新闻纪录片和相关叙事结构,介绍了新闻纪录片的叙事视角,提出了新闻纪录片叙事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关键词:新闻纪录片;叙事视角;叙事策略新闻纪录片主要是相关影视媒体利

2、用纪录片创作技巧,针对新时期发展变化过程和事实进行及时、全面、系统报道。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纪录片和新闻边界持续碰撞,发展到目前为止,新闻纪录片和新闻深度报道从表现形式以及叙事方法等方面形成某种重合性。通过深入研究新闻纪录片,准确把握纪录片叙事特征,能够进一步帮助提升该类纪录片创作质量,总结经验。一、新闻纪录片(一)新闻纪录片内涵新闻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真人真事进行记录来反映整个历史概貌以及时代发展步伐,能够将现实生活及时、直接、真实、全面、形象地反映出来。新闻纪录片即利用电子摄影记录的方式为报道新闻而创作的纪录片,同时应该以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事件以及现实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

3、象,禁止出现扮演、补拍以及虚构等问题。从广义角度分析,新闻纪录片属于纪录片、新闻两者全面融合的产物,涵盖自然世界、人文社会、国家重要新闻事件等记录对象。从狭义层面分析,比起一般纪录片,新闻纪录片更为注重其新闻性,侧重于还原整个事件全貌,将真实信息展现出来,引发观众深入思考,属于纪录片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分析中外新闻纪录片可以发现,新闻纪录片本质为新闻性,利用影视媒体针对各种影响范围广的历史、社会事件进行全面记录的纪实性影视作品。比起一般纪录片,新闻纪录片从叙事意义角度分析比较类似于新闻深度报道,除了信息传输以外,还致力于记录历史,通过鲜明态度以及直接呈现措施引导社会思考1。(二)新闻纪录片特征新

4、闻纪录片属于艺术性、新闻性融合体,主要以新闻性为主,而艺术性为辅,新闻纪录片需要利用故事化叙事来吸引观众视线,准确表达创作立场和创作态度。新闻纪录片在记录各种事实中无法和新闻报道一样保持中立、客观性。新闻纪录片还具有相对时效性,注重现场性和即时性,始终追求无时差报道。新闻纪录片主要突出相对时效性,无法按照新闻报道要求进行界定,导致新闻纪录片丧失本性2。(三)从叙事学理论解析纪录片新闻纪录片是在电影基础上诞生的,在电视媒介全面推广普及中不断发展,其内涵、外延产生直接变化,同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叙事体系,整体叙事方式、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语言也持续创新发展。新闻纪录片围绕某一故事为核心细分拆解某一完整新

5、闻事件,随后针对其中多样信息实施全面重组,优化排序,随后按照创新结构进行重现,为广大受众展示其独特思考性和深刻性,和整个过程叙事策略以及叙事技巧存在密切联系3。二、新闻纪录片叙事结构安排(一)时间顺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作为递进的阶梯式叙事结构,主要是围绕时间顺序作为基础线索的叙事形式。大部分面向历史事件创作的新闻纪录片普遍倾向于采取时间顺序结构,能够使历史样貌得到最大限度还原,消除社会历史背景厚度、深度以及复杂度,激发观众内心情感共鸣,引导观众不断深入思考。例如,笔者制作的新闻纪录片十年一梦。从 2008 年开始,笔者和摄制团队花 7 年时间拍摄了一位“发电狂人”在海上进行海洋新能源试验的历程。

6、78新闻文化建设 2023.8 下新 闻 文 化 论 坛该纪录片就是用时间顺序进行叙事,记录了这个人物 7 年来失败与成功重要的人生节点,刻画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国家新能源的发展执着动人的梦想与坚持。这种叙事结构有清晰的时间脉络,更容易让观众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代入感和共情力。(二)中心串联结构中心串联这一叙事结构通常适合多个小主题组合构成的新闻事件。不同小主题之间尽管看起来互不联系,但能够单独展现出围绕同一新闻事件为核心的多个侧面,经过互相作用影响展现出整个新闻事件大主题,为此中心串联结构也被称作主题串联结构。中心串联结构属于横向叙事方式,其根据叙事者内在逻辑合理划分新闻事件,进一步将新闻事件

7、分解成不同段落,并在各个段落中对事件起因、发展、结尾、高潮以及各种人物关系进行自由叙述,段落顺序不会对新闻纪录片中的事件描述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左右事件效果,处于该类结构内,叙事顺序也不存在统一标准4。以笔者制作的新闻纪录片我们的小康为例,为了呈现厦门肩负特区使命,率先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所探索出的经验和成就,摄制组用中心串联的叙事结构,确立了五个新闻主题,制作了五集纪录片振乡 丰民 造血 塑魂 逐梦,将支援西藏、新疆、甘肃、重庆、宁夏等地纪实片段和扶贫过程中的感人故事穿插在每一集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悬念展开结构在新闻纪录片内同样会采取故事化表达技巧,设计创造出充满

8、趣味性内容,用悬念展开结构,吸引人注意力。在该类结构形式下,受众默认成对相关事件毫不了解,叙事者会先为观众展示结果,随后向其解释事件发生成因以及社会背景。观众可以利用新闻纪录片看到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到底为什么等相关表达,合理设置悬念能够有效吸引受众关注5。叙事结构就像一个线索或一个骨架,并在实际创作编制新闻纪录片过程中合理搭建关键点与面。通常情况下,新闻纪录片对应叙事结构可以划分成线性以及非线性两种叙事结构。线性叙事内主要叙事结构是根据时间顺序对各种新闻素材呈现结构进行有效梳理,部分研究也将其叫作编年体结构。比起线性叙事结构,非线性叙事结构对应新闻素材并非递进排列,而是并列排列的,如中心叙事结构

9、下,新闻纪录片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开展,基于中心主题开展分散化叙事,从中心扩展形成的事件、主题。尽管从表面看起来没有必然联系和固定排列顺序,如同散文类文学作品,主要表现为形散但神不散的形态。三、新闻纪录片叙事视角多方切入(一)全知视角的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主要是成为观察者,相关全知叙述者身处故事外,观察者能够进行倾听和解说,能够对任意人物内心进行透视,了解各种故事发展体系脉络,这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视角模式,可以将其称为上帝视角。立足于广度层面分析,全知视角下能够有效摆脱时空限制,立足于深度层面分析,这一叙事视角能够进一步融入主观情绪以及主观看法,并不断深入核心人物内心深处。但其中需要注意,虽然全知

10、视角从叙事方面和限知视角相比拥有更为宽泛操作空间以及较高自由度,但叙事者利用这一视角进行叙事时会下意识融入自身感受,使全知叙事视角最终陷入一种主观性和虚拟感旋涡当中。实际叙事过程中,应用全知视角主要优势是能够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进行灵活切换,将整个人物故事线及其内心活动全面呈现出来。全知视角下,叙事者能够进一步摆脱视角限制,联系自身意向对叙事立足点进行灵活转换,这也是全知视角优势之一,但叙事者容易出现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容易将主观观点传输给观众。(二)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的目击者叙事主要是相关叙事者如同身临其境一样,在现场观察整个事件发展过程,并通过目击者角色为观众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

11、按照全知视角制作的新闻纪录片,在叙事者为观众讲解事件发展中普遍会搭配目击者以及新闻当事人访谈,从而提高自我叙述真实度,提高事件可信度。相似叙事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变换式人物利用有限视角进行描述介绍中能够聚焦于不同类型人物视角,促进信息分散到不同人物感知中,对应人物感知也是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内多个不同“我”的感知,相对片面且局限,是遮蔽性叙事类型。部分学者也将目击者视角当成多重选择性全知,该种描述视角本质特征正好与全知模式相反,由于叙事者属于故事中不同人物,全知叙事者身处故事之外,观众对信息进行接收中,无法有效分离两类完全不同叙事者,主要原因是该视角通过人物感知进一步代替全知叙事

12、感知。因此,不管是第一人称下目击者叙事角度中的目击者,或是变换式人物角度内的“我”,主要提供本人所见信息,无法将整个新闻事件脉络全面交代出来,为此该类叙事形式依然为限知叙事。因为叙事者拥有不同的身份处境,即使身处相同事件,也能够观察到不同事物。(三)故事之外摄像视角故事外面的摄像视角就像是一个摄像机或是剧院中某个观众,对人物言行进行客观观察记录。比起全知视角,摄像视角是限知视角,新闻纪录片只能对当前、表面外部信息实施记录描述,不能对即将发生事件以及人物内心进行洞察,属于严格限知叙事,该类叙事方法普遍应用于深度报道以及电视新闻当中。因为第三人称的限制叙述者始终处于事件之外,拉大了叙事主体与客体之

13、间内心距离,叙述者通过超然心态进行故事讲述,在解说中不会掺入过多叙事者自身内心情感,整个画面按照客观镜头以及蒙太奇措施拼接形成,有助于深化电视深度报道权威性以及客观性。79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新 闻 文 化 论 坛四、新闻纪录片叙事策略合理利用(一)注重故事性,主题故事化与人物个性化我们永远都需要新闻纪录片来帮我们记住那一段段已经过去的历史,留存一个个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国记忆。在叙事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敏锐地甄别,寻找到具有看点同时不可替代的人物故事。因为有血有肉的故事以及不可替代的典型人物是新闻纪录片的灵魂。而在拍摄过程中,在没有任何干扰下通过镜

14、头记录的当事人状况、事件发展原貌和具体剖白,各种日常对话中各类无修饰内容可以发挥出震撼人心的重要力量。这属于新闻纪录片从简到繁,随后化繁为简的过程。以笔者制作的新闻纪录片向海而生为例,该纪录片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大历史背景,以“海”为主题,以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厦门人物故事为载体,从协调发展、民生共享、生态建设、文明传承、对外开放等主题展开。第一集山海交融中,选取了三代铁道兵张义兴一家为开通鹰厦铁路奉献青春的故事,同时抢救式地拍摄记录了厦门海堤亲历者的故事,这些纪录片的主人公平均年龄超过 80 岁,他们虽然已经年迈但依然富有激情地讲述当年的光辉岁月。而在近年来广受观众好评的新闻纪录片人间世中

15、,主题故事化、人物个性化且具有高度的不可替代性。10 集的纪录片中,无论是救命中抢救死亡的主人公还是团圆中器官捐献者,或是选择中做试管婴儿的父母,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生死的感悟感染着每个观众。每一集直抵生死,直抵人心,用真实又扎实的故事、镜头、细节直面生死;用典型人物生离死别的同期声和大量的纪实片段,记录每个人的生存困境和中国的医疗困境,最终上升到人生人性等哲学思考,成功跻身新闻纪录片现象级的行列。(二)注重新闻性,视听叙事紧密融合完整叙事结构涵盖画面组成、画外音解说词以及人物同期声,至于主题表达对视听叙事具有较高依赖性,选择性展现人物同期声,以及画外音解说词的侧重点差异,能够使整个纪录片表

16、达多样情感议题。新闻纪录片对各种价值新闻事件以及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还原中,要重视新闻性。片子中普遍会利用事件发生时的留存新闻影像,或者用历史再现的方式增强整个画面说服力,改善画面可视性。例如,笔者制作的厦门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新闻纪录片蜕变,围绕“变”这个主题,从改革、开放、跨岛、民生、两岸、生态六个维度展开,通过制之变 门之变 城之变 人之变 海之变 韵之变加入大量 40 年来留存的新闻影像,并用许多今昔相同事件对比的方式突出“变迁”。每一集用中心叙事结构以及悬念叙事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将主题故事化。同时,从时间角度分析,新闻纪录片于叙事内插入历史新闻画面充当故事线辅助,可以对时间线空白进行有

17、效弥补填充,提高整体叙事连贯性。立足于时空角度分析,动态新闻影像可以展现具体时空,提高真实感,帮助观众直观掌握事件、人物状况。(三)注重多元性,叙事角色多元展现群像叙事如同一群人为对象的人物塑造方法,纪录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群像叙事,特别是各种纪录片题材没有叙事学中以开端、发展、结局为核心主线连贯情节,普遍是以现实选材为主。此外,新闻报道内频繁出现群像式人物报道,在新闻纪录片中,通过对群体形象特征进行刻画能够促进实现文学感染力与新闻客观性达到有机平衡。群像并非新闻纪录片以及新闻报道表意目标,属于一种叙事方法。以笔者制作的新闻纪录片厦门因你而美为例,用了多元的视角,用群像而非个体的同期声、纪实片段呈

18、现为厦门的高颜值努力付出坚守的故事。比起个体肖像,集体群像在铺垫背景基调以及扩展叙事线索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为此新闻纪录片对各种突发重点公共事件进行介入报道时,群像叙事能够形成更大共情张力6。五、结束语纪录片表现形式从最开始的几秒钟火车进站,进一步发展到上千万米长的电影胶卷,从简单的黑白变为彩色,从眼前伸展到手掌,随着媒介发展使相关信息相继成倍增加,各种虚构艺术电影、真实纪录片、严肃的新闻以及娱乐综艺等多样活动影响着广大受众。新闻纪录片相关传播伦理涵盖隐私、利益、公正以及真实等多个领域,在利用新闻纪录片记录各种新闻事件和历史事件时应该保持缜密、谨慎的态度。参考文献:1 于庆华,孙晖.扎根辽南乡

19、土讲好中国故事: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系列纪录片稻乡澎湃的叙事风格J.中国地市报人,2023(1):13-15.2 王爱爱.新闻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多模态叙事与传播学意义分析 J.新闻采编,2022(5):58-61.3 李娜.抗疫英文新闻纪录片的叙事话语比较研究J.今传媒,2022,30(7):91-94.4 赵世佳,张蕊.民俗新闻及纪录片叙事的可信性研究:以衡水湖湿地村居民俗为例 J.声屏世界,2021(5):53-54.5 何文旭.宏大主题在纪录片叙事话语中的隐性表达:以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纪录片2020远岫人家为例 J.记者摇篮,2021(11):4-5.6 荆营营.卫星新闻纪录片的扶贫叙事与融媒进路:以太空的见证为例 J.电影文学,2021(20):134-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