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及预防(1).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46703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及预防(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及预防(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及预防(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及预防(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及预防(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及预防脐炎病因:由于新生儿出生后,断脐、结扎不当、护理不当等发生的脐部感染。临床表现:感染后最初有少量分泌物渗出,如果未及时处理,可出现脐轮和脐周轻度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多、有臭味。慢性脐炎表现为小的樱红色肿物,脓性溢液,经久不愈。还可伴有发热、食欲差、精神状态欠佳等。治疗脐炎较轻的只需局部用3%的过氧化氢或75%酒精清洗。较重者及时就医。预防新法接生,严格按要求断脐、结扎,消毒纱布包扎。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特别注意防止尿液浸渍脐部。脐带脱落前、脱落初期:保持清洁,注意观察,发现脐部有分泌物要及时处理。发生脐炎:及时就医。尿布疹病因由于潮湿的皮肤互相摩擦或正常皮肤

2、长期受湿尿布的刺激而引起。(特别是尿液尿素氨皮炎)临床表现患处皮肤有红色斑点状疹子,严重时会造成臀部皮肤糜烂、丘疹、脱皮、较大的表皮溃疡、溃烂。其他表现:烦躁不安、爱哭闹、睡眠不稳等。治疗使用柔软、吸水性和透气性好的棉质尿布。尿布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在阳光下晒干。(纸尿裤就选择干爽型)应及时吸干新生儿臀部上皮肤上的水分,不要擦干,并让新生儿的臀部暴露于空气中风干。以保持新生儿臀部皮肤干燥,每次暴露后可以涂润肤油。只是发生臀红但没有破皮,可以涂鞣酸软膏或六合粉;表皮破损或严重破损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勤换尿布,选用适当的棉质尿布或高质量的纸尿裤。勤于清洗,便后要勤清洗,局部用温水洗净、吸干、涂

3、润肤油(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不要朴爽身粉。正确清洗:不要用成人洗衣粉或衣物柔顺剂清洗尿布,最好用新生儿专用洗衣剂,要彻底清洗干净、晒干。湿疹病因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13个月。属于过敏性皮肤病。原因:是对食物、吸入物或接触物过敏所致。多见于吃牛奶的新生儿。少数情况与先天体质有关。临床表现最初表现为红色的小丘疹,有渗液或脱屑,严重者可发展成疱疹,破溃结痂。新生儿奇痒难忍、睡眠不稳、烦躁不安。治疗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消炎、止痒、脱敏药物或湿疹膏。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使用碱性沐浴液、肥皂。新生儿身上沐浴液要冲净、皮肤抹干后再涂非油性润肤膏。避免受外界刺激:注

4、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温度过高:造成新生儿流汗,汗液刺激可造成或加重湿疹。湿度过高同样可引起或加重湿疹。修短指甲:防止抓伤引起感染。必要时戴上棉质手套。戒口:产妇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产妇要坚持母乳喂养。(牛奶异体蛋白过敏湿疹)衣裤:选用柔软、透气性好、没有刺激性的棉织品,不穿化纤类衣物。脓疱疮病因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疾病。早产儿、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多见。传染源来自母亲、保姆、病菌污染的尿布,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见于出生后410天。经常发于手臂、下肢、尿布区以及皮肤皱褶部位。脓疱高出皮肤表面,周围微红。重者易发生多处感染,进而引起败血症。治疗新生儿洗澡后可先用消毒棉

5、签蘸75%的酒精将脓疱擦破,然后吸去脓液,擦净局部不,再涂1%2%的龙胆紫或0.5%的新霉素膏,严重者需用抗生素治疗或去医院治疗,以免引起败血症。正确处理脓疱疮:脓疱疮的脓液流出后易感染其他部位,所以在处理时一定要防止二次感染。预防正确去除胎脂:对胎脂过多、过厚,应当用棉球蘸石腊油轻轻擦去,特别是腋下多余的胎脂。给新生儿穿宽松的棉布睡衣,不要裸身直接包裹。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要注意每次洗澡后拭干颈部、耳后、腋下等部位。天热时不要把新生儿包得过严。细心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处理脓疱疮的棉签不要乱扔。鹅口疮新生儿常见疾病,尤其是出生1以后的早产儿。俗称“白口糊”,中医称“雪口症

6、”。病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免疫力低下(虚弱、营养不良、腹泻等);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被污染的食具(奶瓶、奶嘴等)。临床表现表现为口腔黏膜附着一片片白色乳凝状物,多见于颊黏膜、舌面、上腭等,有时可蔓延至咽部,不易擦掉,如果强行揩去,容易出血。可累及食道、气管、支气管、肺等是,如抵抗力差,可引起霉菌性腹泻,严重时可发生肠道溃疡及穿孔。治疗该病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擦在创面上,每4小时1次,每天34次,疗效显著。症状严重者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口腔:认真观察,区分鹅口疮和残留奶汁。注意口腔卫生。产妇注意乳房卫生:保持乳房清洁卫生,勤换衣裤;喂奶前洗手

7、,特别是便前便后的洗手。注意奶具清洁:人工喂养后,奶具一定要及时、彻底清洁,不要有残留物。注意奶具的消毒:可用煮沸法,也可用消毒锅进行消毒。乳腺炎病因新生儿出生后35天内,不论男女,均可出现乳腺增大,而且有少量淡黄色乳汁流出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新生儿生理乳房肿大,属正常现象,23周后自然消失,不需作任何处理。但如果采用挤压肿大乳房的错误方法,就会使细菌侵入,进而引起乳腺炎。临床表现表现为乳房红肿,触摸有痛感,新生儿爱哭闹,拒奶,有发热症状,23天后逐渐化脓。治疗局部红肿早期可热敷,较严重者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勤洗澡,保持乳房清洁卫生。穿柔软、透气性好的棉质衣服,勤换衣服,及时清洁消毒。如出现乳

8、房肿胀,切忌挤压。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或新生儿肠炎,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病因分为三大类:肠道内感染:一是由于奶具不洁导致腹泻;二是胎儿分娩时母亲阴道内细菌进入胎儿口内引起感染。肠道外感染:主要由于病原体毒素的影响或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而引起。非感染性:多数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吸收不良。另外也可能由于奶量增多或者突然从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临床表现正常情况下:大便的次数较有规律。母乳喂养:大便次数每天26次,呈金黄色糊状或比较稀。人工喂养:大便次数每天23次,呈浅黄色,成形。异常情况: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状,混有奶瓣,大便有臭味,而且新生儿状态不好,容易哭闹,体重停止增

9、长甚至出现下降,就可能发生了消化不良。治疗新生儿刚开始腹泻时不能吃过多的奶水.适当减轻新生儿的肠胃负担,可口服一些淡盐水.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减少配方奶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严重时,立即就医.预防注意产妇及新生儿的清洁卫生.产妇保持乳头清洁,新生儿奶具及时清洁、消毒.母乳喂养能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人工喂养要注意喂养方法,奶量不宜增加太多.呼吸道感染病因出生后不久发病,一般为宫内感染或产道感染。出生后与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后被传染所致。临床表现吃奶不好,容易发生呛奶,口周发青,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则浅速,出现烦躁哭闹或反应淡漠。治疗表现为轻微的流涕、鼻塞,其他症状良好,食欲好

10、,可进行正常母乳喂养。喂奶前应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喂奶应掌握少量多餐原则。呼吸道感染严重应立即就医。预防妊娠期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新生儿不宜接触过多的人,特别是有呼吸道感染的人。脐疝病因脐部是一个先天薄弱环节,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都能使脐疝外凸,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临床表现脐部可见一个突出的肿物,用手按压可回复腹腔。治疗一般都会自然消失,不必进行治疗。可使用束带胶布或绷带紧压疝环,防止脐疝出现。2岁以后脐疝还没有消失应考虑手术。预防设法降低腹压。尽量减少新生儿哭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咳嗽、便秘。预防脐部受压引起脐炎。新生儿黄疸病因1.胆红素生成过多2.血浆白蛋白结合不足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4肠肝循环增加。临床表现1.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好,足月儿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3-5天出现,5-7天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2.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221umol/L治疗茵栀黄口服液 思连康 光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