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民居 初识建筑【摘要】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按建筑物的用途可以将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商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即指非生产性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那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是怎样的呢?它的建筑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布局,又反映了当地怎样的特色?【关键词】建筑、民居、围龙屋、四合院、窑洞、杆栏式、一颗印、现代建筑、千篇一律、传承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民居的结构布局、造型、特征都各不相同,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审美观念,用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布局
2、、装饰上。如汉族的鹤、喜鹊、梅、竹,白族的莲花、傣族的大象,都反映出来各名族的特色。围龙屋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它的建筑风格、民风民俗都反映了客家的人文历史。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在整体造型上,仿佛一个太极图,具有坚固性、封闭性、安全性、合族聚居性等设计特点,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它的建筑特色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讲究建筑物体和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围龙屋的设计安全性较好,相信有值得现代建筑借鉴的地方。北京四合院式合院建筑的一种。合院,即是指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北京四合院构成独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3、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规模大小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院则是府邸、官衙用房。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四合院以木质建筑,重量轻,是可以防震的,且四合院院落宽敞,花草丰茂,是很多人理想的居住环境。窑洞是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大多依山而建,在天眼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窑洞可分为土窑、砖(石)窑、接口土窑。其构造十分精妙,多数窑洞温度、湿度宜人、保温隔热,
4、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且外界气候和大气中反射性物质对居住在窑洞中的人影响较小,长期居住窑洞有益健康和长寿。窑洞坚固耐用,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1)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废弃的窑洞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我所不愿意见到的,还是希望窑洞的精神、建造特色都能传承下去。杆栏式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多以木竹为主要建筑材料。为适应雨水较多的潮湿天气,多为两层建筑,上层住人,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这种构筑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且有效的利用空间,一房多用。建筑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朝向布局,这个朝向在江浙地区冬季日照时间最长而夏季最短,避开了夏季的炎热,增加了冬
5、季的采光时间。设计十分合理。现代很多房屋设计只为挣钱,建筑太过密集,使采光通风不便,希望有更多的建筑师能回到建筑的本质,建筑出更多适宜人类居住的房屋。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同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它的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土坯墙。正房、耳房、门廊的屋檐相互错开,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做斜沟,减少了漏雨的薄弱环节。无论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适宜修建,是千百年来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随着城市的改扩建,云南传统民居建筑“一颗印”已经越来越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
6、“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2)可以说,这些民居建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都反映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大多依地势而造。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简便的方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这些建筑或许没有现代建筑的华丽、高雅,却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现代城市的建设千篇一律,抄袭模仿的现象十分严重。试想,若能将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那传统民居精神与文化都能得到传承,也能为现代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传统民居最特别的一点是它的建筑者和使用者是同一人,设计、建造、使用,更能适合使用者或当地建筑条件。功能以实用为先,设计灵活,可以根据不
7、同的需要自行改动,材料构造也大多经济朴实。最能反映民族特色和当地特征。可这些传统民居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离大自然越来越远。比如对建筑物的通风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恐怕不久的将来就会用机械通风来替代自然通风了,但这种建筑是没有生命的,它就是机器,没有活力。更不用说对建筑的其他如朝向、保温、防潮、采光等要求。很多建筑师现在感觉陷入了误区,居住建筑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它是为居住所造,但现在很多居住建筑都只是片面的追逐华丽,用各种先进的材料堆砌成的不是建筑,更不能反映出建筑师的思想和设计理念。建筑与大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更能打动我们的心,为这个世界增添色彩。现代楼房越住越高,不知还有多少人能体会到以前大杂院或者在围龙屋时的温馨舒适?希望那些建筑师能多些思考,挣钱固然重要,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初衷。中国的传统民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了各地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我希望在高楼林立的当代建筑中,能看到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让传统民居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参考文献】(1)郑州晚报2008年12月10日C06版:城市故事郑州窑洞人家(2)佛山日报2011年8月5日 E3版:人文三江 百年围龙屋,深深客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