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案(教师用)第16章 分 式(复习课 第1课时)【理论支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认为,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书由薄到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不知到多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识逐渐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仅有这个过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第二个过程,就是书由厚到薄的过程。所谓书由厚到薄,就是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储存,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便于应用,而课后复习就是书由厚到薄的重要途径。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
2、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展示。分式是人们在研究分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是一种从数到式的抽象。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等相对应。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分式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会起到引导作用。本课主要复习分式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运算,这是研究反比例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让学生再次实现认识上从数到式的发展,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八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在分式
3、运算中了可能容易认为分式运算比较简单,不重视审题,造成运算失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质的基础上,做好认真审题,把握好运算的顺序。知识技能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计算数学思考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计算2. 难点:运算的策略和正确性【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1. 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 ,
4、那么称 为分式若 ,则 有意义;若 ,则 无意义;若 ,则 0.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 用式子表示为 .3. 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 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 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答案1.字母;且 2.值不变; 3.公因式 4.同分母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巩固分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形成分式的知识链,为分式的基本运算打好基础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是分式的有: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20053分式,当x 时,分式值为零;当x 时,分式无意义当x 时,分式有意义4填
5、写出未知的分子或分母:(1).5化简: 6计算 答案12 3, 5 63.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课内探究一、知识体系: 二、检查预习情况:明确检查方法学生口答后论证三、例题讲解例1 化简(1) (2)答案(1)-1(2)设计说明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化简中的符号处理,如果除法运算中除式或被除式是整式时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式,然后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来进行计算,掌握分式化简运算的一般步骤和策略例2 ,当时,请你为任选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答案(答案不唯一)设计说明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涉及的是分式的化简与求值,应了解分式求值题的
6、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同时还应注意运算的准确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分式中的隐含条件-代入的值使原分式有意义四、布置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题:设,则的值等于 答案设计说明让学生合作探索,本题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灵活运用,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五、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1)分式的意义(2)分式的基本性质(3)分式的运算2探究题评析:分式与整式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3规律总结: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计算题先把多项式能分解的先分解4方法指导:类比的思想方法六、课堂反馈训练:1. 已知分式的值为0,那么的值为_当x_时,有意义2化简: =_3. 把分式中的分子、分母的、同时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A.
7、扩大2倍 B. 缩小2倍 C. 改变原来的 D. 不改变4. 学完分式运算后,老师出了一道题“化简:”小明的做法是:原式;小亮的做法是:原式;小芳的做法是:原式其中正确的是( )A小明B小亮C小芳D没有正确的5.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2答案1x=-1,x-1 2 3D 4C 5设计说明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的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这些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a、b为实数,且ab=1,设P=,Q=,则P Q(填“”、“”或“”); 2先将代数式化简,再从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代入求值答案1=;2x-1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能灵活运算的基础上加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