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和培养是教育内涵能否提升的一件大事,借用的中国地质大学徐士元老师的话来讲,就是:“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学生干部,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词“学生”“干部”,那根据其逻辑,学生干部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干部,所以学生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大学生,学生是用来学习的,不是来干工作的,因此,学习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更不能放弃!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在干工作的前提是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搞好,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将学习和工作搞好,那么就不要去当干部,来让自己更忙,更累,让自己的生活更混乱。而学生干部不仅仅是学生,他又承担着多重角色。首先它是一个服务
2、的角色,学生干部不同于社会上的干部,它于工作没有薪酬上的回报,所以说,干的是良心活,干好一件工作取决于心态,而不是能力,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干事,那么定会有不菲的成绩。再次,学生干部是一个安排者,如果说管理者好像有点过头,有点强制力的感觉,所谓安排者,即是对一个活动个细节的安排和人员的安排,一个活动的成功举办定然需要这样一个人,所以安排好一件事,是需要付出心血的。要认真,要考虑全面,才会有活动成功的收获。其次,学生干部是一个联系者。他要联系上级和下级,一方面,他要将上级的指令,建议等传达下去,让下面的人知道上级在做些什么事情,对下面的工作有什么要求等等。而更重要的是把下面的意见传递到上
3、面去,让上级知道下级的心声,而且要及时而且准确。学生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因为这样其他学生才会支持你的工作,去给你说他们的意见,去尽力配合你的工作。亲和力有了,那就更要有果断力了,只有学生有一定的果断力和魄力,才能够选取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完成这个活动的一切流程,这也需要一种洞察力,看哪种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成果,让结局来证明决策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干部,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必须要具备的意识,因为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决定的,他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的付出,共同的坚持。所以要融入集体,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学生干部付出的不够,而是我们没有去坚持,
4、去规划,这种坚持到底是很重要的素质。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服务角色认知:可以这样来表述高校学生干部“普通又不普通的学生,现实而又虚拟的干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有限的系统环境中并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回报,所谓“不可替代”也只是时空上的相对性、权力和义务关系的组合中又被人为地弱化权利的色彩,普通学生又不放弃行为上的期待。这些从客观上为高校学生干部界定了第一重要角色服务者。事实上,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工作的对象,更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倡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在以集体生存和全日制学习的高校中,服务的外延被无限拓展,正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服务者”角色的进一步界定,从
5、职能上来看,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成为学生干部发展上的主流趋势。模范角色认知:既是指学生干部值得学习和效仿的理念和行为。而从学生干部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模范角色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中,主客观都不应当要求他们成为全面的模范,而应该是突出的模范。桥梁角色认知:学生干部的桥梁角色即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纽带。在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熟悉学校的工作内容,掌握将任务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主动向相关老师形成书面或者口头的汇报,作为管理角色的依据。从这个层面上看,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于老师。学生角色认知:许多高校的学生干部对于权力的追逐和名誉的迷恋,在目前的高
6、校学生管理机制中也得以强化,“干部”的工作成分压到了学习成分。专家角色认知:学生干部强调扮演专家角色,既即是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内成为该范畴内的专家。而我们的口号是因为专业,所以高效!管理角色认知:管理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区别于学生最大不同,是学校、社会对学生干部认可的系统性职能和首要角色,是“自我管理”实现的重要保障。学生干部的管理角色使学生以及围绕学生的事物更加系统化,而不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成为学生管理中的障碍。关于“学生干部职责”方面,学生干部首先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平时工作中,做好各种工作安排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其次学生干部要有创新精神,根据反馈到的学生信息,开展深入群众的
7、活动,特别是团委学生会的同学尤其要加强创新意识,在前期工作的积累基础之上,建设有数计学院特色的干部队伍。基于角色定位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固化宗旨:高校学生干部的宗旨是“服务于师生”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干部缺乏宗旨意识、个人意识太强,把学生干部的角色本身看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栽培样中,要不失时机,在思想和行动中固化“服务于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评判成败得失的依据放在被服务对象的客观评价上来;引导学生从落实这一宗旨的各项具体行动中出发,把解决周边师生的现实问题作为突破点,建立学生干部满意度评价表。深化动力: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的加入和发展动力本身就值得研究。不少学生干部抱着评优,表现,入党,推荐就
8、业等各种动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这在现实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对他们的培养要不断挖掘其本质的发展动力,实现上述各种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其工作的动力不断增强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深化学生干部的工作动力。硬化素质: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的寻求依赖于学生干部的素质而学生干部的素质体现在成为工作上的助手,管理上的专家,成为政治上有高度,生活中有情趣,工作中有方法,人格上有魅力,道德上有原则的高校学生干部。这要求培养他们关注和认识政治。不仅安排工作和任务,更要指导他们修身养性,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组织大家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学生用现代的工具,经济的思想,管理的思维来处理工作和个人问题,充分利用
9、网络建立老师和学生干部之间的畅通沟通机制。淡化身份:尽管高校学生干部的数量不多,但相对于全体学生来讲还具备稀缺性。正是因为这一稀缺性,使“干部”身份容易滋生该群体同学的骄傲,自大甚至霸道,所以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设法淡化它们的身份,在考核评价时回避干部和学生的不同标准,在职位设置上体现参与性多而不是主导性多。开化视野: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信息相对闭塞,各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在经过大学生偏好性选择后相对狭隘,使更多的学生和干部把关注点放在了有限的领域内。在对学生干部培训时,要号召“学有所长,学习面宽,学习不止,学有所成”,引导广大学生干部关注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甚至国际问题。扩大学生干部
10、的视野,实行学生干部定期交流制,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开创学生活动的新思路。活化思维: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都不是静态的,更不是孤立的。目前,大部分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活动的项目较少,形式单一,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指导他们学会“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专业与文化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思考和执行相统一”的思维模式,不能死守过去的模式,而是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软化功利性:很多学生干部竞选时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然而不久之后就有很多干部辞职不干了,理由似乎很充分“做个学生干部,工作累还不说同学们还不理解,再说又没有什么好处,不干也罢”。这就是典型的拈轻怕重,急功近利功利性干部。要求对高校的学生干部在培养的一开始,就设法软化其功利性,需要老师调解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及时的分解不满情绪,关注大家工作的收获,鼓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工作的成就和乐趣中不断成长。弱化冲突点:事实表明,尽管强调和监督存在,高校学生干部之间的团结却差强人意。由于高校学生干部的特殊性和独生子女的群体特征,各自为政,争强好胜,自我意识甚至专业差别都会导致一些工作的冲突。这要求对学生干部在培养时,要有一套及时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分析冲突焦点,引导干事创业,引导大家认识到共同做大蛋糕的收益,弱化学生干部之间的冲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