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4482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己丙,丁,戊,己,庚及庚及 TTV TTV 型肝炎,在我国均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有发生,其中尤以甲甲,乙,丙,乙,丙,戊戊 4 4 个型别的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流行情况严重。肝炎病毒u甲型甲型与与戊型戊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u乙型乙型与与丙型丙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血液途径传播血液途径传播u丁型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

2、陷病毒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u已型已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HFVHFV)u庚型庚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HGVHGV)uTTTT型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TTVTTV)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hepatitis B virus,HBV)电镜下的电镜下的 HBVHBV丹麦人颗粒丹麦人颗粒核心核心:双股环状:双股环状DNADNA和和DNADNA多聚酶多聚酶内衣壳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HBcAg)HBeAg HBeAg也产生于内衣壳也产生于内衣壳外衣壳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

3、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HBsAg,PreS1,PreS2)PreS1,PreS2)HBV HBV 的小球形颗粒的小球形颗粒HBV HBV 的管形颗粒的管形颗粒HBV HBV 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HBsAgHBsAg核心抗原核心抗原 HBcAgHBcAge e抗原抗原HBeAgHBeAg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三种颗粒上均有三种颗粒上均有血清血清HBsAg是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抗原性(弱),其抗体具有抗原性(弱),其抗体HBsAb为为中和抗体,建立免疫标志中和抗体,建立免疫标志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是制备疫苗的最

4、主要成分核心抗原(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存在于Dane颗粒上颗粒上血中不能检出(仅存在于肝细胞内)血中不能检出(仅存在于肝细胞内)抗原性强,其抗体抗原性强,其抗体HBsAb无中和作用无中和作用 IgM提示提示HBV正在复制正在复制 IgG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e抗原(抗原(HBeAg)游离存在于血中游离存在于血中与与Dane颗粒出现平行颗粒出现平行有抗原性,抗体有抗原性,抗体HBeAb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是预后良好的征象突变株,不产生突变株,不产生HBeAg,不被不被HBeAb识别识别n传染源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患者或无症状 HBsAg HBsAg 携带者携带者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1.性接

5、触和密切接触性接触和密切接触2.2.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3.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4.4.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 -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 -针刺、纹身等针刺、纹身等 致病性致病性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母亲为母亲为 HBsAg HBsAg 阳性的新生儿阳性的新生儿 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 其他人员其他人员 肾透析的患者、血友病患者肾透析的患者、血友病患者 HBsAg HBsAg 阳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阳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 同性恋、异性恋、静脉药瘾者同性恋、异性恋、静脉药瘾者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我国约有我国

6、约有40%-60%40%-60%人群曾受到过人群曾受到过HBVHBV的感染的感染临床类型:临床类型: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肝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 重症肝炎重症肝炎 肝外表现:发热、皮疹、血管炎等肝外表现:发热、皮疹、血管炎等免疫性免疫性n抗抗-HBs:一般于感染后:一般于感染后4 45 5月阳转,持续月阳转,持续6 6个月或数年,是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保护性抗体n抗抗-HBc:一般于感染后:一般于感染后3 35 5周阳转,无保周阳转,无保护作用,护作用,IgM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IgG是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既往感染的指标n抗抗-HBe:一般

7、在: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消失时出现,是病情开始恢复的征兆情开始恢复的征兆HBsAg,HBsAg,抗抗 HBsHBsHBeAg,HBeAg,抗抗 HBeHBe抗抗 HBc HBc(HBcAg HBcAg)乙肝五项及乙肝五项及HBV 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的临床意义 HBV DNAHBV DNA抗原抗体名称抗原抗体名称临临床床意意义义HBsAg HBsAg 阳性阳性感染感染HBV,结合临床症状诊断,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无症状携带者(肝功正常,肝切片异常)无症状携带者(肝功正常,肝切片异常)抗抗HBsHBs阳性阳性恢复期恢复期接种疫苗者接种疫苗者抗抗HBcHBc阳性阳性HBcAb-I

8、gM:HBcAb-IgM: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HBcAb-IgG:HBcAb-IgG:低低-既往感染;高既往感染;高-急性感染急性感染HBeAgHBeAgHBVHBV在体内复制,血清具有传染性在体内复制,血清具有传染性抗抗HbeHbe阳性阳性疾病恢复期疾病恢复期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结果分析+-HBV HBV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急性性或或慢慢性性乙乙型型肝肝炎炎,或或无无症症状携带者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强,“大三阳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9、小三阳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预防及免疫预防及免疫n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n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n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HBIg HBIg)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似传播途径似

10、HBVHBV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潜伏期:潜伏期:4-8 4-8周周临床上以无症状临床上以无症状HCV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免疫力不牢固免疫力不牢固虫媒病毒虫媒病毒(ArbovirusArbovirus)u有包膜的单正链有包膜的单正链RNARNA病毒病毒u由节肢动物传播和储存由节肢动物传播和储存u我国主要的虫媒病毒有我国主要的虫媒病毒有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11、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单正链单正链RNARNA有包膜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二十面立体对称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三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致乏库蚊、白纹伊蚊、致乏库蚊、白纹伊蚊2 2 传染源传染源:已感染的家畜、家禽已感染的家畜、家禽 3 3 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幼猪幼猪4 4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白纹伊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三带喙

12、库蚊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808090%90%的病例都集中在的病例都集中在7 7、8 8、9 9三个月内三个月内华南地区华南地区6 67 7月月,华北地区华北地区7 78 8月月,东北地区东北地区8 89 9月月,均与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乙脑呈高度散发性乙脑呈高度散发性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蚊 动物 动物 蚊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带毒蚊虫叮咬带毒蚊虫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结内增殖结内增殖少量入血少量入血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增殖二次病毒血症二次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突破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顿挫感

13、染顿挫感染 乙脑的预防乙脑的预防灭蚊防蚊灭蚊防蚊-关键关键人群免疫人群免疫-乙脑疫苗乙脑疫苗幼猪免疫幼猪免疫-乙脑疫苗乙脑疫苗 登革病毒(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gue virus)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登革热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储存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储存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 传染源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伊蚊伊蚊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带毒带毒伊蚊伊蚊叮咬叮咬网状内皮系统增殖网状内皮系统增殖病毒血症病毒血症

14、普通型普通型 出血出血/休克型休克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登革热登革热发热、骨、关节疼痛发热、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n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出血量大于100mln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有明显出血倾 向伴周围循环衰竭向伴周围循环衰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皮皮下下出出血血预防预防n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防蚊和灭蚊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学习愉快!课件仅供参考哦,实际情况要实际分析哈!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