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实验教学目标】(1) 在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巩固加深对实验设计基本原则的认识,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以下称实验一)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以下称实验二)(2)实验器材:演示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3个大的密封塑料瓶(如波力海苔瓶装),一次性针筒1支,3支小试管,2小盆长势相同的植物,澄清的石灰水。改进装置(不要求学生必做):350ml左右的矿泉水
2、瓶(其中瓶盖中间打孔),橡皮管一根,止水夹一个,玻璃管或吸管一根,试管,澄清的石灰水。演示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的实验器材,金鱼藻或黑藻等水生植物,500ml大号烧杯,短颈漏斗,细试管,碳酸氢钠(小苏打,每100ml放0.1克碳酸氢钠),卫生香。学生实验:500ml左右的透明饮料瓶,橡皮管或弯吸管(可省略),502胶(可不用)。其他同上一实验。(3)实验装置【实验教学设计思路】(1)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实验。具体分析如下: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需要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还产生氧气。因此,观察并分析实验一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如何
3、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二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2)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如果只将着眼点放在设计实验上,而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很难培养学生兴趣,学生对于光合作用放出氧的认识仍停留在记忆层次上。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过,才能记忆深刻。(3)主要教学策略:我对实验一、实验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透明饮料瓶代替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这样便于在学生当中积极开展。通过观察法和讨论法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用探究法对实验二进行改良设计。【实验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力目标,能够模仿演示实验装置,独立设计并完成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4、和创新精神。 (2)教学过程:复习光合作用的公式,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植物可以更新动物呼吸放出的气体。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分析思路:本实验的变量是光,针对该探究提出的问题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光,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通过观察到装有绿色植物且放在光下的塑料瓶内二氧化碳被吸收,理解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做原料。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要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哪些实验用具?怎样能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按照我们的假设,玻璃钟罩内的二氧化碳将被绿色植物吸收了,你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减少了?假如实验结果和我们假设的一样,是否
5、就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丙装置能否说明二氧化碳减少是与绿色植物有关。教师总结实验过程:先向密封塑料瓶内吹入二氧化碳,对三个瓶做不同处理,参照书本,23小时后,分别向三个瓶内抽取气体,注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石灰水的颜色变化。甲瓶浑浊程度较重,乙瓶基本不浑浊,丙瓶浑浊程度较轻。实验结果说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改进装置(可以教师出示装置,不要求学生必做):将橡皮管插入矿泉水瓶盖的孔中,软管向瓶里面的长度大约5cm左右。将水生植物放入矿泉水瓶中,种子所占的空间大约是矿泉水瓶空间的一半。拧紧瓶盖。将软管在外面的一端与玻璃管相连,中间用止水夹夹紧,置于黑暗处。4个小时后
6、(或更长时间),将玻璃管插入用试管装的澄清的石灰水中,放开止水夹,即可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如果觉得里面的气体不充足是,可以用手捏矿泉水瓶,立即会有很多气体出来。说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若将上述装置再从黑暗处挪到光下,同样时间后,装置中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光合作用吸收了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实验二: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分析思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以助燃,使燃着的卫生香燃烧更旺盛。而氧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集气法等方法收集。在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在设计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选的水草数量是多少?效果最好的是叶
7、呈丝状或条状的沉水植物,如金鱼藻、轮藻、狐尾藻、黑藻、刚毛藻、水绵等。(本实验用的是水草,水绵。)为提高光合作用的量,可以用什么方法替代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可用吸管向瓶中吹气,或者加雪碧或盐汽水等碳酸饮料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考虑考初二学生没有学过化学,为方便实验,教师提示,可以向瓶中加0.1%的碳酸氢钠溶液,来释放二氧化碳。)为保证能有收集气体的空间及气体能够纯净,瓶中的水是否加满?若加满,就需要在瓶盖处插一支吸管,怎样保证装置的气密性?你还有别的办法给瓶中产生的氧气留好空间吗?可以在加水时,不加满,让瓶口留一段空气柱,然后挤压瓶身至水满至瓶口位置时再盖上瓶盖。一般保留只510ml
8、空气柱即可。提醒学生打开瓶盖时不要让瓶身变形,以防气体从瓶口逸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向瓶内加清水,水面六瓶口处空出5ml,然后挤压瓶身,在瓶内留一个潜在集气室。)实验过程:取一个无色透明的酒瓶或饮料瓶,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黑藻放入瓶内,并注满0.1%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把装有橡皮排水管(或吸管)的木塞塞好,并在瓶口涂上凡士林(或502胶),防止漏气。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不久就可以看到水草放出一串串的小气泡,气泡聚集在酒瓶的长颈部分,瓶内的水受到氧的排挤从玻璃管中挤出,当气体达到5ml多的时候就可以做实验了。【实验的创新点】使用饮料瓶作为收集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优点是取材容易,操作简便,装置气密性好,可以在多个班级反复使用,也便于在学生当中积极开展。学生可以在家制作实验装置,随时进行观察光合作用产生氧的过程,亲自验证瓶中收集的是不是氧气。大部分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本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