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教学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几何语言说明几何图形过 程 与 方 法师生互动 合作交流 求知探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严谨数学思维教学重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1
2、)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2)如果与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反之如果=,那么与不一定是对顶角.2.垂线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注意:(1)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2)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3.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注意:(
3、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平行.(2)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5.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注意:(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6.如何判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
4、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1)1与2;(2)1与7;(3)1与BAD;(4)2与6;(5)5与8.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7.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5)平行的
5、定义(在同一平面内).(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8.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三、典例精析,温故知新例1已知:如图,ABCD,求证:B+D=BED. 例2如图,已知1B,求证:2C.例3如图,ABDF,DEBC,165,求2、3的度数.例4如图,E在直线DF上,B在直线AC上,若AGB=EHF,C=D,试判断A与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完成状元导练中本课时练习的“本章重点知识专项训练”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特别要注意: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上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就是将“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结合起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