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朗读的技巧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的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在准备这篇讲稿的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的关于朗读技巧的书籍,发现基本上都会从停连、重音、语速、句调等方面进行教授。今天,咱们就不走寻常路,从另一个更容易上手,更容易习得的角度去探讨:方位、样子、声音、轻重、动作、色彩。一、方位 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 这句话要说明的是鸟和鱼所在的位置。朗读时,“天上”“水中”两个词要突出,以表现出“鸟”和“鱼”所在的位置不同。在朗读“天上”二字时语调略高,“水中”二字则
2、声音略低,因为两者的位置就是一上一下,如此才能表现出这两处的距离感,天空的辽阔和水的悠长才能表现出来。二、样子 整个世界,我们看得见都是事物的“样儿”。语言文字要塑造形象,势必要描写出“人样儿”“狗样儿”“树样儿”“云样儿”太多的“样儿”。朗读时,是“人样儿”的就要读出“人样儿”,是“狗样儿”的就不能读出“人样儿”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珍珠鸟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儿,“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这些句子选自珍珠鸟一课,都是描写雏鸟的。文中关于珍珠鸟的描写贯穿始终,分别描述了老鸟的生疏警觉、雏鸟的友好可人。冯骥才通过两者与人关
3、系的不同,悟出了信赖的主题。因为有对比,所以对于这样的句子,一定要把珍珠鸟的“小”读出来。于是,上面句中的“小脑袋”“小红嘴儿”“小红爪子”,一定要读出雏鸟的“小样儿”来。在朗读的时候,声音就要轻、柔、小,甚至带一点顽皮与任性,让听众体会珍珠鸟娇小玲珑的可爱。如果遇上没头脑的朗读,声音洪亮,盲目抒情,就把珍珠鸟读成“老鹰”了!通过这样的朗读,小珍珠鸟一下子活了起来,课堂也一下子有了生命!三、声音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声音的描写无处不在。在朗读时,我们可以进行文字外的创造,该低沉就低沉,该高兴就高兴,该拟声就拟声。让沉睡在文章中的声音,通过我们的朗读被重新唤醒、还原,从而使文章一下子生动起来。
4、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憎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在表现文字中的声音,特别是人物对话时,还要注意那些提示语,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再现出文字中折射出的真实景象。如这里的“不胜欢喜”是形容妖精的不怀好心。“自言自语”是白骨精自己跟自己说话,她那种狂喜而又不敢张扬,生怕被其他妖精抢去这天大的好处的心理,要通过欲扬先抑的朗读来表现。声虽轻,虽小,但那心中按捺不住的窃喜,却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读白骨精的语言时,我们就可加入更多个人的创造了。比如“造化!造化!”要读得急切,一个词赶着一个词,咬字切齿的,表现出白骨精恨不得马上吃到唐憎肉,馋得口水都流出来的那种急不可耐
5、的心情。“机会来了!”几个字,要读出白骨精得意忘形的样子。 整个句子读完了,加上几句窃喜之笑声,一下子,那个不胜欢喜的白骨精就跃然眼前了。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这也是三打白骨精中的一句。“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这句话如果就按照标点的提示,毫无变化地读下去,那根本听不到哭的声音,也看不出老妇人是妖精变的。在朗读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停顿,并通过语速的放缓,体现出八十岁老人步履的困难。“哭”字要重读强调,若是真正的伤心流泪,语调必是低沉哀婉的。这样读,恰好表现出这是妖精的障眼法。整句读完,不妨再加入几声抽泣,让人能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样,才会把白骨精
6、内心世界复杂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四、轻重一棵大树倒下来,重重地压在巴尼罗伯格的右腿上。风猛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小麻雀是从窝里摔下来的。上面两个例子中的“重重地”和“摔”虽然都表示出了重量,但我们在朗读时,例1的“重重地”读得可略重点,因此大树和巴尼罗伯格对比,自然重多了。重读“重重地”能充分体现出大树对巴尼罗伯格的伤害之深。朗读例2中的“摔”字,突出强调是可以的,但可以借助气声,让小麻雀摔得轻而柔,由此表现出对小麻雀的怜爱。如果“摔”读得过重,像石头一样落下来,你想啊,小麻雀就得粉身碎骨了。我们老师情何以堪呀。 五、动作文本中表现动作的语言更多。该怎么朗读呢?我们来看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几句:
7、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三句话里的“躲”“进来”“出去”,表面上看,读好并不难。然而,要读出动作里面藏着的母亲的心情就不容易了。仔细看,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母亲她的动作始终是“悄悄地”,“躲”也好,“进来”“出去”也罢,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母亲那颗易感善良的心,由此,我们就可以大体奠定朗读的基调,不是撕心裂肺的伤痛,而是春风化雨的隐忍。而具体到每一处动作的朗读,还要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分析,区别处理。第一处的“躲”,由于“我”刚刚发完脾气,母亲生怕自己的
8、言行再让“我”受到什么刺激,做出出格的举动。所以,这个“悄悄地”虽然是慢的,轻的,但相对而言,也要有一定的速度她要马上躲出去,恨不得马上在我眼前消失。第二个“悄悄地”,是“我”在大发雷霆,母亲不得已出去之后,因为心中关切、不放心,为了观察“我”的动静,所以有重新“进来”。但又怕“我”发现,动作必定是蹑手蹑脚的,所以朗读时,语速是慢的。第三处,母亲在不经意间又说出了触痛“我”的字眼时,心怀愧疚,此时她的“出去”,是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逃避,是一溜烟地躲开,所以要读得快一些,才能表现出此时的母亲,想用快点躲出去这样的行为,尽快消除刚才自己的言语给儿子造成的伤害的心理。这个“悄悄地”。速度更快了。瞧,
9、这三个“悄悄地”虽然不是动作本身,但却因为它,让文中三个看来平淡无奇的动作“躲”“进来”“出去”,彰显出作者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时的巨大张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母亲在“我”面前的隐忍与承受。六、色彩 教材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太多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的明暗、浓淡,以及颜色的组合、搭配,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彩的世界。 小草嫩嫩的,绿绿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两句都是朱自清春中的句子。 “嫩嫩的”“绿绿的”,描绘的是小草初春时的样子,读时声音要轻一些、飘一些,如同母亲的手抚摸着婴儿。如果读重了,就成秋天的干草,该割下来喂牛了
10、。例2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色彩应有的形象和蕴意:红色的像火,应当热情浓烈,朗读时声音自然要大,要充满感染力;而粉色相对于红色和白色来说,处于中间的色彩,读时比红略轻,而且粉色常常给人温暖、甜美、可爱的感受,为此在朗读的时候,还可以让“粉”字在口腔里稍微多停留一点,给人仿佛在品尝那份霞光的感觉;白色是最纯洁的色彩,要表现出那种飘逸、纯粹,唯有那种轻些、再轻些的声音,方能恰当地表现,不然这雪就成冰雹了。七、以情动人上面,我们从方位、样子、声音、轻重、动作、色彩等方面来探讨朗读的技巧。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情况了:我们要带着悲伤的语气读,要带着激动的感情
11、读,要读得高昂点,要抑扬顿挫学生呢?要么读得很平淡,要么捏着声音装模作样,要么无病呻吟缺少的是什么:情。如果说技巧是骨肉,情感就是灵魂。只有披文入情,情动而辞发,才能以情动人。请听学会感恩。5你是否还记得当你还很小的时候妈妈花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教你梳头发教你擦鼻涕,擦屁股教你做人的道理你是否还记得,你们练习了很久才学会的第一首歌?你是否记得经常逼问他们,你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当他们有天变老时当他们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时当他们啰啰嗦嗦地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请不要怪罪他们当他们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当他们开始在吃饭时弄脏衣服当他们梳头时,手开始不停地颤抖请不要催促他们因为你在慢慢长大而他们他们却在慢慢地变老只要你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的心就会很温暖,很舒服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请你好好珍惜和父母亲相处的日子吧因为到他们变老的时候不知道哪一天会离开你,离开这个世界。朗读是一种艺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艺术的殿堂。用声音激发情感,用声音启迪智慧,用声音开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