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抱团夜访谋发展 真情拉网谱和谐5.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437975 上传时间:2025-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抱团夜访谋发展 真情拉网谱和谐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抱团夜访谋发展 真情拉网谱和谐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抱团夜访谋发展 真情拉网谱和谐 马街位于我县东南部;镇域面积162.4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总人口11.2万。由于人口众多,加之历史沉积,群众经商维权意识较强,致使社情民情相对复杂,社会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基于上述镇情,自去年11月,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共陆良县委、政府五访五帮民情恳谈制度的有关要求,立足社会管理创新,致力构建平安和谐新马街,从搭建亲民安民平台入手,创立夜访民情恳谈制度。通过开展“零距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夜访活动,真正做到访出了社情民意、拉近了干群关系、帮出了社会和谐。为兴镇富民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得到了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一、主要做法 (一)找准一个时间。农民群众白天从事繁重的农事活动;作为村组干部,既要承担家庭责任,又要从事村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十分辛苦。为确保走访不影响正常群众生产,造成群众反感。镇党委、政府在方案制定初期即明确了“晚上8点以前不访、农忙时节不访、传统节假日不访”等时间界限,进一步严明了群众工作纪律。做到亲民不扰民,不增加群众负担。在此时间段,农户大部分吃过晚饭收拾完毕、举家团圆,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之下,人的心情比较放松,更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利于听到群众真正的心声。 (二)选好两种对象。在对象选取上,兼顾两端,涵盖各行各业。一是访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社会贤达。代表了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通过他们的独到见解,集思广益,帮助村委会完善发展思路,对统筹各村发展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访上访户、贫困户。代表了社会管理的消极因素。通过对他们的走访,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面对,为矛盾化解赢得先机和主动权,从而积极稳妥地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避免出现“后院起火”现象。 (三)注重三种方式。一是注重情感交流。在夜访中做到“听多于说、引导多于安排、沟通交流多于行政命令”,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反映问题“不回避”、提出意见“无保留”,在问题发现上突出一个“真”字;二是注重问题剖析。客观分析各村发展状况,从根本上找准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做到“跳出问题找差距、跳出一域谋全局、跳出当前谋长远”,在问题分析上突出一个“准”字。三是注重正面引导。对夜访中暴露出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导村委会不要拘泥纠缠于历史,而是树立用发展的观念解决历史问题,立足当前,以现实的政绩取信于民。在问题解决上突出一个“实”字。 (四)把握四个结合。一是以产业发展相结合,汇集民智,问计于民。通过访村组干部,摸清村情,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帮助各村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对发展顺利的,鼓舞士气“推一把”,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锦上添花。对发展较慢的,提升士气“拉一把”,力求工作取得新突破,雪中送炭。二是与化解矛盾相结合,访出民情,问情于民。通过访上访户,掌握其诉求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对症下药。对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场予以解决;对缺乏政策依据暂时难于解决的,给予合理解释,做到从情感上疏导、心灵上慰藉,消除对立情绪;对涉法涉诉老上访和缠访户,引导其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推动积案化解。三是与扶贫济困相结合,解除民忧,问需于民。通过访五保、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对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帮助,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产业帮带,变“输血”为“造血,”促使其早日脱贫致富。四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惠及民生,问政于民。通过夜访,广泛征集群众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反映和反响,对群众关注的热难问题现场释疑解惑,让群众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明白人、带头人和拥护者”,做到关键时候“搭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二、取得的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1月开展夜访活动以来,夜访组进村入户,累计召开各类恳谈会200余次,夜访基层干部群众3250人次,听取各类意见建议20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658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70余起,取得了初步实效。 (一)搭建了干群交流沟通的便捷平台。通过开展夜访活动,在拉家常中听取意见建议,在烟筒传递间交流感情,既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又及时知悉了群众的需求。将村办公楼、农家院舍、房前屋后当成了听取意见、获取信息的第一时机和场所。 (二)畅通了村民反映诉求的首选渠道。通过夜访,实现了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使找干部恳谈成为村民反映诉求、解决问题的首选渠道,第一时间了解了民情、听取了民意。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将问题处理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信访积案得到逐步化解,全镇信访总量逐年递减。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通过开展夜访活动,镇、村、组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找准了自己工作的差距不足,增强了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推动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四)提升了乡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夜访,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措施。吸纳农村党员、社会能人参与社会管理,避免了镇、村各项工作推进“无人帮腔、无人搭手”的情况。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执政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五)锻炼了干部队伍。通过夜访,年轻干部得到了全方位锻炼,谋事干事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夜访活动成为干部熟悉农村和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 三、几点体会 (一)“拢人”为先,强化队伍建设。夜访效果如何,关键在干部队伍。广大基层干部植根于人民群众,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第一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疏导社会矛盾的第一关口。没有坚固可靠的基层战斗堡垒,就谈不上夜访活动的有效组织,更谈不上有好的夜访效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中的“能人效应”,通过党委、村级党组织和第四届村委会换届,将群众公认,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了队伍中。在队伍建设上,通过制度完善以及身体力行传帮带,凝心聚力,将各级干部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形成了“一个声音说话,一个步调做事”、“荣辱与共、同进共退”的谋事干事氛围,使基层干部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的中坚力量。 (二)“聚情”为贵,筑牢感情基础。感情是沟通心灵的钥匙,倾注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感情因素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致力于倾情于民。做到“三个必到场”,即:村两委主要领导家庭红白喜事党政领导必到场、群众红白喜事村组干部必到场、群众家庭重大变故班子成员必到场”,让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在最需要关心的时候能够看到党政领导的身影,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爱护,进而转化为对工作的理解支持,推动工作开展。 (三)“拉网”为本,完善保障机制。为确保夜访活动规范运行,不走过场。镇党委政府结合工作实际,以党委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马街镇干部夜访调研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夜访公示、信息收集、定期分析、回访反馈、考核奖惩”等系列制度,明确了“三问、四解、五落实、十必访”等目标要求,通过开展三级联访,实现了夜访主体多元化、夜访形式多样化、夜访内容丰富化三个目标,初步形成了镇通村、村通组、干部通农户的夜访网络体系。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