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旅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3538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旅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文旅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文旅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5 期(总第 168 期)四川旅游学院学报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KY0691。作者简介:田冬雨,男,硕士,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民宿、旅游文化。新文旅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研究田冬雨(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赋能民宿内涵发展,满足游客对入住民宿的深度体验需求,推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全国首批评定的甲级民宿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模式及经验;提

2、出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策略: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传统文化与民宿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的传统文化主题民宿,增加融入传统文化的民宿内部体验活动,提升民宿从业人员传统文化素质,发挥“民宿+”便利优势,与传统文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加大民宿市场营销宣传推广,发挥好品牌效应。关键词:传统文化;旅游民宿;文旅融合;文化体验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3)05-0040-05 旅游民宿处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同质化、空置率等问题影响民宿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民宿内涵化、品质化发展不断受到重视,民宿需要文化赋能,需要不断

3、注入新血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为民宿发展带来新生机,而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发展向来关系密切,旅游民宿的内涵化发展更是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梳理文化与民宿融合发展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多强调以地域文化或某一类传统文化与民宿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本文将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融合发展,提出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路径,以发挥文化赋能优势,促进民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1.1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4、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 2035年要完成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国,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在各行各业发展中。1.2 旅游发展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发展时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 2035 年基本建成“旅游强国”的愿景目标。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旅游业发展将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但文旅产业多数存在

5、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企业端也形成了惯性运营思维,在应对多样化需求等方面,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创新性不足,新形势下,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进入新阶段。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旅游业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文旅融合将催生众多旅游新业态。旅游民宿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正在经历蜕变和洗牌,新冠疫情加速了这场变革,民宿市场逐渐规范化,行业逐渐进入理性经营、整合发展阶段。1.3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文旅事业发展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与旅游相结合,旅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角度来讲,旅游行为本身0

6、42023 年第 5 期新文旅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研究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依托文化资源与创意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文旅融合从交互到共生,从简单融合到深度融合经历了数次发展、演变与迭代。“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文旅融合将进入深化期,各地需积极探索,扩充文化和旅游业态,激发新动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类似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等文旅融合业态,均将依托不同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内涵,发展成为拥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文旅”产业形态。2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的现实意

7、义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的融合发展,对民宿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与保护,甚至对于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 赋能民宿内涵化发展满足游客体验式需求当前,一部分民宿仍然仅提供住宿功能,并无体验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功能,在民宿市场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此类民宿只能处于低端发展层次,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发展进行融合,将极大推动民宿内涵化发展,民宿将由基本住宿功能向包含住宿、文化体验等多功能转变。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人们的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游客对于入住民宿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更多的游

8、客希望在民宿得到更多的文化体验,期待民宿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特质的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旅游民宿发展进行融合,势必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体验式需求。如在多地出现非遗技艺进入民宿,游客入住后可感受扎染、瓷器、木雕、花道、茶道等非遗技艺带来的艺术体验。2.2 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发展的融合,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旅游民宿,尤其是乡村旅游民宿,多是基于当地传统的历史文化民居建筑发展而来,这些建筑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游客入住后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发展的融合,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2,让民宿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地。比如

9、在北京修德谷传统文化民宿,游客可以穿着汉服体验茶道、香道、古琴等传统文化;每逢中华传统节日,民宿会推出各类节日文化活动;在修德谷国学文化中心,设置有国画、造纸、扎染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受到游客热烈欢迎。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发展的融合,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国潮”文化近年来备受瞩目,“国潮”即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融合,国潮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传统文化与元素的现代化呈现方式。譬如一些民宿的大厅都会摆上中国传统茶具,游客进入民宿后会先品上一杯茶,茶桌即是民宿主与客人交流的平台,传统茶文化在民宿经营中得到传播和弘扬。2.3 为民宿注入生命力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民宿发展本身应该注重与在地文化相结合

10、,在地文化即传统文化一部分,只有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民宿的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文化的民宿即是没有灵魂的空房子,民宿的特质也不限于追求“民”,不只是具备家庭化、亲情化的氛围,更不只是为客人提供一间客房,新发展阶段的民宿需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文化生命力的注入。对于旅游民宿行业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体现在多处,涉及民宿房屋修改建、内外装饰设计、对客服务、体验活动、营销宣传等方面。一家民宿可以是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可以是一家书院,也可以是一处非遗技艺传承地,小民宿涵盖内容丰富多彩。基于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已经出现了众多全新的旅游业态,这些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深入推动了文旅事业

11、的深度融合发展。3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典型案例分析2019 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其中关于民宿等级评定将旅游民宿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三星、四星、五星级,而酒店星级评定源于国际通用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在 2021 年新修订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将旅游民宿等级划分由原来的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转变为丙级、乙级、甲级,甲乙丙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天干地支,从等级评定名称上透露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2021年,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甲级、乙级旅游民宿的公告,这是全国首批评定晋级的民宿,其中甲级旅游民宿共 31 家,乙级旅游民宿共 27 家,民宿等

12、级评定的实现意味着民宿行业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在首批民宿等级评定中,多数民宿均具有积极挖掘、传承保护和弘扬当地非遗、民俗的特点,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旅游142023 年第 5 期(总第 168 期)四川旅游学院学报民宿发展的重要性。下面基于全国 31 家甲级民宿基本情况,对其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进行分析总结。3.1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名称从 31 家民宿名字来看,多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听松书院、蘭園客栈店、塔川书院、中华郡远古部落(炎黄阁)、五福临门民宿等。北戴河归墟花堂民宿,取名为“归墟”,源于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

13、底,名曰归墟。”被后人解读为隐喻心灵归宿和栖息。陕西省中华郡远古部落(炎黄阁),位于富平、阎良、三原之间的荆山,这里被称作是中华文明的破晓之地,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家民宿是以炎黄文化为主题。江苏省蘭園客栈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源自唐代李白古风三十八,以其孤傲独特静静伫立在千年金陵老街,见证着时空轮回。四川省古道别院民宿,古道寓意茶马古道,民宿由老房民居改造而成,属川西穿斗式建筑风格,全木结构,民宿客房十余间,每一间都有它的名字和故事,将他们串联起后就是一段茶马古道传奇。甘肃省五福临门民宿,“五福”一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临门”是家喻户晓的成语。民宿位于中国传统古村落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

14、村,是百公里风情线康阳路上重要驿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保护与开发农耕文化成功的典型。3.2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理念多数甲级民宿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建设、设计、经营理念融合,这种发展理念符合民宿市场消费需求,符合游客对“诗和远方”情怀的追求。如河北易县听松书院民宿,整体设计以“朴素、宁静”为理念,素灰的金砖地面、自然的原木画案,以“接续易州文脉,培育家山情怀”为精神,长期开展地域文化讲堂,为游客带来了清新、自然的原乡体验。广西明仕雅居民宿位于风光如画的明仕田园景区内,立于明仕河畔,客房保留了壮乡农家情怀记忆,营造民族传统与山水文化相结合的美居空间,以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超级体验,打造一种轻松

15、真实、舒畅温暖的旅居生活方式。内蒙古准格尔黄河大峡谷雅宿位于杜家峁村,其内共有 14 间不同主题特色客房。峡谷雅宿按照因地制宜、传统自然和生态和谐等原则,在设计中融合了漫瀚文化、渔家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和窑洞文化,并以简单古朴的家具凸显了地域文化特色。安徽宏村塔川书院民宿位于黟县宏村镇塔川盆地的横山村,民宿依照白居易的池上篇设计,以古徽州耕读文化的重新发掘和光大为创设主旨,以传统隐逸文化的“隐居十六观”为创意发散,民宿灵活运用地势、溪流以及周围田园景致,充分展现了移步换景、以小见大的中国传统造园思路。3.3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建筑旅游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催生了民宿的发展。以“有

16、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著称的民宿,通过对民居建筑、乡村环境、产业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综合利用与创新改造,逐渐形成旅游主客双方非正式化供需对接的消费模式3。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地方民居、民俗文化类型丰富,依托当地传统民居或者民俗文化开发民宿是民宿行业发展主流趋势,且符合民宿自身概念内涵。山西一得客栈由侯王宾旧居开发而成,旧居保存完整,原汁原味。此处有深幽的巷道、典型的二进式四合院、考究的垂花门楼和精美的雕刻等,游客走进其中,如穿越百年历史。江苏蘭園客栈店位于国家 4A 级景区 高淳老街。它整体上以古建筑风格为本,这里有碧瓦朱甍、琼楼玉宇、亭台楼阁、池馆水榭等,古色古香让人沉醉。浙江省村上酒舍

17、民宿坐落在一个有 500 多年历史的原始小村庄里,由一栋清代民居改造而成,整栋房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有天井、花窗和马头墙。山西康家坪民宿位于临汾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云丘山内,由百年晋南窑洞古村落整体改建而成,俨然是山西古民居的活化石,其康和院、光明院、和风院等10 余个院落各有特色,被称为“百年大院康家坪”。3.4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体验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民宿体验活动可彰显其个性化、特色化等特征,与旅游民宿定义中关于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内容一致,且符合游客深入沉浸式体验消费需求。锦府驿民宿位于成都市大邑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古镇内,由古建筑谢家大院复建而成,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

18、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建筑格局以中式三进院为主,具有明清时期川西建筑特色,在这里可以感受民乐、品茗、传统文化汉服体验等文化活动。山居壹聚民宿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嶂青村后山湾,民宿建筑外观及室内装饰将现代工业风与中式传统审美元素巧妙融合,古树参天,幽静安逸。民宿因地制宜弘扬和发展中国茶文化、传统书画艺术和非遗手工,通过农业观光和体验,大大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塔242023 年第 5 期新文旅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研究川书院周围是层层稻田,背后是巍峨群山,书院内有五栋彼此独立的徽州民居,掩隐在山林中,经典的徽派建筑透露着设计师的独具匠心。民宿体验包括品茗、耕读堂、文化体验亭、农事体

19、验区、非遗传习等,不仅仅是一处旅游居住地,更是体验在地传统文化的佳处。4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发展对策4.1 官方政策层面,引导传统文化与民宿融合发展国家文旅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关于传统文化、民宿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对于旅游民宿的发展,均体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在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民宿融合方面,主要是市场导向或民宿经营者个人倾向发展,仍需地方政府给予具体支持政策并加以引导,如对非遗技艺与民宿融合的项目可适当进行奖励扶持。2022 年,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社

20、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其中指出可利用文物建筑开办民宿、客栈、茶社、乡土文化馆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为社区服务、文化展示、参观旅游、传统技艺传承和文化产品开发等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4.2 装饰设计层面,打造特色的传统文化主题民宿中国传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可体现在民宿建筑外观设计、客房设计、内部公共区域设计等方面,这种个性化的装饰设计正是代表了民宿的非标特质。利用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开办的民宿在装饰设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些民居代表了当地建筑文化,民宿主只需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民宿内部设计,在公共区域通过装饰设计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客房内部设计需从家具

21、、摆件等方面加入传统文化要素,每间客房的名称也要精心斟酌融入文化元素。若是新建民宿,在打造传统文化主题民宿方面将拥有更大发挥空间,民宿主可充分结合个人兴趣、区域优势、行业发展等因素进行定位,从房屋建造到后期内部装饰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要素。位于浙江天台县湖酋村的串雅民宿,是利用本地民居开办的一家以铃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民宿内设有望诊室、铃医文化展览室、中草药房和房间,民宿内的每一间房间,均以一服中药名来命名,民宿主通过开办民宿也可以更好传承铃医传统手艺。4.3 民宿体验层面,增加融入传统文化的民宿内部体验活动民宿的传统文化体验不只在氛围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要开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民宿体验活动

22、,其内容可结合特色地方民俗文化,也可从如国画、茶艺、书法、文学、民乐、服饰、戏曲、饮食等丰富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突破口。如在入住民宿后可体验穿着传统汉服、唐装或其他民族服饰,这种服饰文化体验给客人提供了拍照素材,深受游客欢迎;或带领客人亲手烹饪特色传统美食,感受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体验不同地区各自特色的美食小吃;也可带着客人体验传统手工制作,如造纸、剪纸、陶瓷、国画、扎染等,或是制作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旅游文创商品,游客不仅可以进行实操体验,还能收获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在上海奉贤区四团镇,当地一批民宿都有一张传统文化体验清单,其中包括手工织带、渔网编织、老八样烹饪、徒步扎染等当地 23 项传

23、统技艺体验活动,游客可通过点单形式参与传统文化体验。当地将发扬和传承本土文化与民宿经营相结合,搜寻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以此发展民宿经济。4.4 人才培养层面,提升民宿从业人员的传统文化素质人才缺乏问题一直是制约民宿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民宿行业快速发展,但人力资源配置却没有跟上,行业没有规范化的经营和服务标准,多数民宿基本按照酒店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开展。2022 年,在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公示的新职业中,民宿管家位列其中,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民宿管家职业人数在短时间内由 0 到达百万,这与民宿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专业化人才的加入将极大促进民宿行业发展。民宿体验更多是文化价值的体验、民宿

24、及其民宿主的人文价值的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的融合需要懂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才,包括民宿经营者、民宿服务人员、非遗传承者等人才。对于民宿经营者和服务人员需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素质和对客服务水平。4.5产业融合层面,推进“民宿+”传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旅部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丰富乡村民宿文化内涵。因此需要尊重历史文化风貌,合理利用自342023 年第 5 期(总第 168 期)四川旅游学院学报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突出乡村民宿特色,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产

25、品建设,注重与周边社区的文化互动,鼓励乡村民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乡村民宿开发为纽带,开展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共享农业、手工制造、特色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综合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有效发挥带动效应。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催生了众多旅游新业态,可重点推动“民宿+”产品及业态发展,推动民宿品牌化、市场化、特色化。“民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可大力推动“民宿+医学”“民宿+年画”“民宿+书法”“民宿+茶艺”等“民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如在重庆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谭家院子民宿发展传统文化游学基地,以百年李子园为自然背景,以保留至今的夯土、土石结构房屋为依托,邀请传统木

26、板年画传承人为村民和游客进行年画实训,将传统文化融入民宿,形成游、学、吃、住为一体的研学乐园。4.6 宣传营销层面,加大民宿市场营销宣传推广民宿行业发展至今市场热度一直不减,游客对于追求体验个性化民宿的热情高涨。在民宿业发展初级阶段,民宿主在管理和运营民宿过程中,将重点过多地放在了特色化的装饰环境。游客对民宿消费需求也大多在初级非标准化的住宿体验上,随着游客对入住民宿的次数增多,自然对一些同质化的民宿设计产生审美疲劳,在面对大量的民宿选择时,对入住民宿的多元化体验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民宿行业应该紧抓行业转型中的机遇,重视民宿文化体验,并做好民宿产品的宣传营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的宣传推广

27、,不能仅依靠传统模式,应抓住网络宣传传播速度快与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运用好网络宣传工具,采取互联网营销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一方面,民宿经营者应该转变发展理念,认清民宿发展内涵文化动力并重视宣传营销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民宿融合发展特色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出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从民宿行业发展角度出发,发挥官方宣传平台优势,将民宿发展与地方文化事业、文化宣传相结合,整合区域民宿资源形成品牌效应,助力地方民宿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庄志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实践探索:以上海为例J.旅游科学,2020,34(4):31-45.2欧阳雪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8、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党的文献,2019(1):13-20.3张海洲,虞虎,徐雨晨,等.台湾地区民宿研究特点分析:兼论中国大陆民宿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19,34(1):95-111.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Tourism Homestays in the Era of New Cultural TourismTIAN Dongyu(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Guangxi,China)Abstract:The integrati

29、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ourism homestay development is conducive to theprotection,inheritance,and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raditional culture empowers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omestays,satisfies tourists demands for in-depth experience in homestays,and pro-mot

30、es the high-qu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omestays.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firstbatch of Class-A homestays evaluated in China,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 and experience of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homestays are summarized.Besides,it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

31、d developmentstrateg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homestays.Policy suppor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guide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omestays,create traditional culture-themed homestayswith characteristics,increase the internal experience activities of ho

32、mestays integrated into traditional culture,improve the homestay practitioners literacy of traditional cultures,give full play to the convenience of“home-stay+”,carry ou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related industries,and increase the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of homestays to bring a good brand effect.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tourism homestay;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cultural experience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