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2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个教案
课 题
识字3
课型
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认识“神、州”等12个生字,会写“夕、与”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感知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对三字经感兴趣。
进一步锻炼自主识字能力和对语言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生动的情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1.布置搜集资料或问人,了解中国还被称为什么。2.制作PPT教学课件。
教学设想
结合课文特点,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识字读文的积极性。运用多样化的策略引导学生科学识字,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在情境中识字,随文识字,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情感铺垫。
1.出示导语,学生自读,再教师引读。引读谈话: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她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壮美的河山。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祖国的几处大好河山,具体地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创设情境,识字学文。
(一)识记“神、州、川”,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交流中引导识记“神、州”。
(1)你认识这幅地图吗?你觉得它像什么?
(2)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称呼吗?从哪儿知道的?
(3)根据交流出示“神州”“华夏”“中华”谈话:我们的祖国土地十分辽阔,山川十分壮美。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首小诗:“长江两岸,柳树已经发芽......”大家再来读一读下面的三字经,看看它写的是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学或老师,想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2)指名读,正音,学习“川”字,读准字音,初识字形。
(3)说说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识记“川”字的字形和字义。
(4)大声诵读句子。学习第二句,识记“涌、耸”。
1.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2.过渡: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3.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4.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并结合图片读懂句意。
5.结合图片交流识记“涌、耸”。
6.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说说地图它像什么
先自主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神、州”两字的。
学生齐诵说出这首小诗生动地描述了神州大地的辽阔和壮美。
自读,想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学习“川”字,读准字音,初识字形。
说说读懂了什么,运用象形联想法识记“川”字的字形和字义。
大声诵读句子。欣赏“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练习把句子读通,并结合图片读懂句意。
结合图片交流识记“涌、耸”。
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
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课文中的生字,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有些学生是“生”字,而对于另一些学生已是“熟”字。因此,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记生字,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复习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把句子中的三个生字分开,采用不同的策略识记,“神、州”两字在学习句子之前识记,“川”字随文识记,这样做,是在分散识记、降低难度的同时,考虑到了课文内容的特点,把识字学词,朗读感悟充分结合,相辅相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运用图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结合图片理解感悟,借助图片识记生字,再观察地图引导朗读感悟,加深体会,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在有效的情境中展开,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轻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第三句,识记“岛、隔、峡、与、陆”。
1.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地图理解句意,然后识记生字。
3.指名读句子,再引导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可用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鸟──岛、夹──峡、写──与;分类识记:隔、陆。
4.结合地图,诵读体会。
识记“民、族”,学习第四句。
1.出示词语“民族”,请认识的同学读一读,并介绍一下自己是在哪儿认识的,再引导交流识记方法。
2.谈话: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祖国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还知道哪些?
3.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读读认认”中的图片和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
4.出示第四句,反复朗读、体会,然后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再大声诵读。
整体诵读课文。
1.自主朗读,自主体会。
2.同位合作诵读,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感受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律。
3.男女生分行合作朗读。
4.看地图和图片,师生合作诵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5.齐诵两遍。
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
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地图理解句意,然后识记生字。
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结合地图,诵读体会。识记“民、族”,学习第四句。
介绍一下自己是在哪儿认识的,再交流识记方法。
说祖国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个民族读一读,认一认。
反复朗读、体会,然后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再大声诵读。
自主朗读,自主体会同位合作诵读,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感受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律。
男女生分行合作朗读。
师生合作诵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齐诵两遍。
充分发挥“地图”在本课学习中的作用,用一幅地图将读文识字活动贯穿起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版图,又通过看图片、读句子感受了祖国的山川壮美,还识记了更多祖国的文字。
“民、族”两字形、义比较抽象,因此在初识时就采用反复呈现的策略,让学生多见面,多读牢记。见得多,读得多,印象自然深。
作
业
与
活
动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个教案
课 题
9欢庆
课型
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就连我们的祖国也有,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是的我们刚欢渡完祖国妈妈的第五十五个生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来历?
了解国庆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出示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3板书课题:欢庆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4、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课题中出现了一个生字宝宝,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读“庆”)客人到咱们这,我们得请它进屋坐坐,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和“庆”交上朋友的?其他的生字宝宝也急着和大家交朋友呢,大家翻到书44页,赶紧把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
1、刚才小朋友找朋友的速度可真快,现在老师就把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谁来给大家(指名领读)课件出示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A、看,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吧。。。生:(自由读生字)
B、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
出示多音字:乐学生认读,教师提示:注意乐是多音字,来读读这两个词:欢乐乐曲
3、生字朋友要和大家做个游戏,他还带上他们的朋友呢!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猜?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看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说申奥成功、神洲5号发射成功、奥运会取的32枚金牌、过年、欢度六一等
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把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
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正音
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吧。。。生:(自由读生字)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
认读
小组合作完成游戏,全班读,猜出地图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由简到难,有目标,有层次的认读生字,达到巩固目的
由字到词,利于巩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的欢庆场面)
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
2、教师范读(配乐)
3、师读完后问:
(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呢?划出有关的词语。
(2)、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5、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老师也想向你们挑战一下,可以吗?
6、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8、愿意读的小朋友跟着我一起把整首小诗读一读,感受一下喜悦的气氛。(师生齐读)
四、指导背诵课文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六、拓展训练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3、歌曲结束课文
自读课文。
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说说心情怎样满怀激情的再一次把这首小诗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听教师范读
划出有关的词语。学生回答: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朗读感悟说从他的读里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谁再来读。
一起读。
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师生对读第一句)
带着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
生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十三亿孩子指的是什么?(十三亿孩子还代表警察,妈妈,还有其他的很多的人)
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生齐读
上台表演背
齐配乐背课文,)
搜集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生创作诗歌
学生可拍手齐唱)
全班展示
作
业
与
活
动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9、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
田野 (图) 献上 果实
枫林 (图) 举起 旗帜
蓝天 (图) 飞着 鸽子
大海 (图) 奏起 乐曲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个教案
课 题
10北京
课型
课时
1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 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编字谜。
进到门里才活动。(阔)夏天藏在工厂里。(厦)人来以后变新字。(似)
2.做“采摘丰收果实”的游戏,巩固生字。
3.欢迎屏幕:五个可爱的福娃和背景音乐 。
编字谜。
做“采摘丰收果实”的游戏,
“温故而知新”,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本课的生字,也是对上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查,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走进文本
1.播放动画朗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同桌交流。(随机板书:美丽)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游天an门
出示动画福娃(贝贝):同学们,请看,我们已经来到哪里?(板书:天an门)
1.课件出示天an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领会天an门的美。
2.出示第二段文字,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摆一摆它们的位置。
3.结合句子,理解“中央、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
(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庄严”这个词时,创设以下情景: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如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或亚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国旗的时候都很庄严……其它词语通过看图来理解。)
4.教师范读,学生品读:同学们,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天an门后,要坐上缆车去瞰看北京,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哟!
1.课件播放北京风光短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请用“——”画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相机板书和看图认识立交桥,理解“绿毯似的和川流不息”的意思。
3.比较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1) 北京有柏油马路。
(2)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板书课题
看动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同桌交流。
看动画福娃(贝贝)
一边读,一边用“△”标出方位词,用“—”标出景物。找到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个方位有什么景物,并摆一摆它们的位置。
结合句子,理解“中央、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
指名读——评读——小组读——男女赛读,读出对天an门的赞美。
看北京风光短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请用“——”画出来。
学生交流汇报,相机板书和看图认识立交桥,理解“绿毯似的和川流不息”的意思。
比较句子
(通过读来比较,明白第二句的“许多”、“又宽又长”说明了北京马路多,街道宽阔平坦,交通很方便。)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动画朗读和自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立足文本,展开课外的资料,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课外资料的补充,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开宽视野。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让学生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试着补充说几句话。(指导学生用上“川流不息、绿树成阴等词语。)
5.美读课文,(小组读,个别读,齐读)感知北京的柏油马路及立交桥的美,读出赞美之情。
(三)说北京
出示动画福娃(欢欢):同学们,刚才,我们游览了天an门,又看到了柏油马路、立交桥、花坛以及川流不息的车辆。现在你们想到哪里去玩?
1.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及高楼大厦的名称。
2.课件出示“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十三陵”等图片(随机板书)
3.指导学生用“有……还有……”说一句话。
4.当小导游
5.小结:北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而小导游们精彩的讲解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北京的无穷魅力。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把课文的2、3、4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让学生接读第五段)“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板书)
(四)激情朗读最后一段,读出自豪,读出向往之情。
四.创意表达,释放情感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
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及高楼大厦的名称。
感悟“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随机板书)
用“有……还有……”说一句话。
先四人小组练一练,轮流当导游,其他三人当游客把课文的2、3、4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接读第五段)“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板书)
读出自豪,读出向往之情。: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生动的风光短片,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的感知,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看、听、说、读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课堂上,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北京。通过配乐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让学生联想,意在激发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通过画、讲、读来释放学生的情怀,使热爱北京之情溢满心胸
作
业
与
活
动
设
计
摘抄文中优美生动的词句,并熟读成诵。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北京风景绘画,写上文字,制成明信片,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板
书
设
计
10、北京
天an门 庄严
柏油马路 又宽又长
美丽 立交桥 川流不息 爱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个教案
课 题
我们成功了
课型
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在留言板上进行创新写作,将课文知识、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自然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祖国人民在申奥成功时表现出来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体会到申奥的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成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本课时利用录象、课件等创设阅读的情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板书:申奥)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这胜利的一刻吧!
2、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记下了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学生观看申奥成功录像)
学生通过观看申奥成功的录像,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请你们也带着成功的喜悦去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读懂的句子和同位交流。
2、相机出示句子理解
(1)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请你们也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这个句子。
(2)让我们走进这欢乐的海洋,加入到庆祝的队伍中吧。请你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在天安门广场、在中华世纪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A(品读第二段: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B(品读第三段: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欢乐的人群中,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朗读句子。
所以说中华世纪坛人——,歌——
身为一个中国人,身为炎黄子孙,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些什么呢?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申奥的胜利呢?
3、小结:
4、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读懂的句子和同位交流。
理解“喜讯”、“涌”、“不约而同”
用“不约而同”说句子。
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和四人小组的小朋友交流。
指名说。几十万群众有哪些人呢?
朗读句子。说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申奥的胜利呢?
齐读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学生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在一遍遍地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是的,申奥成功了,从2001年7月13日世界选择北京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为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世界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而努力着,请你们进入资料城的奥运2008,去了解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不仅申奥成功了,还做出了一件又一件成功的大事,你们想知道哪些新闻腾飞大事记吗?请你们进入资料城的腾飞大事。
2、你还知道祖国哪些成功的大事呢?
3、看到中华民族一件件成功的大事,你想说什么呢?想做什么呢?
四、网络写作,打写分享。
赶紧把你们的想法打下来,和同学们分享吧!
1、申奥成功后,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看到中华民族一件件成功的大事,你想说什么呢?想做什么呢?
四、总结:
我们的祖国通过许许多多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大事,我相信,我们的小朋友只要通过努力追求,成功的事会越来越多,长大后就能报效祖国,祖国在你们的建设下,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说祖国哪些成功的大事
写申奥成功后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看到中华民族一件件成功的大事,你想说什么呢?想做什么呢?
通过相关主题资料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了解祖国一件件成功的大事,进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通过相关主题资料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了解祖国一件件成功的大事,进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把文中体会到的民族自豪感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争光。
作
业
与
活
动
设
计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 中华世纪坛 ,歌如潮。
② 2008年,奥林匹克 将在 高高飘扬。
想象一下:2008年奥运会你能做点什么?写下来。
板
书
设
计
申奥
我们成功了 自豪、 骄傲
加入WTO、 申博 、 神五上天、 申亚……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个教案
课 题
12看雪
课型
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 “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指了指 接着 讲故事 铺着 雪毯 银装 打雪仗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建议:可以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巩固识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想说些什么?
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看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
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作
业
与
活
动
设
计
1、 完成课后“我会连”的内容。
2、 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
书
设
计
到处洁白
看雪 堆雪人 盼望祖国早日团圆
打雪仗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个教案
课 题
课型
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 认识“退、危”等9个生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4、 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5、 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特长,如,自学生字、唱歌、跳舞,请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收集的图片。
6、 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退、危”等9个生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流利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特长,如,自学生字、唱歌、跳舞,请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收集的图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想
语文园地的设计要体现语文性、趣味性、拓展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用投影仪出示: 进——退 快——慢 安全——危险 买——卖
正——反 复杂——简单
1、 小声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2、 请同学演一演,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这几组词意思相反的特点。
小声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演一演,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这几组词意思相反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让学生认读“退、危、险、买、卖、反、杂、简、单”九个生字。
二、 日积月累
1、 选意思相近的词语。
第一排词语为鸡妈妈,第二、三排词语为小鸡,找对了,鸡妈妈就站在小鸡旁边,成了一队近义词: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2、 读读说说。读例句,模仿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说。
3、 读诗歌《我爱祖国》。
先自己小声练习读,再同桌互读互听,最后进行展示读。
三、 口语交际
1、 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去欣赏各地的美丽风光。
(2) 演示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配乐课件。
(3)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到各地去旅游,说说你们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2、 进行口语交际
(1)、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风景名胜图片或资料。
认读“退、危、险、买、卖、反、杂、简、单”九个生字。
选意思相近的词语。
做游戏:鸡妈妈找小鸡。
读读说说。读例句,模仿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说。
读诗歌《我爱祖国》。 先自己小声练习读,再同桌互读互听,最后进行展示读。
说说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风景名胜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自由组成“旅游团”,在小组里轮流当“导游”
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题,“导游”要耐心解答。
(4) 竞选“最佳小导游”。由班长主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当评委,各“旅游团”选派代表参加竞选活动。4、 小结
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跟随“小导游”到了许多地方,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知识吗?我们可以到课外书中去畅游,可以到网上去旅游,有机会的话,还可以亲身去领略山河的美丽,风景的迷人。这样,你将会成为一名快乐的旅行家。
备 注
作业布置 回家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你熟悉的风景区。
教学后记 让学生互相交流,师抓住重点稍做辅导。能提高学生自学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
业
与
活
动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个教案
课 题
识字4
课型
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的学会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充分遵循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迁移、创造性地运用词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课下,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那谁愿意把你的积累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呢?(指名说)
展示积累成果
由积累成语到导入本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孩子积累成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你们真了不起,都积累了这么多的成语了!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的是由成语组成的《识字4》。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读中识字1、相信大家现在都迫不急待要和成语朋友见面了。那就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识字4》。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
2、好!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和生字交朋友,来读成语吧!注意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3、你们都会读了吗?会读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4、(出示成语原文)刚才老师看到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我把三组成语从书中请了出来,有谁想单独来读成语呢?(指名三人分组读)那么我们可要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5、听了朗读,你想给谁评一评呢?
6、还有要试试的吗?
7、你们读得也很棒!老师看到大家都想读成语,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成语
8、(出示“我会认”生字)看,它们已经排好了队伍,正等着你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呢。
9、生交流识字方法。
10、读成语并交流成语的含义。
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
读中识字
说方法
用喜欢的方式读成语
同桌互读,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三人分组读,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评价
一起来读读成语吧!
生交流识字方法。
读成语并交流成语的含义。
识字是重点,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自己识字的能力了,让学生在读中识字,正是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运用成语。、写字。(设计意图:写字是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很关键。)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助、功”两字)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
2、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名说,注意“且、工”的“横”变成“提”,右边“力”的“折”笔要向左斜)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看看“助”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个字?(指名说位置)
4、师板书“助”字,生书空。
5、让生描红练写“助”字。师提醒写字姿势。
6、让生自己观察后练写“功”字。
7、师生共同板写“功”字。
运用成语。写字。
齐读正音
指名说,注意“且、工”的“横”变成“提”,右边“力”的“折”笔要向左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