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辩证法部分习题.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429185 上传时间:2025-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法部分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辩证法部分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辩证法部分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辩证法部分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辩证法部分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辩证法部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 B、运动和静止 C、普遍性 D、多样性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C、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是新出现的事物 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C、是否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D、样式是否新颖4“因地制宜 ”,“对症下药”这两个成语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B、矛盾特殊性的原理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原理 D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变化的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7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8在实际工作中,那种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违背了

3、 ( ) A、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B、关于发展的观点 C、关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的原理 D、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9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11“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抓主要

4、矛盾 D、内部矛盾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14因果关系是( )A、一切先后相继的关系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切相互制约的关系 D、可知的关系15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16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起促进或延缓

5、作用、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起决定作用17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18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C、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D、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象19“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

6、定论观点20“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是( )A、宿命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2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变化速度的快慢C、事物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D、事物是否发生了某些性质上的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主张规律是主观的D、前者是一元论哲学,后者有一些是二元论哲学E、前者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后者则否认矛盾的存在2、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

7、表现为( )A、否定是自我否定还是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还是否定就是否定C、否定是“扬弃”还是“抛弃一切” D、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还是否定就是否定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还是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3、辩证法的“过程论”认为( )A、存在即过程 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C、世界不存在不变的终极事物 D、前进的方向是世界过程中的主导E、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是要灭亡的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B、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C、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不仅包括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5、联系的条件性指( )A、一切都是条件的 B、一切随

8、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C、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D、有些事物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有些事物的存在是无条件的E、只有有条件本身是无条件的6、划分新生事物的标志是( )A、时间上后出现的事物 B、形式上现象上新奇的事物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E、占统治地位的主要事物7、规律具有( )A、客观性 B、必然性 C、深刻性 D、稳定性 E、重复性8、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 )A、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B、必然性制约着偶然性C、偶然性表现必然性 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E、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发展开辟9、“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要是鬼话”,这一

9、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E、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A、对立统一规律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D、对立统一规律揭示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E、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B、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C、使矛盾双方都发生变化 D、

10、消除矛盾双方的分歧E、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2、1999后,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13、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E、内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起到

11、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14、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C、任何一般( 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E、个别与一般的区别是相对的15、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E、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16、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是( )A、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相对和绝对的关系C、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就容易得到解决D、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作用E、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对主要矛盾的解决起着决定的作用17、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12、)A、斗争性是无条件的B、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之下C、斗争性存在于具体的条件之中,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D、矛盾的斗争不能离开同一但又能破坏着同一E、斗争性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18、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是( )A、认识事物的量 B、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C、认识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E、认识事物的度19、量变是指( )A、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C、事物前进过程的中断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E、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20、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E、事

13、物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21、静止的重要作用( )A、静止是运动的量度 B、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基础C、静止是特殊运动状态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E、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2、度的概念( )A、度就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B、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C、度是保持事物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D、度是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标准E、质变就是对度的规定性的突破2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A、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B、在一定条件下向普遍性转化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均有其特点 D、人的认识从矛盾特殊性开始E、科学认识就在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24、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它

14、的含义是( )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的发展过程仅是纵向联系 D、不同的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E、任何事物都是世界发展链条上的不同的环节25、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理由是( )A、新生事物里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B、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C、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因素D、新生事物是时间上新出现的事物E、新生事物增加了旧事物容纳不了的新因素26、矛盾解决的形式主要有( )A、矛盾双方平衡发展 B、矛盾一方克服一方C、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D、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E、矛盾双方共处2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E、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28、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9、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因果制约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C、是否承认偶然性的作用 D、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E、是否承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30、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A、可能的就不是现实的,现实的就不是可能的 B、现实存在的东西就

16、不包含可能性C、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可能性存在于现实之中,现实之中包含着可能性E、可能性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三、辨析题1、 脱离活人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2、 发展就是运动。3、 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进行的否定之否定,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5、事物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只有“非此即彼”,不存在“亦此亦彼”6、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矛盾的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7、存在即过程,所以世界无所谓发展不发展。8、“在此之后”就是“因此之故”。9、科学的使命在于揭示事物客观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矛盾普遍

17、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分别起何作用?6、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何作用?7、如何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五、材料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

18、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说明:(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六、论述题: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2、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改革的形势。3、试论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4、如何理解新生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的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有何实践意义?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相统一的原理。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