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名言警句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部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191561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名言警句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4年名言警句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4年名言警句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4年名言警句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4年名言警句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部分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白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段话阐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的哲理是:因果联系具备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

2、全身”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定条件下,核心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体现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照。“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体现了联系

3、具备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守株待兔”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这句话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备客观性。“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4、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白居易在杨柳枝中写道:“古歌旧曲请君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在杨柳枝词写道:“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天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几句话形象地阐明了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刻舟求剑”的错误在于只认可物质而否定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首诗体现了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生物的运

5、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阐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人类能够通过变化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所有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利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白的哲学道理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律具备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亡,集中表目前它具备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

6、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唐朝诗人杜苟鹤在小松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以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定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否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7、”、“不是风动,不是嶓动,仁者心动”这两句话都以为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的,却否定了是物质在运动,是一个经典的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阐明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同样,什么也看不见。”这体现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括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孟子说:“尽

8、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包括的哲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能够向其对立面转化。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阐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9、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这么写道:“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重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的哲学思考是: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体现的哲学

10、道理是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依照兵法但却导致两种不一样成果,这阐明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处理矛盾的核心,要坚持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白事物发展不一样阶段上的矛盾具备不一样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11、。”这重要阐明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言揭示的共同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包括的矛盾具备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涵养,逻辑学使人善辨。”这表白矛盾的特殊性要求了事物的特殊本质。“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不分皂白”的错误在于抹杀了事物的特点,没有看到事物包括的矛盾具备各自的特点。“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

12、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的错误在于幻想没有予盾,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讳疾忌医”的错误在于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告诫我们认可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看待矛盾的前提。“最大的问题,是以为自己没有问题”告诉我们认可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看待矛盾的前提,要勇于认可和揭露矛盾,而不能胆怯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毛泽东说过:“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目前有目前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预防片面性。“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

13、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告诉我们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要求了一事物区分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事物的矛盾具备各自的特点,矛盾具备特殊性。列宁说:“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矛盾的特殊性包括普遍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经典”,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引相结合”等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吹毛求疵”的错误在于混同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问题抓不住主流。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

14、,则无所不寡”,其中包括的哲理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照,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事物的矛盾具备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共同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事物的矛盾具备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

15、人先射马,擒人先擒王”,杜甫这首诗所包括的哲学原理是:重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在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处理重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用在刀刃上”、“打蛇要打七寸”、“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体现的哲学原理是:重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在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处理重要矛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体现的哲理是:虽然重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在支配地位,但次要矛盾处理得好坏,对重要矛盾的处理会产生影响作用,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本地处理好次要矛盾。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

16、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巴斯德说:“在观测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照;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练;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材料中例举的人和事阐明了内因是事物

17、变化发展的依照,要重视内因的作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事业上的成就所产生的影响具备辩证性;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志品质影响着其奋斗方向和最后成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哲学原理和措施论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照,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括的哲理有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成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句话阐明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

18、的积累。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阐明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事物是普遍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详细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玉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这段话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作用,不能忽视外因。“名师出高徒”

19、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欲速则不达”,“少时偷针,长大偷金。” 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我国知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括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波折性的统一。“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了解是: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波折的

20、,它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波折性的统一,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从来凯歌出艰难”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波折性的统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措施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古人云:“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阐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度标准。“过犹不及”阐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度标准。“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这句话告诉我们事

21、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最后必然要战胜旧事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波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波折中向前发展。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2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核心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6舍卒保车:整体处在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

22、情要从整体着眼,谋求最优目标。7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升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8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正确、无条件的。10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备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2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小朋友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

23、3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久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4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停向前发展的。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停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6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照、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18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首先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首先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照、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

24、事物发展的依照,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20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照,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1田忌赛马:组成事物的成份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效不小于各部分功效之和。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成果

25、、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3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25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波折性和波折性的统一。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告逆耳利于行:矛盾具备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27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行,前后

26、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28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29友好,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3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31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同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

27、于安乐:不一样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备不一样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4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5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6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备特殊性、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37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备特殊性。

28、38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备特殊性。3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引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经典: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40和而不一样: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4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重要矛盾。4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重要矛盾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4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重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44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处理重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