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10-24 16:52有关东机工减震器和弹簧。高手如云,抛砖引玉。一汽配套大致是两种减震器:油减和气减。油减反应灵敏但舒适性差,气减反应迟钝但舒适性好。 减震器可以被看做是个大活塞,在柱管里充满液压油,顶端有个泄油孔。因油不可压缩,当受到挤压时靠调整泄油孔大小控制液压油流出或吸入产生阻尼效应缓冲弹簧震动。 气减是俗称,正经应该叫充气式减震器。真正意义上的气减是靠气压调整不是这种结构。这里说的气减是在油减基础上顶端充入高压气体,因气体可以被压缩,在受到震动时气体先被压缩缓冲小震动,当气体压缩到极限才开始吸排液压油缓冲大震动。简单说一下结构是为了后边说明性能上的改变。 因为气减的结构确定
2、气减本身是一种舒适性取向的产品,同档次减震器中气减性能肯定不如油减好,但舒适性肯定会好。另外同级别同结构减震器差别在于调教。现在捷达为了提高舒适性多数车辆出厂都装备充气式减震器。给一汽配套的气减厂家有上海SACHS和一汽东机工,两种减震器调教不一样。 SACHS气减前减调教偏硬后减调教偏软,东机工气减正相反。一汽为了提高舒适性,标配很多车子选用东机工做前减,SACHS做后减,这样的结果是行驶稳定性下降。因为越软的减震器可能拉不住弹簧使车辆在颠簸路段车身跳跃。捷达部分重量在前面,所以前面软硬影响不大,后边轻,很容易被弹起来。 为了提高舒适性和兼顾性能,可以四支都选用东机工减震器,更性能一点点可以
3、前面用SACHS后边用东机工。 和上面说的减震器结构有关是更换气减后带来的操控性能改变。使用气减后因充气段容易被压缩而且普通减震器不会像运动减震阻尼弄那么大,因此在部分路段会有车飘的感觉,包括过弯也会感觉侧倾比原来用油减要大,所以行驶中要改变一些驾驶习惯,比如走颠簸路段应该加速,让车速在60以上会感觉比较舒服,低于60反而比较颠(原因就没法说太细了,比较复杂)。过弯时应该走切线减小一次转弯的半径,让车身重心迅速转移把充气段压下去到油工作段,这样效果还是满不错的。 弹簧只能一带尔过也是个比较难说明白的事。如果改后弹簧解决塌pp的问题,建议还是用一汽原厂的增强弹簧。弹簧有自有频率,这个频率要和减震
4、器匹配否则减震器就不能很好吸收弹簧的震动,自有频率和弹簧软硬无关,EIBACH和SACHS出的运动弹簧也可以用原厂减震器,虽然它们都很硬。捷达原厂弹簧频率大概是4,广本簧自有频率大概5.6,太大了,用原厂减震器基本都拉不住,最明显的表现是搓板地过弯经常会感觉后轮在横着蹦,就是说后轮轨迹不是一个圆弧跟随前轮而是锯齿状一下一下蹦过去的,这样实际上有安全隐患。 用过改装套装的人可能会有用原厂减震器配运动弹簧后效果不好的例子,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弹簧和减震器不协调,这本事是靠什么手段实现相同目的的问题。比如SACHS运动弹簧陪东机工减震器后,选择合适直径的前后横向稳定杆一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和用套装差
5、不多,也就是说,这只是靠套装来抑制侧倾和提升后轮跟随性还是靠稳定杆来抑制侧倾和后轮跟随性的区别。当然也可以靠轮胎宽窄和轮胎侧壁硬度改善那些问题。 捷达现在配的横向稳定杆还是化油器车用18mm直径的,电喷发动机比化油器发动机重,应该用20mm杆,5v机头更重,应该用21.5mm杆,再重的机头应该用到23mm杆,在德国捷达上不同机头会配不同直径的杆。杆并不是越粗越好,前面重量不够过粗的杆会更容易产生转向不足,过大角度弯车头会推出去。气体和液体被压缩是不同的气体被压缩到一定压力可以到液体(也许减震未必会达到)液体被压缩只是改变了分子间隙,压缩体积。气体减震器主要是用于过滤细小的、高频的颠震,效果特别
6、好,减震能力更强,也更安全可靠。所以气体的更柔和也更舒适。汽车为什么要做四轮定位!什么是四轮定位?-转贴 四轮定位的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和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由于各汽车生产厂家对四轮定位原设计的不同、制造的不同,使得各轮的各种倾角和束值就各有不同,并且有可调部分和不可调部分之分。做四轮定位就是通过四轮定位仪,检测出被测车辆的各轮倾角和束值是否符合原厂标准,如不符合可做随机调整。J/oh18PM_* 换句话说,当驾驶员感到方向转向沉重、发抖、跑偏、不正、不自动复位或者发现轮胎单边磨损、波状磨损、块状磨损、偏磨等不正常磨损以及驾驶时车感飘浮、颠颤、摇摆等不正
7、常的驾驶感觉,行驶中转向盘不正或行车方向的跑偏现象出现时,就应考虑做四轮定位了颤、摇摆等不正常的驾驶感觉,行驶中转向盘不正或行车方向的跑偏现象出现时,就应考虑做四轮定位了。 四轮定位相关的因素: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前束角、包容角、推进角及磨擦半径等。D&Nd7o+QGDNt*j B Mr0DFr(v.o 1外倾角:从汽车的前方看轮胎的几何中心线与地面的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外倾角。轮胎的上缘偏向内侧(靠近发动机)或偏向外侧(偏离发动机)。当轮胎中心线与铅垂线重合时,称为零外倾角,其作用是防止轮胎不均匀的磨损。y!r%J.Zi3C# 当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外侧时的夹角称为正外倾角,其作
8、用主要是减低作用于转向节上的负载、防止车轮滑落、防止由于载荷而产生不需要的外倾角及减小转向操纵力。当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内侧时的夹角称为负外倾角,其作用是可使内外侧滚动半径近似相等,使轮胎的内外侧磨损均匀,还可以提高车身的横向稳定性。外倾角的调整根据各车型各有不同,调整方法也有不同。主要调整方法有:调整垫片、大梁槽孔、不同心凸轮、偏心球头、上控制臂的调整、下控制臂的调整等。 8f SmK-C2?e 3d _RS e4qr;E 2前束:前轮前束是从车辆前方看,于两轮轴高度相同之下测量,左右轮胎中心线其前端与后端距离之差值称为总前束。前束的作用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 当正前束太大时,轮胎
9、外侧磨损会有正外倾角太大所形成的磨损状态,胎纹磨损形式为羽毛状。当用手从内侧向外侧抚摸,胎纹外缘有锐利的刺手感觉。(e8ul|e Vf 当负前束太大时,轮胎内侧会有负外倾角太大所形成的磨损形态,胎纹磨损形式为羽毛状。当用手从外侧向内侧抚摸,胎纹外缘有锐利的刺手感觉。前轮前束的调整方法:调整可调式拉杆,在调整前先将左右两边球头销止螺栓松开,夹紧转向盘正中位置。再根据电脑提供的资料进行同时调整。如果原来的转向盘是在正中位置,同时调整前束转向盘可能不会变动。直至调整到标准数值,然后路试看其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应将其调正为止。gqUFg,S qr 3主销后倾角:从车辆的侧面观察上球头或支柱顶端与下球头
10、之连线(假设的转向轴线)向前或向后倾斜,即转向轴线与地面的垂线之间的夹角。后倾角包括正的后倾角与负的后倾角以及零的后倾角3种。 n2H:RK%? 主销后倾角的作用是使车轮复位以及提高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产生的回正力矩使汽车在行驶中若偶遇外力作用能自动回正汽车转向轮设置主销后倾角的目的。后倾角的主要功能是使车辆保持向正前方行驶。后倾角的角度不会影响轮胎磨,它是用来稳定车行方向和转向时能自动回正。RD|AHzu 对于后倾角的调整,应根据车型不同,首先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法有下列几种:垫片、不同心凸轮轴、偏心球头、大梁槽孔、平衡杆等。 aq 4内倾角:从车子的前方看转向轴线与地面铅垂线
11、所形成的角度。h#iW l F 内倾角的作用是减少转向操纵力、减少回跳和跑偏现象、改善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四轮定位有关各角度的定义及其功能,是比较容易了解的。但应用在四轮定位、底盘维修时往往无法将遇到的理论应用上去解决问题,其原因是由于车体底盘的结构,所有四轮定位角度都互相通过透过底盘的机械结构相连结。比如说:改变前束角会变动外倾角:由于改变前束角时轮子会依着转向轴转,因此外倾角会变动。后倾角越大其外倾角改变越大。调整后倾角会改变车轮偏角:当后倾角加大或减小后倾角时,由于转向轴上支点都能向前或向后移动。另一可动的就是转向轴的最下支点,也就是轮胎。因此加大或减小后倾角的调整会使前轮向前或向后滑
12、动,使用的转盘也必须可前后滑动的功能。改变外倾角可同时改变内倾角,改变内倾角会造成外倾角改变。不同的悬架结构有不同的外倾角调整方法。如果向左右移动上支架点或移动下支架点,则不但外倾角改变,其内倾角跟着变。因此即使外倾角被调标准了,但由于内倾角的变化,车行不顺。解决了一个毛病,同时又制造了另一个毛病。后轮前束角改变会影响前轮单轮前束角:后轮前束角会决定后轮推进线角。现代四轮定位都是采用推进线定位方法来决定前轮前束。因此改变了后轮前束角造成推进线改变,虽然前束没有变化,由于其单轮前束的基准线(推进线)变动了,因此单轮前束也会跟着变动,前轮总前束并没因此而改变。 汽车为什么要做四轮定位!什么是四轮定
13、位?-转贴四轮定位的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和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由于各汽车生产厂家对四轮定位原设计的不同、制造的不同,使得各轮的各种倾角和束值就各有不同,并且有可调部分和不可调部分之分。做四轮定位就是通过四轮定位仪,检测出被测车辆的各轮倾角和束值是否符合原厂标准,如不符合可做随机调整。J/oh18PM_*换句话说,当驾驶员感到方向转向沉重、发抖、跑偏、不正、不自动复位或者发现轮胎单边磨损、波状磨损、块状磨损、偏磨等不正常磨损以及驾驶时车感飘浮、颠颤、摇摆等不正常的驾驶感觉,行驶中转向盘不正或行车方向的跑偏现象出现时,就应考虑做四轮定位了颤、摇摆等不正常的驾
14、驶感觉,行驶中转向盘不正或行车方向的跑偏现象出现时,就应考虑做四轮定位了。四轮定位相关的因素: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前束角、包容角、推进角及磨擦半径等。D&Nd7o+QGDNt*jBMr0DFr(v.o1外倾角:从汽车的前方看轮胎的几何中心线与地面的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外倾角。轮胎的上缘偏向内侧(靠近发动机)或偏向外侧(偏离发动机)。当轮胎中心线与铅垂线重合时,称为零外倾角,其作用是防止轮胎不均匀的磨损。y!r%J.Zi3C#当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外侧时的夹角称为正外倾角,其作用主要是减低作用于转向节上的负载、防止车轮滑落、防止由于载荷而产生不需要的外倾角及减小转向操纵力。当轮胎中心
15、线在铅垂线内侧时的夹角称为负外倾角,其作用是可使内外侧滚动半径近似相等,使轮胎的内外侧磨损均匀,还可以提高车身的横向稳定性。外倾角的调整根据各车型各有不同,调整方法也有不同。主要调整方法有:调整垫片、大梁槽孔、不同心凸轮、偏心球头、上控制臂的调整、下控制臂的调整等。8fSmK-C2?e3d_RSe4qr;E2前束:前轮前束是从车辆前方看,于两轮轴高度相同之下测量,左右轮胎中心线其前端与后端距离之差值称为总前束。前束的作用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当正前束太大时,轮胎外侧磨损会有正外倾角太大所形成的磨损状态,胎纹磨损形式为羽毛状。当用手从内侧向外侧抚摸,胎纹外缘有锐利的刺手感觉。(e8u
16、l|eVf当负前束太大时,轮胎内侧会有负外倾角太大所形成的磨损形态,胎纹磨损形式为羽毛状。当用手从外侧向内侧抚摸,胎纹外缘有锐利的刺手感觉。前轮前束的调整方法:调整可调式拉杆,在调整前先将左右两边球头销止螺栓松开,夹紧转向盘正中位置。再根据电脑提供的资料进行同时调整。如果原来的转向盘是在正中位置,同时调整前束转向盘可能不会变动。直至调整到标准数值,然后路试看其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应将其调正为止。gqUFg,Sqr3主销后倾角:从车辆的侧面观察上球头或支柱顶端与下球头之连线(假设的转向轴线)向前或向后倾斜,即转向轴线与地面的垂线之间的夹角。后倾角包括正的后倾角与负的后倾角以及零的后倾角3种。n2
17、H:RK%?主销后倾角的作用是使车轮复位以及提高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产生的回正力矩使汽车在行驶中若偶遇外力作用能自动回正汽车转向轮设置主销后倾角的目的。后倾角的主要功能是使车辆保持向正前方行驶。后倾角的角度不会影响轮胎磨,它是用来稳定车行方向和转向时能自动回正。RD|AHzu对于后倾角的调整,应根据车型不同,首先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法有下列几种:垫片、不同心凸轮轴、偏心球头、大梁槽孔、平衡杆等。aq4内倾角:从车子的前方看转向轴线与地面铅垂线所形成的角度。h#iWlF内倾角的作用是减少转向操纵力、减少回跳和跑偏现象、改善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四轮定位有关各角度的定义及其功能,是比
18、较容易了解的。但应用在四轮定位、底盘维修时往往无法将遇到的理论应用上去解决问题,其原因是由于车体底盘的结构,所有四轮定位角度都互相通过透过底盘的机械结构相连结。比如说:改变前束角会变动外倾角:由于改变前束角时轮子会依着转向轴转,因此外倾角会变动。后倾角越大其外倾角改变越大。调整后倾角会改变车轮偏角:当后倾角加大或减小后倾角时,由于转向轴上支点都能向前或向后移动。另一可动的就是转向轴的最下支点,也就是轮胎。因此加大或减小后倾角的调整会使前轮向前或向后滑动,使用的转盘也必须可前后滑动的功能。改变外倾角可同时改变内倾角,改变内倾角会造成外倾角改变。不同的悬架结构有不同的外倾角调整方法。如果向左右移动
19、上支架点或移动下支架点,则不但外倾角改变,其内倾角跟着变。因此即使外倾角被调标准了,但由于内倾角的变化,车行不顺。解决了一个毛病,同时又制造了另一个毛病。后轮前束角改变会影响前轮单轮前束角:后轮前束角会决定后轮推进线角。现代四轮定位都是采用推进线定位方法来决定前轮前束。因此改变了后轮前束角造成推进线改变,虽然前束没有变化,由于其单轮前束的基准线(推进线)变动了,因此单轮前束也会跟着变动,前轮总前束并没因此而改变。*什么是四轮定位?让偶来介绍下!*什么是四轮定位?四轮定位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样的车需要搞四轮定位? 还有一个问题,四轮定位与动平衡是不是一回事?什么是四轮定位?的回复一、四轮定位的定义
20、 轿车的转向车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这种具有一定相对位置的安装叫做转向车轮定位,也称前轮定位。前轮定位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四个内容。这是对两个转向前轮而言,对两个后轮来说也同样存在与后轴之间安装的相对位置,称后轮定位。后轮定位包括车轮外倾(角)和逐个后轮前束。这样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起来说叫四轮定位。 二、四轮定位的作用 四轮定位的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和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由于各汽车生产厂家对四轮定位原设计的不同、制造的不同,使得各轮的各种倾角和束值就各有不同,并且有可调部分和不可调部分
21、之分;做四轮定位就是通过四轮定位仪,检测出被测车辆的各轮倾角和束值是否符合原厂标准,如不符合可做随机调整。 三、如何判断是否该做四轮定位 当驾驶车辆时感到方向转向沉重、发抖、跑偏、不正、不归位或者发现轮胎单边磨损、波状磨损、块状磨损、偏磨等不正常磨损以及驾驶时车感飘浮、颠颤、摇摆等现象出现时,就应该做四轮定位了。 四、动平衡和四轮定位不是一码事 1、在汽车车轮的轮毂边缘上,有的有一块或多块大小不等的小铅块。与各式各样漂亮的轮毂相比,这些个小铅块好像有些不太相衬。但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铅块,对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汽车的车轮是由轮胎、轮毂组成的一个整体。但由于制造上的原因,使这
22、个整体各部分的质量分布不可能非常均匀。当汽车车轮高速旋转起来后,就会形成动不平衡状态,造成车辆在行驶中车轮抖动、方向盘震动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或是消除已经发生的这种现象,就要使车轮在动态情况下通过增加配重的方法,使车轮校正各边缘部分的平衡。这个校正的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动平衡。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动平衡 当行车过程中发现车辆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抖动或是车轮出现某种有节奏的异响时,就有可能是车轮该做动平衡了,尤其是当更换轮胎、轮毂或是补过轮胎后、车轮受过大的撞击、由于颠簸导致平衡块丢失等都应该对车轮做动平衡。别小看了车轮的动平衡,也别小瞧了那一块块不起眼的小铅块,如果车轮动平衡不好会造成轮胎的
23、异常磨损,也会影响车辆的稳定。特别是前轮,震动会通过转向系统传到方向盘,不但影响司机朋友的驾驶,严重的还会导致转向系统的松旷。 五、你补充的问题我也看到了,你的车子在高速下方向抖动的问题,不需要做四轮定位,只需做前轮动平衡即可解决。参考文献:汽车驾驶员手册 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0 该回答在2006年9月3日由回答者修改过什么是四轮定位?的回复补充现代轿车普遍都是前后独立悬挂,为了保持良好的行驶状态,前、后车轮有些参数需要调整,也就是维修行业常指的“四轮定位”。四轮定位主要参数指前轮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后轮外倾
24、角、后轮前束等五个参数。后轮外倾角和后轮前束的作用与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是一样的,即如果后车轮垂直地面一旦满载就易产生变形,可能引起车轮上部向内倾侧,导致车轮偏磨和轴承等连接件损坏,所以事先将车轮校偏一个外八字角度。如果后轮前束不正确就会加速轮胎磨损,所以需要调整前束抵消轮胎滚动时的偏斜方向。 维修行业“四轮定位仪”的电脑存储了大量轿车车型四轮定位的资料,检测时四轮定位仪先测量出汽车现时的四轮定位参数,然后电脑自动与相应车型的存储值对比,对汽车四轮定位算出偏差值,维修人员按照定位仪的提示进行修正就可以恢复原状了。当然,四轮定位关键是前轮定位,它对保持汽车的驾驶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减少轮胎磨损十
25、分重要。 师傅在装有电脑的轴上转动轱辘,然后在某个部位镶嵌上铅快,这是动平衡按照机械运动的道理,凡达到较高转速的轮子,由于材料组织内部的不均匀,零件外形的尺寸误差,装配尺寸的误差以及结构形状等原因,使通过轮子重心的主惯性轴线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因而旋转时的轮子会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特别是高速运转的轿车轮子,每秒钟旋转十几圈以上,即使有极小的偏心矩也会引起很大的不平衡力,导致车轮的持续振动,尤其是方向轮的振动会导致方向盘的抖动,会加速悬架和转向系统部件的磨损,加速车轮内轴承的磨损,振动大的汽车也很难驾驶,行车不安全。因此,轮子的平衡对于现代的轿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轿车在出厂前或者运行一
26、段时间后,轮子都要进行平衡调试,测出轮圈内外不平衡量,在轮圈边上适当的位置嵌扣上平衡块,以达到轮子的平衡精度。 平衡块是用铅合金做成,重量以克为单位,计有5克、10克、15克等多达15、6 种规格。平衡块上有一个钢勾,可将平衡块嵌扣在轮圈边缘上,很牢固。 那么补轮胎后和换新轮胎都要做动平衡。 你的车速超过120公里,方向盘就会抖动,前面两个轮胎做个动平衡即可解决文章地当车辆发生轮胎碰撞、底盘碰擦后,或者用户发现方向转向沉重、发抖、跑偏、不正、不归位或者轮胎单边磨损,波状磨损,块状磨损,偏磨等不正常磨损,以及用户驾驶时,车感漂浮、颠簸、摇摆等现象出现时,就应该考虑检查一下车轮数据值,看看是否偏差
27、太多,及时进行数据调校。前轮定位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四个内容。后轮定位包括车轮外倾角和逐个后轮前束。这样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起来说叫车轮定位,也就是常说的四轮定位。车轮定位的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和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很多朋友和我以前一样不知什么是四轮定位,现图示给出。一般价钱应该在80-120左右。外倾角(Camber) 定义为由车前方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内为负。 正外倾角影响着汽车的直线行驶稳定性和转向轮的回正功能。当汽车转向时,由于正的外倾角作用,外侧悬挂有向上抬离车轮的趋势,当车轮回到直线方向时,
28、汽车的重量压在转向轴上,帮助车轮回正。负外倾角在转弯时防止轮胎侧滑,同时也增加了转向阻力。大多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都设计成正的外倾角,但很多赛车和一些高性能的市售车则采用负外倾角。(增加负的外倾角需配合增加Toe-out;增加正的外倾角则需配合增加Toe-in)。 后轮一般采用零外倾角,但某些独立后悬架则设计有一定的外倾角(通常是负的)。如果前轮外倾角左右不等,汽车被拉向具有正外倾角较大的一侧;后轮外倾角不相等也会影响汽车的操纵性。 内倾角(K.P.I.) 定义为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 有了内倾角可使车重平均分布在轴承之上,保护轴承不易受损,并使转向力平均,转向轻盈。反之,若内倾角为0
29、,则车重和地面的反作用力会在车轴产生很大的横向切应力,易使车轴受损,转向也会变得沉重无比。此外,内倾角也是前轮转向后回正力的来源。 转向轴内倾角加上前轮外倾角形成所谓的内外倾总角。如果外倾角是正的,内外倾总角就比转向轴内倾角大;如果外倾角是负的,内外倾总角就比转向轴内倾角小。 束角(Toe) 定义为由上方看左右两个轮胎所成的角度,向内为前束(Toe-in),向外为后束(Toe-out)。 束角的功用在于补偿轮胎因外倾角及路面阻力所导致向内或向外滚动的趋势,确保车子的直进性。当汽车为后轮驱动时,前轮通常具有前束,而当汽车为前轮驱动时,前轮则后束,这是为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补偿转向杆系和转向轮的变化。当汽车行驶时,前束或后束减小(或消失),这是因为车轮在加速度的作用下要回位,同时转向杆系有轻微的弯曲。 此外,Toe-in容易造成转向不足,Toe-out则会增大转向过度的趋势。 后倾角(Caster) 定义为由车侧看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如果转向轴向后倾斜,则后倾角为正,转向轴向前倾斜,则后倾角为负。 后倾角的存在可使转向轴线与路面的交会点在轮胎接地点的前方,可利用路面对轮胎的阻力让车子保持直进,其原理就如购物推车的前轮会自动转至你施力的方向并保持直进一般。后倾角越大车子的直进性越好,转向后方向盘的回复性也越好,但却会使转向变得沉重。